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這30位中國古代傑出軍事將領中,哪一位是你心中的中華戰神?

中國歷史上的亂世很多, 亂世總是英雄輩出的時代。 在歷史上, 有很多傑出的軍事將領, 本期, 小編為大家帶來30位中國古代傑出的軍事將領, 哪一位是你心中的戰神?

1、蚩尤

蚩尤, 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部落首領, 以在涿鹿之戰中與黃帝交戰而聞名。 蚩尤在戰爭中顯示的威力, 使其成為戰爭的同義詞, 尊之者以為戰神, 斥之者以為禍首。 蚩尤也是苗族相傳的遠祖之一。 其活動年代大致與華夏族首領炎帝和黃帝同時。 後黃帝尊蚩尤為“兵主”, 即戰爭之神。 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讓人畏懼, 黃帝把他的形象畫在軍旗上,

用來鼓勵自己的軍隊勇敢作戰, 諸侯見蚩尤像不戰而降。

2、孫武

春秋時期齊國人, 孫武被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兵聖、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曾率領吳國軍隊大破楚國軍隊, 佔領了楚的國都郢城, 幾滅亡楚國。 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

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 被譽為“兵學聖典”, 置於《武經七書》之首。

3、伍子胥

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 名員, 字子胥, 楚國人。 伍子胥之父伍奢為楚平王子建太傅, 因受費無忌讒害, 和其長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殺害。 伍子胥逃到吳國, 成為吳王闔閭重臣。

西元前506年, 伍子胥帶兵攻入楚都, 掘楚平王墓, 鞭屍三百, 以報父兄之仇。 吳國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謀, 遂成為諸侯一霸。 西元前483年, 夫差派伍子胥出使齊國。 太宰喜乘機進讒, 說伍子胥陰謀倚托齊國反吳。 夫差聽信讒言, 派人送一把寶劍給伍子胥, 令其自殺。 伍子胥自殺前對門客說:請將我的眼睛挖出置於東門之上, 我要看著吳國滅亡。 在伍子胥死後9年, 吳國果然為越所滅。

4、吳起

戰國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軍事家。 衛國人。 著有《吳子》, 與《孫子》合稱《孫吳兵法》。

5、曹劌

即曹沬(mèi), 一作曹翽。 生卒年不詳, 春秋時魯國大夫(今山東省東平縣人),

著名的軍事理論家。 魯莊公十年, 齊攻魯, 劌求見請取信于民後戰, 作戰時隨從指揮, 大敗齊師, 一鼓作氣之典出於此。

6、鬼穀子

名王詡, 又名王禪。 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謀略家, 兵家、教育家, 是縱橫家的鼻祖, 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具神秘色彩的人物, 被譽為千古奇人,長於持身養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剛柔之勢,通曉縱橫捭闔之術,獨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孫臏、龐涓、尉繚子;縱橫家:蘇秦、張儀、毛遂、被譽為商聖的範蠡等。

7、孫臏

其本名孫伯靈,戰國時期齊國人。在戰爭觀上,它強調戰爭服從於政治、依賴於經濟;在軍隊建設上,認為“間於天地之間,莫責於人”,把提高人的素質作為強兵的關鍵所在;強調治軍不但要信賞明罰、令行禁止,還要對士卒進行系統的教育訓練;在戰爭指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以“道”制勝的觀點。,“道”的內容包括夭時、地利、民心、士氣、敵情、戰法、戰機等多方面內容,戰爭指導者掌握了“道”便能夠贏得戰爭的勝利。在作戰指導上,提出了“必攻不守”的觀點,創造性地發展了孫子的虛實理論。在《孫臏兵法》中,與“必攻不守”意思相近的命題是“批亢搗虛”。

8、樂毅

子姓,樂氏,名毅,字永霸。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生卒年不詳,戰國軍事家,漢族,中山靈壽(今河北靈壽西北)人,魏將樂羊後裔。西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余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9、田單

媯姓,田氏,名單,臨淄人,戰國時田齊宗室遠房的親屬,任齊都臨淄的市掾(秘書)。(生卒年不詳),齊國將領,齊國七十城失守後處於滅亡邊緣,西元前279年,齊將田單據守孤城即墨5年後,憑藉“火牛陣”擊敗燕軍,並由防禦轉向反攻最後收復國土。

