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寶興磽磧:嘉絨藏族塔子會

磽磧藏族鄉是藏漢、藏羌的交接區, 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磽磧嘉絨藏族多層次多種信仰相互交織的狀況, 但仍以藏傳佛教占主導地位:磽磧觀音岩的觀音廟、夾金山頂的王母廟是漢地信仰的標誌;磽磧“上九節”是為紀念道教玉皇大帝誕辰的節日, 同樣, 磽磧鍋莊房頂梁日月形狀的木飾件, 也是當地藏民敬奉日月和玉皇大帝的。

與嘉絨藏區其他地區一樣, 磽磧人認為世間萬物山神為大, 也虔誠地敬奉山神。 初一、十五及節慶都要在自家庭院煙祭山神。 修房造屋、修橋補路或家裡添丁進口、結婚等也要燒香告知山神,

並祈求其護佑。

每年春季, 村民們會舉行大的祭祀並封山不許砍伐狩獵, 到秋季收穫後, 則舉行酬謝山神的祭山會(即塔子會)。 “塔子會”又叫“轉塔子”, 是以村為單位舉行, 由喇嘛主持, 村裡男女老少皆可參加;本地村民習慣稱為“唱嘛呢”, 因為在塔子會上, 他們會饒塔三圈, 口中反復念唱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

寶興丹穀底的塔子會一年兩次, 一次是農曆正月十一, 是為祈願來年風調雨順, 人畜平安, 事事順利, 並封山禁伐禁獵, 祭祀後, 就可以下種了。 一次是農曆八月十一, 這是秋天莊稼成熟、收穫的季節, 此次祭祀為酬神還願, 酬謝山神對一方百姓的護佑、還春季祭山時許下的願望。

□ 胡雪蓉/文 高華康/圖

趕往丹穀底

農曆八月十一, 磽磧藏族鄉咎落村朝霞組和嘎日村冰豐組的丹穀底塔子會。 這天正是國慶大假的前一日, 為了能看到塔子會全過程, 天剛熹微我們就從寶興縣城出發趕往磽磧。 到磽磧新場鎮, 天已大亮。 街上只有零星的幾個本地人。 旅遊人潮來臨前的安謐,

讓夾金山下這個嘉絨藏族聚居小鎮愈顯得祥和、安寧。 五色經幡在晨風中吟誦, 色彩豔麗的嘉絨民居在純淨的藍天下與四圍的高山綠樹和諧相融, 遠處的雪峰在陽光下被映照出耀眼的銀白色。

丹穀底是個地名, 位於亞西拉姆神山半山腰,

因建有亞西拉姆白塔而成為當地百姓心中的聖地。 經當地人指點, 我們沿磽磧新場鎮派出所旁的盤山公路到達丹穀底, 盤山公路是咎落村村民自發修建, 用於上山放牧牛羊及運送木材之用。 行至半坡, 我們的車被一輛停在大路中間運送景觀樹的貨車擋住了去路, 只好棄車步行上山。

“女神亞西拉姆是磽磧所有山神中地位最高的, 其他山神都歸她管轄。 祭祀亞西拉姆的塔子有兩個, 一個在丹穀底, 一個在嘎謝梁子。 噶謝梁子的祭祀是農曆三月三, 嘉絨曆法這天恰好是龍日, 正好祭祀以蛇為化身的亞西拉姆, 她所居住的卡爾貢阿山被稱為龍神崗亦源於此。 祭山后, 要封山禁止上山砍樹、打獵, 否則會得罪山神帶來冰雹、風雪等災難。

已經砍倒的樹要用樹葉蓋好, 並由喇嘛念防止風雪、冰雹、災難的經;也要開始趕牛上山放牧, 並祈禱牲畜在山上一切順利, 不被野獸吃掉, 也不會病死、摔死、走失。 ”雖爬得很慢, 我們幾個依然累得氣喘吁吁, 臉紅脖子粗, 熬華紅卻如履平地, 輕鬆自如地邊采蘑菇邊給我們介紹。

