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陝西特色小吃之——黃米饃饃

黃米饃饃也叫黃饃饃是陝北地區特有的美食, 其製作方法是先將硬黃米和少許軟黃米按一定比例搭配浸泡一晚, 撈出後磨成面, 發酵後包上用紅棗和豆類擠壓合成的豆棗泥為餡料, 揉成饃饃狀, 上籠蒸熟, 顏色金黃, 吃起來味道香軟酸甜, 久食不厭。 黃米饃饃分兩種, 一種是不包“含子”(餡兒)的, 一種當然就是包含子的了。

黃米饃饃

可是, 什麼是黃米?這黃米饃饃又是一種什麼饃饃呢? 來自西安唯典小吃培訓中心的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黍去殼就是黃米

這時我們就要先知道什麼是黃米了, 黃米又稱黍、糜子、黃米、夏小米、黃小米, 有糯質和非糯質之別, 糯質黍多作以醇酒, 非糯質黍, 稱為穄, 以食用為主。 原產中國北方, 是古代黃河流域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 照字典的解釋, 是去了殼的黍子的果實, 比小米稍大, 顏色淡黃, 煮熟後很黏。 黃米可用於煮粥、做糕、做米飯和釀酒。 黃米、小米同出北方, 但在北方人眼裡, 黃米是要高於小米的。 人們拿它當江米使, 有些地方還拿它做糕待客。 黃米和小米一般人很難區分, 說簡單點煮熟後很黏的是黃米, 不黏的是小米。

黃米

《舌尖上的中國》讓綏德黃米饃饃紅遍全國。 黃米饃饃更是榆林人年茶飯中的必備品, 臘月二十六, 榆林家家戶戶開始蒸黃米饃饃。 人們從臘月吃到二月。 如果藏在土窯洞的陰涼處, 可儲藏到農曆三月底四月初, 吃時更加水潤醇甜。

黃饃饃是用糜子面做成的饅頭。 糜子性味甘、平、微寒、無毒,

不僅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也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黃饃饃原料由糜子面發酵, 包裹蒸煮好的紅棗、豆類擠壓摻和成的豆棗泥餡蒸制而成, 口感鬆軟帶甜, 營養豐富易消化。 因其顏色呈黃色, 所以名為“黃米饃饃”。 8000多年前, 黃河流域就開始種糜子, 炒過的糜子面會散發清香, 實誠耐餓, 透著陝北人質樸的性格。

黃饃饃的製作很講究, 需先把糜子去殼, 在冷水中泡到能用手指輕易碾碎, 撈起來去水分, 然後上碾子碾成面。 再把面和好, 放在熱炕頭發酵, 最好用被子包住, 才能保證在次日發酵好。 黃饃饃的餡料是用豇豆、紅棗混合煮成。 劑子與餡料的比例是3∶2, 蒸制時注意, 要10分鐘大火, 5分鐘中火, 5分鐘小火。 至今都不會忘記出鍋時的畫面,

一個個黃燦燦的黃饃饃散發著甘甜的清香, 在繚繞的蒸氣中。

黃米饃饃

蒸黃米饃饃實在是一種很緊張很辛苦的事。

黃米饃饃分兩種, 一種是不包“含子”(餡兒)的, 一種當然就是包含子的了。

黃米饃饃的含子也很特別。 含子的基本原料是豇豆和紅棗。 將煮熟的豇豆和紅棗用力擠壓摻合在一起, 做成一種豆棗泥,這就是黃米饃饃的含子了。棗多的含子會甜一些,棗少的含子就淡一些。

含子的黃饃饃

不包含子的黃米饃饃最好蒸。揪一塊黃米麵團在手中往圓滾一滾,再一圈一圈擺進熱氣騰騰的大鍋中,十來分鐘以後就蒸熟了。有含子的黃米饃饃蒸起來複雜些,要先作一個米麵皮,再包進去一小團棗泥餡,才可以放進鍋裡蒸。蒸熟即可食用。

實際上,蒸黃米饃饃的辛苦和緊張還不在於黃米饃饃是不是包含子,主要是這黃米饃饃一蒸就要蒸一兩鬥黃米麵,一蒸就需要從早到晚整整蒸一天──這一天黃米饃饃蒸下來,你不叫辛苦才怪呢!

