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網貸配資湮沒 智能投顧接棒互金

近期某媒體一篇“10倍杠杆股票配資動靜又搞大了, 竟能‘翻牆’介入券商交易系統, 監管層介入調查”, 把大家的記憶又拉回了兩年前A股市場的瘋狂, 以及泡沫破迷後的“股災”, 如今配資已難覓蹤影;同樣, 在去年以來的網貸行業強監管背景下, 多個省市P2P公司的月成交額連續出現下跌。

不論是配資公司、還是網貸公司, 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過程中都不容忽視, 他們規模不大, 但數量最多, 創新性最強, 這兩個行業的逐步湮沒, 互金行業碩果僅存可以說只剩“BATJ”四大巨頭, 人們不禁要問, 互聯網金融未來何去何從?

值得慶倖的是, 包括BATJ四大互聯網巨頭還有一眾傳統金融機構, 早早的就把戰略方向轉移到了智慧投顧領域, 比如京東的“智投”, 螞蟻金服旗下“螞蟻財富”也引入智慧投顧。

傳統金融機構在智慧投顧浪潮中終於也不在落後, 紛紛推出自己的智慧投顧平臺, 比如銀行業領域, 招商銀行2016年12月推出的銀行業第一個智慧投顧產品“摩羯智投”, 以及隨後上線的興業銀行智慧投顧產品, 和正在研發過程中的交通銀行、華瑞銀行;公募基金領域, 天弘基金、南方基金、廣發基金、匯添富基金紛紛佈局, 華夏基金更與微軟簽訂戰略合作協定, 準備在此領域大展身手;保險領域, 安邦保險集團與璿璣展開戰略合作, 開發數位化金融服務“安邦金融&璿璣智能投顧平臺”;券商領域的智慧投顧更為普及,

東吳證券的“東吳秀財”, 廣發證券的“貝塔牛”, 國泰君安的“君弘理財規劃系統”, 海通證券的“e海通財”等等。

“不同於美國成熟的智慧投顧市場, 中國投資者群體的智慧理念尚未形成, 國內外的監管環境的差異性也非常大, 目前看來, 傳統金融機構推出的智慧投顧平臺模仿痕跡太重。 ”上海量加科技公司高管向記者表示, 國內的智慧投顧必須瞄準“長尾客戶”, 中國眾多的散戶投資者為智慧投顧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但國內投資者被動投資意識淡薄, 需要加以理性引導, 並結合傳統投顧對客戶資訊獲取及報告解讀給予輔助, 進一步提升使用者規模和使用者價值,

這可能是中國智慧投顧平臺未來發展趨勢。

互金的發展進步離不開創業型公司的不斷開拓創新, 智慧投顧依然, 目前市場上一大眾科技類創業公司正嘗試用新思路發展智慧投顧, 推進普惠金融發展, 上海量加科技公司及其推出的“量加App”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量加獨有的白盒量化, 擁有全國智慧投顧App端唯一一家提供白盒視覺化的回測量化選股工具。 通過網路牛人的平臺, 彙聚民間高手, 所有用戶都可以訂閱牛人產生的所有投顧服務, 如組合、觀點和策略等等。 量加更通過其強大的技術能力, 整合多方資訊並分析整理, 挖掘出更加科學的投資方案。

“十九大即將召開, 毫無疑問人工智慧領域作為國家戰略將再次得到強調,

目前中國智慧投顧領域已經兵馬紛爭, 未來, 互聯網巨頭、傳統金融公司和創新型科技公司都將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家大型券商人工智慧領域分析師向記者表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