10、趙奢

生歿年不明。中國戰國時代東方六國的八名將之一。西元前279年趙奢指揮“閼與之戰”擊敗強大秦軍。趙奢還有識人的本領,他經常與兒子趙括談論兵法往往處於下風,時人皆以為趙括軍事才能極佳,但趙奢卻留下遺言其子難堪大任,結果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果然喪師辱國。

11、白起

戰國時期秦國名將,自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白起的作戰特點有四個:一、不以攻城奪地為唯一目標,而是以殲敵有生力量作為主要目的的殲滅戰思想,而且善於野戰進攻,戰必求殲,這是白起最為突出的特點。二、為達殲滅戰目的強調追擊戰,對敵人窮追猛打。三、重視野戰築壘工事,先誘敵軍脫離設壘陣地,再在預期殲敵地區築壘阻敵,並防其突圍。此種以築壘工事作為進攻輔助手段的作戰指導思想,在當時前所未有。四、精確進行戰前料算,不論敵我雙方軍事,政治,國家態勢甚至協力廠商可能採取的應對手段等等皆有精確料算,無一不中,能未戰即可知勝敗(《戰國策·卷三十三·中山》),故而太史公司馬遷稱讚白起為“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

12、王翦

秦代傑出的軍事家,也是繼白起之後,秦國不可多得的大將之材。他與其子王賁在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立有大功,除韓之外,其餘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王翦一生征戰無數,戰必勝、攻必取,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謀,在當時殺戮無度的戰國時代顯得極為可貴。

13、李牧

戰國末年趙國的卓越軍事家,戰功卓著,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中唯一能與秦軍抗衡的將領。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分別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和圍殲戰的典型戰例。

14、廉頗

戰國時期一位傑出的軍事將領,其征戰數十年,攻城無數,殲敵數十萬,而未嘗敗績。為人亦襟懷坦白,敢於知錯就改。他的一生,正如司馬光所言:“廉頗一生用與不用,實為趙國存亡所系。此真可以為後代用人殷鑒矣。”這一結論,既概括了廉頗一生榮辱經歷的史實,又揭示了人才與國家盛袁興亡的重要關係,確實值得後人深思.......

15、項羽

項羽,秦末著名軍事家、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是力能扛鼎氣壓萬夫的一代英雄豪傑。大澤鄉起義不久,項羽在會稽郡斬殺郡守後崛起,舉兵反秦。巨鹿之戰後,率軍入關中,以五諸侯滅暴秦,威震海內。秦亡,仗勢分天下,冊封十八路諸侯。項羽不僅武勇出眾,還留下了千古名作《垓下歌》。司馬遷評價道:“大政皆由羽出,號稱西楚霸王,權同皇帝。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他的出現,為中國的歷史掀起了一場風雲,寫下了一段不朽的神話。 唯一個一個人能力和指揮能力都很出眾的軍事家!

16、韓信

韓信(約西元前231年-西元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秦末參加反秦鬥爭投奔項羽,後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關中。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於是,劉邦遣張良立韓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漢朝建立後解除兵權,徙為楚王。被人告發謀反貶為淮陰侯,後呂後與相國蕭何合謀,藉口韓信謀反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于鐘室,夷其三族。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作為統帥,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

17、衛青

衛青(?-前106年),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西漢時期名將,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衛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漢朝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勝,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衛青善於以戰養戰,用兵敢於深入 ,為將號令嚴明,對將士愛護有恩,對同僚大度有禮,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

18、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西漢名將、軍事家,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霍去病是名將衛青的外甥,善騎射,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善於長途奔襲、閃電戰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戰。初次征戰即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

19、呂布

呂布(?-199年2月7日),字奉先,五原郡九原縣人(今內蒙古包頭九原區),東漢末年名將,漢末群雄之一。先後為丁原、董卓的部將,後與司徒王允合力誅殺董卓,旋即被董卓舊部李傕等擊敗,依附袁紹。與曹操爭奪兗州失敗後,呂布襲取徐州,割據一方。建安三年十二月(199年2月)呂布於下邳被曹操擊敗並處死。

20、關羽

關羽(?-220)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劉備起兵時,關羽跟隨劉備,忠心不二,深受劉備信任。劉備、諸葛亮等入蜀,關羽鎮守荊州,劉備奪取漢中後,關羽乘勢北伐曹魏,曾水淹七軍、擒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嚇得曹操差點遷都躲避,但是東吳偷襲荊州,關羽兵敗被害。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

