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這些隱藏在泉州西街充滿古味的小巷,關於他們的一切你都知道嗎?

一千多年來, 西街猶如一串耀眼的珍珠鏈, 將泉州唐宋以來眾多絢麗多彩的文物勝跡和古街古民居以及附於其間的名賢逸事、民間傳說一一貫穿起來。

除了開元寺、東西塔、城心塔, 名人宅第、近現代洋樓外, 當你行走在西街時, 你會發現這裡有著一條又一條的小巷, 而這些小巷每一條都充滿著古味的氣息, 時光荏苒, 白駒過隙刻畫著西街永恆的歷史......

象峰巷

剛入西街, 在開元寺東塔的正對面就出現了第一條巷子, 名叫象峰巷。

有人說, 象峰巷的來由是因為那個地方房子的建成的樣子,

像是大象的鼻子, 後來就被稱為象峰巷。

泉州冶鐵第一爐落入廟宇成香爐

西街的很多巷子裡, 都有歷史悠久的廟宇藏於其中, 象峰巷也不例外。

《泉州府志》記載, 原址位於龍頭山片區的鐵爐廟, 是留從效在泉州冶鐵的遺址。

而鐵爐廟當年供奉的香爐, 相傳是留從效冶煉泉州第一爐鐵所用的冶鐵爐。

舊館驛巷

再往下走去, 開元寺東塔斜對面也會出現一條小巷,

南端為東西走向的古榕巷橫斷, 巷長約兩百米,

是泉州聞名的古街巷——舊館驛巷。

舊館驛巷中歷史積澱豐富, 文物史跡眾多,

水陸寺、天室池、南外宗正司、元代驛站、明代染織房;

明嘉靖年間禦史汪旦、戶部侍郎莊國楨府第;

還有清道光年間翰林龔維琳胞弟舉人龔維琨、

刑部主事王海文、清嘉慶年間進士楊濱海故居、

清末狀元吳魯讀書處, 汪氏宗祠以及一些近代著名的民居等。

台魁巷

往西街開元寺東邊走去,

直至大寺後路口時, 一棵醒目的老樹出現在一條小巷中,

這條巷子是明代泉州狀元莊際昌為該巷奇仕宮題“雁塔鐘靈”的匾額,

希望泉州能出更多的宰相(台)和狀元(魁),

因“宰”字閩南方言與“台”同音, “宰瓜”遂成“台瓜”,

人們便稱那條巷為“台瓜巷”, 後諧音“台魁巷”, 因此得名——台魁巷

巷口的老樹是為白來葉樹,台魁巷有代表性的景物之一,

渾身是寶,葉子和籽都能治病。

在巷子裡面,還有老字型大小保和堂,專售祖傳秘制疔膏,

“只賣藥不看病”。200多年店鋪,是蔡清後裔所開。

台魁巷7號內是金國皇族後裔粘氏舊居,是台魁巷裡保存最完好的古厝之一。

在泉州,但凡提及粘氏,極易令人聯想到金國皇族後裔。而住在西街的街坊,大多知道粘氏是此地大戶。

金釵巷

當我們繼續向前行走時,發現了一條非常非常窄小的巷子,

如果不去細細尋找是很難發現它的存在。

入口只能進出一人或者一輛電動車,巷子名為——金釵巷

金簪巷又稱“摸奶巷”。

這條巷子長度100多米,寬度不足一米。

據說是以前經常有女性走過小巷因為太窄與男性同胞相遇時只能“擦胸而過”吃了虧,

特別是晚上伸手不見五指時,所以“摸奶巷”因此得名。

井亭巷

走到西街中段又是一條特色古巷呈現在眼前,

巷子因“井”和“亭”得名,因此命名為——井亭巷。

但如今亭子已不在,真正較有知名度和值得研究的應該是“塔”。

泉州城心塔,又名“定心塔”,而這口井俗稱“城心井”,又叫“玉泉井”。

古巷又名“高桂巷”,此名由來與南宋太守王十朋有關。

西元1168年,王十朋任泉州太守。為政期間,他割俸錢興館學,布上恩恤民隱,興水利疏塘渠,並在肅清門內建貢院(考場),肅清門外建“高桂坊”

當時井亭巷位於肅清門外,因此又被稱為“高桂巷”。

據一住在巷子在中老伯說,他小的時候還見過那個小小的亭子,

叫做“塔堂亭”,就在城心塔邊,祀“塔堂公”。亭被毀之後,

萬家便在遺址上種上了含笑花。

剛進巷子就有一家名叫美好生活·手工坊的DIY甜品的小屋,

在裡面就可以自己動手學做出想要的糕點、咖啡、飲品等.

