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縫紉機樂隊》《羞羞的鐵拳》,好在哪,差在哪?

九局發[2017]080號

文藝九局工作室 葉觀晨

回望今年的電影國慶檔, 類型多、製作佳或許是一個比較全面客觀的評價。 《羞羞的鐵拳》《縫紉機樂隊》《空天獵》《英倫對決》《追龍》, 五部影片強勢割據國慶檔, 涵蓋勵志喜劇、軍事正劇、懸疑驚悚劇、動作犯罪劇等多種形式, 滿足了不同觀影人群的期待。 相比於往年, 五部作品從電影質感和製作水準上看, 都稱得上良心之作, 三部電影豆瓣評分過七, 整體口碑較去年上移, 是一次高品質的國慶檔展示, 映襯出當下中國電影生產在技術和品質上的進步勢頭。

這其中, 《羞羞的鐵拳》於票房上一騎絕塵、遙遙領先,

放映至今已破16億, 成為毫無爭議的票房“領頭羊”。 這裡自然有“開心麻花”品牌效應的光環加持, 也暗合著國慶闔家歡時期觀眾對喜劇的偏好心理, 更離不開拍攝團隊較高的完成度與良好的製作功底。 而同為喜劇, 《縫紉機樂隊》自然就成為被比較的對象。 儘管在票房上與前者差距較大, 未盡如人意, 但不乏支持的擁躉, 收穫了眾多影迷的首肯。 觀察這兩部作品的得與失, 或許能讓我們對當下國產喜劇電影的發展有更深入的理解。

《縫紉機樂隊》是大鵬繼《煎餅俠》後執導的第二部電影。 相較於前作, 《縫紉機樂隊》無論是鏡頭語言、場景調度還是故事銜接, 都有明顯的進步, 讓人看到了身為導演的大鵬在電影拍攝手法上的進步與成熟。 而作為喜劇, 《縫紉機樂隊》在“喜”字方面下足了工夫。 人物臺詞、動作設計“笑點”滿滿, 搞笑“包袱”接連翻起, 將東北幽默淋漓盡致地展現, 如幼時胡亮的臺上演講、鼓手“炸藥”的搞笑紋身、於洋飾演的富二代醜態百出的窘境,

都喜感十足, 令人忍俊不禁。 “東北F4”、嶽雲鵬等頗具聲望的喜劇笑星的連袂加盟, 堪稱喜劇界的“星光熠熠”, 也讓這部作品收穫了不錯的預熱效果。 從“喜”的角度看, 《縫紉機樂隊》是合格的, 甚至是上佳的。

然而在“劇”字上, 《縫紉機樂隊》顯然做的不夠。 這主要體現為兩點:夢想的根基不牢, 燃情的鋪墊不夠。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有關“搖滾夢”的小人物們的勵志故事。 主人公胡亮因為童年的吉他情緣, 希望長大後能夠組成一支樂隊, 保證故鄉集安“搖滾公園”和地標建築“大吉他”不被拆毀, 於是找到了失意的音樂經紀人程宮, 以及鼓手“炸藥”, 貝斯手丁建國, 吉他手楊雙樹, 鍵盤手希希, 組建了“縫紉機樂隊”, 歷經波折, 成功圓夢。

貫穿於影片始終的,

是對搖滾不死純真理想的真心呐喊, 是堅守音樂夢想不輕言放棄的內心“執念”。 然而看完全片, 我們除了能對胡亮這個角色的夢想緣由有一定的理解, 其他人物對搖滾夢想堅持的力量在哪, 影片呈現得很模糊。 丁建國加入樂隊是因為失戀, “炸藥”是為了能找到愛人, 這樣的理由雖然成立, 但顯然不足以打動觀眾的內心, 讓人無法真切體會到那份鼓蕩于全片的夢想究竟有多麼寶貴與不易。 他們對搖滾的愛何以那般強烈, 又真心為搖滾夢想給予過多麼震撼人心的堅持, 我們都沒有看到。 因此, 那些充滿情懷的臺詞很多, 但有力的現實依託很少, 終究有些輕飄飄。

一個勵志的故事何以燃?關鍵在於營造一種“絕地反擊”的逆襲快感, 而這種快感的得來需要扎實的細節支撐。 比如周星馳的《喜劇之王》。 當看到尹天仇在街坊福利會開設戲劇訓練班卻鮮有人捧場的尷尬, 當看到他面對一次次的指責甚至嘲笑依舊毫無動搖地說出“我是一個演員”的堅持, 你的內心會因為這個小人物的辛酸坎坷與堅定不移而產生足夠的共情與共鳴, 情感逐步累積,直至最後尹天仇收穫成功帶來了燃情“勢能”的真正宣洩。你與角色共同經歷了那些不易、

