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重磅來襲:鹽湖股份:鹽湖提鋰背後的技術革新與產業江湖!

一、鹽湖股份, 是否能成為下一個方大炭素?

首先說結論:鹽湖股份, 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方大炭素, 即成為基本面、趨勢面、情緒面共振的龍頭牛股。 同時, 比亞迪作為關聯方和產業鏈舉足輕重的企業, 將受益於與鹽湖股份的合作, 進一步優化產業鏈, 為自身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因此同樣可能成為中線趨勢大牛。

鹽湖股份和比亞迪的盤子均比較大。

大題材、大企業才容得下大資金, 才能創造大行情。

原因是:

1、藍科鋰業是目前鹽湖提鋰真正能夠量產且達到萬噸產能的公司。 相比其他可能量產的企業(如果有,

也不超過兩三家), 其技術、成本均具備優勢。 鹽湖股份是鹽湖提鋰產業真正受益的公司。

2、察爾汗鹽湖是最大、最現實和最具價值的鹽湖, 由鹽湖股份掌握。

3、藍科鋰業通過鹽湖提鋰, 生產工業級碳酸鋰 的技術已經成熟並且可以量產, 產能建設正在進行。 但由鹵水生產的工業級碳酸鋰再進一步生產電池 級碳酸鋰, 是否能夠大量、穩定、低成本的量產, 尚不明確。 這其中, 藍科鋰業走在前列, 與比亞迪走得很近, 比亞迪在電池技術研發上的優勢, 雙方合作能夠推動鹽湖提鋰的產業化和市場化進一步應用, 以及碳酸鋰(尤其是電池級碳酸鋰)生產技術的持續進步。

4、在藍科鋰業這一項目的長期深度合作中, 鹽湖股份或已掌握吸附法提鋰的關鍵技術。

同時, 鹽湖股份與比亞迪關係緊密, 並已發佈公告進行戰略合作, 共同成立公司建設產能, 目標是年產三萬噸工業級碳酸鋰, 有過河拆橋的可能。

即鹽湖股份可能架空科達潔能及其他股東, 抽離藍科鋰業的技術核心, 甚至放棄藍科鋰業, 轉而單方面與比亞迪合作。 如果這樣, 沒有鹽湖資源的藍科鋰業, 可能僅剩下技術和產線, 成為空殼。 當然, 這取決於藍科鋰業的技術核心是誰, 中間是否有利益或派系衝突, 比亞迪和鹽湖股份抽離的技術核心, 能否保證離開藍科鋰業後, 依然保持持續的技術研發能力。

在理論上, 鹽湖股份過河拆橋後, 藍科鋰業也具備單方面生產碳酸鋰的條件, 但原料資源有限,

鹽湖股份會優先供應給自己與比亞迪的合資企業, 藍科鋰業的運營、擴產將處處受掣肘。

5、吸附法生產工業級碳酸鋰, 進一步生產電池級碳酸鋰, 這其中可能某個環節的技術尚未完全成型, 如降低鎂離子等雜質比例, 或是大量生產碳酸鋰的良品率受大量投產的影響下降, 這可能是鹽湖股份與比亞迪未全力推進合資公司運作投產的原因。

但即便如此, 鹽湖提鋰生產的碳酸鋰及相應的生產成本, 與贛鋒鋰業等傳統礦石 產鋰, 已算得上迎頭趕上, 隨著鋰電池 的需求不斷增加, 利益驅動下, 高鎂鋰比鹵水的提鋰技術還將進一步取得突破。

就像葉岩氣 革命, 技術與產業發展, 在市場需求和資本催化下的力量和進步速度,

會遠超大多數人的想像。

二、產業明星, 資本寵兒

9月的中國股市, 繼以方大炭素為代表的週期股板塊逐漸熄火、開始盤整之際, 以“鹽湖股份”為代表的新能源板塊, 在鹽湖提鋰工藝取得突破, 新能源汽車 需求和產業政策利好的多重刺激下, 與半導體 一起,

迅速成為接力炒作的新主線。

眾所周知, 新能源汽車 是未來, 在特斯拉 的帶領下, 全球電動汽車 產業迅猛發展。 電動車 的生產離不開鋰電池, 因此, 下游電動汽車的需求爆發自然帶動了上游產業的發展, 鋰電池和鋰資源 產能嚴重不足, 價格也一漲再漲。