出鍋的黃饃饃

不過,這蒸黃米饃饃即就是辛苦也值得。這一天黃米饃饃蒸下來,有時候整整一個正月都吃不完,一直可以吃到二月出了頭,以後的日子自然就輕鬆了。所以,一般到了蒸黃米饃饃這一天,一家人興致都很高。如果一個家中有五六口人的話,則男人們總是蹲在地下管燒火,婆姨們都是坐在炕頭捏饃饃。至於那些半大不小的孩子們,經常是一邊往嘴裡吃饃饃,一邊到院子裡抱柴火──蒸饃饃要蒸一整天,自然要燒掉不少的柴火了。孩子們抱柴火抱得高興了,嘴裡還會念叨出一首古老的歌謠來:

豬摟(抱)柴,

狗燒火,

貓坐在炕頭上捏饃饃!

而念罷了這一首歌謠後,在通常情況下,這蒸黃米饃饃的氣氛就會變得更熱烈。“豬摟柴,狗燒火,貓坐在炕頭上捏饃饃。”把人們比成豬或狗,在清澗河方言中就成了罵人的話,可讓人們當貓卻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事。清澗河一帶的人們都認為,“人學三輩好,才可以轉一個貓”,所以人人都願意當貓不願意當豬狗。而當貓的都是捏饃饃的婆姨人,所以,婆姨人們儘管捏 饃饃捏得很辛苦,但由於受到了表揚,心中也高興,也好象並不覺得累。這麼著,一家人歡歡喜喜的蒸一天,也就把十幾鍋黃米饃饃全蒸出來了。

不過,即就是蒸完了黃米饃饃後,也不敢忘了要留下一塊“老酵頭”。因為黃米饃饃是一種年茶飯,每年過年都要蒸,都要用酵子來發麵。而一旦沒有了這“酵子”,那米麵就會起(發酵)不好,黃米饃饃就會蒸成一種欠酥欠軟的“石砭砭”。吃又不好吃,不吃又可惜,把人陷入一種進退兩難的困境中,這樣多不好!但有了“酵子”就好了,將頭一年留下來的酵子先單另提前一天發起來,則黃米饃饃保證蒸得又酥又甜又大樣,待客送人都光彩。你看這酵子重要不重要?

那麼,這酵子又究竟是什麼呢?酵子實際就是一團小碗大小的發酵出來的黃米麵。把頭一年蒸黃米饃饃時的一小團黃米麵,留一塊珍藏到第二年,這就是所謂的酵子了。

可不要小看了這酵子。這酵子可是從老輩人手中一輩一輩流傳下來的。“黃米饃饃老酵頭”。這極其深刻的經驗,也是老輩人總結出來的。“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酵子實際上就是黃米饃饃的靈魂,沒有靈魂的黃米饃饃自然“活泛”不起來。自然要變成一種又酸又硬的“石砭砭”。這樣的黃米饃饃自然不好吃,這樣過年自然也過不好。黃米饃饃是清澗河流域。人們一種主要的年茶飯,一種主要的年茶飯不好吃,那過年還會有什麼味道呢?

黃饃饃

想瞭解和學習陝西美食的朋友可以關注"唯典餐飲美食文化"頭條號喲,來自西安唯典陝西小吃培訓的小編會不定期的發表一些陝西傳統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簡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繫西安唯典學小吃喲!

請關注唯典餐飲美食文化

點擊文章左上角紅色圓圖示“唯典餐飲美食文化”進入後就可以看到小編以往發的很多關於美食或者陝西小吃的製作方法和歷史典故。

做成一種豆棗泥,這就是黃米饃饃的含子了。棗多的含子會甜一些,棗少的含子就淡一些。

含子的黃饃饃

不包含子的黃米饃饃最好蒸。揪一塊黃米麵團在手中往圓滾一滾,再一圈一圈擺進熱氣騰騰的大鍋中,十來分鐘以後就蒸熟了。有含子的黃米饃饃蒸起來複雜些,要先作一個米麵皮,再包進去一小團棗泥餡,才可以放進鍋裡蒸。蒸熟即可食用。

實際上,蒸黃米饃饃的辛苦和緊張還不在於黃米饃饃是不是包含子,主要是這黃米饃饃一蒸就要蒸一兩鬥黃米麵,一蒸就需要從早到晚整整蒸一天──這一天黃米饃饃蒸下來,你不叫辛苦才怪呢!

