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為微博金融變現,INK銀客十八般武藝都全能|愛分析調研

指導 | 凱文 張揚

調研 | 張揚 劉馥亮

撰寫 | 劉馥亮

INK銀客的創業歷程是跳躍式發展, 多條業務線並行, 而且業務線之間跨度極大。 2013年上線網貸平臺,

2015年上線簡理財並組建融時代, 最新業務線是2B的全能資料, 説明互聯網流量平臺金融變現。 從網貸、財富管理到房屋抵押助貸平臺, 再到2B的金融科技, 每一條業務線都是一個新領域。

消費金融成長空間還很廣闊, 頭部公司將漸次進入上市收割期。

從未來比拼能力看, 資金成本將趨同, 以最低成本的銀行資金為終點, 更核心的競爭將集中在獲客和風控上。 當前階段, 消金平臺面臨獲客成本高的難題, 而對於一些二線互聯網流量平臺, 他們則缺乏將用戶金融變現的運營和風控能力。

這為2B的金融科技公司創造了一個可觀的市場, 全能資料即是瞄準這一市場, 這一業務目前由林恩民親自負責。

林恩民認為, 新金融要做成事需滿足三個條件:第一, 可以與傳統金融機構合作, 而不是競爭;第二, BAT不願做或沒有能力做;第三, 能建立起獨特的帳戶體系和沉澱足夠多的資料。

為互聯網流量平臺變現, 滿足以上三個條件:全能資料做連結, 説明金融機構與互聯網流量平臺對接;二線互聯網平臺不願意與BAT合作,

且這些平臺都已建立起帳戶體系和積累了足夠多的資料。

全能資料做的事情是連接, 這其中的核心難點在於“轉碼”。 用戶標籤有很多, 用戶需求也很多樣, 將標籤和用戶需求轉化為金融機構所需要的、能讀懂的邏輯, 是其中關鍵。

林恩民透露, 將互聯網流量平臺發展成客戶的週期比較漫長, 平均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週期, 而且需要派團隊駐場, 因為模型需要不斷調試優化。 從使用者資料分析到最後變現的整個流程, 包括借貸使用者的反欺詐、風控等, 全能資料會包攬髒活累活, 讓流量平臺和金融機構“躺著收錢”。

幹髒活累活也會帶來回報, 目前有400人團隊的全能資料已經實現盈利。

宜人貸與全能資料有著相同的思路, 為流量平臺挖掘用戶的借貸需求。 不同的是, 全能資料通過資料驅動為流量平臺進行用戶分層, 並針對不同用戶標籤和需求, 對接不同金融機構, 宜人貸則主要針對prime客群, 使用者分層需要流量平臺自主完成。

此外, 讀秒也在做智慧信貸的能力輸出。 與宜人貸、讀秒相比, 全能資料和流量平臺合作更深入, 從產品上看, 不僅僅是借貸、理財、保險, 包括給用戶做信用卡代辦等金融產品和服務都可以提供, 挖掘用戶需求越全面, 能變現的維度就越多, 客戶價值才能最大化。

目前, 全能資料主要服務的流量平臺包括feed流、社區/論壇和電商三類。

作為一個獨立協力廠商, 全能資料可以獲取到同一行業內的多家平臺資料, 掌握多個平臺的資料有助於加深全能資料對垂直行業的業務理解、改善整體解決方案的效果, 進一步獲取更多的B端客戶, 形成“業務理解-獲客-業務理解”的迴圈, 因此林恩民認為, 這一市場的集中度較高。

以消費分期的打法做房抵貸,融時代貢獻INK銀客集團近一半以上的利潤

除了新業務全能資料,INK銀客集團旗下其它業務也將繼續深耕。

月撮合成交量達30億的融時代,通過經紀人獲取房抵貸資產,目前資產餘額在100億元左右,資產管理規模擴大的同時,合作的銀行也越來越多。房抵貸市場經過激烈競爭,目前市場利率已經降低到8-12%,單純做房抵貸業務只能是微利的生意,林恩民判斷後來者要進入這個市場已經沒有機會。