工業級碳酸鋰價格已漲到13萬元/噸, 電池級碳酸鋰更是在15萬元以上。

鹽湖股份有中國最大的鹽湖——察爾汗鹽湖的開採權, 其開採的鹵水在生產鉀肥後, 正是用來提取碳酸鋰的原料, 生產碳酸鋰的是藍科鋰業, 鹽湖股份持有其51.42%的股權, 受益於技術突破和鋰資源漲價 , 藍科鋰業不斷擴大產能。 2016年淨利潤1.6億元, 顯然, 2017年預計淨利潤還將大幅增長, 堪稱上市公司的聚寶盆。

2017年1月,科達潔能以近5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藍科鋰業股權,並於7月進一步增持 至27%,該筆投資為上市公司主體貢獻了5000多萬的淨利潤。

三、前世今生,產業江湖

在深入研究了鹽湖提鋰技術,以及中國的鹽湖礦資源之後,我發現,最現實、最具開發價值的鹽湖,是青海的察爾汗鹽湖,鹽湖股份擁有開發權;而鹽湖提鋰題材一堆雞犬升天跟風炒作的概念股中,真正掌握核心技術、能穩定量產且能不斷擴大產能的企業,唯有藍科鋰業,也就是鹽湖股份的子公司。這也解釋了,為何鹽湖股份,這家主業是生產肥料並且主業還虧損的企業,為何成為鹽湖提鋰板塊的龍頭股。

技術與量產、量產與具備產能穩定量產、乃至擴產形成實實在在的淨利潤,這之間有巨大的鴻溝!詳細不表。

以我參與擬IPO企業運作的經歷,不禁好奇,藍科鋰業這麼優質的一家企業,掌握核心技術、淨利潤遠遠超過上市的門檻,為何竟是鹽湖股份的控股子公司,為何科達潔能也可以來分一杯羹?

顯然,鹽湖提鋰這樣一個人人都眼紅的產業,產能供不應求,企業穩定發展下去的關鍵在於鹽湖礦資源,以及提鋰的技術,礦在鹽湖股份手裡,那麼技術是誰掌握?

這樣的公司,通常老闆本人或高管,就是掌握核心技術、或控制核心研發團隊的人,一手經營把公司做大做強。這樣的人,難道不想自己上市、自己當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嗎?如果是被並購,那麼為何出讓這麼多股份,顯得並購方喧賓奪主。企業為他人作嫁衣裳,竟然還能穩定運轉下去?

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於是我開始查藍科鋰業的股東和股本變更,發現只有兩位姓鐘的自然人 股東,其他都是法人,除了科達潔能、鹽湖股份之外,就是香港天際(或者青海威力,層級太多,懶得核實了,好像是這個名),技術顯然與鹽湖股份和科達潔能沒什麼關係,再挖下去,發現技術來自青海佛照鋰能,最初的技術來自於一家叫香港天際的企業,技術由華歐公司過戶過來。大概在2010年左右,當時這筆投資,由佛山照明主導。這中間佛山照明各種財務造假、違規披露、關聯交易。背後的資本運作,政府與國企管理層衝突,略下不表。

總之,佛山企業前董事長、鐘信才先生,才是藍科鋰業最開始的締造者。藍科鋰業僅有的兩位自然人股東,是他的長子和次子。鐘先生在幕後,如何影響了藍科鋰業的發展,以及多大程度上控制了藍科鋰業,不得而知,大家可以自行猜測。

公開資料可以看到,鐘信才先生幾十年的運作,在把佛山照明這家國企做大做強後,與國資委 發生了衝突,退出爭議旋渦後,帶領團隊進行新能源技術的研究。並投資設立了青海佛照鋰業,在投資後,青海佛照鋰業及後來的藍科鋰業,不斷進行鹽湖提鋰的技術研發和生產,但均年年虧損(之前電動汽車產業不像現在這麼火爆),好在技術在進步,市場也在蓬勃發展,虧損額連年下降。到了2016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爆發,藍科鋰業淨利潤達到1.6億,終於修成正果!

只不過,就上述挖掘中可以看到,藍科鋰業這樣一家由資本(鹽湖股份及科達潔能)、技術(鐘氏)、資源(鹽湖股份)、加上客戶(比亞迪)共同構成的企業,其穩定性和長遠發展的潛力,實在要讓人打個問號。

總而言之,不管未來故事會如何發展,從哪個角度看來,鹽湖股份都將是最大的贏家。不得不令人感歎一句,掌握稀缺資源(察爾汗鹽湖)就是好!