21、冉閔

冉閔(?-352年),亦作染閔,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今河南內黃西北)人,十六國時期冉魏政權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稱。350年稱帝,國號大魏,史稱冉魏。352年冉閔突圍不遂,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斬於遏陘山,後被追諡為武悼天王。冉閔後人的墓誌上稱冉閔為“平皇帝”,有學者認為這可能是冉魏政權給冉閔上的諡號。

22、祖逖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陽遒縣(今河北淶水)人,東晉軍事家。祖逖出身于范陽祖氏。早年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馬掾、驃騎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職,並於西晉末年率親党避亂于江淮。後被授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率部北伐。祖逖所部軍紀嚴明,得到各地人民的回應,數年間收復黃河以南大片土地,使得石勒不敢南侵,進封鎮西將軍。但朝廷卻因他勢力強盛,對他非常忌憚,還派戴淵相牽制。大興四年(321年),祖逖因朝廷內明爭暗鬥,國事日非,憂憤而死,追贈車騎將軍,部眾被弟弟祖約接掌。北伐大業也因祖逖之死而功敗垂成。

23、陳慶之

陳慶之(484年~539年),字子雲,漢族,義興國山(今中國江蘇省宜興市)人,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將領。少為梁武帝蕭衍隨從。後為武威將軍,有膽略,善籌謀,帶兵有方,深得眾心。陳慶之一生征戰,常設奇謀,多為以少勝多,而且長於攻城。無論是北伐橫掃河洛,或揮師馳騁邊陲,均充分顯示其傑出的軍事才能。北伐之戰,可謂氣吞萬里如虎。“陳慶之有將略,戰勝攻取,蓋頗、牧、衛、霍之亞歟。慶之警悟,早侍高祖,既預舊恩,加之謹肅,蟬冕組佩,亦一世之榮矣”(《梁書·陳慶之列傳》)。

24、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藥師,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漢人。隋末唐初將領,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後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李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原為隋將,後效力李唐,為唐王朝的建立發展立下赫赫戰功,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去世後諡曰景武,陪葬昭陵。著有數種兵書,惟多亡佚。在李靖的戎馬生涯中,他指揮了幾次大的戰役,取得了重大的勝利,這不僅因為他勇敢善戰,更因為他有著卓越的軍事思想與理論。他根據一生的實踐經驗,寫出了優秀的軍事著作。

25、薛仁貴

薛仁貴(西元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禮,字仁貴,漢族,山西絳州龍門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將,著名軍事家,政治家。薛仁貴出身于河東薛氏世族,在貞觀末年投軍,征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故事。

26、岳飛

嶽飛,南宋軍事家,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抗金將領、戰略家、書法、詩詞見長,尊為華夏傑出先烈。。岳飛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員名將,其精忠報國的精神深受中國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師北伐、壯志未酬的悲憤心情下寫的千古絕唱《滿江紅》,至今仍是令人士氣振奮的佳作。其率領的軍隊被稱為“岳家軍”,人們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名句,表示對“岳家軍”的最高讚譽。

27、鐵木真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農曆四月十六)—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意為“擁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長”。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1162年(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取名鐵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國,此後多次發動對外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時候去世。

28、常遇春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號燕衡,南直隸鳳陽府懷遠縣(今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人,元末紅巾軍傑出將領,明朝開國名將。元順帝至正十五年歸附朱元璋,自請為前鋒,力戰克敵,嘗自言能將十萬眾,橫行天下,軍中稱常十萬,官至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封鄂國公,洪武二年病卒軍中,追封開平王。

29、徐達

徐達 (1332年-1385年),漢族, 中國明朝開國軍事統帥,民族英雄,字天德。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農家出身。元末,他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1363年大敗陳友諒。1364年,朱元璋任他為左相國。1367年,率軍消滅張士誠地方割據勢力。同年任征虜大將軍,與副將軍常遇春一起揮師北伐中原,推翻元朝殘暴黑暗的統治,1368年攻入大都(今北京),元朝滅亡。以後又連年出兵打擊元朝殘餘勢力。官至右丞相,封魏國公。他為人謹慎,善於治軍,戎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勳。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死後大明帝國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追封其為中山王。

