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年輕人回家後與父母的5個矛盾

說起長假, 每年也只有春節和國慶這兩個。 特別是春節, 一年中最應該團圓的時候, 媒體總是會用回家來渲染一種氛圍, 以回家為主題做一些節目。

我們找了五個在外工作的年輕人, 發現有的人真的是不太願意回家的。 跟他們交流後, 馬虎眼試圖歸納一下其中的原因。

1)不管你喜不喜歡父母總是會讓你多吃一點

在對家鄉的思念中肯定包括美食, 家鄉的特產, 媽媽做的飯菜, 總有一個媽媽的手藝是能讓你留口水的。 也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外面飯店做的東西缺少了一些人情味, 回到家吃東西感到特別親切。

很多人在回家前也會提前告訴父母自己想吃什麼。 但父母對孩子的喜好早就瞭解, 通常都是在回家前早早做好準備。 對於經濟條件不是很好的家庭, 孩子回家也是父母改善生活的機會。

或許是知道孩子回家頻率不高, 飯桌上父母總是會讓你多吃,

即使吃不下了也總是勸你再吃一點。 在跟我們交流的人中, 有的說父母還好, 爺爺奶奶這輩人要更嚴重一些。

一個朋友給我們舉例, 拿吃麵條來說先給你準備三碗, 如果你吃兩碗還好, 吃一碗的話, 被勸吃的可能性更大。 當然長輩們完全沒有惡意, 這只是他們熱情的一種體現。 特別是對於客人, 總擔心人家不好意思, 吃不飽, 還流行著一個說法, “吃飽飯不想家”。

2)家裡做的都是葷菜

忘了是哪一年, 春節的時候網上流行一張圖, 說是一個上海媳婦第一次去東北的男朋友家, 招待她的滿桌子都是葷菜, 雞鴨魚肉。 其實這種現象在農村特別普遍。

筆者也是農村的, 關於這個問題還跟父母交流過。 父母的說法也有道理,

以前大家都窮, 魚肉就是好東西了, 從人們的喜好上來說也更受歡迎。 所以每當家裡有重要客人, 用葷菜招待, 才顯得對人家重視, 也不會在村裡留下摳門的印象。

雖然現在日子好了些, 也明白常吃蔬菜才更健康, 但是如果拿蔬菜招待別人, 恐怕人家還是會說閒話。 況且農村條件畢竟還不是太好, 從價格上來說魚肉要更高, 即便人家不吃, 面子上也是過得去。

3)消費觀的差距, 也許他們說的特別好的東西在你看來都是特別便宜的

城市中很多年輕人都是在農村長大的, 家庭條件也不富裕。 等到畢業後去了城市, 自己的薪水提高後消費水準隨之上升, 買的衣服、化妝品的品牌也會相對好一些。

可父母都是成長于那個貧困的年代,

已經養成了省吃儉用的習慣, 再加上居住環境(老家好的品牌比較少)的緣故。 所以年輕人跟他們的消費觀會產生比較大的差異。

他們買一些生活用品都喜歡買便宜的, 例如衛生紙、洗髮水。 如果看到你買的東西比較貴, 也會勸你買便宜的。 或許他們還不理解, 為什麼同樣一個東西, 你買的跟他們買的價格會產生那麼大的差異。 甚至會懷疑你是不是被人騙了, 懷疑你買的東西品質是否真的好。

特別是在穿著上, 父母和孩子的審美會有很大的差異。 小時候還好, 等到長大了, 有些父母還是會給孩子買衣服。 最後的結果就是, 父母花了錢, 買到的衣服孩子不喜歡, 根本就不會穿。 為了不想讓父母傷心, 有的人還不會當著爸媽的面說,

悄悄的把父母買的衣服壓箱底。

4)父母會一直勸你跟領導搞好關係

不管是回家後還是平時跟父母打電話, 父母都會關心你的工作情況, 問你工作是否順心。 他們還會一直勸告你跟領導搞好關係。

如果你家裡有什麼比較知名的特產, 他們可能還會讓你帶一些給領導。 對於這一點, 筆者特別能理解父母, 國情所致, 甭說在老家, 即便在北上廣一線城市攀關係這種方式也還是有效的。 當然北上廣的情況相比較老家要好很多, 而且呈現一個越來越好的趨勢。

