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辭演《我的前半生》,離婚消沉多年,新劇豆瓣9.1、演技封神

《白夜追凶》大結局, 潘粵明的演技再一次震驚吃瓜群眾;實力闡釋左臉關宏宇, 右臉關宏峰。

而為了這個角色, 潘粵明其實推掉了此前大熱的《我的前半生》,

前夫哥“陳俊生”這個角色。

從熱度上來說, 難免有可惜的嫌疑;但是從角色塑造上來說, 關巨集峰、關巨集宇兩兄弟, 絕對是“陳俊生”這個角色, 無法企及的高度。

一上場, 哥哥內斂, 弟弟鬧騰。

武警出生的弟弟, 活動筋骨準備打人, 大寫的“混不吝”。

老員警哥哥有黑暗恐懼症, 心魔難消, 這個驚懼, 簡直是教科書級別的表演了。

然後居然還有更高階的, 他還能演“冒充哥哥的弟弟”。

“混不吝”要偽裝內斂, 還要壓制看見死屍的不適應, 還要透露在現場沒頭緒的尷尬。

幾個神情出了這麼多層次, 舒姐看得真心服氣啊。

而他一直, 是“一手好牌打的稀爛”的典型代表;果真如此嗎?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一聊潘粵明。

長不大的中二少年

潘粵明出生在北京,

因為父親是廣東人, 自己把名字改成了“粵明”。

小時候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混小子”。

初一的時候為了買變形金剛, 偷偷把父親的一套郵票, 揣在書包裡, 拿去市場打探價錢。

打探了一圈, 小心翼翼從書包裡掏出來賣了, 因為年紀小不敢還價, 只賣到了市價的一半。

十幾歲的時候,潘粵明開始喜歡表演和唱歌,開始考藝術院校。

然而北京電影學院因為文化課分數不夠,沒考上,中戲也沒考上。

最後都已經灰心了,好在接到了北京師範大學影視系的錄取通知書。

那個時候,他整天和一幫愛看電影的文藝小青年混在一起。

大冬天騎著車去看電影,幾個人喝一瓶啤酒,分一打羊肉串,冬天裡肉串上的油轉眼都凍成白色了,也不覺得苦。

畢業以後不容易找工作,拿著僅有的一點錢、打照片,跟著朋友們去“掃樓”,一家家投簡歷和照片。

很長一段時間裡也沒找到什麼角色,不願意住家裡,就租了一個地下室,去廣告公司上班。

當銷售,因為不會聊天,很招客戶嫌棄。

經常剛打完電話,說完你好我是誰誰,就被無情掛斷;旁邊同事們都在,他又很不好意思,只好對著嘟嘟嘟嘟說“那好的咱們下次再聯繫”。

後來,潘粵明終於等到了自己的機會。

英俊書生和搖滾青年

2001年,潘粵明出演了一部《情不自禁》,至今豆瓣評分依舊很高。

片子裡那個混不吝的北京小子,充滿了年輕特有的痞帥美好。

然而當年的電影發行很不成熟,這部片甚至都根本沒有上院線;所以“走紅”也就無從說起。

不過這部片子,也給年輕的潘粵明,帶來了好幾個獎項。

兩年後他拍攝《心跳》,電影也並不驚豔,不過為了拍戲,他跑去體驗自己一個人開飛機。

那種“野性”嘗試、青春驕縱的桀驁不馴,可見一斑。

2006年,大概是他最花團錦族的一年。也是他性格的各個層面,都“放”出來的時候。

和趙薇出演《京華煙雲》,雖然角色非常招罵,但演得還是挺見功力的。(還有大批吃瓜群眾表白他的聲音)

而和劉濤的《白蛇傳》,珠玉在前、沒翻出大浪,而且特效怎麼看也只有三毛錢。

但他的設定是玉面書生,俊俏癡情。吸粉力max。

也奠定了很長一段時間裡,古裝戲、年代戲對他角色類型的認定,儒雅書生。

至於《紅衣坊》,故事雖然平淡無奇,但那是潘粵明和前妻董潔的定情之作。

相遇之初,你看兩個人眼角眉梢,都是甜甜的、透透的情意。

可惜啊,人生的甜,來得快也去得快。

人生變故

2008年,潘粵明和董潔在北京成婚。

2009年兒子出生。

2012年,倆夫妻撕成了華語娛樂圈,史上最難看的一對夫妻。

董潔婚內出軌王大治,為了公眾形象和事業,瘋狂甩鍋潘粵明,爆料他賭博、欠債等等。

潘粵明顧及舊情,沒針對董潔,只將經紀人告上法庭。

真是鬧得雞飛狗跳、恩斷義絕。

回頭談婚姻,潘粵明承認兩個人都有很多問題。

他是一個好相處的人,心眼不多,不愛算計,但性格特別自我。

杜海濤說第一次見他的時候,一大群人一起吃吃烤,他一個人悶著頭,拿手機流量看球賽直播,一句話都不說;不過喝high了以後,秒變逗比。

可以想像,這樣的人,在家估計是不大會照顧老婆孩子的...

