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未來,新三板股權投資是否會取代房地產?

人類的未來不是由房價決定的。 所以, 這場房地產市場與股權投資的爭論於2017年開始, 于未來結束。

關於房地產投資的討論已經持續了10多年, 每次房價都以上漲、暴漲懲罰看空者。 城鎮化的推進, 房地產市場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最重要組成部分, 也演變為老百姓最重要的投資品種。

有投資者總結:用賺的錢貸款買房, 相當於放大杠杆, 房屋出租可以帶來租金收益, 抵押可以帶來流動性資金, 出售可以獲得溢價收益。 縱觀投資市場, 兼顧實物資產與金融資產雙重屬性投資品, 沒有什麼比房地產投資更穩健的了。

然而, 時間進入2018年, 房地產市場開始遭遇滑鐵盧。

隨著脫虛向實推進, 房地產市場的金融屬性正在被剝離。

首先是首付比例的提升, 降低了資金的杠杆率, 其次是限制交易時間, 增加了變現的週期, 加上提高貸款利率增加投資成本, 隨後是共有產權房、租購同權政策的出臺。 如此一來, 極大的降低了房地產的邊際效應, 降低了附加值價值, 從北京學區房價格下跌就可見一般。

在供給側改革大潮下, 城市副中心緩解了一線城市土地供給緊張的局面, 尤其是雄安新區的設立成為城市建設的案例, 使得城市建設突破了地域局限。 這一創新極大的緩解了剛需購房者緊迫的心態。

如果說, 前10年是房地產投資黃金10年,

那下一個10年會是白銀10年嗎?全民創新、創業的政策導向下, 全民PE、全民VC, 股權投資會成為房地產的替代品嗎?

這個問題是擺在全體投資人面前的第一問題, 也是必須要回答的問題。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俗稱新三板)是即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之後的第三個全國性交易場所。

新三板市場的出現降低了股權投資難度, 給中小微企業一個接觸資本市場的機會。

與A股不同的是, 股權投資更貼近於價值投資, 一旦判斷失誤, 可能血本無歸。 投資者必須與企業共同成長, 獲取企業成長所帶來的溢價和分紅收益。

股權投資與房地產投資的對比可以發現以下幾點:

一、企業的行業壁壘、技術壁壘代替了房地產市場的土地稀缺性;

二、股權分紅收益代替了房屋出租收入;

三、股權投資必須全款, 只有對賭協定可以與購房貸款比例的杠杆率對應。

四、出售房屋的收益是分享了地方經濟發展的成果, 股權的出售是獲取了企業成長的成果。

五、股權的變現能力週期優於房地產市場。 股權可以分割出售, 房屋不能分開出售。

六、股權可以質押, 房地產可以抵押。

如果投資失敗怎麼辦?

炒房者至少還有一套房子, 而股權投資者失敗了, 只有一紙持股憑證。

但是一旦推出房地產稅、房屋空置稅的話, 那對於炒房者相當於負收益, 比股權的0收益更可怕。 而這兩個稅收專案已經醞釀很久了。

股權投資是趨勢嗎?

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進入快車道,

民營企業與國營企業享受同等的待遇, 尤其是混合所有制的改革, 給了民企進入國有壟斷行業的機會。 騰訊、阿裡巴巴、京東的崛起讓市場看到股權投資的豐厚利潤。

股權投資可以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 緩解企業對流動資金的需求, 增加企業研發投入, 加強企業抗風險能力, 確實是脫虛向實的主流方向。 新三板的市場的出現, 讓股權投資更加大眾化。

從大環境上看, 房地產投資已經接近尾聲, “房子是用來住的, 不是用來炒的。 ”直接讓萬科A等房地產股票屢創新高。 政策引導資本方向的效應已經在A股市顯現。 電子商務的盛行逼迫商業地產轉型。 如今的房價正在人口數量下降與城鎮化擴張中尋找新的平衡點。

當前, 工匠精神、創新精神、誠信品質成為社會意志的方向。 互聯網、物聯網正在滲透到生活的每個角落。 微信、支付寶取代刷卡機, 花唄、白條取代信用卡。 自動駕駛、人臉識別、基因療法, 人工智慧、虛擬實境技術等正在指引投資者未來的方向。

人類的進步不會依靠不斷上漲的房價而是依靠技術革命, 依靠人類智慧的結晶。 空守房子過百年, 不及助力實體企業買股權。 巴菲特曾經說過, 你買的黃金只能呆在那裡一動不動, 黃金對你什麼用也沒有, 只不過你看著它它看著你罷了。 可是, 你知道, 可口可樂會賺錢、富國銀行也會賺錢。

不過有人說了, 普通民眾的智慧只適合配置固定資產和一小部分權益類資產, 只有精英階級才有資格投資股票和股權, 畢竟這些高風險的投資品只適合做聰明人的籌碼

那麼股權投資者能否取代房地產,成為高淨值人群的下一個黃金10年呢?

畢竟這些高風險的投資品只適合做聰明人的籌碼

那麼股權投資者能否取代房地產,成為高淨值人群的下一個黃金10年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