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王力宏新專輯豆瓣2.7分:AI不是你想玩,想玩就能玩

距離上張正規錄音室專輯《你的愛。 》發行兩年, 王力宏在九月初宣佈將以系列迷你專輯形式回歸樂壇。 專輯主題定為大熱科技命題“人工智慧”:《A.I.愛》。

A.I.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的縮寫, 同時這也是中文“愛”的諧音。 一語雙關下, 概念便很明顯了。 科技話題是近年大熱的話題, 而人工智慧則是很值得討論的領域, 在科技智慧化的當下, 情感在冰冷的資料下會變成怎樣呢?

然而, 聽眾卻並不待見。 上架一個月的《A.I.愛:第一集》在豆瓣上的評分只有2.7分。 (僅比《逐夢演藝圈》高0.3分)主打歌《A.I.愛》MV中王力宏與真•人工智慧•機器女友朝夕相處, 展現了智慧與情感的關係。 其中更是邀來了李開複客串。

可是一聽到歌曲……

歌詞極力描寫A.I.與愛的關係, 無奈卻是隔靴搔癢。 起承轉合, 但字裡行間只是短視停留在“誰都想擁有最完美的情人, 隨時幫我捏捏肩”, “人工智慧終於完善了愛情, 但別挑戰它下棋”這些淺層表像。

就算是記憶高潮點的“但道德該放在哪裡, 到底道德放在哪裡?”也是勉強提到上位概念點“道德”, 蜻蜓點水。

很多人抱怨:王力宏你真是浪費了人工智慧這個好概念啊!可是, 音樂玩概念, 不是這個時代的標配嗎?

常規的專輯形式並不強調歌曲的關聯度,

但概念專輯是圍繞一個核心主題展開的音樂命題。 一般來說, 專輯包含10首歌曲, 而概念專輯中的歌曲是緊緊圍繞中心進行創作的。 以至於概念專輯的“概念”成為十分重要的元素。

不少人喜歡通過專輯去傾聽一個完整的音樂概念, 如果說單曲是便當, 專輯就是一趟心滿意足的用餐流程:10首歌, 猶如前菜、湯品、主菜、甜品、飲品。 隨著情緒遞進、昇華、歸結, 概念專輯帶給聽眾的遠不只是情感的渲染和音樂的感知, 這種概念的灌輸可以說是取於音樂, 勝於音樂的特殊形式。

放眼樂壇有不少成功的概念專輯。 王菲《寓言》、林憶蓮《蓋亞》、陳奕迅《Shall We Dance? Shall We Talk?》、林俊傑《和自己對話》。 獨特的包裝, 玩味的元素, 過人的主題, 是“概念”帶給流行樂的一劑強心劑。

換句話說, 其實概念專輯也是商業的另一種形式。

《阿密特》一碟大打分身概念, 從“張惠妹”的品牌上分離出“阿密特”的新品牌, 開發出她狂野野性的一面。 蔡依林的《呸》取自“人生如戲”的概念, 定調舞曲元素, 深刻大談“社會現象”。 張懸《神的遊戲》是人文情懷的極致,

溫潤內斂的質感素描出時代的浮世繪。

一朝為劈山者, 定能驚天動地, 但是半吊子的濫竽充數便是適得其反。 不知概念是否已經淪為裝模作樣的途徑, 不少音樂人開始大談“概念”。 現在歌手的發片文案堪稱絕佳買家秀。 《A.I.愛》的文案可以說是不明覺厲了:

“華語流行音樂天王王力巨集每張專輯都不斷創新, 引領華語樂壇潮流, 繼自創的"CHINKED-OUT"中式嘻哈, 中文EDM電音曲風, 此次融A.I.人工智慧元素令人耳目一新。 這次的概念是圍繞著我們現在面對的新的革命:人工智慧的革命。 《A.I.愛》用音樂去探討接下來即將會影響世界很巨大的改變, 在這個世界將來會變成 A.I.的一個年代讓關注流行文化的人能一起探討我們如何讓未來的世界變得更好。 ”

從之前的文藝風盛行,到現在的邊緣話題,音樂開始被標籤了各種高大上概念。有人說,一個人文藝是真文藝,上百人文藝就是裝。概念專輯盛行,動不動就要探究嚴肅話題,歌手們個個充當社會先鋒,高舉旗幟搖旗呐喊,但真正付諸行動的有多少?前段時間臺灣藝人聯盟反對建核電站,其後用電高峰導致臺灣大停電。這時藝人們卻個個默不作聲了。

音樂也是一樣,若要談概念,便需有心得。專輯不同于文學作品,文學書目可以通過上萬字談個透徹所以然,但一張專輯充其量只有1個多小時。要如何在兼顧音樂品質的同時,連接歌曲間的關係?還有詞曲角度的統一與新意?概念與商業的平衡?概念專輯在方方面面都是極其考驗歌手和團隊的大挑戰。

作為聽眾,我常常被描述成“驚為天人”的專輯吸引進去,卻越聽越失望,不免感歎“有時概念徒有虛名”。所以,概念之於音樂孰好孰壞?連哈姆雷特在每個人眼裡都是不同的,大概好與壞的標準也只能在每個人心裡了。

更多音樂諮詢,請關注:哎呀音樂

從之前的文藝風盛行,到現在的邊緣話題,音樂開始被標籤了各種高大上概念。有人說,一個人文藝是真文藝,上百人文藝就是裝。概念專輯盛行,動不動就要探究嚴肅話題,歌手們個個充當社會先鋒,高舉旗幟搖旗呐喊,但真正付諸行動的有多少?前段時間臺灣藝人聯盟反對建核電站,其後用電高峰導致臺灣大停電。這時藝人們卻個個默不作聲了。

音樂也是一樣,若要談概念,便需有心得。專輯不同于文學作品,文學書目可以通過上萬字談個透徹所以然,但一張專輯充其量只有1個多小時。要如何在兼顧音樂品質的同時,連接歌曲間的關係?還有詞曲角度的統一與新意?概念與商業的平衡?概念專輯在方方面面都是極其考驗歌手和團隊的大挑戰。

作為聽眾,我常常被描述成“驚為天人”的專輯吸引進去,卻越聽越失望,不免感歎“有時概念徒有虛名”。所以,概念之於音樂孰好孰壞?連哈姆雷特在每個人眼裡都是不同的,大概好與壞的標準也只能在每個人心裡了。

更多音樂諮詢,請關注:哎呀音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