簡單來說,潘粵明內心單純任性,適合搞藝術,不適合為人夫。

12年婚變以後,13年他一口氣接了三位導演的處女座,甚至有前水木年華盧庚戌第一次當導演的作品。

也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可當時的潘粵明,處在巨大的壓力之下,急於求成,效果自然難以如意。

不過他的人生,也不是全部灰色。

婚變鬧到風口浪尖之時,他在拍一部強度很大的戲,四十多度的高溫,六百多場戲,同組的朱孝天,時常陪他談心到淩晨三四點,讓自己助理來幫他叫餐、調整生活。

患難見人心,這種情誼潘粵明記到今天。

然而輿論和市場沒有那麼快接受,有“污點”的潘粵明和董潔。

婚變大撕X之後,雙方的事業,也都跌入深淵。

曾經的潘粵明,可能是大陸唯一可以比擬黃磊“徐志摩”的書卷氣小生了,一轉眼,他不是接“爛戲”,就是演變態,要麼就是打醬油。

《唐人街探案》,他被陳思誠弄去演一個“變態”養父,真是大寫的“變態”。

底層的渾濁、機械,還有壓抑和恐怖,不可否認確實演技開掛。

至於醬油,比如演王源小朋友的爹。

日常就是絮叨你多吃點,這種角色,對潘粵明的演技真是浪費。

好在他沒放棄。

雖然痛苦像蜘蛛網一樣黏著他。

早在07年,他就喜歡這種“突破性”嘗試。

學了六個多月的京劇,在陳凱歌的《梅蘭芳》裡,演了一個“風姿綽約”的表哥。

打擊過後,那種死磕的勁兒,他也一直沒改過,和人演夫妻,為“你關燈、我關燈、我們關燈”,這三種不同的小細節,能死磕很久,對戲特別較真。

去參加《跨界歌王》,暢快淋漓跑去做自己,又搖滾又中二。

一把年紀的人了,還無比中二唱《灌籃高手》主題曲。

又掏心掏肺,唱自己的人生。李宗盛《寫給自己的歌》,不論唱功,他幾乎能字字剜心。

四十歲以後,“剜心”成了他的關鍵字。

所以,才能有《白夜追凶》,如果不是淩遲般的痛苦,他的演技,不會有這樣的沉著。

結語

少年痞氣和明媚,中年沉鬱和痛楚,潘粵明都有。

他很複雜,有搖滾不羈的一面,也有書生溫和的一面,早年責任感、成熟度不夠,做錯事、連環反應,算是遭遇人生變故,從玉面書生,迅速被碾壓成浮腫大叔。

“一手好牌打的稀爛”。

所有難堪,都被擺在十幾億人眼皮子底下;這是大不幸,卻反過來成就了他的演技。

漫長人生啊,留一念赤子之心總是好的,不管曾經怎樣錯過,不管被時間“腐蝕”得多麼煎熬。

只賣到了市價的一半。

十幾歲的時候,潘粵明開始喜歡表演和唱歌,開始考藝術院校。

然而北京電影學院因為文化課分數不夠,沒考上,中戲也沒考上。

最後都已經灰心了,好在接到了北京師範大學影視系的錄取通知書。

那個時候,他整天和一幫愛看電影的文藝小青年混在一起。

大冬天騎著車去看電影,幾個人喝一瓶啤酒,分一打羊肉串,冬天裡肉串上的油轉眼都凍成白色了,也不覺得苦。

畢業以後不容易找工作,拿著僅有的一點錢、打照片,跟著朋友們去“掃樓”,一家家投簡歷和照片。

很長一段時間裡也沒找到什麼角色,不願意住家裡,就租了一個地下室,去廣告公司上班。

當銷售,因為不會聊天,很招客戶嫌棄。

經常剛打完電話,說完你好我是誰誰,就被無情掛斷;旁邊同事們都在,他又很不好意思,只好對著嘟嘟嘟嘟說“那好的咱們下次再聯繫”。

後來,潘粵明終於等到了自己的機會。

英俊書生和搖滾青年

2001年,潘粵明出演了一部《情不自禁》,至今豆瓣評分依舊很高。

片子裡那個混不吝的北京小子,充滿了年輕特有的痞帥美好。

然而當年的電影發行很不成熟,這部片甚至都根本沒有上院線;所以“走紅”也就無從說起。

不過這部片子,也給年輕的潘粵明,帶來了好幾個獎項。

兩年後他拍攝《心跳》,電影也並不驚豔,不過為了拍戲,他跑去體驗自己一個人開飛機。

那種“野性”嘗試、青春驕縱的桀驁不馴,可見一斑。

2006年,大概是他最花團錦族的一年。也是他性格的各個層面,都“放”出來的時候。

和趙薇出演《京華煙雲》,雖然角色非常招罵,但演得還是挺見功力的。(還有大批吃瓜群眾表白他的聲音)

