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高田後神戶制鋼又造假十年,日本汽車業遭誠信危機

經濟觀察報 高飛昌/文

繼品質問題頻發的日本高田氣囊拖累整車企業、自身也最終走向破產之後, 日本又一家整車零部件供應商神戶制鋼又陷入造假泥沼,

而這一次造成的影響或許更大。

10月8日, 日本第三大鋼鐵製造企業神戶制鋼(Kobe Steel,Ltd.)正式承認, 其長期私自篡改部分鋁、銅鋼製品強度參數, 將不符合客戶標準的產品變成“達標”供應市場, 此舉波及多達200家日本企業。

截至目前, 豐田、斯巴魯、鈴木、馬自達等日系車企已確認其乘用車產品採用了神戶制鋼生產的鋁製品。 其中豐田表示, 公司生產汽車的引擎蓋和後備箱門部分採用了神戶鋼鐵的鋁製品, 目前正在確認對於汽車安全性的影響, 如果涉及汽車性能和安全, 或將引發大規模召回, 其他幾家車企也正在確認對於汽車安全的影響。 此外, 三菱重工、東海鐵路公司等飛機、高鐵製造商也受到牽連。

神戶制鋼副社長梅原尚人就造假事件公開致歉, 他承認問題產品“可能引發安全問題, 我們也請客戶進行檢查。 現階段, 尚未發現可能引發的安全隱患。 ”他同時表示, 是“迫於按期交貨的壓力”才進行造假, 且此事並非個案, 部分產品從10年前開始就一直沿用篡改後的資料。 他還認為, 此事並非個別人所為, 而是獲得管理層默許, 是公司整體性問題。

目前, 神戶制鋼造假事態仍在惡化。 11日, 日本媒體再次爆料, 在神戶制鋼的銅、鋁製品強度資料被篡改的同時, 該公司部分鐵粉的強度資料也存在被篡改的現象。 由此, 神戶制鋼造假行為的影響進一步擴展至諸如汽車齒輪等更多零部件的產品安全問題。

從高田氣囊到神戶制鋼,

日本整車企業零部件供應商頻頻爆發品質問題, 而整車企業中的三菱、鈴木等企業也接連被爆出油耗造假。 這一系列造假行為都讓一向以精益生產、高品質而聞名的日本汽車製造業的形象不斷受到打擊。

十年造假, 源於出貨壓力?

神戶制鋼的造假行為漫長而隱秘。

篡改鋼製品的醜聞是在10月8日神戶制鋼于東京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承認的。 神戶制鋼承認, 其位於日本栃木縣、三重縣和山口縣的所有鋁製品業務工廠都存在篡改資料的行為, 而位於奈川縣的子公司生產銅製品的工廠也有同樣的問題。 調查中發現, 部分產品在出廠前發現某些方面不達標, 但是在產品檢查證書中卻修改了強度和尺寸等資料。

在截止今年8月底的一年時間裡, 神戶制鋼約有2.15萬噸鋁和銅製品流入大批日本企業, 涉及家電、汽車、航空、國防等行業, 這些問題產品約占神戶制鋼從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間總出貨量的4%。

而實際上今年8月底神戶制鋼在內部調查時就發現了相關問題, 但並沒有公開, 直到受到日本經濟產業省的指示才召開了新聞發佈會。 梅原尚人承認, 調查還發現部分產品早從10年前開始就一直沿用篡改後的資料。

除了此次事件, 早在2016年6月, 神戶制鋼就已經被查出不銹鋼鋼絲拉升強度資料造假, 當時透露出的目的是“為了減少殘次品數量”, 而這一行為也至少持續了9年之久。 當時調查的次品不銹鋼鋼絲的時間期限為2007年4月至2016年5月, 共發貨帶有符合日本工業規格(JIS)標識的不銹鋼鋼絲7400噸,

其中不合格的鋼絲共計55.6噸, 占比0.75%。

關於為何要篡改資料, 梅原尚人稱工廠“有對於完成出貨目標的壓力”, 但是他否認有來自總部上層的違規指示。 目前神戶制鋼的篡改資料醜聞已經牽連包括管理層在內的數十名雇員, 但梅原稱這不是個別人的問題, 而是公司整體性問題。

神戶制鋼是日本國內僅次於新日鐵住金、JFE鋼鐵公司的第三大鋼鐵製造商, 也是日本國內頂級的鋁產品和銅產品供應商, 其成立於1905年, 是世界500強企業之一。 該公司目前在中國也佈局有相關業務, 其自2010年進入中國, 在上海設有總部, 在遼寧鞍山、蘇州和天津設有汽車鋼板和鋁部件等公司。