波折的生活細節,才能真正體會到他對夢想的堅持有多麼珍貴與難得。反觀《縫紉機樂隊》,這樣的勵志細節顯然不夠,人物經歷的挫折與磨難讓很多觀眾情緒無法達到最後結局的“嗨點”。樂隊成員出場便技驚四座、合作默契,看不到音樂路上的坎坷相伴,看不到彼此音樂理想的衝撞與包容,更看不到成員們在堅持夢想的道路上有過怎樣刻骨銘心的付出。缺乏直抵心靈、令人共鳴的人物細節,這份燃也就難以在諸多觀眾心中充分生起。

相比而言,《羞羞的鐵拳》在“劇”字上完成的相對成熟。影片改編自同名話劇,經歷過多年的舞臺“實戰”檢驗,故事的完整度,笑點的密集度,人物的立體感都得到充分錘煉與完善。《夏洛特煩惱》《驢得水》《羞羞的鐵拳》,三部電影均改編自舞臺話劇,都收穫不俗的成績與口碑。這映證了“麻花式”創作理念的成功,呈現出國產喜劇電影製作的另一種可能。

有人詬病影片劇情套路明顯,“老梗”較多。諸如“紅鯉魚與綠鯉魚與驢”的臺詞早已常見,劇情設計上也與日本電影《你的名字》、周星馳的《破壞之王》有相似之處。事實上,題材相似的電影作品於當下並不少見,諸如時空穿越、“霸道總裁”與“瑪麗蘇”的故事模版也常常湧現,關鍵在於能不能將常見的題材拍出自己的新意,讓觀眾感到新的趣味性。就這點而言,《羞羞的鐵拳》裡面的故事細節有不少創新,戲劇衝突設計得當,男女主角“相愛相殺”的細節展示,不乏耳目一新之感。而在“包袱”上,雖有網友吐槽的“老梗”,但就整體而言,整部作品在“笑果”設計上還是誠意滿滿,尤其是在男女主角互換完身體之後的一系列尷尬搞笑的場景,讓人難忘。相比於那些一味靠賣萌搞怪、裝傻充愣甚至用刺激挑逗的鏡頭打“擦邊球”的“鬧劇”影片,《羞羞的鐵拳》與《縫紉機樂隊》,都有不錯的電影質感,笑點安排頗具匠心,於當下國產喜劇電影中,已算值得關注的作品。

但《羞羞的鐵拳》並非沒有“瑕疵”。影片的主題,是男女主角互換身體後共同完成對“渣男”的“復仇”目標,期間穿插了愛情與親情的戲碼,“復仇”結束,故事也就步入尾聲。相較於《夏洛特煩惱》中主人公穿越夢境、閱盡繁華後體悟到相濡以沫陪伴的珍貴,《驢得水》“黑色幽默”包裹下的對知識份子精神獨立性的批判性思考,《羞羞的鐵拳》在思想深度和立意設計上顯然差距較多。在“有意思”與“有意義”的兼顧上,這部作品做的並不到位。

一部喜劇,好笑不好笑是一項關鍵的評價指標,畢竟這裡占一個“喜”字。只不過,一部優秀的喜劇,不僅要有扎實的包袱,更應保留一份笑聲之外的“企圖心”,留有一些思想的餘味,讓人在開懷之餘,沉澱一些值得咂摸品位的東西。恰如《大獨裁者》,笑聲的內裡飽含著對法西斯統治的犀利諷刺;《大話王》,幽默的橋段講述著踏實真誠於每個人的重要意義。這樣的喜劇,讓歡笑更加走心,讓幽默更具深意,讓喜劇不僅僅為了笑,更能給人以收穫和啟發,這樣的作品才能真正成為流傳於世的經典。

於當下國產喜劇市場,這兩部作品已然是誠心之作,也收穫了足夠的笑聲與掌聲。但是其間存在的“瑕疵”,也是國產喜劇電影普遍存在的問題。笑是喜劇電影的剛需,但是如何讓人物立得住,讓細節更飽滿,讓立意更深刻,讓新意更突出,依舊是國產喜劇電影值得努力的方向。希望未來的國產喜劇電影能在這兩部作品的基礎上,汲取養分,反思不足,真正湧現出更多叫好叫座、值得銘記的喜劇佳作,讓笑聲更久回蕩。