30、李定國

李定國(1621年-1662年),字寧宇(或雲字一人,初名如靖),南明永曆政權抗清名將,陝西榆林(或作延安)人。西元1630年(崇禎三年),張獻忠發動陝北饑民起義,將少年李定國收為養子,改姓張(或雲十歲時為張獻忠所掠,養以為己子)。從此,他跟隨張獻忠轉戰南北。李定國是明末清初最傑出的民族英雄抗清將領之一,作為農民義軍領袖,他在民族危難之際,毅然捐棄前嫌,與南明朝廷合作,並且矢志不渝;面對同一陣營中孫可望的多方挑釁,他顧全大局,多方避讓;他曾經“兩蹶名王,天下震動”,令清廷一度準備放棄西南七省,若非叛徒洩密,更幾已令吳三桂全軍覆滅。明清之際各方面人物當中,李定國是最耀眼的一顆巨星。他明末是反抗壓迫的英雄;清初是抗擊滿洲貴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統治的傑出統帥。

中國古代還有很多傑出的軍事家,特別是亂世之中。秦末、三國、南北朝、隋末、唐末等都是英雄輩出的時代。在上面這30位傑出的軍事家中,哪一位是你心中的戰神呢?還有哪一些你覺得可以上榜呢?

被譽為千古奇人,長於持身養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剛柔之勢,通曉縱橫捭闔之術,獨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孫臏、龐涓、尉繚子;縱橫家:蘇秦、張儀、毛遂、被譽為商聖的範蠡等。

7、孫臏

其本名孫伯靈,戰國時期齊國人。在戰爭觀上,它強調戰爭服從於政治、依賴於經濟;在軍隊建設上,認為“間於天地之間,莫責於人”,把提高人的素質作為強兵的關鍵所在;強調治軍不但要信賞明罰、令行禁止,還要對士卒進行系統的教育訓練;在戰爭指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以“道”制勝的觀點。,“道”的內容包括夭時、地利、民心、士氣、敵情、戰法、戰機等多方面內容,戰爭指導者掌握了“道”便能夠贏得戰爭的勝利。在作戰指導上,提出了“必攻不守”的觀點,創造性地發展了孫子的虛實理論。在《孫臏兵法》中,與“必攻不守”意思相近的命題是“批亢搗虛”。

8、樂毅

子姓,樂氏,名毅,字永霸。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生卒年不詳,戰國軍事家,漢族,中山靈壽(今河北靈壽西北)人,魏將樂羊後裔。西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余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9、田單

媯姓,田氏,名單,臨淄人,戰國時田齊宗室遠房的親屬,任齊都臨淄的市掾(秘書)。(生卒年不詳),齊國將領,齊國七十城失守後處於滅亡邊緣,西元前279年,齊將田單據守孤城即墨5年後,憑藉“火牛陣”擊敗燕軍,並由防禦轉向反攻最後收復國土。

10、趙奢

生歿年不明。中國戰國時代東方六國的八名將之一。西元前279年趙奢指揮“閼與之戰”擊敗強大秦軍。趙奢還有識人的本領,他經常與兒子趙括談論兵法往往處於下風,時人皆以為趙括軍事才能極佳,但趙奢卻留下遺言其子難堪大任,結果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果然喪師辱國。

11、白起

戰國時期秦國名將,自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白起的作戰特點有四個:一、不以攻城奪地為唯一目標,而是以殲敵有生力量作為主要目的的殲滅戰思想,而且善於野戰進攻,戰必求殲,這是白起最為突出的特點。二、為達殲滅戰目的強調追擊戰,對敵人窮追猛打。三、重視野戰築壘工事,先誘敵軍脫離設壘陣地,再在預期殲敵地區築壘阻敵,並防其突圍。此種以築壘工事作為進攻輔助手段的作戰指導思想,在當時前所未有。四、精確進行戰前料算,不論敵我雙方軍事,政治,國家態勢甚至協力廠商可能採取的應對手段等等皆有精確料算,無一不中,能未戰即可知勝敗(《戰國策·卷三十三·中山》),故而太史公司馬遷稱讚白起為“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