“丹穀底的塔子會一年兩次,一次是農曆正月十一,是為祈願來年風調雨順,人畜平安,事事順利,並封山禁伐禁獵,祭祀後,就可以下種了。一次是農曆八月十一,這是秋天莊稼成熟、收穫的季節,此次祭祀為酬神還願,酬謝山神對一方百姓的護佑、還春季祭山時許下的願望,此後就可以砍伐樹木,儲備冬天用的木柴,也可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打獵。”

不知不覺到了山頂,手裡已拎著一大袋子鮮嫩的蘑菇。還在崗這邊就聽到嘈雜的人聲,在崗梁子上碰到一群身穿豔麗藏裝的女子邊走邊嘰嘰喳喳嬉戲說笑。翻過崗梁子,一個大草坪出現在眼前,熬華紅說這就是丹穀底了。

草坪上綠草如茵,四周都是密林,林子裡紅若瑪瑙的野果掛滿枝頭,林下野花開得兀自歡喜。草坪往中間低凹,雖在崗梁子迎風處,卻因四周環繞的樹林和低凹的地勢,反倒安謐。草坪四周有一人多高的木條釘在地上纏上鐵絲網圍著,熬華紅說這是為了不讓敞放的牛羊進去驚擾了神靈。草坪上或坐或站,都是身著嘉絨盛裝的男女,以中老年居多,也有年少活潑的孩子,有牽著母親的手蹣跚學步的娃娃。身著鮮豔亮麗嘉絨藏裝的村民像一朵朵移動的鮮花開在綠草如茵的丹穀底。

遠遠就望見建在草坪邊至高處的亞西拉姆白塔,它直指藍天,繚繚青煙繞塔而上,空氣裡彌漫著濃郁的香火味。白塔腳下的山梁一直延伸到磽磧湖心,與湖相接處正是磽磧唯一的經堂永壽寺所在。要進到草坪裡,須得翻過一人多高的木柵欄,幸而在木柵欄進口處兩面都搭了木梯。爬上木梯翻過柵欄下到草坪便是亞西拉姆神廟。

在廟宇外遇到了久居永壽寺的楊樹全老人,他一眼便認出我,熱情地打招呼。篝火旁熬茶的鄉親端給我們一人一碗暖呼呼的酥油茶,閑坐或站在草坪上的鄉民們圍上來不斷往我們手裡懷裡塞包子、牛羊肉、糖果瓜子,還把一杯杯蜂蜜酒直接遞到嘴邊。楊樹全老人說,好客的藏家人豪爽大方,參加塔子會的人都會提前準備好煮熟的牛羊肉、蒸好的大肉包子、各種吃食、糖果糕點飲料水果等,熬好蜂蜜酒背上丹穀底。在塔子會上自家的東西被越多的人吃、自家的酒被越多的人喝主人家就會越開心。

他帶著我們進到廟宇內,喇嘛正在做貢品。楊樹全老人說整個塔子會都是在喇嘛的主持下完成,他和主持塔子會的喇嘛及隨行人員天剛亮就到丹穀底了,他們要趕在村民們到來前除穢及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喇嘛一邊念經,一邊用淨水瓶給白塔和煨桑塔除穢,隨行者會在四周點上香,在塔、廟宇及四周樹上掛上簇新的風馬旗。

祈福山神

磽磧人認為自己居住地的山神掌管著居住地所有人的日常生活和未來,一家人是否順利、平安、富足,村寨的安危、繁榮等都全靠自己居住地的山神。他們通常只為自己居住地所在的山神修建祭壇——白塔,村民也都只會去祭祀自己所在山的白塔,他們認為每個山神都有各自的領地,無論大小,其權力都不能超出自己管理的區域,他們只會保佑居住在自己區域內的居民,所以一個家庭搬遷後,房名也要立即隨之改變,遷來的人也必須馬上改為祭祀新居地的山神。山神祭祀像一條紐帶將居住在同一座山上的人們聯繫在一起,平安相處榮辱與共。

