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離富足只差0.1個百分點,你拖後腿了嗎?

10月10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次高於中高等收入國家人均GDP (7939美元), 與世界人均GDP (10151美元)的差距進一步縮窄。

蘇劍告訴國是直通車記者:“人均GDP高於12736美元為高收入國家, 再過5、6年的時間, 中國的人均GDP就會到發達國家水準。 ”

經濟增長持續給力

從1978年到2016年, 中國經濟年均增速超過了9%。 丁茂戰指出, 這期間, 中國GDP翻了204倍、人均GDP翻了142倍、城鄉居民收入分別翻了98和93倍。 中國創造出來的連續30多年的發展速度、發展成就, 世界其他國家還未曾擁有過。

IMF首席經濟學家莫里斯·奧布斯特費爾德認為, 中國經濟增長勢頭強勁, 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巨大。

資料顯示, 2013—2016年, 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30%左右, 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率的總和, 居世界第一位。

今後, 中國經濟增長仍將穩中向好。 10日, IMF將中國經濟今明兩年增速預期較7月份預測值均上調0.1個百分點, 分別至6.8%和6.5%。  

IMF表示, 在寬鬆政策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下, 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好於預期。 同時, 中國政府有望維持較為寬鬆的政策, 因此IMF上調今明兩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 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是6.5%左右。 甯吉喆表示, “6.5%左右的預期發展目標沒有任何問題”。

他進一步指出, 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6.9%, 從9月份已經得到的資料看, 比如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21.6%,

增速比上月加快。

此外, 製造業的景氣指數和各分項指數總體顯示出中國經濟景氣的一面、繁榮的一面。

中國經濟增長持續給力, 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新舊動能加快轉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推進等不無關係。

甯吉喆指出, “過去五年的一個很突出特徵, 就是經濟發展新常態特徵更加明顯。 經濟發展新常態, 一個是經濟增長從過去曾經的高速增長到目前的中高速增長”。

甯吉喆表示, 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第二個特徵是結構優化。 近年來, 消費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 在產業結構方面, 在農業基礎得到加強的同時, 工業水準上升, 服務業成為最大的產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