與消費分期思路類似,融時代在房抵貸業務之餘,會做客戶的二次開發,比如做信用貸、代辦信用卡等,目前以信用貸為主。借助於較高的轉化率和信用貸較高的收益率,融時代目前總體收益率在3%,正因為此,融時代貢獻了INK銀客集團近一半以上的利潤。

簡理財於2017年8月被港股上市公司雲遊控股收購,平臺累計成交額超過650億元。目前,簡理財的資產主要來自金交所,未來將往標準資產發展,增加小額消費貸,逐步減少房抵貸資產。

愛分析認為,簡理財的資產端,可以與全能資料和雲遊控股的互聯網小貸形成合作。

簡理財未來將重點打造產品能力,林恩民認為,國內財富管理平臺在優化客戶體驗、讓使用者理財更簡單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因此,簡理財正在努力打通財富管理帳戶和信用卡帳戶,為客戶更簡便、快速的還信用卡,即使這一簡單功能也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和與各類機構的磨合,這些提升客戶體驗的諸多產品創新將是簡理財的核心競爭力。

另一網貸平臺財富星球,據互金協會信披平臺資料,目前待償餘額在7億元,平臺目前的重心放在滿足合規的前提下打磨使用者體驗,為客戶帶來更好的理財服務。

在保持對未來戰略投入的前提下,INK銀客集團今年預期淨利潤在1.5-2億元,未來在資本市場也將有更多動作。

近期,愛分析專訪INK銀客集團創始人林恩民,就INK銀客集團戰略和各業務線規劃進行探討,現摘抄部分內容分享如下。

打造產品能力,建立帳戶體系和沉澱資料

愛分析:前段時間看到您發的內部信,對於金融的價值和INK銀客集團的未來戰略有何新思考?

林恩民:今年大家都看到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很嚴,我認為監管是行業的救星,沒有監管這個行業會偏離社會價值。其實傳統金融受到的監管也很嚴,所以我不認為監管會把互聯網金融管死。

金融其實靠三件事實現價值,第一靠品牌,有品牌可能就有融資能力、有客戶等等;第二靠管道,比如大的互聯網平臺,靠的就是強大的管道能力,比如我研究了國外一些小的私行,公司很小,就服務一些家族,一直生存著,這就是建立了信任的連接;第三靠產品,產品的創新是會給行業帶來巨大的變化,最典型的例子是嘉信,抓住了機會做出了產品創新,所以發展起來了。

我們也想打造品牌,但品牌和管道是建立在使用者體驗良好的產品之上,所以我們現階段的核心任務是做好產品。所以我們要不斷地優化產品,把產品體驗不斷打磨,在用戶可理解的認知領域裡把產品做到最簡單。在做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很多值得提升的地方。

最近我們也在做信用卡和理財帳戶打通的業務,發現這件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目前正在通過跟51信用卡、卡牛等垂直協力廠商平臺合作,逐步建立起這個能力。今天連快速便捷的還信用卡這個功能,都要投入大量的研發、大量的磨合,才能完成,可見我們產品可以做的事情還很多。

資金端來看,未來有意義的事情就兩個,一個是不斷完善帳戶體系,有了帳戶之後不斷增強用戶粘性;另一個是帳戶沉澱下來的資料,有資料之後就可以更精准的推薦,做更好的轉化和閉環。

愛分析:銀客要建立自己的帳戶體系,券商、保險的帳戶都要建?

林恩民:這些都可以建,也都可以合作,市場可以慢慢形成,但能做到多大我也不敢保證。

線上財富管理我目前直觀感受是,市場上缺乏一家公司,它能有穩定的現金流和盈利能力,且對用戶體驗有持續的追求。很多公司都覺得反正做不過餘額寶,做不過東方財富,於是在產品形態的優化和使用者體驗上,不會去慢慢積累和持之以恆地改進。

產品的優化和使用者體驗的改善,是長期的硬功。但我們發現,金融產品但凡是使用者真的用得爽,是會向身邊人推薦的,這可能是我們看到的線上財富管理唯一的出路。

愛分析:建立帳戶和沉澱資料,我們理解是做KYC,您認為KYC的核心是什麼?