磽磧嘉絨藏族崇尚白色。每個村的白塔都是根據尼泊爾帶來的佛塔樣式建造的,它的藍本又是古代印度比較原始的覆缽式佛塔,這種覆缽式塔一直被藏傳佛教所慣用,所以被人們俗稱其為“喇嘛塔”。由於它們的表面一般都塗抹著白灰,顏色潔白,頂部供奉有白石,又俗稱“白塔”。磽磧藏民稱塔子叫“卻奧登”“卻的穆”。一般塔子高2米左右,塔基呈正方形,層壘而上,內部中空,修建塔子時,信徒們可在裡面放入金銀珠寶、藏文經書等。

除了墨爾多神山是全嘉絨地區共同的神山外,磽磧還有5座神山,分別由5位山神掌管。處於蹺磧鄉中心區域的卡爾貢阿山(當地人習慣稱為龍神崗)是最大的神山,由女神亞西拉姆掌管,她是磽磧所有山神中地位最高的。磽磧鄉唯一的一座寺院曲科繞傑林(本地人習慣稱“永壽寺”或“磽磧經堂”)就建在龍神崗上。咎落村朝霞組和嘎日村冰豐組村民分別居住在“卡爾貢阿山”兩側,他們共同修建了亞西拉姆白塔祭祀共同的山神亞西拉姆。

第二大神山善卡爾底山的山神是仁占喇嘛,仁占喇嘛白塔由居住在此山的夾拉村和平組和磽豐組共同修建。掌管第三大神山丹木卓的山神是一隻大鵬鳥(嘉瓊嘎爾布),磽磧女性都戴有一個母女代代相傳可避開各種災難的嘉瓊圖案首飾。這裡的嘉瓊白塔由嘎日村豐收組和嘎日組共同修建。位於柳落的第四大神山洛絨錯爾巔是獅子山,山神叫多喔嘎森格若達。居住在此山的勒樂村柳落組修建了多喔嘎森格若白塔。第五大神山色爾孟克山的山神白色達若達,是一位住在路邊的洞裡頭髮長得拖到地下的女神,白色達若達白塔是夾拉村燈光組修建的。

在磽磧除了五大神山,每座小的山也都有山神。如嘎日溝將軍岩的山神叫楊目絨達。瓊拉美谷是夾金一座峭壁上的山神。這兩個山神管轄區域內沒有人居住,因此沒有建塔來單獨祭祀他們,只是在舉行一些可能受到他們影響的活動時,才把他們一併請來祭祀。

塔子會對居住在同一座山神區域的人們起著重要的約束作用。祭山會規定的封山期間,誰也不能上山砍柴、打獵。如果誰為了自己的利益在祭山會未允許的時間內上山砍柴、打獵,就會受到大家的非議,這種壓力對當地人而言是難以承受的。如果當年有了大風雪、冰雹、或自然災害,影響了莊稼牛羊,所有人都會責怪偷偷砍柴或偷獵的那家人,這樣,那家人在當地就會失去好名聲,也會永遠都抬不起頭。

磽磧每個村子塔子會議程大致相同,只是舉行的時間各不相同,但目的卻是大同小異,都為敬奉山神,祈禱村子平安和樂,人畜無災,家和財旺。

塔子會

咎落村朝霞組和嘎日村冰豐組寨子裡的村民們一大早就背上青香、酥油、糌粑、煨桑粉、煮熟的麥子或大米、黃豆、菊花等物品陸續從各處趕上山來,並將所帶物品交給喇嘛製作供品。來自永壽寺的喇嘛們完成了除穢後,就進入供奉有亞西拉姆神像的石砌廟宇內,支起案台,擺上經書,安放好鑼、號、銅鈴、鈸等法器,並在案上擺放一瓶清水,開始分類製作供品。

