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一篇報導導致江特蒸發25億 電機企業跨界鋰電有必要嗎?

日前, 野馬財經的一篇文章導致江特電機立即跌停, 一夜之間市值就蒸發了25億。 導致這場風波的原因是某基金經理批評江特沒有專注主業, 斥鉅資拓展鋰電。

而據微電機世界網瞭解, 電機企業發展非主業已非個例, 拓展鋰電業務的也非江特一家, 大洋電機早前就已在燃料電池領域佈局。 那麼, 電機企業為何紛紛介入鋰電領域?是否應該拓展鋰電業務?

跌停風波

9月20日, 江特電機遭到某大基金研究員怒懟, 他在某財經公眾號上列舉了四大罪狀, 包括電機主業做不成, 鋰雲母無法量產, 券商盲目將其喊成“鋰電碳酸新龍頭”,

玩資本割韭菜。

這篇文章經過多家財經媒體轉載後, 對江特電機股價影響很大, 一天之後江特市值就蒸發了25個億。

電機產業是江特公司的傳統業務, 市場佔有率名列前茅、具有較高的知名度。 但在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出現22.77%的下滑, 加上近年來不斷放出擴張鋰電市場的消息, 被業界人士質疑也情有可原。

而據江特電機回應, 公司目前運營穩健, 鋰雲母提取碳酸鋰已實現小規模化生產, 關於現金流依賴補貼的傳聞非真實, 而是由於新能源汽車補貼滯後性所致。

電機巨頭紛紛跨界鋰電

其實, 鋰電池一直以來被冠以“環保安全”的稱號, 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大潮急速到來之際, 企業看好投入研發並非要聞,

而電機企業入軍鋰電市場也非個例。

據微電機世界網瞭解, 2016年方正電機就擬投資千萬設立電池科技公司進軍鋰電池行業, 而精進電動、深證市大地和電機早前便接觸鋰電池相關業務。

如果電機企業進軍軍較鋰電池市場被質疑, 那麼大洋電機進入氫燃料電池領域, 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據報導, 8月13日, 大洋電機與中通客車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指定的投資公司合資設立子公司, 其中公司出資4.4億, 持合資公司88%的股權。 合資公司主營業務為氫燃料電池系統、氫燃料動力總成系統及新能源汽車運營平臺等項目, 總投資預計26億元。

鋰電與新能源汽車大局

方正電機、江特電機入軍鋰電池, 大洋電機入軍氫燃料電池, 本該以電機業務為主的企業為何紛紛進軍電池市場?源頭還在新能源汽車利好大局勢。

電池、電機、電控作為新能源汽車三大核心系統, 是整車附件中企業中獲益最多的一端。 據有關資料顯示, 新能源汽車成本構成中電池占40%以上,

電控和電機占比約為20%至~30%。

隨著新能源汽車在市場的大量投入, 鋰礦資源自然受到企業熱捧。 未來三年新能源汽車驅動總成市場CAGR將達35%, 對應2020年電動車發展目標, 到2020年市場規模為400億-800億元。

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 2015-2020年內, 我國純動力鋰電池產業規模有望突破1600億元。 作為一個全新的市場, 電機企業自然也想涉足, 但電池領域尚存有技術路線之爭, 鐵鋰、三元、氫燃料誰會最後勝出沒有定論。

據微電機世界網瞭解, 大洋電機非常重視新能源汽車市場, 並且通過近年來的多項投資, 已經完成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電池”戰略佈局, 希望打造協同發展新能源汽車運營平臺, 形成產業鏈閉環。 比如, 2016年1月收購上海電驅動;2016年7月參股巴拉德強勢進軍氫燃料電池戰略新興行業;2015年初開始拓展新能源汽車運營平臺業務,

目前平臺運營車輛超6000 台, 建成充電樁超2700個。

而方正電機也表示, 參股新能源電池公司是為了繼續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組將正式生產下線, 使得方正電機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佈局更加完善, 未來市場空間有望進一步擴大。

發展非主業是否必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