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魔戒中顏值第一的她,卻被粉絲稱為大魔王,將在雷神中虐錘哥抖森

在漫威宇宙中, 《雷神》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作品。 不過下個月3號, 這個局面很可能被徹底扭轉。 儘管爛番茄還未解禁, 不過影評人在看過《雷神3:諸神黃昏》之後已經先爆了一波口碑。 不少影評人表示《雷神3》將超越《銀河護衛隊》, 成為漫威最搞笑的電影。

說到《雷神3》, 就不得不提本片的大反派, 飾演“死神”海拉的凱特·布蘭切特。 凱特·布蘭切特此次出演漫威電影可謂是萬眾矚目, 畢竟又是“中土人才再就業”嘛, 不過這造型著實有點雷。

相比高貴典雅的“精靈女王”, 人稱“大魔王”的凱特·布蘭切特這次的“本色出演”更讓人期待。 借此機會, 小編就來聊聊“大魔王”的星路歷程。

“大魔王”這個外號最初來自國外論壇, 是黑粉為她起的諢名Diablo的中譯。 但在中國, 這個外號被賦予了另外一層含義, “大魔王”代表了凱特·布蘭切特的一種氣質。

同樣作為澳大利亞國寶級女演員, 凱特·布蘭切特與妮可·吉德曼的氣質截然不同。 以妮可·吉德曼的標準來看, 凱特·布蘭切特算不上漂亮, 五官甚至有點男性化, 冷峻孤傲、盛氣淩人。

但凱特·布蘭切特身上卻有一種其他女明星沒有的“王者風範”, 縱使站在身高180cm的妮可·吉德曼身邊, 氣場也完全不輸。

但女王卻並非天生, 凱特·布蘭切特其實有著不幸的童年。 在凱特·布蘭切特10歲的時候, 父親因為心臟病去世, 母親不得不早出晚歸的一個人打兩份工, 這在那個時代是不多見的。 為了不讓母親操心, 凱特·布蘭切特事事都努力做好, 這也造就了她完美主義的性格。

凱特·布蘭切特畢業于澳大利亞國立藝術戲劇學校, 畢業後的她主要從事莎劇演出。 多年的莎劇、古裝劇表演經歷, 讓凱特·布蘭切特的演技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直到1997年, 凱特·布蘭切特才真正的接觸到了電影, 1年之後, 她得到了在《伊莉莎白》中出演伊莉莎白一世的機會。 憑藉《伊莉莎白》, 凱特·布蘭切特收穫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她演活了這個歷史上的“兇狠的老母雞”, 也讓世界認識了這個來自澳大利亞的實力女演員。

而真正讓凱特·布蘭切特家喻戶曉的,是《魔戒》系列中的“精靈女王”凱蘭崔爾,凱特·布蘭切特白衣赤足、不食人間煙火的女神形象由此深入人心。

同時,凱蘭崔爾也將凱特·布蘭切特的“魔王氣質”展現得淋漓盡致,相信很多人都對這個“變臉”橋段記憶猶新,凱特·布蘭切特真正的做到了將女王的仙氣與魔王的邪氣相結合。

凱特·布蘭切特在採訪中坦言,直到現在,自己被討論最多的作品仍然是《魔戒》,人們見到她,依舊會叫她凱蘭崔爾。這種文化符號般的存在令她十分欣慰,當彼得·傑克遜邀請她加盟《霍比特人》,重回中土時,她又緊張又興奮:“我真是開心死了,即使讓我在那裡只待上一天我也心甘情願。”

2003年,與“小李子”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合作的《飛行家》讓凱特·布蘭切特獲得了人生中的第一座奧斯卡小金人——最佳女配角。

她在片中飾演傳奇女星凱薩琳·赫本,凱薩琳·赫本被譽為“美國百年影史最偉大的女演員之首”,出演她的壓力可想而知。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凱特·布蘭切特特意找了口語老師,學習夾著新英格蘭上流社會的發音。

凱薩琳·赫本那種趾高氣揚的神態、奇特的口音、連珠炮般的語速,凱特·布蘭切特都拿捏得當。尤其是打高爾夫球那場戲,簡直就是凱薩琳·赫本附體。

雖然在螢幕上多以成功女性的形象而聞名,但凱特·布蘭切特並非不會演小人物。2013年,凱特·布蘭切特出演了伍迪·艾倫為她量身定制的《藍色茉莉》,在片中飾演了一位酷似從田納西·威廉姆斯名作《欲望號街車》中走出來的落魄貴婦。

在舞臺上演過無數次《欲望號街車》的她自然是手到擒來,凱特·布蘭切特說:“這部電影不需要演技,對物質、身份、地位的雄心構成了我們這個時代所有的女人。中產階級的消費、打扮、做派與失去一切之後不敢重新面對生活的落魄,我信手拈來,我就是這個角色。”