楊樹全老人指著案上的供品告訴我們:“供品主要有兩類:一種是測巴、紮烏拉、紮、雍拉。雍拉是喇嘛帶來的,在儀式中會反復使用。測巴、紮烏拉、紮由喇嘛用所有參加儀式的人共同提供的糌粑現場製作的。另一類是放在木盤中的糌粑、香、煨桑粉、柏枝、煮熟的麥子(或大米)、黃豆、菊花。每戶人家一盤(件),有多少戶人家參加儀式就有多少盤,代表每戶人的利益。每戶人自己帶來一個乾淨的木盤或硬紙盤,放在塔前的供桌上,排成一排,喇嘛將人們交來的糌粑、煨桑粉、煮熟的麥子或大米、黃豆、菊花依次撒在所有的木盤上。由於代表每戶人家的木盤上都有全體參加儀式的人帶來的物品,因此每家人的利益既是獨立又是互相聯繫的。還有一類是為有特殊要求的人家準備的,主要是儀瓦和日瓦,一般是有很多牲畜的人家才會準備。喇嘛在做好儀瓦後,也會將各戶帶來的糌粑、煨桑粉、煮熟的麥子或大米、黃豆,菊花等均勻地撒一點在儀瓦上。這類人家雖然有自己特殊的祈求,但在祭神的過程中也會給大家帶來好處。供品的製作過程實際上就把所有人家連在了一起,大家的利益相互滲透,相互關聯,也間接增進了村民之間的和睦團結。”

喇嘛在廟裡專注地製作供品,陸續到來的人們會自行去白塔前點三支香,然後在每個“日瓦”(有特殊要求的人家用帶來的柏樹枝、白樺樹枝、竹枝、慈竹枝、忒卜榴蔔草等搭成塔形並有序地一字排開,擺放在白塔前草地上的樹枝堆)上插上一隻香,再到煨桑塔點香、煨桑。

先到的人點香煨桑之後,會自覺地去樹林裡撿幹樹枝,在草坪上燒起篝火,架上大鐵三腳,燒開水,熬酥油茶。人們三兩一夥、五六一堆聚集在草坪上或供休息的木板房內隨意交流、擺龍門陣,並拿出帶來的糖果瓜子花生共同享用,一邊等待儀式開始。

我們隨同老人們在草地上盤腿坐下,聽他們講龍門陣。待喇嘛做完供品,村民也陸續到齊了。喇嘛吹響儀式開始的號,並點燃柏枝熏塔,喇嘛念經,眾人點香磕頭。然後開始轉經唱嘛呢,喇嘛手持號、缽、鼓走在前面,從廟子的南邊開始,所有人順時針繞廟子和塔外的小路轉三圈,一邊轉一邊唱嘛呢,我們也加入了轉經的隊伍。

轉完三圈後大夥就隨意在草坪或木屋裡休息,喇嘛則繼續在供奉著神像的廟裡念經,這期間喇嘛會走出神廟三次, 第一次拿“雍拉”順時針繞塔,第二次端著“紮烏拉”出來,村民們排成兩排,喇嘛從中間走過每個村民面前,從紮烏拉裡拿出幾顆麥粒放在每個人的掌心,各人對著麥粒吹一口氣,然後將麥粒放回紮烏拉上,再低頭用額頭觸碰一下紮烏拉,待所有人都觸碰完後,喇嘛端著它走向煨桑塔,將盤中除正中直立人像外的其他東西分兩次放入煨桑塔焚燒,同時在煨桑塔邊放三響鞭炮,再將有直立人像的託盤拿回供有神像的廟裡,放在面向亞西拉姆山神、石牆和木板結合處高近二米的平臺上。楊樹全老人說,這個儀式是保佑人的魂魄一直依附在人身上,以消災驅病。喇嘛第三次是拿著“紮”出來,在每個人的頭頂觸碰一下,然後拿到山上,放在一顆大的青岡樹下,在前面插上三炷香。大家焚燒日瓦敬神,同時磕頭並再次焚香。