裴巷

走出井亭巷,可以看到對面還有一條長不見底的巷子,

據傳說,在這個巷子裡因裴道人常在此地賣藥行醫而名——裴巷。

而關於裴道人介紹則是在宋代時期,

泉州著名道人,修真清源山純陽洞,常“頭戴通草花,行歌於市”。

巷子裡到每個角落滿了藝術的氣息,

不管是牆上還是電線杆上都畫滿了美妙的圖案

讓本來一條古板無味的巷子反而變得充滿色彩起來,

巧妙的讓現代藝術和古石文化相結合在一起

裴巷縱向交錯還有一巷子,叫爐下埕。傳說就是當時裴道人煉丹的地方,

而在裴巷中的“滿煎糕”很出名。鬆軟滑潤,富有彈性是泉州特色小吃之一

巷內還有達真家的“大拾堂”。是一家致力於開發本土文化的手辦小店。

究史巷

在塗門街北後城北向.相傳古代該巷住著一位講究文史的學者,

人因稱其居住地為“究史巷”,因“究”與“九”諧音,

而泉州方言“九”與“狗”同音,後化為“狗屎巷”.今定名為“講史巷”。

九史巷位於西門頭北側,因舊時陳氏家族祖居於巷,

歷代以來有九人為官,俗稱九仕巷,後改稱九史巷,鄉人訛稱“狗屎巷”。

此外,市區還有兩條“狗屎巷”,一條在今文廟東側,

稱講史巷,為紀念巷中一學者而名;