根據神戶制鋼的2017財年報告, 其傳統的三大支柱業務為鋼鐵、工程機械和電力,但這些業務近年來日益低迷。神戶制鋼官網資料顯示,該公司從2014年到2016年的銷售額分別為18868億日元、18228億日元和16958億日元,逐年降低。營業利潤方面,從2014年到2016年分別為1194億日元、684億日元和97億日元。其中2016年度,鋼鐵和工程機械產業造成了191億日元的虧損。

傳統業務的利潤下滑迫使神戶制鋼不得不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而鋁製品被視作實現增長的新領域。隨著汽車行業對於車身輕量化和高燃油效率的追求,鋁製品部件不斷被車企採用。

根據神戶制鋼的計畫,到2020財年將銅、鋁的稅前利潤提升至200億日元,到2025財年,將鋁業務的稅前利潤將進一步提高至300億日元。有分析認為,正是激進的盈利計畫為神戶制鋼的造假埋下了隱患。

事實證明,神戶制鋼業務重點的轉移很快見效。在剛過去的2017財年一季度,神戶制鋼淨銷售收入同比增長7.6%至4350億日元;營業利潤環比和同比分別激增 118.0%和138.6%至303億日元;淨利潤由2016財年一季度的虧損20億日元轉為盈利250億日元,環比增長86.6%。

影響巨大,或令日本製造蒙羞

令業界緊張的是,神戶制鋼的客戶名單遍及日本國內多達200家企業,其中不乏豐田、本田、日產、鈴木、馬自達、斯巴魯等汽車巨頭。此外,三菱重工研發的日本首款國產噴氣式支線客機MRJ、東海鐵道的部分新幹線列車等航空、高鐵專案受到牽連,而三菱重工、川崎重工、IHI株式會社、斯巴魯等企業的國防用品也受到波及。

200家受害企業的數字只是估計。根據神戶制鋼官網顯示,其擁有諸多特色獨有技術,“汽車閥門彈簧用線材,世界上每2輛汽車中就有1輛使用”“船舶用組裝式曲軸和一體式曲軸佔有世界40%的市場份額”“汽車引擎蓋等鋁板材占日本市場50%份額”“鐵路車輛用鋁型材占日本市場最高份額”等字眼清晰可見。若如此,受影響的企業數量只會更多。

對於神戶制鋼的篡改資料事件,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世耕弘成批評神戶篡改資料是“動搖公平交易根基的不當行為”,要求其盡最大努力挽回信譽。

目前多個涉事企業已經紛紛表態。豐田汽車表示,該公司使用了神戶制鋼所生產的問題產品,包括在日本國內工廠組裝的部分車型的引擎蓋、尾門,正在確認使用這些產品的車輛及可能帶來的影響,據此決定今後對策。三菱重工公關部門則稱,該公司正在研發的MRJ(三菱支線客機)已經確認相關部件不存在安全問題,預計不會影響客機今後的開發進程。日本東海旅客鐵道公司運營的部分新幹線列車也使用了神戶制鋼的問題產品,其表示已經確認相關資料,問題產品的強度沒有對運行安全構成危害,今後將定期檢查車輛並適時更換合格產品。馬自達、斯巴魯則表示,在自家生產的汽車或飛機部件中使用了神戶制鋼的問題產品。

但是隨著事態發展,神戶制鋼的更多造假行為不斷被爆出。除了鋁製品,其鐵粉也存在篡改資料的行為,而其影響還將有多大還尚待進一步觀察。

在汽車業內,日本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造假行為已不是第一次發生。日本高田公司生產的“死亡氣囊”因存在資料操控和篡改的問題,近十年來已經在全球造成近200人傷亡的惡果。相似的是,高田的客戶除了日本整車企業,還有寶馬、賓士等全球19家整車企業,這導致這些企業被迫召回車輛達到1.2萬輛。受此影響,高田公司面臨巨額罰款和賠償而最終走向破產。

除了供應商,日本整車企業也造假頻出。三菱汽車2016年被爆出油耗測試造假,其62萬輛汽車油耗資料高於實際水準,其造假行為甚至可以追溯至1991年。這一事件引發三菱市值縮水一半,社長引咎辭職,其股份也被日產公司抄底收購。而鈴木也同樣存在修改燃效資料的行為,該公司承認從2010年起違反日本國家規定私自修改燃效檢測效率,旗下14款車型共計210萬輛車存在造假。

在汽車行業之外,家電行業的東芝公司被爆財務造假,建築行業的旭化成建材公司也被爆偷工減料。受此影響,日本製造業的整體形象正越來越多地受到這一系列企業造假行為的打擊。