人們在塔子會上共同祈求村落的平安,也祈求每戶人家吉祥和樂、豐收興旺。祭拜結束後,主持人彙報活動的準備、開展情況,報告收入和支出,給村民提出一些日常行為規範要求。

肅穆莊重的儀式之後,村民們拿出自己的包子、煮熟的香豬腿、牛羊肉和各種菜肴,圍坐在一起享用。開吃前各家都會將包子和菜放在盤子裡,送到房裡請喇嘛們先吃,然後才端出來大家一起吃。熱情的村民們爭相拿著吃食等各種佳餚直往我們手裡放懷裡塞,一杯又一杯蜂蜜酒滿滿的都是真誠與祝福。陽光溫軟地灑在草坪上,人們席地而坐,邊吃東西便隨意擺談就像一家人,笑聲、歌聲歡快交融。那一刻,閒適、安逸、平和、滿足……所有人的笑意裡都是真誠友善。

下午五點左右,喇嘛再次吹號,所有人又起身開始轉經唱嘛呢。喇嘛依然手持號、缽、鼓走在前面,眾人跟在後面,邊走邊唱嘛呢並撒龍達。順時針轉三圈後,停在供奉有神像的廟子大門附近繼續唱,唱完後所有儀式結束。儀式之後的村民們開懷娛樂,在草坪上手把手圍著篝火放聲高歌、跳起歡快的鍋莊舞。

夕陽染紅了山巒,歡快的歌聲在林間久久縈繞。 一抹夕輝染紅了天際。站在白塔前極目遠眺,新場鎮及藏家村寨盡收眼底。磽磧湖面波光粼粼,掩映在綠林裡的永壽寺沐浴在嫣紅的晚霞裡,靜若一艘晚歸的航船,任由時光在塵世裡流瀉。身後的草坪上,身著盛裝的人們在歡快地唱著、跳著……

“丹穀底的塔子會一年兩次,一次是農曆正月十一,是為祈願來年風調雨順,人畜平安,事事順利,並封山禁伐禁獵,祭祀後,就可以下種了。一次是農曆八月十一,這是秋天莊稼成熟、收穫的季節,此次祭祀為酬神還願,酬謝山神對一方百姓的護佑、還春季祭山時許下的願望,此後就可以砍伐樹木,儲備冬天用的木柴,也可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打獵。”

不知不覺到了山頂,手裡已拎著一大袋子鮮嫩的蘑菇。還在崗這邊就聽到嘈雜的人聲,在崗梁子上碰到一群身穿豔麗藏裝的女子邊走邊嘰嘰喳喳嬉戲說笑。翻過崗梁子,一個大草坪出現在眼前,熬華紅說這就是丹穀底了。

草坪上綠草如茵,四周都是密林,林子裡紅若瑪瑙的野果掛滿枝頭,林下野花開得兀自歡喜。草坪往中間低凹,雖在崗梁子迎風處,卻因四周環繞的樹林和低凹的地勢,反倒安謐。草坪四周有一人多高的木條釘在地上纏上鐵絲網圍著,熬華紅說這是為了不讓敞放的牛羊進去驚擾了神靈。草坪上或坐或站,都是身著嘉絨盛裝的男女,以中老年居多,也有年少活潑的孩子,有牽著母親的手蹣跚學步的娃娃。身著鮮豔亮麗嘉絨藏裝的村民像一朵朵移動的鮮花開在綠草如茵的丹穀底。

遠遠就望見建在草坪邊至高處的亞西拉姆白塔,它直指藍天,繚繚青煙繞塔而上,空氣裡彌漫著濃郁的香火味。白塔腳下的山梁一直延伸到磽磧湖心,與湖相接處正是磽磧唯一的經堂永壽寺所在。要進到草坪裡,須得翻過一人多高的木柵欄,幸而在木柵欄進口處兩面都搭了木梯。爬上木梯翻過柵欄下到草坪便是亞西拉姆神廟。