出鍋的黃饃饃

不過,這蒸黃米饃饃即就是辛苦也值得。這一天黃米饃饃蒸下來,有時候整整一個正月都吃不完,一直可以吃到二月出了頭,以後的日子自然就輕鬆了。所以,一般到了蒸黃米饃饃這一天,一家人興致都很高。如果一個家中有五六口人的話,則男人們總是蹲在地下管燒火,婆姨們都是坐在炕頭捏饃饃。至於那些半大不小的孩子們,經常是一邊往嘴裡吃饃饃,一邊到院子裡抱柴火──蒸饃饃要蒸一整天,自然要燒掉不少的柴火了。孩子們抱柴火抱得高興了,嘴裡還會念叨出一首古老的歌謠來:

豬摟(抱)柴,

狗燒火,

貓坐在炕頭上捏饃饃!

而念罷了這一首歌謠後,在通常情況下,這蒸黃米饃饃的氣氛就會變得更熱烈。“豬摟柴,狗燒火,貓坐在炕頭上捏饃饃。”把人們比成豬或狗,在清澗河方言中就成了罵人的話,可讓人們當貓卻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事。清澗河一帶的人們都認為,“人學三輩好,才可以轉一個貓”,所以人人都願意當貓不願意當豬狗。而當貓的都是捏饃饃的婆姨人,所以,婆姨人們儘管捏 饃饃捏得很辛苦,但由於受到了表揚,心中也高興,也好象並不覺得累。這麼著,一家人歡歡喜喜的蒸一天,也就把十幾鍋黃米饃饃全蒸出來了。

不過,即就是蒸完了黃米饃饃後,也不敢忘了要留下一塊“老酵頭”。因為黃米饃饃是一種年茶飯,每年過年都要蒸,都要用酵子來發麵。而一旦沒有了這“酵子”,那米麵就會起(發酵)不好,黃米饃饃就會蒸成一種欠酥欠軟的“石砭砭”。吃又不好吃,不吃又可惜,把人陷入一種進退兩難的困境中,這樣多不好!但有了“酵子”就好了,將頭一年留下來的酵子先單另提前一天發起來,則黃米饃饃保證蒸得又酥又甜又大樣,待客送人都光彩。你看這酵子重要不重要?

那麼,這酵子又究竟是什麼呢?酵子實際就是一團小碗大小的發酵出來的黃米麵。把頭一年蒸黃米饃饃時的一小團黃米麵,留一塊珍藏到第二年,這就是所謂的酵子了。

可不要小看了這酵子。這酵子可是從老輩人手中一輩一輩流傳下來的。“黃米饃饃老酵頭”。這極其深刻的經驗,也是老輩人總結出來的。“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酵子實際上就是黃米饃饃的靈魂,沒有靈魂的黃米饃饃自然“活泛”不起來。自然要變成一種又酸又硬的“石砭砭”。這樣的黃米饃饃自然不好吃,這樣過年自然也過不好。黃米饃饃是清澗河流域。人們一種主要的年茶飯,一種主要的年茶飯不好吃,那過年還會有什麼味道呢?

黃饃饃

想瞭解和學習陝西美食的朋友可以關注"唯典餐飲美食文化"頭條號喲,來自西安唯典陝西小吃培訓的小編會不定期的發表一些陝西傳統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簡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繫西安唯典學小吃喲!

請關注唯典餐飲美食文化

點擊文章左上角紅色圓圖示“唯典餐飲美食文化”進入後就可以看到小編以往發的很多關於美食或者陝西小吃的製作方法和歷史典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