四、後記

此篇名為《鹽湖股份:鹽湖提鋰背後的技術革新與產業江湖》,本意一方面是要寫藍科鋰業的前世今生,背後的各方利益及未來對資本市場可能帶來的影響,另一方面是要就鹽湖提鋰技術的發展,對比葉岩氣革命、OLED 產業來簡單寫一下技術、資本、市場、政治、文化等如何相互作用相互促進,一步步改變著社會,分享一下我對此的思考。

但時間有限,後者只能略去不表,等有機會再另行寫作。

2017年1月,科達潔能以近5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藍科鋰業股權,並於7月進一步增持 至27%,該筆投資為上市公司主體貢獻了5000多萬的淨利潤。

三、前世今生,產業江湖

在深入研究了鹽湖提鋰技術,以及中國的鹽湖礦資源之後,我發現,最現實、最具開發價值的鹽湖,是青海的察爾汗鹽湖,鹽湖股份擁有開發權;而鹽湖提鋰題材一堆雞犬升天跟風炒作的概念股中,真正掌握核心技術、能穩定量產且能不斷擴大產能的企業,唯有藍科鋰業,也就是鹽湖股份的子公司。這也解釋了,為何鹽湖股份,這家主業是生產肥料並且主業還虧損的企業,為何成為鹽湖提鋰板塊的龍頭股。

技術與量產、量產與具備產能穩定量產、乃至擴產形成實實在在的淨利潤,這之間有巨大的鴻溝!詳細不表。

以我參與擬IPO企業運作的經歷,不禁好奇,藍科鋰業這麼優質的一家企業,掌握核心技術、淨利潤遠遠超過上市的門檻,為何竟是鹽湖股份的控股子公司,為何科達潔能也可以來分一杯羹?

顯然,鹽湖提鋰這樣一個人人都眼紅的產業,產能供不應求,企業穩定發展下去的關鍵在於鹽湖礦資源,以及提鋰的技術,礦在鹽湖股份手裡,那麼技術是誰掌握?

這樣的公司,通常老闆本人或高管,就是掌握核心技術、或控制核心研發團隊的人,一手經營把公司做大做強。這樣的人,難道不想自己上市、自己當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嗎?如果是被並購,那麼為何出讓這麼多股份,顯得並購方喧賓奪主。企業為他人作嫁衣裳,竟然還能穩定運轉下去?

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於是我開始查藍科鋰業的股東和股本變更,發現只有兩位姓鐘的自然人 股東,其他都是法人,除了科達潔能、鹽湖股份之外,就是香港天際(或者青海威力,層級太多,懶得核實了,好像是這個名),技術顯然與鹽湖股份和科達潔能沒什麼關係,再挖下去,發現技術來自青海佛照鋰能,最初的技術來自於一家叫香港天際的企業,技術由華歐公司過戶過來。大概在2010年左右,當時這筆投資,由佛山照明主導。這中間佛山照明各種財務造假、違規披露、關聯交易。背後的資本運作,政府與國企管理層衝突,略下不表。

總之,佛山企業前董事長、鐘信才先生,才是藍科鋰業最開始的締造者。藍科鋰業僅有的兩位自然人股東,是他的長子和次子。鐘先生在幕後,如何影響了藍科鋰業的發展,以及多大程度上控制了藍科鋰業,不得而知,大家可以自行猜測。

公開資料可以看到,鐘信才先生幾十年的運作,在把佛山照明這家國企做大做強後,與國資委 發生了衝突,退出爭議旋渦後,帶領團隊進行新能源技術的研究。並投資設立了青海佛照鋰業,在投資後,青海佛照鋰業及後來的藍科鋰業,不斷進行鹽湖提鋰的技術研發和生產,但均年年虧損(之前電動汽車產業不像現在這麼火爆),好在技術在進步,市場也在蓬勃發展,虧損額連年下降。到了2016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爆發,藍科鋰業淨利潤達到1.6億,終於修成正果!

只不過,就上述挖掘中可以看到,藍科鋰業這樣一家由資本(鹽湖股份及科達潔能)、技術(鐘氏)、資源(鹽湖股份)、加上客戶(比亞迪)共同構成的企業,其穩定性和長遠發展的潛力,實在要讓人打個問號。

總而言之,不管未來故事會如何發展,從哪個角度看來,鹽湖股份都將是最大的贏家。不得不令人感歎一句,掌握稀缺資源(察爾汗鹽湖)就是好!

四、後記

此篇名為《鹽湖股份:鹽湖提鋰背後的技術革新與產業江湖》,本意一方面是要寫藍科鋰業的前世今生,背後的各方利益及未來對資本市場可能帶來的影響,另一方面是要就鹽湖提鋰技術的發展,對比葉岩氣革命、OLED 產業來簡單寫一下技術、資本、市場、政治、文化等如何相互作用相互促進,一步步改變著社會,分享一下我對此的思考。

但時間有限,後者只能略去不表,等有機會再另行寫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