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新希望乳業上市“加減法”

由於盈利能力較弱, 新希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希望乳業”)於2011年被剝離出上市公司新希望體系。 作為曾經的“包袱”資產, 時隔六年之後, 新希望乳業試圖單獨闖關A股。 似乎是為了提升闖關的安全係數, 新希望乳業在上市前上演了一番資產加減法騰挪術, 在集中處理一批盈利能力不佳資產的同時, 也陸續並購了一批區域乳企。 雖然在近幾年新希望乳業的業績明顯改善, 但公司重點發力低溫奶產品的策略則被認為是一把雙刃劍。

從“包袱”資產到獨立上市

曾因盈利能力較弱被上市公司新希望甩掉的“包袱”資產——新希望乳業,

在蟄伏六年之後, 開始獨立向A股發起衝擊。

9月30日, 證監會官網公佈了關於新希望乳業的招股書, 擬闖關IPO。 據瞭解, 新希望乳業主營業務為乳製品及含乳飲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主要產品包括低溫鮮牛奶、低溫優酪乳、低溫調製乳、低溫乳飲料、常溫純牛奶、常溫乳飲料、常溫調製乳、常溫優酪乳及奶粉九大類。

回溯新希望乳業的發展歷程可知, 早在六年之前, 新希望乳業曾是上市公司新希望的下屬公司。 資料顯示, 2006年新希望出資設立新希望乳業。 不過, 因盈利能力較弱, 新希望乳業在2011年被新希望剝離。 根據新希望2010年9月13日披露的交易預案顯示, 當時新希望乳業的業績表現並不盡如人意。

2008年和2009年, 新希望乳業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約為13.71億元、14.72億元, 同期對應實現的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則分別約為-1822.12萬元和424.99萬元, 至2010年上半年, 由於原材料價格大幅攀升, 導致利潤大幅下滑, 新希望乳業實現的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約2000.87萬元。

不過, 相較於被新希望剝離之前, 新希望乳業在近幾年的業績大為改觀。 資料顯示, 2014-2016年新希望乳業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約為35.32億元、39.15億元和40.53億元, 營業收入處於連年增長的狀態, 2014-2016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7.12%。 同期對應實現的歸屬淨利潤分別約為5911.1萬元、3.02億元和1.5億元。 在今年上半年, 新希望乳業實現的營業收入與歸屬淨利潤則分別約為20.85億元和9908.37萬元。

實際上, 業績改觀之後的新希望乳業在資本市場的野心已露端倪。

在此次擬闖關IPO之前, 新希望乳業曾籌畫過海外上市, 不過最終未能如願。 招股書顯示, 新希望乳業在2015-2016年進行了連續增資、減資的資本運作, 搭建境外架構。 對於連續的增減資動作, 新希望乳業解釋稱是公司在2015年擬定境外上市計畫。 不過, 由於發展需要, 新希望乳業之後在2016年主動放棄了境外上市計畫並拆除了紅籌架構, 開始獨闖A股。

資產的“加減法”騰挪

為了謀求獨立上市, 新希望乳業準備工作早已開始。 在上市前夕, 新希望乳業對相關資產進行了“減法”處理, 剝離了部分子公司。

根據招股書顯示, 2015年, 新希望乳業剝離了包括新希望鮮生活、新希望雲優選等6家子公司以及所持新希望營養製品大部分股權,

2016年, 新希望乳業又對新蓉科技以及成都鮮生活冷鏈物流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進行了剝離。 縱觀這些被剝離公司的財務資料, 大多業績表現並不理想, 例如, 轉讓新希望營養製品、新希望雲優選等公司時, 子公司業績均處於虧損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 這些子公司的“接盤俠”分別為草根知本和鮮生活冷鏈物流有限公司, 二者均為劉永好旗下公司, 換句話說, 新希望通過內部的資產騰挪來優化新希望乳業這一平臺上的資產結構。 “一方面是為了讓業務結構更加清晰, 另一方面是為了讓財務資料更加漂亮。 ”一位不願具名的行業專家如是說。

在剝離一部分子公司的同時, 新希望區域公司的“加法”則更加引人關注。

新希望乳業在2015年收購了蘇州雙喜、湖南南山、西昌三牧等地方乳企部分股權。 在2016年又收購了華北地區企業朝日乳業100%股權。

根據新希望乳業的介紹, 該公司目前控股乳製品生產型子公司13家, 包括四川地區的四川乳業、西昌三牧, 雲南地區的昆明雪蘭、雲南蝶泉、昆明海子、七彩雲, 華東地區的杭州雙峰、安徽白帝、蘇州雙喜, 華北地區的河北天香、青島琴牌、朝日乳業以及位於湖南的湖南南山。