12、王翦

秦代傑出的軍事家,也是繼白起之後,秦國不可多得的大將之材。他與其子王賁在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立有大功,除韓之外,其餘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王翦一生征戰無數,戰必勝、攻必取,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謀,在當時殺戮無度的戰國時代顯得極為可貴。

13、李牧

戰國末年趙國的卓越軍事家,戰功卓著,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中唯一能與秦軍抗衡的將領。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分別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和圍殲戰的典型戰例。

14、廉頗

戰國時期一位傑出的軍事將領,其征戰數十年,攻城無數,殲敵數十萬,而未嘗敗績。為人亦襟懷坦白,敢於知錯就改。他的一生,正如司馬光所言:“廉頗一生用與不用,實為趙國存亡所系。此真可以為後代用人殷鑒矣。”這一結論,既概括了廉頗一生榮辱經歷的史實,又揭示了人才與國家盛袁興亡的重要關係,確實值得後人深思.......

15、項羽

項羽,秦末著名軍事家、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是力能扛鼎氣壓萬夫的一代英雄豪傑。大澤鄉起義不久,項羽在會稽郡斬殺郡守後崛起,舉兵反秦。巨鹿之戰後,率軍入關中,以五諸侯滅暴秦,威震海內。秦亡,仗勢分天下,冊封十八路諸侯。項羽不僅武勇出眾,還留下了千古名作《垓下歌》。司馬遷評價道:“大政皆由羽出,號稱西楚霸王,權同皇帝。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他的出現,為中國的歷史掀起了一場風雲,寫下了一段不朽的神話。 唯一個一個人能力和指揮能力都很出眾的軍事家!

16、韓信

韓信(約西元前231年-西元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秦末參加反秦鬥爭投奔項羽,後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關中。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於是,劉邦遣張良立韓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漢朝建立後解除兵權,徙為楚王。被人告發謀反貶為淮陰侯,後呂後與相國蕭何合謀,藉口韓信謀反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于鐘室,夷其三族。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作為統帥,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

17、衛青

衛青(?-前106年),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西漢時期名將,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衛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漢朝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勝,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衛青善於以戰養戰,用兵敢於深入 ,為將號令嚴明,對將士愛護有恩,對同僚大度有禮,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

18、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西漢名將、軍事家,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霍去病是名將衛青的外甥,善騎射,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善於長途奔襲、閃電戰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戰。初次征戰即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

19、呂布

呂布(?-199年2月7日),字奉先,五原郡九原縣人(今內蒙古包頭九原區),東漢末年名將,漢末群雄之一。先後為丁原、董卓的部將,後與司徒王允合力誅殺董卓,旋即被董卓舊部李傕等擊敗,依附袁紹。與曹操爭奪兗州失敗後,呂布襲取徐州,割據一方。建安三年十二月(199年2月)呂布於下邳被曹操擊敗並處死。

20、關羽

關羽(?-220)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劉備起兵時,關羽跟隨劉備,忠心不二,深受劉備信任。劉備、諸葛亮等入蜀,關羽鎮守荊州,劉備奪取漢中後,關羽乘勢北伐曹魏,曾水淹七軍、擒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嚇得曹操差點遷都躲避,但是東吳偷襲荊州,關羽兵敗被害。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

21、冉閔

冉閔(?-352年),亦作染閔,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今河南內黃西北)人,十六國時期冉魏政權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稱。350年稱帝,國號大魏,史稱冉魏。352年冉閔突圍不遂,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斬於遏陘山,後被追諡為武悼天王。冉閔後人的墓誌上稱冉閔為“平皇帝”,有學者認為這可能是冉魏政權給冉閔上的諡號。

22、祖逖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陽遒縣(今河北淶水)人,東晉軍事家。祖逖出身于范陽祖氏。早年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馬掾、驃騎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職,並於西晉末年率親党避亂于江淮。後被授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率部北伐。祖逖所部軍紀嚴明,得到各地人民的回應,數年間收復黃河以南大片土地,使得石勒不敢南侵,進封鎮西將軍。但朝廷卻因他勢力強盛,對他非常忌憚,還派戴淵相牽制。大興四年(321年),祖逖因朝廷內明爭暗鬥,國事日非,憂憤而死,追贈車騎將軍,部眾被弟弟祖約接掌。北伐大業也因祖逖之死而功敗垂成。