另一條在西街頭距鐘樓200米全芳麵包店邊,稱究史巷。

帽巷

隨著腳步的推進,已經走到西街最後一條小巷,

這條巷子名叫帽巷,閩南話中的“抹巷”與帽巷同音又為無巷的意思。

泉州人就是這麼的可愛。沒有巷子的巷子,叫做帽巷。

不要以為這裡有帽子或者什麼淵源。其實沒有。

而這裡的“帽”則是閩南語的“磨”的意思。

帽巷中有一套紅磚砌成的別墅,建於1933年,別墅的主人,蔡光遠,從小去了越南。

這棟別墅,是他寄錢回來建的。此生卻未踏入這棟別墅。

而蔡先生的家人,現在也都居住海外。這棟別人也有蔡家的其他家人代為管理。

巷內古大厝的石埕邊,有一口清冽的淺淺古井,據說是太爺和鄰家合建的,

至今泉水依然從井壁的苔痕裡潺潺下滴,只是無人享用也無人掏洗,水日漸混濁。

從巷口望去便可看見牆上掛有兩個“狗店”大字的店鋪,

這家店在西街開得有一段時間了,

裡面不僅有賣可愛的狗狗還可以幫狗狗打預防針和治療疾病。

Epilogue

如今的我們總是出沒和留戀在城市中心

那些車水馬龍的大街,

那些紛至遝來的大路,

而我們卻忘了

那些隨著時光流逝而消失的小巷,

那些隨著日落西山而沉寂的街道,

在泉州這座古城中仍然保存完全

古街依舊,歲月靜好,

人生若只如初相見。

-End-

巷口的老樹是為白來葉樹,台魁巷有代表性的景物之一,

渾身是寶,葉子和籽都能治病。

在巷子裡面,還有老字型大小保和堂,專售祖傳秘制疔膏,

“只賣藥不看病”。200多年店鋪,是蔡清後裔所開。

台魁巷7號內是金國皇族後裔粘氏舊居,是台魁巷裡保存最完好的古厝之一。

在泉州,但凡提及粘氏,極易令人聯想到金國皇族後裔。而住在西街的街坊,大多知道粘氏是此地大戶。

金釵巷

當我們繼續向前行走時,發現了一條非常非常窄小的巷子,

如果不去細細尋找是很難發現它的存在。

入口只能進出一人或者一輛電動車,巷子名為——金釵巷

金簪巷又稱“摸奶巷”。

這條巷子長度100多米,寬度不足一米。

據說是以前經常有女性走過小巷因為太窄與男性同胞相遇時只能“擦胸而過”吃了虧,

特別是晚上伸手不見五指時,所以“摸奶巷”因此得名。

井亭巷

走到西街中段又是一條特色古巷呈現在眼前,

巷子因“井”和“亭”得名,因此命名為——井亭巷。

但如今亭子已不在,真正較有知名度和值得研究的應該是“塔”。

泉州城心塔,又名“定心塔”,而這口井俗稱“城心井”,又叫“玉泉井”。

古巷又名“高桂巷”,此名由來與南宋太守王十朋有關。

西元1168年,王十朋任泉州太守。為政期間,他割俸錢興館學,布上恩恤民隱,興水利疏塘渠,並在肅清門內建貢院(考場),肅清門外建“高桂坊”

當時井亭巷位於肅清門外,因此又被稱為“高桂巷”。

據一住在巷子在中老伯說,他小的時候還見過那個小小的亭子,

叫做“塔堂亭”,就在城心塔邊,祀“塔堂公”。亭被毀之後,

萬家便在遺址上種上了含笑花。

剛進巷子就有一家名叫美好生活·手工坊的DIY甜品的小屋,

在裡面就可以自己動手學做出想要的糕點、咖啡、飲品等.

裴巷

走出井亭巷,可以看到對面還有一條長不見底的巷子,

據傳說,在這個巷子裡因裴道人常在此地賣藥行醫而名——裴巷。

而關於裴道人介紹則是在宋代時期,

泉州著名道人,修真清源山純陽洞,常“頭戴通草花,行歌於市”。

巷子裡到每個角落滿了藝術的氣息,

不管是牆上還是電線杆上都畫滿了美妙的圖案

讓本來一條古板無味的巷子反而變得充滿色彩起來,

巧妙的讓現代藝術和古石文化相結合在一起

裴巷縱向交錯還有一巷子,叫爐下埕。傳說就是當時裴道人煉丹的地方,

而在裴巷中的“滿煎糕”很出名。鬆軟滑潤,富有彈性是泉州特色小吃之一

巷內還有達真家的“大拾堂”。是一家致力於開發本土文化的手辦小店。

究史巷

在塗門街北後城北向.相傳古代該巷住著一位講究文史的學者,

人因稱其居住地為“究史巷”,因“究”與“九”諧音,

而泉州方言“九”與“狗”同音,後化為“狗屎巷”.今定名為“講史巷”。

九史巷位於西門頭北側,因舊時陳氏家族祖居於巷,

歷代以來有九人為官,俗稱九仕巷,後改稱九史巷,鄉人訛稱“狗屎巷”。

此外,市區還有兩條“狗屎巷”,一條在今文廟東側,

稱講史巷,為紀念巷中一學者而名;

另一條在西街頭距鐘樓200米全芳麵包店邊,稱究史巷。

帽巷

隨著腳步的推進,已經走到西街最後一條小巷,

這條巷子名叫帽巷,閩南話中的“抹巷”與帽巷同音又為無巷的意思。

泉州人就是這麼的可愛。沒有巷子的巷子,叫做帽巷。

不要以為這裡有帽子或者什麼淵源。其實沒有。

而這裡的“帽”則是閩南語的“磨”的意思。

帽巷中有一套紅磚砌成的別墅,建於1933年,別墅的主人,蔡光遠,從小去了越南。

這棟別墅,是他寄錢回來建的。此生卻未踏入這棟別墅。

而蔡先生的家人,現在也都居住海外。這棟別人也有蔡家的其他家人代為管理。

巷內古大厝的石埕邊,有一口清冽的淺淺古井,據說是太爺和鄰家合建的,

至今泉水依然從井壁的苔痕裡潺潺下滴,只是無人享用也無人掏洗,水日漸混濁。

從巷口望去便可看見牆上掛有兩個“狗店”大字的店鋪,

這家店在西街開得有一段時間了,

裡面不僅有賣可愛的狗狗還可以幫狗狗打預防針和治療疾病。

Epilogue

如今的我們總是出沒和留戀在城市中心

那些車水馬龍的大街,

那些紛至遝來的大路,

而我們卻忘了

那些隨著時光流逝而消失的小巷,

那些隨著日落西山而沉寂的街道,

在泉州這座古城中仍然保存完全

古街依舊,歲月靜好,

人生若只如初相見。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