在廟宇外遇到了久居永壽寺的楊樹全老人,他一眼便認出我,熱情地打招呼。篝火旁熬茶的鄉親端給我們一人一碗暖呼呼的酥油茶,閑坐或站在草坪上的鄉民們圍上來不斷往我們手裡懷裡塞包子、牛羊肉、糖果瓜子,還把一杯杯蜂蜜酒直接遞到嘴邊。楊樹全老人說,好客的藏家人豪爽大方,參加塔子會的人都會提前準備好煮熟的牛羊肉、蒸好的大肉包子、各種吃食、糖果糕點飲料水果等,熬好蜂蜜酒背上丹穀底。在塔子會上自家的東西被越多的人吃、自家的酒被越多的人喝主人家就會越開心。

他帶著我們進到廟宇內,喇嘛正在做貢品。楊樹全老人說整個塔子會都是在喇嘛的主持下完成,他和主持塔子會的喇嘛及隨行人員天剛亮就到丹穀底了,他們要趕在村民們到來前除穢及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喇嘛一邊念經,一邊用淨水瓶給白塔和煨桑塔除穢,隨行者會在四周點上香,在塔、廟宇及四周樹上掛上簇新的風馬旗。

祈福山神

磽磧人認為自己居住地的山神掌管著居住地所有人的日常生活和未來,一家人是否順利、平安、富足,村寨的安危、繁榮等都全靠自己居住地的山神。他們通常只為自己居住地所在的山神修建祭壇——白塔,村民也都只會去祭祀自己所在山的白塔,他們認為每個山神都有各自的領地,無論大小,其權力都不能超出自己管理的區域,他們只會保佑居住在自己區域內的居民,所以一個家庭搬遷後,房名也要立即隨之改變,遷來的人也必須馬上改為祭祀新居地的山神。山神祭祀像一條紐帶將居住在同一座山上的人們聯繫在一起,平安相處榮辱與共。

磽磧嘉絨藏族崇尚白色。每個村的白塔都是根據尼泊爾帶來的佛塔樣式建造的,它的藍本又是古代印度比較原始的覆缽式佛塔,這種覆缽式塔一直被藏傳佛教所慣用,所以被人們俗稱其為“喇嘛塔”。由於它們的表面一般都塗抹著白灰,顏色潔白,頂部供奉有白石,又俗稱“白塔”。磽磧藏民稱塔子叫“卻奧登”“卻的穆”。一般塔子高2米左右,塔基呈正方形,層壘而上,內部中空,修建塔子時,信徒們可在裡面放入金銀珠寶、藏文經書等。

除了墨爾多神山是全嘉絨地區共同的神山外,磽磧還有5座神山,分別由5位山神掌管。處於蹺磧鄉中心區域的卡爾貢阿山(當地人習慣稱為龍神崗)是最大的神山,由女神亞西拉姆掌管,她是磽磧所有山神中地位最高的。磽磧鄉唯一的一座寺院曲科繞傑林(本地人習慣稱“永壽寺”或“磽磧經堂”)就建在龍神崗上。咎落村朝霞組和嘎日村冰豐組村民分別居住在“卡爾貢阿山”兩側,他們共同修建了亞西拉姆白塔祭祀共同的山神亞西拉姆。

第二大神山善卡爾底山的山神是仁占喇嘛,仁占喇嘛白塔由居住在此山的夾拉村和平組和磽豐組共同修建。掌管第三大神山丹木卓的山神是一隻大鵬鳥(嘉瓊嘎爾布),磽磧女性都戴有一個母女代代相傳可避開各種災難的嘉瓊圖案首飾。這裡的嘉瓊白塔由嘎日村豐收組和嘎日組共同修建。位於柳落的第四大神山洛絨錯爾巔是獅子山,山神叫多喔嘎森格若達。居住在此山的勒樂村柳落組修建了多喔嘎森格若白塔。第五大神山色爾孟克山的山神白色達若達,是一位住在路邊的洞裡頭髮長得拖到地下的女神,白色達若達白塔是夾拉村燈光組修建的。

