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清明節,你所不知道的風俗!不僅掃墓這麼簡單,最重要的是改火!


又是一年清明至, 上墳掃墓, 寄託哀思, 可謂國人幾千年的傳統!然而, 清明節另一項最重要的風俗, 早已鮮為人知, 就是改火。

陳元靚《歲時廣記》中,

關於清明資料蔚為大觀, 以前在農耕社會, 改火是是過清明的重中之重, 古代在四季用不同樹木取火, 《周書·月令》記載, “春取榆柳之火, 夏取棗杏之火, 季夏取桑柘之火, 秋取柞楢之火, 冬取槐檀之火。 ”而清明正是要換榆柳之火的時候。

為什麼古人需要改火?先從燧人氏說起, 那時是鑽木取火。 希臘神話也有普羅米修士用絲質材料(熱薄型燃料)緩燃的方式盜取天火, 中國雖沒有這一傳說, 但有束蘊請火之說, 其取火方法與西方傳說倒是一致。

《輦下歲時記》有關於唐朝鑽燧取火的記載:“至清明, 尚食(內膳習)內園官小兒(供奉禁苑者)於殿前鑽火, 先得火者進上, 賜絹三匹、金碗一口。 ”

古人之所以四季改火, 認為可以驅除疾病。 《周禮·夏官·司爟》所載:“四時變國火, 以救時疾。 ”

清明作為節日廣泛進行, 並不是因為農時, 而是改火觀念的結果。 前引晉孫楚《祭介子推文》說“三月清明斷火寒食”, 可知晉時寒食在距冬至一百零五日的清明。 一直沿襲到隋唐宋時代。 寒食節家家戶戶禁火,

吃不上熱乎飯菜, 到清明就把新火給續上。 可想而知, 這裡面有種舊象更新的喜悅。

據《歲時廣記》記載, 某些地方還有清明淘井的風俗, 因此飲用水是新的;而此時又到了收茶的時令, 因此茶也是新的。 新火, 新水, 新茶, 正是蘇東坡所謂“且將新火試新茶”,

這清明節過得可風雅得很。

實際上翻翻舊書, 寫清明的文字裡提到掃墓的並不多, 像這樣渲染踏青之歡樂的倒還真不少。 連杜甫都有詩句說, “著處繁花矜是日, 長沙千人萬人出。 渡頭翠柳豔明眉, 爭道朱蹄驕齧膝。 ”清明郊遊的盛況, 更可見一斑。

周密《武林舊事》倒寫到清明時“婦人淚妝素衣, 提攜兒女”去祭掃, 似乎有點莊重, 但筆鋒一轉, “若玉津、富景禦園, 包家山之桃, 關東、青門之菜市, 東西馬塍, 尼庵道院, 尋芳討勝, 極意縱遊, 隨處各有買賣趕趁等人。 野果山花, 別有幽趣。 蓋輦下驕民, 無日不在春風鼓舞中”, 又是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