林恩民:其實今天無法確認這些資料到底對使用者推薦能形成怎樣的效果,現在也沒有公司把這件事做得很好,包括美國的公司。

資料的價值在於評測使用者的偏好,這個偏好包括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也包括現在的狀態,例如有無房貸。傳統做法讓銷售經理去做這件事,他很難精准測算,有了資料之後,是能計算出流動性該如何配置的等等,這些方面是有意義的。

愛分析:識別用戶的偏好之後,如何做到定量化,目前使用較普遍的風險等級的指導意義有多大?

林恩民:大家都是基於這個去做,但意義並沒有那麼大。其實風險偏好這件事情很難定量,誰風險偏好大一點這件事很難判斷,比如我喜歡做股權投資,因為我看得明白,但很多人不願投股權,是因為他看不明白,所以風險偏好還跟知識水準有關。

但既然能解決使用者流動性需求和配置的問題,當計算能力足夠強的時候,是可以在對用戶偏好識別的基礎上,比如使用者根據激進和保守程度分成5個等級,利用資料去對整個市場的資產進行篩選,最後給使用者配置出5款精選產品,由客戶來選擇。

愛分析:這是說只需要給用戶提供有限的選擇嗎?

林恩民:對,讓理財更簡單。

愛分析:簡理財目前還是以融時代的非標資產為主,以後會慢慢降低這部分?

林恩民:以後會慢慢降低房抵貸資產量,增加小額消費貸資產量。簡理財接入的資產會多樣化,以安全性,合規性為考慮的一個前提。

愛分析:小額消費貸是自己開發?

林恩民:有些是自己做,有些是合作,但即使是合作,要麼我們會參股合作公司,要麼風控是我們做,介入的會比較深,自己做和合作的界限也比較模糊。我們的宗旨是,看不懂的資產我們不做。

愛分析:財富星球和簡理財都有資金端,長期的定位會有什麼差異和協同效應嗎?

林恩民:財富星球作為一個P2P公司,合規是目前唯一的目的。簡理財會逐漸往標準產品上走,在產品端他們會往不同的方向發展。

對於集團的資產端來講,現在也沒有那麼依賴於自己的資金端,現在新增的80-90%業務資金都來自金融機構,包括融時代和信用貸款,現在跟二三十家銀行都有合作了。

愛分析:之前財富星球的戶均AUM會比簡理財更高,過去一年這個有發生什麼變化?

林恩民:簡理財過去一年成長得不錯,用戶的淨值有上升,但還是沒有財富星球高,這是長期狀態。

用戶在開始變化,對我們也是新的挑戰,一方面是在現有基礎上繼續深挖客戶價值;另一方面是服務不同客群,因為幾十萬、百萬級的客戶在慢慢增多,我們也在考慮如何服務這些客戶,不排除線下管理的業態。

嘉信理財做了三四十年,不斷去延伸服務,我覺得未來可能是線上線下結合,我們的目標很明確,基於現有客戶去不斷提升服務。

愛分析:線下團隊的建立已經在規劃了嗎?

林恩民:在規劃,但放得相對緩一些,因為現在高淨值人數還不是特別多。

愛分析:線上財富管理平臺走向線下會是趨勢嗎?

林恩民:趨勢取決於平臺使用者的整體情況,終極還是以使用者為中心。早期很多人做線下,發現成本很高;先做線上積累一部分高淨值用戶,再去做線下,可能會不一樣,包括成本和商業邏輯可能都不一樣。

愛分析:財富星球的底層資產是什麼?

林恩民:底層資產類型比較多,主要的一個是房抵貸,來自融時代,現在當然是小額為主;另一個是車抵貸,找在特定城市做得還比較大的、時間較長的合作方。

全能資料已盈利,2B排他性合作壁壘高

愛分析:全能資料幫流量平臺變現的模式是跟信而富類似嗎?