最終凱特·布蘭切特憑藉這個角色擊敗了包括梅麗爾·斯特裡普、裘蒂·丹奇、桑德拉·布洛克在內的眾多老戲骨,一舉奪得了第86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

在今年的聖丹斯電影節上,開幕電影《宣言》再次吸引了影迷的關注。在這部實驗電影中,凱特·布蘭切特竟然開創性的一人分飾13角。從窮困潦倒的流浪漢到社會精英人士,橫跨社會各個階層。

雖然這13個形象差異巨大,但凱特·布蘭切特駕馭起來卻是遊刃有餘。上一秒還是粗鄙的流浪漢,下一秒就變成了中產階級家庭婦女。

凱特·布蘭切特的表演受到了評論家的一致好評,《宣言》在豆瓣和Metacritic上也獲得了不錯的評分。然而,《宣言》畢竟是一部實驗性質的文藝片,有些形式大於內容。如果僅僅是沖著凱特·布蘭切特而來,還是請慎重觀看。

對凱特·布蘭切特來說,做演員就像是與自己為敵。她不願活在同一個身份裡,而是不停的活在別人的生命裡。“這種虛構和分裂是一種悲劇,但其實越悲劇的女人生命就越完整。”

好萊塢或許有很多個女王,但魔王,只有凱特·布蘭切特一個。

而真正讓凱特·布蘭切特家喻戶曉的,是《魔戒》系列中的“精靈女王”凱蘭崔爾,凱特·布蘭切特白衣赤足、不食人間煙火的女神形象由此深入人心。

同時,凱蘭崔爾也將凱特·布蘭切特的“魔王氣質”展現得淋漓盡致,相信很多人都對這個“變臉”橋段記憶猶新,凱特·布蘭切特真正的做到了將女王的仙氣與魔王的邪氣相結合。

凱特·布蘭切特在採訪中坦言,直到現在,自己被討論最多的作品仍然是《魔戒》,人們見到她,依舊會叫她凱蘭崔爾。這種文化符號般的存在令她十分欣慰,當彼得·傑克遜邀請她加盟《霍比特人》,重回中土時,她又緊張又興奮:“我真是開心死了,即使讓我在那裡只待上一天我也心甘情願。”

2003年,與“小李子”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合作的《飛行家》讓凱特·布蘭切特獲得了人生中的第一座奧斯卡小金人——最佳女配角。

她在片中飾演傳奇女星凱薩琳·赫本,凱薩琳·赫本被譽為“美國百年影史最偉大的女演員之首”,出演她的壓力可想而知。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凱特·布蘭切特特意找了口語老師,學習夾著新英格蘭上流社會的發音。

凱薩琳·赫本那種趾高氣揚的神態、奇特的口音、連珠炮般的語速,凱特·布蘭切特都拿捏得當。尤其是打高爾夫球那場戲,簡直就是凱薩琳·赫本附體。

雖然在螢幕上多以成功女性的形象而聞名,但凱特·布蘭切特並非不會演小人物。2013年,凱特·布蘭切特出演了伍迪·艾倫為她量身定制的《藍色茉莉》,在片中飾演了一位酷似從田納西·威廉姆斯名作《欲望號街車》中走出來的落魄貴婦。

在舞臺上演過無數次《欲望號街車》的她自然是手到擒來,凱特·布蘭切特說:“這部電影不需要演技,對物質、身份、地位的雄心構成了我們這個時代所有的女人。中產階級的消費、打扮、做派與失去一切之後不敢重新面對生活的落魄,我信手拈來,我就是這個角色。”

最終凱特·布蘭切特憑藉這個角色擊敗了包括梅麗爾·斯特裡普、裘蒂·丹奇、桑德拉·布洛克在內的眾多老戲骨,一舉奪得了第86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

在今年的聖丹斯電影節上,開幕電影《宣言》再次吸引了影迷的關注。在這部實驗電影中,凱特·布蘭切特竟然開創性的一人分飾13角。從窮困潦倒的流浪漢到社會精英人士,橫跨社會各個階層。

雖然這13個形象差異巨大,但凱特·布蘭切特駕馭起來卻是遊刃有餘。上一秒還是粗鄙的流浪漢,下一秒就變成了中產階級家庭婦女。

凱特·布蘭切特的表演受到了評論家的一致好評,《宣言》在豆瓣和Metacritic上也獲得了不錯的評分。然而,《宣言》畢竟是一部實驗性質的文藝片,有些形式大於內容。如果僅僅是沖著凱特·布蘭切特而來,還是請慎重觀看。

對凱特·布蘭切特來說,做演員就像是與自己為敵。她不願活在同一個身份裡,而是不停的活在別人的生命裡。“這種虛構和分裂是一種悲劇,但其實越悲劇的女人生命就越完整。”

好萊塢或許有很多個女王,但魔王,只有凱特·布蘭切特一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