通過大舉並購, 新希望乳業一下子做大了盤子, 且業務也覆蓋到了華東、華北等地區, 在行業人士看來, 這也彰顯了新希望乳業加快全國佈局的雄心。 實際上, 除了伊利、蒙牛兩大龍頭企業外, 三元、光明、完達山、輝山等乳製品企業近幾年也一直將“走出大本營、走向全國”當做戰略目標, 新希望乳業也是其中之一。但是和其他企業自建牧場、自建管道不同的是,新希望乳業依靠控股或參股的方式與區域性乳企成了一家人,從而拓寬了版圖。該公司董事長席剛曾表示,未來3-5年,新希望乳業將繼續加大行業整合力度,計畫與華東、華中、華北等區域品牌合作切入,由一家區域性乳企成為一家全國性乳企。

另有行業人士對於該路徑評價稱,光明北上、輝山南下,依靠自身品牌闖天下難度大、時間長,新希望乳業直接並購帶來的是佈局速度上的提升,然而隨之而來的也是品牌過於區域化。對此,中國新三板投資聯盟創始人許小恒表示,在此背景下,形成全國性產品品牌時不免會出現資源和品牌的分散。

低溫發力的AB面

需要指出的是,新希望乳業近幾年大為改觀的業績背後是區域並購的戰略,此外,該公司以“鮮戰略”為品牌綱領,著重發展低溫乳製品的策略也獻力不少。

新希望乳業在招股書中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主要來自於低溫優酪乳、低溫鮮牛奶、常溫調製乳和常溫純牛奶。 資料顯示,公司低溫奶產品銷售量占乳製品銷售總量比例較高。2014-2017年6月底,公司低溫奶產品銷售額占銷售總額比例不斷上漲,從2014年的40.74%提升至2017年6月底的57.97%。2014-2017年上半年公司低溫產品毛利率水準分別為38.16%、39.39%、38.44%、42.21%。與此同時,新希望乳業表示,公司以低溫鮮牛奶、低溫優酪乳產品為主導,培育低溫奶市場,不斷提升低溫奶產品在公司銷售產品中的比重,從而使得報告期內低溫鮮牛奶、低溫優酪乳銷售收入不斷上升。具體來看,報告期內公司低溫優酪乳、低溫鮮牛奶的銷售額在公司銷售總額中的比重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2014-2017年上半年,新希望乳業低溫鮮牛奶銷售額占比分別為12.9%、13.24%、14.81%、15.89%。同期,低溫優酪乳銷售額占比分別為23.53%、29.09%、36.19%、38.49%。

新希望乳業上市“加減法”

作為主打“新鮮”戰略的乳製品企業,新希望乳業稱低溫類產品是公司重點開發和經營的產品領域。據乳製品行業相關專家介紹,低溫正在成為一些區域性乳企的著力點,由於低溫產品對於服務半徑有著嚴格的要求,因此相比伊利、蒙牛等全國性乳企,區域性乳業更具發展優勢,例如三元、光明等企業以北京、上海等地為中心,正在不斷拓寬低溫奶的覆蓋面。在行業人士看來,新希望乳業在低溫奶的佈局上走得更早且走得更快一些,這與該公司並購區域性知名乳企的戰略不無關係。

但是由於低溫產品受限於冷鏈運輸,服務半徑短,且對運輸、儲藏等都有著嚴格的要求,因此以低溫為主打的戰略實施,對於企業的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希望乳業在其招股說明書中也坦言,由於食品流通過程中需經歷較多中間環節,且發行人的主要產品低溫乳製品更需要從生產、出廠、運輸到貨架儲存的全程冷鏈保存,一旦公司因人員操作疏忽、不能有效控制供應商行為、品質控制措施不夠完善等原因出現產品品質或食品安全問題,將可能使公司遭受產品責任索償、負面宣傳、政府處罰或品牌形象受損,進而對公司的聲譽、市場銷售和經營業績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另外,低溫產品的行業競爭不斷加大也是不容忽視的。新希望乳業進而表示,如果全國性乳製品企業加快在區域性市場以及低溫乳製品領域的擴張步伐而公司未能採取有效措施應對競爭,則公司有可能面臨市場份額下降、經營業績下滑、發展速度放緩的風險。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蒙牛便成立了新的低溫事業板塊,開始借助現代牧業的奶源優勢發力低溫,這不免讓其他區域性乳企忌憚防範。