林恩民:不一樣的。我們對外不僅輸出自己的能力,還有金融機構的能力,這是區別一。

區別二,我們對流量平臺的轉化,不簡簡單單是一個信用貸,還在努力轉化更多東西,比如信用卡,跟金融產品有關的都會涉及到。

我們覺得銀行在小額業務上會受到挑戰,很多銀行也在微粒貸上放款,這可能是未來通用的模式。另一個是絕大部分1.5線或2線平臺不願意跟BAT合作,他們想自己做,但自己做性價比又不高,於是我們專門為他們提供服務。

愛分析:幫流量平臺變現需要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支付作為基礎設施會如何解決?

林恩民:支付會接外部的,或者現有的。

愛分析:除了支付,理財端會直接對接財富星球和簡理財嗎?

林恩民:我們會選擇很多金融機構,願意的話可以對接簡理財,也可以接銀行,讓客戶可選擇範圍更廣。

愛分析:資產端會更複雜?

林恩民:資產端由金融機構自主決定。我們是搭平臺、建系統,幫流量平臺快速對接多家金融機構,我們也會建議金融機構什麼樣的客群該如何做,但決策還是他們自己做。比如我們做的某電商公司的消費金融,在用戶下單的時候把銀行切進去,未來會讓多家銀行競爭,跟微粒貸類似。

愛分析:這個過程涉及到反欺詐、風控等,金融機構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

林恩民:我們的原則是讓管道方“躺著”,金融機構“躺著”,我們幹苦活,這是我們的價值。

愛分析:全能資料會承擔信貸風險?

林恩民:我們不承擔,金融機構有它自身的標準,他們按照自己的標準決定是否放貸。

愛分析:這一業務的核心壁壘在哪?

林恩民:我們幫助管道方做金融變現,我們可以掌握多個平臺的資料,加深對業務的理解,能幫助到這些平臺優化,最後可以跟場景方形成排他性的合作,2B的生意合作得深入,是很難被替換掉的。

愛分析:新浪的使用者轉化率情況如何?

愛分析:二線的互聯網平臺已經被占得差不多了?

林恩民:我們發現絕大部分平臺想自己做,經歷過一段時間做得不好之後,他會找人合作。把資料在各家系統上跑一遍,結果就是誰能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就跟誰合作。最後比拼的還是風控和轉化能力等等。

愛分析:全能資料有多少人,後續會考慮單獨融資嗎?

林恩民:目前有三四百人,單獨融資還沒想過。

房抵貸市場格局已定,融時代貢獻利潤高

愛分析:房抵貸市場過去一年有什麼新趨勢?

林恩民:房抵貸市場沒有新的玩家入場的機會了,利率已經打到8-12%。我們在系統上的投入還是比較大的,任何一個新玩家入場,需要投入在系統上一到兩個億,現在的利率水準是沒法支撐的。

另一個點是我們合作的銀行越來越多,因為我們規模大,資產管理能力和資料跑出來的結果,都得到了銀行的認可。新進入者在資金層面上也沒有優勢。

愛分析:現在市場格局如何?

林恩民:第一名是平安普惠,暫時還沒人能撼動,往下的是融時代、房互網和神燈幾家。

愛分析:利率在這個水準,還有線下龐大的團隊,是微利的結果?

林恩民:對,房抵這個市場是打流量的,打完流量可以做用戶的二次轉化,做信用貸、信用卡代辦、不良催收等等,不再是靠房抵掙錢。

愛分析:房抵貸的二次轉化效果如何?

林恩民:轉化效率還是比較高,絕大部分人都是有需求的,只要你的額度能讓他滿意。

愛分析:房抵貸可能往住房的其它領域延伸嗎?

林恩民:可以啊,我們正在考慮,比如租金、裝修等領域。可以在現有資源基礎上,增加很多其它的賦能服務和產品。

愛分析:融時代還會繼續擴張城市嗎?

林恩民:可能還會再鋪十個,應該差不多了。人員上也不會有太大變化。

愛分析:集團未來會有什麼規劃,比如2018年?