其傳統的三大支柱業務為鋼鐵、工程機械和電力,但這些業務近年來日益低迷。神戶制鋼官網資料顯示,該公司從2014年到2016年的銷售額分別為18868億日元、18228億日元和16958億日元,逐年降低。營業利潤方面,從2014年到2016年分別為1194億日元、684億日元和97億日元。其中2016年度,鋼鐵和工程機械產業造成了191億日元的虧損。

傳統業務的利潤下滑迫使神戶制鋼不得不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而鋁製品被視作實現增長的新領域。隨著汽車行業對於車身輕量化和高燃油效率的追求,鋁製品部件不斷被車企採用。

根據神戶制鋼的計畫,到2020財年將銅、鋁的稅前利潤提升至200億日元,到2025財年,將鋁業務的稅前利潤將進一步提高至300億日元。有分析認為,正是激進的盈利計畫為神戶制鋼的造假埋下了隱患。

事實證明,神戶制鋼業務重點的轉移很快見效。在剛過去的2017財年一季度,神戶制鋼淨銷售收入同比增長7.6%至4350億日元;營業利潤環比和同比分別激增 118.0%和138.6%至303億日元;淨利潤由2016財年一季度的虧損20億日元轉為盈利250億日元,環比增長86.6%。

影響巨大,或令日本製造蒙羞

令業界緊張的是,神戶制鋼的客戶名單遍及日本國內多達200家企業,其中不乏豐田、本田、日產、鈴木、馬自達、斯巴魯等汽車巨頭。此外,三菱重工研發的日本首款國產噴氣式支線客機MRJ、東海鐵道的部分新幹線列車等航空、高鐵專案受到牽連,而三菱重工、川崎重工、IHI株式會社、斯巴魯等企業的國防用品也受到波及。

200家受害企業的數字只是估計。根據神戶制鋼官網顯示,其擁有諸多特色獨有技術,“汽車閥門彈簧用線材,世界上每2輛汽車中就有1輛使用”“船舶用組裝式曲軸和一體式曲軸佔有世界40%的市場份額”“汽車引擎蓋等鋁板材占日本市場50%份額”“鐵路車輛用鋁型材占日本市場最高份額”等字眼清晰可見。若如此,受影響的企業數量只會更多。

對於神戶制鋼的篡改資料事件,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世耕弘成批評神戶篡改資料是“動搖公平交易根基的不當行為”,要求其盡最大努力挽回信譽。

目前多個涉事企業已經紛紛表態。豐田汽車表示,該公司使用了神戶制鋼所生產的問題產品,包括在日本國內工廠組裝的部分車型的引擎蓋、尾門,正在確認使用這些產品的車輛及可能帶來的影響,據此決定今後對策。三菱重工公關部門則稱,該公司正在研發的MRJ(三菱支線客機)已經確認相關部件不存在安全問題,預計不會影響客機今後的開發進程。日本東海旅客鐵道公司運營的部分新幹線列車也使用了神戶制鋼的問題產品,其表示已經確認相關資料,問題產品的強度沒有對運行安全構成危害,今後將定期檢查車輛並適時更換合格產品。馬自達、斯巴魯則表示,在自家生產的汽車或飛機部件中使用了神戶制鋼的問題產品。

但是隨著事態發展,神戶制鋼的更多造假行為不斷被爆出。除了鋁製品,其鐵粉也存在篡改資料的行為,而其影響還將有多大還尚待進一步觀察。

在汽車業內,日本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造假行為已不是第一次發生。日本高田公司生產的“死亡氣囊”因存在資料操控和篡改的問題,近十年來已經在全球造成近200人傷亡的惡果。相似的是,高田的客戶除了日本整車企業,還有寶馬、賓士等全球19家整車企業,這導致這些企業被迫召回車輛達到1.2萬輛。受此影響,高田公司面臨巨額罰款和賠償而最終走向破產。

除了供應商,日本整車企業也造假頻出。三菱汽車2016年被爆出油耗測試造假,其62萬輛汽車油耗資料高於實際水準,其造假行為甚至可以追溯至1991年。這一事件引發三菱市值縮水一半,社長引咎辭職,其股份也被日產公司抄底收購。而鈴木也同樣存在修改燃效資料的行為,該公司承認從2010年起違反日本國家規定私自修改燃效檢測效率,旗下14款車型共計210萬輛車存在造假。

在汽車行業之外,家電行業的東芝公司被爆財務造假,建築行業的旭化成建材公司也被爆偷工減料。受此影響,日本製造業的整體形象正越來越多地受到這一系列企業造假行為的打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