針對新希望資產騰挪、區域佈局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對方發去採訪提綱,但該公司回復稱,由於正處上市前的緘默期,不便回應,一切以公告為准。北京商報記者 董亮 高萍/文 賈叢叢/製錶

編輯:法人編輯

新希望乳業也是其中之一。但是和其他企業自建牧場、自建管道不同的是,新希望乳業依靠控股或參股的方式與區域性乳企成了一家人,從而拓寬了版圖。該公司董事長席剛曾表示,未來3-5年,新希望乳業將繼續加大行業整合力度,計畫與華東、華中、華北等區域品牌合作切入,由一家區域性乳企成為一家全國性乳企。

另有行業人士對於該路徑評價稱,光明北上、輝山南下,依靠自身品牌闖天下難度大、時間長,新希望乳業直接並購帶來的是佈局速度上的提升,然而隨之而來的也是品牌過於區域化。對此,中國新三板投資聯盟創始人許小恒表示,在此背景下,形成全國性產品品牌時不免會出現資源和品牌的分散。

低溫發力的AB面

需要指出的是,新希望乳業近幾年大為改觀的業績背後是區域並購的戰略,此外,該公司以“鮮戰略”為品牌綱領,著重發展低溫乳製品的策略也獻力不少。

新希望乳業在招股書中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主要來自於低溫優酪乳、低溫鮮牛奶、常溫調製乳和常溫純牛奶。 資料顯示,公司低溫奶產品銷售量占乳製品銷售總量比例較高。2014-2017年6月底,公司低溫奶產品銷售額占銷售總額比例不斷上漲,從2014年的40.74%提升至2017年6月底的57.97%。2014-2017年上半年公司低溫產品毛利率水準分別為38.16%、39.39%、38.44%、42.21%。與此同時,新希望乳業表示,公司以低溫鮮牛奶、低溫優酪乳產品為主導,培育低溫奶市場,不斷提升低溫奶產品在公司銷售產品中的比重,從而使得報告期內低溫鮮牛奶、低溫優酪乳銷售收入不斷上升。具體來看,報告期內公司低溫優酪乳、低溫鮮牛奶的銷售額在公司銷售總額中的比重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2014-2017年上半年,新希望乳業低溫鮮牛奶銷售額占比分別為12.9%、13.24%、14.81%、15.89%。同期,低溫優酪乳銷售額占比分別為23.53%、29.09%、36.19%、38.49%。

新希望乳業上市“加減法”

作為主打“新鮮”戰略的乳製品企業,新希望乳業稱低溫類產品是公司重點開發和經營的產品領域。據乳製品行業相關專家介紹,低溫正在成為一些區域性乳企的著力點,由於低溫產品對於服務半徑有著嚴格的要求,因此相比伊利、蒙牛等全國性乳企,區域性乳業更具發展優勢,例如三元、光明等企業以北京、上海等地為中心,正在不斷拓寬低溫奶的覆蓋面。在行業人士看來,新希望乳業在低溫奶的佈局上走得更早且走得更快一些,這與該公司並購區域性知名乳企的戰略不無關係。

但是由於低溫產品受限於冷鏈運輸,服務半徑短,且對運輸、儲藏等都有著嚴格的要求,因此以低溫為主打的戰略實施,對於企業的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希望乳業在其招股說明書中也坦言,由於食品流通過程中需經歷較多中間環節,且發行人的主要產品低溫乳製品更需要從生產、出廠、運輸到貨架儲存的全程冷鏈保存,一旦公司因人員操作疏忽、不能有效控制供應商行為、品質控制措施不夠完善等原因出現產品品質或食品安全問題,將可能使公司遭受產品責任索償、負面宣傳、政府處罰或品牌形象受損,進而對公司的聲譽、市場銷售和經營業績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另外,低溫產品的行業競爭不斷加大也是不容忽視的。新希望乳業進而表示,如果全國性乳製品企業加快在區域性市場以及低溫乳製品領域的擴張步伐而公司未能採取有效措施應對競爭,則公司有可能面臨市場份額下降、經營業績下滑、發展速度放緩的風險。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蒙牛便成立了新的低溫事業板塊,開始借助現代牧業的奶源優勢發力低溫,這不免讓其他區域性乳企忌憚防範。

針對新希望資產騰挪、區域佈局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對方發去採訪提綱,但該公司回復稱,由於正處上市前的緘默期,不便回應,一切以公告為准。北京商報記者 董亮 高萍/文 賈叢叢/製錶

編輯:法人編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