在磽磧除了五大神山,每座小的山也都有山神。如嘎日溝將軍岩的山神叫楊目絨達。瓊拉美谷是夾金一座峭壁上的山神。這兩個山神管轄區域內沒有人居住,因此沒有建塔來單獨祭祀他們,只是在舉行一些可能受到他們影響的活動時,才把他們一併請來祭祀。

塔子會對居住在同一座山神區域的人們起著重要的約束作用。祭山會規定的封山期間,誰也不能上山砍柴、打獵。如果誰為了自己的利益在祭山會未允許的時間內上山砍柴、打獵,就會受到大家的非議,這種壓力對當地人而言是難以承受的。如果當年有了大風雪、冰雹、或自然災害,影響了莊稼牛羊,所有人都會責怪偷偷砍柴或偷獵的那家人,這樣,那家人在當地就會失去好名聲,也會永遠都抬不起頭。

磽磧每個村子塔子會議程大致相同,只是舉行的時間各不相同,但目的卻是大同小異,都為敬奉山神,祈禱村子平安和樂,人畜無災,家和財旺。

塔子會

咎落村朝霞組和嘎日村冰豐組寨子裡的村民們一大早就背上青香、酥油、糌粑、煨桑粉、煮熟的麥子或大米、黃豆、菊花等物品陸續從各處趕上山來,並將所帶物品交給喇嘛製作供品。來自永壽寺的喇嘛們完成了除穢後,就進入供奉有亞西拉姆神像的石砌廟宇內,支起案台,擺上經書,安放好鑼、號、銅鈴、鈸等法器,並在案上擺放一瓶清水,開始分類製作供品。

楊樹全老人指著案上的供品告訴我們:“供品主要有兩類:一種是測巴、紮烏拉、紮、雍拉。雍拉是喇嘛帶來的,在儀式中會反復使用。測巴、紮烏拉、紮由喇嘛用所有參加儀式的人共同提供的糌粑現場製作的。另一類是放在木盤中的糌粑、香、煨桑粉、柏枝、煮熟的麥子(或大米)、黃豆、菊花。每戶人家一盤(件),有多少戶人家參加儀式就有多少盤,代表每戶人的利益。每戶人自己帶來一個乾淨的木盤或硬紙盤,放在塔前的供桌上,排成一排,喇嘛將人們交來的糌粑、煨桑粉、煮熟的麥子或大米、黃豆、菊花依次撒在所有的木盤上。由於代表每戶人家的木盤上都有全體參加儀式的人帶來的物品,因此每家人的利益既是獨立又是互相聯繫的。還有一類是為有特殊要求的人家準備的,主要是儀瓦和日瓦,一般是有很多牲畜的人家才會準備。喇嘛在做好儀瓦後,也會將各戶帶來的糌粑、煨桑粉、煮熟的麥子或大米、黃豆,菊花等均勻地撒一點在儀瓦上。這類人家雖然有自己特殊的祈求,但在祭神的過程中也會給大家帶來好處。供品的製作過程實際上就把所有人家連在了一起,大家的利益相互滲透,相互關聯,也間接增進了村民之間的和睦團結。”

喇嘛在廟裡專注地製作供品,陸續到來的人們會自行去白塔前點三支香,然後在每個“日瓦”(有特殊要求的人家用帶來的柏樹枝、白樺樹枝、竹枝、慈竹枝、忒卜榴蔔草等搭成塔形並有序地一字排開,擺放在白塔前草地上的樹枝堆)上插上一隻香,再到煨桑塔點香、煨桑。