筆者認為, 這個跟行業和領導有很大關係。 如果你所處的行業從業者都不去想著打通關系, 而領導也是對下屬非常公平的人。 這樣你可能也不會有靠關係晉升的想法, 自然也更不願相信父母的觀點,這時候就會出現矛盾。儘管你跟父母解釋,但是也沒用,他們會用更久的生活閱歷告訴你他們是對的。

5)鄰里之間的交往略顯客氣,並不像你想像中的那樣

不知道是不是住樓房和平房天然的差異,鄰里之間的交往在農村會格外頻繁一些。一個山東的小夥子劉海(化名)跟我們說起他們村的一種情況。

鄰里之間的交往很融洽,但禮尚往來也有其分寸,別人的客氣可能並不是像表現出的那樣。比如說你去鄰居家做客,到飯點,別人會客氣的留你在他家吃飯。很多時候人家只是客氣一下,而你如果當真,真的吃了,可能會違背人家的本意。雖然人家嘴上不說,但心裡會不開心。

鄰居之家互幫互助以後會送東西作為答謝。一箱牛奶你送給我,我再給你送回去。總是要這樣來回好幾次才結束。

劉海很納悶,大家之間的交往為什麼就不能實在一些,更真誠一些。以前年紀小這些事跟他沒關係,長大後又一直在外面工作。對於農村的人情世故,他摸不清楚,還因為這種事被父母說好多次了。

總結

一提到父母和孩子的矛盾,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的就是價值觀、愛情觀這些。我們並不想把這個問題昇華到這個程度。因為隨著社會發展,隔代人之間都會出現這些矛盾。跟成長環境有很大關係,誰也不敢斷定自己的思想能完全跟得上社會發展。

我們原本以為這些矛盾多出現在農村,城裡的家庭會好很多。但也錯了,父母那輩人的很多經歷是相似的,例如貧窮。

讓我們納悶的是上面說的這五條其實也是小問題,包容一下就過去了,不至於不想回家吧。劉海跟我們說其實最主要的原因並不在父母,主要是因為年輕人可能在外工作壓力比較大,已經很累了。回家就是想休息休息,對於跟父母的這些小矛盾,已經疲于應付,索性就找個理由躲一下。

Read More

投稿郵箱:mm@zaodula.com

本文由作者授權早讀課發表,轉載請聯繫作者。

自然也更不願相信父母的觀點,這時候就會出現矛盾。儘管你跟父母解釋,但是也沒用,他們會用更久的生活閱歷告訴你他們是對的。

5)鄰里之間的交往略顯客氣,並不像你想像中的那樣

不知道是不是住樓房和平房天然的差異,鄰里之間的交往在農村會格外頻繁一些。一個山東的小夥子劉海(化名)跟我們說起他們村的一種情況。

鄰里之間的交往很融洽,但禮尚往來也有其分寸,別人的客氣可能並不是像表現出的那樣。比如說你去鄰居家做客,到飯點,別人會客氣的留你在他家吃飯。很多時候人家只是客氣一下,而你如果當真,真的吃了,可能會違背人家的本意。雖然人家嘴上不說,但心裡會不開心。

鄰居之家互幫互助以後會送東西作為答謝。一箱牛奶你送給我,我再給你送回去。總是要這樣來回好幾次才結束。

劉海很納悶,大家之間的交往為什麼就不能實在一些,更真誠一些。以前年紀小這些事跟他沒關係,長大後又一直在外面工作。對於農村的人情世故,他摸不清楚,還因為這種事被父母說好多次了。

總結

一提到父母和孩子的矛盾,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的就是價值觀、愛情觀這些。我們並不想把這個問題昇華到這個程度。因為隨著社會發展,隔代人之間都會出現這些矛盾。跟成長環境有很大關係,誰也不敢斷定自己的思想能完全跟得上社會發展。

我們原本以為這些矛盾多出現在農村,城裡的家庭會好很多。但也錯了,父母那輩人的很多經歷是相似的,例如貧窮。

讓我們納悶的是上面說的這五條其實也是小問題,包容一下就過去了,不至於不想回家吧。劉海跟我們說其實最主要的原因並不在父母,主要是因為年輕人可能在外工作壓力比較大,已經很累了。回家就是想休息休息,對於跟父母的這些小矛盾,已經疲于應付,索性就找個理由躲一下。

Read More

投稿郵箱:mm@zaodula.com

本文由作者授權早讀課發表,轉載請聯繫作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