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太平洋證券股轉部副總經理王晨光:優化企業做市環境

讀懂新三壁報道 3月22日, 讀懂新三板、中信建投證券和東北證券聯合舉辦的2017中國新三板做市商大會(MMCC)在北京隆重舉行, 在主題為“好企業, 還該做市嗎”的圓桌論壇上, 太平洋證券股轉部副總經理王晨光, 闡述了自己關於企業做市環境的看法。

從市場一線券商的角度來看, 從掛牌到做市及各個方面是如何來判定一個好企業的?一個好企業的著重點應該在未來。 就好企業而言, 應該是有三個加強和一個弱化。

這三個方面的加強分別是成長性、競爭優勢以及管理團隊。 首先強調的是成長性, 就是說一個企業更應該著眼于未來,

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只看重財務指標;其次是強調企業獨特的經營優勢, 就像水在火焰上加熱一樣, 只要去加熱這個水早晚會沸騰, 這種獨特的競爭優勢就像火一樣, 雖然還沒有開。 也就是說財務指標雖然還沒有表現出來, 但實際已具備了這種優勢, 早晚會給投資者一定的回報;最後一點強調的是人, 作為一個好企業, 要加強對於人的管理, 完善自己的團隊建設。

而對於弱化, 強調的是交易要弱化財務指標。 現在各個環節, 包括券商甚至在三板的投資機構也有這種情形, 就是過度的關注以往的財務指標, 包括現在的財務指標。 這樣會導致新三板最後篩選出的都是一些比較A股化, 而且是一個小A股化的企業,

失去了新三板真正的意義。

新三板跟主機板的最大區別就是看不懂。 實際上現在很多好企業在新三板上的交易環境不是很理想。 好企業都應該通過做市來交易, 只要投資者看不懂企業的價值, 就應該通過做市來緩解。 現在新三板為企業提供的環境並不是很優秀, 好多企業因為環境的問題, 制度的問題, 雖然應該做市, 但是卻不太適合做市。

一個企業願意不願意做市, 主要看三個指標。 第一個是流動性, 做市以後流動性要遠遠好於協定, 這裡面的結構化非常明顯。 1600家做市企業, 只有不到5%的企業, 有90%的流動性。 因此, 做市本身並沒有給大部分的做市企業提供很好的流動性。 第二就是估值, 新三板做市以後的估值,

在2015年的4月份實際進入一個很高的估值。 但是後來大部分估值大幅度下跌。 很多企業做市以後就是流動性越好, 不是股權分散股價越低。 就是做市商這一塊有很多, 這是實際情況。 越市場化, 分散以後才是真正的交易。 現在好多股票甚至鎖定在某幾個股東裡面, 雖然是一個做市商, 實際上卻鎖定了價格。 因此, 估值這一塊並沒有達到理想狀態。 第三個指標是融資, 新三板企業因為做市業務導致企業的融資能力加強, 才能夠使企業積極做市。 然而, 在目前看來, 這三個方面都還沒有達到一個理想狀態。

除此之外, 眼前還有一個困擾股東的問題, 就是股東超過200家, 做市商無法交易, 這也就導致新三板上大宗交易沒有辦法產生。

這也是很多企業從做市轉協議的一部分原因。

針對以上的問題, 做市商到底應該如果發展?做市商如何改革才會更好的挖掘企業價值?首當其衝的就是要制度改革。 制度改革應該從三個目標五個點來進行改革。

這三個目標裡, 第一目標是在新三板上通過做市業務, 把好企業篩選出來。 這一點非常重要。 而第二個目標是吸引以及留住好企業。 現在很多好企業都在離開新三板。 我們必須設計出一套好的辦法, 能夠吸引並留住這些企業。 第三個目標就是一定要跟A股差異化, 不能夠最後讓新三板形成一個小A股。 那樣, 新三板就沒有存在的獨特意義了。

圍繞這三個目標, 王晨光建議在新三板上的五點改進:第一點具體來說市增加做市商跟研究機構的一個對接。

新三板上最大的目標就是價值發現, 引導市場。 研究機構的想法很重要, 他們使替投資者把關的要點。 第二點是強強監管, 加強監管, 發現好企業一定要誠實報價。 第三點使相應的降低三板的價差。 規定是5%以內, 這種制度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三板的流動性。 第四點市上限, 券商拿一個股票有下限, 也要有上限。 很多券商都在成為另外一個投資機構, 我們應該引導做市商業務有一個大的發展, 讓做市商回歸本原, 而不是投資。 最後一點是券商的主要盈利模式, 改變券商從價差和投資上獲利的模式, 而是從其他的方面獲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