文章版權所有 圖片選自網路

文藝九局,為人民服務的文藝有關部門

情感逐步累積,直至最後尹天仇收穫成功帶來了燃情“勢能”的真正宣洩。你與角色共同經歷了那些不易、

波折的生活細節,才能真正體會到他對夢想的堅持有多麼珍貴與難得。反觀《縫紉機樂隊》,這樣的勵志細節顯然不夠,人物經歷的挫折與磨難讓很多觀眾情緒無法達到最後結局的“嗨點”。樂隊成員出場便技驚四座、合作默契,看不到音樂路上的坎坷相伴,看不到彼此音樂理想的衝撞與包容,更看不到成員們在堅持夢想的道路上有過怎樣刻骨銘心的付出。缺乏直抵心靈、令人共鳴的人物細節,這份燃也就難以在諸多觀眾心中充分生起。

相比而言,《羞羞的鐵拳》在“劇”字上完成的相對成熟。影片改編自同名話劇,經歷過多年的舞臺“實戰”檢驗,故事的完整度,笑點的密集度,人物的立體感都得到充分錘煉與完善。《夏洛特煩惱》《驢得水》《羞羞的鐵拳》,三部電影均改編自舞臺話劇,都收穫不俗的成績與口碑。這映證了“麻花式”創作理念的成功,呈現出國產喜劇電影製作的另一種可能。

有人詬病影片劇情套路明顯,“老梗”較多。諸如“紅鯉魚與綠鯉魚與驢”的臺詞早已常見,劇情設計上也與日本電影《你的名字》、周星馳的《破壞之王》有相似之處。事實上,題材相似的電影作品於當下並不少見,諸如時空穿越、“霸道總裁”與“瑪麗蘇”的故事模版也常常湧現,關鍵在於能不能將常見的題材拍出自己的新意,讓觀眾感到新的趣味性。就這點而言,《羞羞的鐵拳》裡面的故事細節有不少創新,戲劇衝突設計得當,男女主角“相愛相殺”的細節展示,不乏耳目一新之感。而在“包袱”上,雖有網友吐槽的“老梗”,但就整體而言,整部作品在“笑果”設計上還是誠意滿滿,尤其是在男女主角互換完身體之後的一系列尷尬搞笑的場景,讓人難忘。相比於那些一味靠賣萌搞怪、裝傻充愣甚至用刺激挑逗的鏡頭打“擦邊球”的“鬧劇”影片,《羞羞的鐵拳》與《縫紉機樂隊》,都有不錯的電影質感,笑點安排頗具匠心,於當下國產喜劇電影中,已算值得關注的作品。

但《羞羞的鐵拳》並非沒有“瑕疵”。影片的主題,是男女主角互換身體後共同完成對“渣男”的“復仇”目標,期間穿插了愛情與親情的戲碼,“復仇”結束,故事也就步入尾聲。相較於《夏洛特煩惱》中主人公穿越夢境、閱盡繁華後體悟到相濡以沫陪伴的珍貴,《驢得水》“黑色幽默”包裹下的對知識份子精神獨立性的批判性思考,《羞羞的鐵拳》在思想深度和立意設計上顯然差距較多。在“有意思”與“有意義”的兼顧上,這部作品做的並不到位。

一部喜劇,好笑不好笑是一項關鍵的評價指標,畢竟這裡占一個“喜”字。只不過,一部優秀的喜劇,不僅要有扎實的包袱,更應保留一份笑聲之外的“企圖心”,留有一些思想的餘味,讓人在開懷之餘,沉澱一些值得咂摸品位的東西。恰如《大獨裁者》,笑聲的內裡飽含著對法西斯統治的犀利諷刺;《大話王》,幽默的橋段講述著踏實真誠於每個人的重要意義。這樣的喜劇,讓歡笑更加走心,讓幽默更具深意,讓喜劇不僅僅為了笑,更能給人以收穫和啟發,這樣的作品才能真正成為流傳於世的經典。

於當下國產喜劇市場,這兩部作品已然是誠心之作,也收穫了足夠的笑聲與掌聲。但是其間存在的“瑕疵”,也是國產喜劇電影普遍存在的問題。笑是喜劇電影的剛需,但是如何讓人物立得住,讓細節更飽滿,讓立意更深刻,讓新意更突出,依舊是國產喜劇電影值得努力的方向。希望未來的國產喜劇電影能在這兩部作品的基礎上,汲取養分,反思不足,真正湧現出更多叫好叫座、值得銘記的喜劇佳作,讓笑聲更久回蕩。

文章版權所有 圖片選自網路

文藝九局,為人民服務的文藝有關部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