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四川有個地方的石窟藝術,歷經成漢、唐代、武周,氣質不輸莫高窟

四川這個地方的石窟藝術, 歷經成漢、唐代、武周, 氣質不輸莫高窟, 它就是千佛崖, 千佛崖位於四川省通江縣諾江鎮千佛村。

目前有造像54龕窟,

內含崖墓一座、造像3000餘尊、浮雕石塔一座、造像題記4幅、重妝題記二幅, 分佈在高10米、寬53米的黃砂岩正面和右側絕壁上, 坐西北向東南。

窟前有清末民初修建的穿鬥木結構、雙重簷、歇山頂青瓦屋面, 四角微翹, 和2001年右側修建的巴壁式窟前保護性建築。

石窟始造于唐朝龍朔三年(西元663年), 終於開元七年(西元719年)。 龕窟形式有單層方形龕、雙層方形龕、外方內圓龕、屋形龕。

最大龕窟高3.3米、寬3.7米、深2.2米, 最小龕窟高0.2米、寬0.15米、深0.05米。 造像題材以釋迦牟尼佛像、觀世音、大勢至菩薩為主像, 以力士、供養人、樂伎為伴像。 6號龕側壁淺浮雕供養人, 38號龕浮雕的七級寶塔極為精美, 下層簷人字形斗拱和直鬥重疊使用, 除西安大雁塔門楣上的線刻圖外, 此為僅有。 整個造像雕刻精細, 造型豐滿, 線條流暢, 薄衣輕袂, 堪稱瑰寶。

千佛崖摩崖造像195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惜在“文革”中被作為“四舊”,遭到人為破壞,部分頭像毀損。198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重新公佈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被登出,1996年9月,被省政府重新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國務院核定並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千佛崖古名巴王廟。《通江縣誌》雲:“巴王廟有丁房雙闕對峙廟庭,高可近2丈,上為層觀……四旁多列車馬人物。在闕上為雙屏,一扉微啟,有半面美人而立,皆極巧妙,刻畫漫滅,有漢丁房字可認也。”

唐代,千佛崖建有“玉聲亭”。《四川通志》雲:“玉聲亭在玄妙觀側,唐推官鄭損《玉聲亭》詩雲:世間泉石本無價,那更天然落景中。漢佩琮錚晨溜雨,秦簫縹緲夜敲風。……”

千佛崖是成漢、唐代、武周皇室顯貴發願祭祀的地方,為省內早期石窟藝術的優秀作品,具有古樸、端莊、豐滿、圓潤,衣飾簡樸,薄衣輕袂的藝術風格。北魏造型粗獷,熱情奔放;初唐豐滿健壯,雍容華貴;武周衣飾貼體,比例勻稱,大有曹衣出水,吳帶當風之感。造型極其精美的七層浮雕寶塔,更是別開生面,二十多幅造像、碑刻為研究中國佛教史提供了極為重要的資料。

旅行指南:四川通江縣城紅軍廣場向西方向,乘坐三路公交直達千佛村或者步行半小時即可達到。

秦巴美好江山,攜手與您共創美好生活!

千佛崖摩崖造像195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惜在“文革”中被作為“四舊”,遭到人為破壞,部分頭像毀損。198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重新公佈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被登出,1996年9月,被省政府重新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國務院核定並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千佛崖古名巴王廟。《通江縣誌》雲:“巴王廟有丁房雙闕對峙廟庭,高可近2丈,上為層觀……四旁多列車馬人物。在闕上為雙屏,一扉微啟,有半面美人而立,皆極巧妙,刻畫漫滅,有漢丁房字可認也。”

唐代,千佛崖建有“玉聲亭”。《四川通志》雲:“玉聲亭在玄妙觀側,唐推官鄭損《玉聲亭》詩雲:世間泉石本無價,那更天然落景中。漢佩琮錚晨溜雨,秦簫縹緲夜敲風。……”

千佛崖是成漢、唐代、武周皇室顯貴發願祭祀的地方,為省內早期石窟藝術的優秀作品,具有古樸、端莊、豐滿、圓潤,衣飾簡樸,薄衣輕袂的藝術風格。北魏造型粗獷,熱情奔放;初唐豐滿健壯,雍容華貴;武周衣飾貼體,比例勻稱,大有曹衣出水,吳帶當風之感。造型極其精美的七層浮雕寶塔,更是別開生面,二十多幅造像、碑刻為研究中國佛教史提供了極為重要的資料。

旅行指南:四川通江縣城紅軍廣場向西方向,乘坐三路公交直達千佛村或者步行半小時即可達到。

秦巴美好江山,攜手與您共創美好生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