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買房租房可打八折、落戶僅靠一證 武漢為留人才再出新政

每經記者 張明雙 每經實習編輯 任芷霓

自今年1月份實施“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以來, 武漢在招攬大學畢業生政策上屢出大招。

10月11日晚間, 武漢再出臺三份重磅檔, 推出憑畢業證落戶、低於市場價20%買房租房、確定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三大新政, 力圖將武漢打造成“大學生最友好城市”, 實現5年留下100萬大學生的目標。

對此,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 武漢在留住大學生方面下了決心, 但更需要發展相匹配的產業, 提高產業的先進度。

三大新政再攬畢業生

11日晚間, 武漢出臺《關於加強大學畢業生安居保障的實施意見(試行)》、《關於進一步放寬留漢大學畢業生落戶試行政策的通知》、《關於發佈武漢市大學畢業生在漢工作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的通知》3份重磅檔,

涉及落戶、安居住房、收入等大學生關注的焦點問題。

在落戶方面, 留漢大學畢業生年齡不滿40周歲的, 可憑畢業證申請登記為武漢市常住戶口, 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受年齡限制。

在薪酬方面, 武漢在全國率先發佈大學畢業生在漢工作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 其中大專生、本科生、碩士、博士最低年薪分別為4萬元、5萬元、6萬元、8萬元, 倡議用人單位積極執行該標準, 市屬國企將做出表率。

在住房方面, 未來五年, 武漢將建設和籌集250萬平方米以上大學畢業生保障性住房,

其中安居房85萬平方米, 租賃房165萬平方米, 讓大學畢業生以低於市場價20%買到安居房, 以低於市場價20%租到租賃房(如屬於合租的可低於市場價30%), 形成留漢大學畢業生“租購並舉”的安居路線圖。

為保證“八折買房租房”政策落實, 此次新政還提出加大住房建設和供應力度的措施, 包括在大學生集中就業區域新建一批“青年社區”, 在舊改商品房項目、產業園區配建一批保障房, 鼓勵企業將商業辦公用房、員工宿舍改建為大學生租賃房, 將存量住房、閒置房源、部分公租房房源作為大學生租賃房等。

專家:留人需有產業支撐

眾所周知, 武漢的大學生流失情況嚴重, 大部分畢業生流向沿海城市。 螞蟻金服2015年發佈的《大學生就業流向報告》顯示,

在最愛遠距離遷移的學生中, 湖北省的大學畢業生首當其衝, 前五大熱門的跨省遠距離遷移路線中, 就有三條從武漢出發, 分別是武漢到深圳(第一), 武漢到北京(第二), 武漢到廣州(第五)。

大學生流失主要因為武漢缺乏更大的發展空間, 就業機會、工資水準偏低等, 因此武漢今年推行多個政策直接指向就業、薪酬、住房等問題, 力求留住大學生人才資源。

根據武漢市招才局主辦的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資訊服務平臺資訊顯示, 截至今年8月31日, 武漢啟動大學畢業生落戶政策一百天后, 共吸引了5.2萬名大學畢業生在落戶, 大學生留漢工程初見成效。

“一二線城市的人才大戰才剛剛開始,

怎樣留住人才是一個重大的課題。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人才發展需要多方面的條件, 除了待遇留人, 留住大學生還是要靠產業的支撐, 只有高附加值的產業才能帶來高回報;目前武漢的鋼鐵、汽車、化工等傳統工業比重很大, 產業結構還要向輕型化發展, 提高第三產業的比重, 像金融、外包服務、研發基地等, 還需要阿裡巴巴這樣代表時代特色的企業、產業, 僅靠一個光穀是不夠的。

此次新政中也表示, 通過大學畢業生保障性住房政策體系, 聚人氣、聚產業、聚服務, 培育打造創新創業的新青年聚集地和新文化策源地, 將武漢的人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對於不斷出臺的人才新政,

董登新還建議, 武漢應該形成一個人才梯隊, 在政策上也要形成機制的銜接, 尤其是要想留住和引進中高端人才, 還需要更多的配套措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