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這部劃時代的港劇誕生了一個奇特的現象:丁蟹效應

這部港劇叫《大時代》, 因為劇情牽扯到了香港社會30年的變遷, 而這個變遷時期正是一個風雲際變的大時代, 尤其是金融股票方面。 每次想起《大時代》, 那些熟悉的畫面便會在腦中一一閃現:破產的億萬富翁丁蟹帶著四個兒子跳樓;玲姐用20塊賣了一個戒指給方進新、再讓他轉送給自己;方進新的死;方展博和龍紀文的初相識;婷婷和孝蟹在學校門口的熱吻;方家全家拉著寫有黑社會迫害忠良的橫幅走在大街上;方家姐妹被人生生從六樓樓頂推下;展博和小猶太折著紙飛機合唱《紅河谷》。

在我看來, 《大時代》既是一部大經典, 也是一出大悲劇、大苦戲。 看過港劇無數, 像《大時代》這樣人物命運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還真不多。

同時這部港劇也因此誕生了一個奇特現象:丁蟹效應。

丁蟹效應, 又稱“秋官效應”。 是股票市場的一個奇特現象, 從鄭少秋於1992年在《大時代》中飾演丁蟹開始, 凡是播出由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電影等, 恒生指數或A股均有不同程度下跌, 股民損失慘重的現象。

“丁蟹效應”屬於“自我應驗預言”的一種, 由於部分投資者相信這特殊股壇現象, 生怕相關效應必定靈驗, 從而導致他們手中的證券投資將會下挫, 於是部分投資者便進行非理性的減倉, 使證券市場出現暴跌。 從科學分析, 當今社會財經理論並無客觀的證據顯示丁蟹效應”能左右到主流投資界的選擇或偏好。

最厲害一次是1997年, 《江湖奇俠傳》一經播出, 恒生指數跌破一萬點。 事有湊巧, 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及2000年的科網股泡沫爆破之時, 鄭少秋都有電視劇上演, “丁蟹效應”之說因此不脛而走。 “丁蟹一出, 股市就瀉”,這句香港股民眼中的金科玉律被廣為傳播。

鄭少秋女兒鄭欣宜也被指與爸爸鄭少秋同樣,有劇播映必定令香港股市狂瀉。2008年10月20日,情景喜劇《畢打自己人》首播,就有股民投訴說該劇的播出使香港恒生指數再次呈現每一日下滑的趨勢,網友稱鄭欣宜是“丁蟹效應2.0加強版”。

最新一次是2015年4月20日 TVB重播《大時代》 A股市場早盤摸高,隨後暴跌近4%,收盤仍跌1.64%,創三個月最大跌幅。

34次“丁蟹效應”歷年記錄——

股市就瀉”,這句香港股民眼中的金科玉律被廣為傳播。

鄭少秋女兒鄭欣宜也被指與爸爸鄭少秋同樣,有劇播映必定令香港股市狂瀉。2008年10月20日,情景喜劇《畢打自己人》首播,就有股民投訴說該劇的播出使香港恒生指數再次呈現每一日下滑的趨勢,網友稱鄭欣宜是“丁蟹效應2.0加強版”。

最新一次是2015年4月20日 TVB重播《大時代》 A股市場早盤摸高,隨後暴跌近4%,收盤仍跌1.64%,創三個月最大跌幅。

34次“丁蟹效應”歷年記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