23、陳慶之

陳慶之(484年~539年),字子雲,漢族,義興國山(今中國江蘇省宜興市)人,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將領。少為梁武帝蕭衍隨從。後為武威將軍,有膽略,善籌謀,帶兵有方,深得眾心。陳慶之一生征戰,常設奇謀,多為以少勝多,而且長於攻城。無論是北伐橫掃河洛,或揮師馳騁邊陲,均充分顯示其傑出的軍事才能。北伐之戰,可謂氣吞萬里如虎。“陳慶之有將略,戰勝攻取,蓋頗、牧、衛、霍之亞歟。慶之警悟,早侍高祖,既預舊恩,加之謹肅,蟬冕組佩,亦一世之榮矣”(《梁書·陳慶之列傳》)。

24、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藥師,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漢人。隋末唐初將領,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後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李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原為隋將,後效力李唐,為唐王朝的建立發展立下赫赫戰功,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去世後諡曰景武,陪葬昭陵。著有數種兵書,惟多亡佚。在李靖的戎馬生涯中,他指揮了幾次大的戰役,取得了重大的勝利,這不僅因為他勇敢善戰,更因為他有著卓越的軍事思想與理論。他根據一生的實踐經驗,寫出了優秀的軍事著作。

25、薛仁貴

薛仁貴(西元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禮,字仁貴,漢族,山西絳州龍門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將,著名軍事家,政治家。薛仁貴出身于河東薛氏世族,在貞觀末年投軍,征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故事。

26、岳飛

嶽飛,南宋軍事家,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抗金將領、戰略家、書法、詩詞見長,尊為華夏傑出先烈。。岳飛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員名將,其精忠報國的精神深受中國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師北伐、壯志未酬的悲憤心情下寫的千古絕唱《滿江紅》,至今仍是令人士氣振奮的佳作。其率領的軍隊被稱為“岳家軍”,人們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名句,表示對“岳家軍”的最高讚譽。

27、鐵木真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農曆四月十六)—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意為“擁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長”。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1162年(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取名鐵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國,此後多次發動對外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時候去世。

28、常遇春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號燕衡,南直隸鳳陽府懷遠縣(今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人,元末紅巾軍傑出將領,明朝開國名將。元順帝至正十五年歸附朱元璋,自請為前鋒,力戰克敵,嘗自言能將十萬眾,橫行天下,軍中稱常十萬,官至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封鄂國公,洪武二年病卒軍中,追封開平王。

29、徐達

徐達 (1332年-1385年),漢族, 中國明朝開國軍事統帥,民族英雄,字天德。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農家出身。元末,他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1363年大敗陳友諒。1364年,朱元璋任他為左相國。1367年,率軍消滅張士誠地方割據勢力。同年任征虜大將軍,與副將軍常遇春一起揮師北伐中原,推翻元朝殘暴黑暗的統治,1368年攻入大都(今北京),元朝滅亡。以後又連年出兵打擊元朝殘餘勢力。官至右丞相,封魏國公。他為人謹慎,善於治軍,戎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勳。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死後大明帝國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追封其為中山王。

30、李定國

李定國(1621年-1662年),字寧宇(或雲字一人,初名如靖),南明永曆政權抗清名將,陝西榆林(或作延安)人。西元1630年(崇禎三年),張獻忠發動陝北饑民起義,將少年李定國收為養子,改姓張(或雲十歲時為張獻忠所掠,養以為己子)。從此,他跟隨張獻忠轉戰南北。李定國是明末清初最傑出的民族英雄抗清將領之一,作為農民義軍領袖,他在民族危難之際,毅然捐棄前嫌,與南明朝廷合作,並且矢志不渝;面對同一陣營中孫可望的多方挑釁,他顧全大局,多方避讓;他曾經“兩蹶名王,天下震動”,令清廷一度準備放棄西南七省,若非叛徒洩密,更幾已令吳三桂全軍覆滅。明清之際各方面人物當中,李定國是最耀眼的一顆巨星。他明末是反抗壓迫的英雄;清初是抗擊滿洲貴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統治的傑出統帥。

中國古代還有很多傑出的軍事家,特別是亂世之中。秦末、三國、南北朝、隋末、唐末等都是英雄輩出的時代。在上面這30位傑出的軍事家中,哪一位是你心中的戰神呢?還有哪一些你覺得可以上榜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