先到的人點香煨桑之後,會自覺地去樹林裡撿幹樹枝,在草坪上燒起篝火,架上大鐵三腳,燒開水,熬酥油茶。人們三兩一夥、五六一堆聚集在草坪上或供休息的木板房內隨意交流、擺龍門陣,並拿出帶來的糖果瓜子花生共同享用,一邊等待儀式開始。

我們隨同老人們在草地上盤腿坐下,聽他們講龍門陣。待喇嘛做完供品,村民也陸續到齊了。喇嘛吹響儀式開始的號,並點燃柏枝熏塔,喇嘛念經,眾人點香磕頭。然後開始轉經唱嘛呢,喇嘛手持號、缽、鼓走在前面,從廟子的南邊開始,所有人順時針繞廟子和塔外的小路轉三圈,一邊轉一邊唱嘛呢,我們也加入了轉經的隊伍。

轉完三圈後大夥就隨意在草坪或木屋裡休息,喇嘛則繼續在供奉著神像的廟裡念經,這期間喇嘛會走出神廟三次, 第一次拿“雍拉”順時針繞塔,第二次端著“紮烏拉”出來,村民們排成兩排,喇嘛從中間走過每個村民面前,從紮烏拉裡拿出幾顆麥粒放在每個人的掌心,各人對著麥粒吹一口氣,然後將麥粒放回紮烏拉上,再低頭用額頭觸碰一下紮烏拉,待所有人都觸碰完後,喇嘛端著它走向煨桑塔,將盤中除正中直立人像外的其他東西分兩次放入煨桑塔焚燒,同時在煨桑塔邊放三響鞭炮,再將有直立人像的託盤拿回供有神像的廟裡,放在面向亞西拉姆山神、石牆和木板結合處高近二米的平臺上。楊樹全老人說,這個儀式是保佑人的魂魄一直依附在人身上,以消災驅病。喇嘛第三次是拿著“紮”出來,在每個人的頭頂觸碰一下,然後拿到山上,放在一顆大的青岡樹下,在前面插上三炷香。大家焚燒日瓦敬神,同時磕頭並再次焚香。

人們在塔子會上共同祈求村落的平安,也祈求每戶人家吉祥和樂、豐收興旺。祭拜結束後,主持人彙報活動的準備、開展情況,報告收入和支出,給村民提出一些日常行為規範要求。

肅穆莊重的儀式之後,村民們拿出自己的包子、煮熟的香豬腿、牛羊肉和各種菜肴,圍坐在一起享用。開吃前各家都會將包子和菜放在盤子裡,送到房裡請喇嘛們先吃,然後才端出來大家一起吃。熱情的村民們爭相拿著吃食等各種佳餚直往我們手裡放懷裡塞,一杯又一杯蜂蜜酒滿滿的都是真誠與祝福。陽光溫軟地灑在草坪上,人們席地而坐,邊吃東西便隨意擺談就像一家人,笑聲、歌聲歡快交融。那一刻,閒適、安逸、平和、滿足……所有人的笑意裡都是真誠友善。

下午五點左右,喇嘛再次吹號,所有人又起身開始轉經唱嘛呢。喇嘛依然手持號、缽、鼓走在前面,眾人跟在後面,邊走邊唱嘛呢並撒龍達。順時針轉三圈後,停在供奉有神像的廟子大門附近繼續唱,唱完後所有儀式結束。儀式之後的村民們開懷娛樂,在草坪上手把手圍著篝火放聲高歌、跳起歡快的鍋莊舞。

夕陽染紅了山巒,歡快的歌聲在林間久久縈繞。 一抹夕輝染紅了天際。站在白塔前極目遠眺,新場鎮及藏家村寨盡收眼底。磽磧湖面波光粼粼,掩映在綠林裡的永壽寺沐浴在嫣紅的晚霞裡,靜若一艘晚歸的航船,任由時光在塵世裡流瀉。身後的草坪上,身著盛裝的人們在歡快地唱著、跳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