而和劉濤的《白蛇傳》,珠玉在前、沒翻出大浪,而且特效怎麼看也只有三毛錢。

但他的設定是玉面書生,俊俏癡情。吸粉力max。

也奠定了很長一段時間裡,古裝戲、年代戲對他角色類型的認定,儒雅書生。

至於《紅衣坊》,故事雖然平淡無奇,但那是潘粵明和前妻董潔的定情之作。

相遇之初,你看兩個人眼角眉梢,都是甜甜的、透透的情意。

可惜啊,人生的甜,來得快也去得快。

人生變故

2008年,潘粵明和董潔在北京成婚。

2009年兒子出生。

2012年,倆夫妻撕成了華語娛樂圈,史上最難看的一對夫妻。

董潔婚內出軌王大治,為了公眾形象和事業,瘋狂甩鍋潘粵明,爆料他賭博、欠債等等。

潘粵明顧及舊情,沒針對董潔,只將經紀人告上法庭。

真是鬧得雞飛狗跳、恩斷義絕。

回頭談婚姻,潘粵明承認兩個人都有很多問題。

他是一個好相處的人,心眼不多,不愛算計,但性格特別自我。

杜海濤說第一次見他的時候,一大群人一起吃吃烤,他一個人悶著頭,拿手機流量看球賽直播,一句話都不說;不過喝high了以後,秒變逗比。

可以想像,這樣的人,在家估計是不大會照顧老婆孩子的...

簡單來說,潘粵明內心單純任性,適合搞藝術,不適合為人夫。

12年婚變以後,13年他一口氣接了三位導演的處女座,甚至有前水木年華盧庚戌第一次當導演的作品。

也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可當時的潘粵明,處在巨大的壓力之下,急於求成,效果自然難以如意。

不過他的人生,也不是全部灰色。

婚變鬧到風口浪尖之時,他在拍一部強度很大的戲,四十多度的高溫,六百多場戲,同組的朱孝天,時常陪他談心到淩晨三四點,讓自己助理來幫他叫餐、調整生活。

患難見人心,這種情誼潘粵明記到今天。

然而輿論和市場沒有那麼快接受,有“污點”的潘粵明和董潔。

婚變大撕X之後,雙方的事業,也都跌入深淵。

曾經的潘粵明,可能是大陸唯一可以比擬黃磊“徐志摩”的書卷氣小生了,一轉眼,他不是接“爛戲”,就是演變態,要麼就是打醬油。

《唐人街探案》,他被陳思誠弄去演一個“變態”養父,真是大寫的“變態”。

底層的渾濁、機械,還有壓抑和恐怖,不可否認確實演技開掛。

至於醬油,比如演王源小朋友的爹。

日常就是絮叨你多吃點,這種角色,對潘粵明的演技真是浪費。

好在他沒放棄。

雖然痛苦像蜘蛛網一樣黏著他。

早在07年,他就喜歡這種“突破性”嘗試。

學了六個多月的京劇,在陳凱歌的《梅蘭芳》裡,演了一個“風姿綽約”的表哥。

打擊過後,那種死磕的勁兒,他也一直沒改過,和人演夫妻,為“你關燈、我關燈、我們關燈”,這三種不同的小細節,能死磕很久,對戲特別較真。

去參加《跨界歌王》,暢快淋漓跑去做自己,又搖滾又中二。

一把年紀的人了,還無比中二唱《灌籃高手》主題曲。

又掏心掏肺,唱自己的人生。李宗盛《寫給自己的歌》,不論唱功,他幾乎能字字剜心。

四十歲以後,“剜心”成了他的關鍵字。

所以,才能有《白夜追凶》,如果不是淩遲般的痛苦,他的演技,不會有這樣的沉著。

結語

少年痞氣和明媚,中年沉鬱和痛楚,潘粵明都有。

他很複雜,有搖滾不羈的一面,也有書生溫和的一面,早年責任感、成熟度不夠,做錯事、連環反應,算是遭遇人生變故,從玉面書生,迅速被碾壓成浮腫大叔。

“一手好牌打的稀爛”。

所有難堪,都被擺在十幾億人眼皮子底下;這是大不幸,卻反過來成就了他的演技。

漫長人生啊,留一念赤子之心總是好的,不管曾經怎樣錯過,不管被時間“腐蝕”得多麼煎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