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弘《老子》千古大義,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知其雄, 守其雌, 為天下溪。 為天下溪, 恒德不離。 恒德不離, 複歸嬰兒。

知其白, 守其辱, 為天下浴。 為天下穀, 恒德乃足。 恒德乃足, 複歸於樸。

知其白, 守其黑, 為天下式。 為天下式, 恒德不貳。 恒德不貳, 複歸無極。

樸散則為器, 聖人用則為官長, 夫大制無割。

知道人類有爭強好勝的一面, 守護人類安靜柔弱的一面, 成為可使天下彙集的溪流。 成為天下彙集的溪流, 恒德才不會離身。 恒德不離, 就能使自己複歸嬰兒般純真至和。

知道人類有潔身自好的一面, 守護人類忍辱負重的一面, 成為可容天下往歸的河谷。 成為天下往歸的河谷,

恒德才會充足。 恒德充足, 就能使天下人複歸於質樸無華。

知道人類有真誠光明的一面, 守護人類陰暗幽深的一面, 訂立公正天下的法度。 訂立了天下的法度, 才能使恒德不被偏離。 恒德不被偏離, 就能使自己和天下人再次同歸於無極, 無分尊卑, 無分貴賤, 無分貧富, 無分彼此。

將這樣質樸的道理, 散於天下, 就會造就各種人才與器物, 聖人運用它, 就會成為君主;那偉大的制度, 從不割捨遺棄。

======================

之所以做這樣理解, 是因為【大制無割】才是整段話的中心思想。

《老子》帛書甲乙本都寫做【大制無割】, 後世版本無法解釋清楚什麼是【大制無割】, 所以全部改成了【大智無割】。 可是這樣改, 就偏離了這段話的本意。 把老子原來教化天下的理想,

變成了修身養德的教條。 甚為可惜!

而且, 即使改做【大智無割】, 【天下式】又做何解呢?【聖人為官長】又做何解呢?

所以, 只有按照《老子》帛書的【大制無割】來理解這段話, 才能弘揚《老子》的千古大義。

這段話的觀點, 層層遞進, 邏輯嚴密, 深諳人性, 是理解《老子》之所以貴柔崇虛的根本和要旨。

【知其雄, 守其雌, 為天下溪。 為天下溪, 恒德不離。 恒德不離, 複歸嬰兒】

原始社會, 人類以力勝, 所以爭強好勝, 雄壯者為王。 但是除了最雄壯的人, 其他人相對的都成為了柔弱者, 必然會有暴政。 所以, 要有彙集柔弱者的決心, 要為之下, 成為天下溪, 彙集人才, 這樣才能使自己不斷有所獲益, 才能不離恒德。 不離恒德, 才能使自己做到純真至和, 才能合于天道。

【知其白, 守其辱, 為天下浴。 為天下穀, 恒德乃足。 恒德乃足, 複歸於樸】

脫離了原始社會, 進入國家的初級階段, 文明開始進步, 人類開始注重名譽, 名重者得天下, 比如堯舜禹的禪讓。 但是人非聖賢, 孰能無過?愛好名譽, 卻人人有過, 必然互相侮辱, 是非無窮。 所以, 要有寬容之道, 成為天下穀, 使天下人都能得以安身立命, 天下也因此得以歸附。 天下歸附, 恒德才足以感化於人。 恒德足以感化於人, 才能使天下人複歸於質樸無華, 無爭於榮辱。

【知其白, 守其黑, 為天下式。 為天下式, 恒德不貳。 恒德不貳, 複歸無極】

國家步入高級階段, 進入階級社會, 尊卑始分, 貴賤有常, 貧富相侵。 因此, 人性中光明真誠的一面, 和陰暗幽深的一面, 都會被極度的激發,

這必然會引起相互厭棄, 彼此爭鬥。 所以, 要訂立公正天下的法度。 訂立了法度, 恒德才能制度化, 不至偏離。 有了法度, 恒德無偏, 天下才能安定, 聖人才能以恒德育化萬民, 才能使自己與天下人再次同歸於無極。 無極就是不分彼此, 不分貴賤, 不分貧富, 不分尊卑。

【樸散則為器, 聖人用則為官長, 夫大制無割】

將這樣質樸的道理, 散於天下, 就會造就各種人才與器物;聖人運用它, 就會成為君主;聖人所建立的偉大制度, 從不割捨遺棄柔弱無助的人民, 從不割捨遺棄犯錯受辱的人民, 也從不割捨遺棄人性中的任何一部分。

這最後一句才是《老子》這段話的中心思想。 和大家分享一點心得, 還望各位方家不吝賜教一二。

===========================

全文完

===========================

推薦文章:

悟《老子》千古名句, 何謂“其出彌遠, 其知彌少”?

悟《老子》千古之秘, 何謂:道?何謂: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正《論語》千古本意!孔子為何感慨“山梁雌雉, 時哉時哉!”?

疏《老子》千古之義!何謂“寵辱若驚, 貴大梡若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