林恩民:市場已經進入冷靜期,我們的戰略有四個。第一是持久戰戰略,這是心理戰,團隊上下都要知道這是一個長期的事情。

第二是產品戰略,要做到以使用者為中心,圍繞產品去做品牌和行銷;

第三是價值戰略,就是帳戶和資料,建立帳戶體系然後沉澱資料,為使用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這是核心價值;

第四是人才戰略,這是目前的一個痛點,現在人才的水位也上漲了,之前有文章說Capital One的歸國人才要四百萬引進一個。外部優秀的人才要引進,內部也要儲備,為未來成長而儲備,所以我們現在也花大力氣做培訓。

以消費分期的打法做房抵貸,融時代貢獻INK銀客集團近一半以上的利潤

除了新業務全能資料,INK銀客集團旗下其它業務也將繼續深耕。

月撮合成交量達30億的融時代,通過經紀人獲取房抵貸資產,目前資產餘額在100億元左右,資產管理規模擴大的同時,合作的銀行也越來越多。房抵貸市場經過激烈競爭,目前市場利率已經降低到8-12%,單純做房抵貸業務只能是微利的生意,林恩民判斷後來者要進入這個市場已經沒有機會。

與消費分期思路類似,融時代在房抵貸業務之餘,會做客戶的二次開發,比如做信用貸、代辦信用卡等,目前以信用貸為主。借助於較高的轉化率和信用貸較高的收益率,融時代目前總體收益率在3%,正因為此,融時代貢獻了INK銀客集團近一半以上的利潤。

簡理財於2017年8月被港股上市公司雲遊控股收購,平臺累計成交額超過650億元。目前,簡理財的資產主要來自金交所,未來將往標準資產發展,增加小額消費貸,逐步減少房抵貸資產。

愛分析認為,簡理財的資產端,可以與全能資料和雲遊控股的互聯網小貸形成合作。

簡理財未來將重點打造產品能力,林恩民認為,國內財富管理平臺在優化客戶體驗、讓使用者理財更簡單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因此,簡理財正在努力打通財富管理帳戶和信用卡帳戶,為客戶更簡便、快速的還信用卡,即使這一簡單功能也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和與各類機構的磨合,這些提升客戶體驗的諸多產品創新將是簡理財的核心競爭力。

另一網貸平臺財富星球,據互金協會信披平臺資料,目前待償餘額在7億元,平臺目前的重心放在滿足合規的前提下打磨使用者體驗,為客戶帶來更好的理財服務。

在保持對未來戰略投入的前提下,INK銀客集團今年預期淨利潤在1.5-2億元,未來在資本市場也將有更多動作。

近期,愛分析專訪INK銀客集團創始人林恩民,就INK銀客集團戰略和各業務線規劃進行探討,現摘抄部分內容分享如下。

打造產品能力,建立帳戶體系和沉澱資料

愛分析:前段時間看到您發的內部信,對於金融的價值和INK銀客集團的未來戰略有何新思考?

林恩民:今年大家都看到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很嚴,我認為監管是行業的救星,沒有監管這個行業會偏離社會價值。其實傳統金融受到的監管也很嚴,所以我不認為監管會把互聯網金融管死。

金融其實靠三件事實現價值,第一靠品牌,有品牌可能就有融資能力、有客戶等等;第二靠管道,比如大的互聯網平臺,靠的就是強大的管道能力,比如我研究了國外一些小的私行,公司很小,就服務一些家族,一直生存著,這就是建立了信任的連接;第三靠產品,產品的創新是會給行業帶來巨大的變化,最典型的例子是嘉信,抓住了機會做出了產品創新,所以發展起來了。

我們也想打造品牌,但品牌和管道是建立在使用者體驗良好的產品之上,所以我們現階段的核心任務是做好產品。所以我們要不斷地優化產品,把產品體驗不斷打磨,在用戶可理解的認知領域裡把產品做到最簡單。在做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很多值得提升的地方。

最近我們也在做信用卡和理財帳戶打通的業務,發現這件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目前正在通過跟51信用卡、卡牛等垂直協力廠商平臺合作,逐步建立起這個能力。今天連快速便捷的還信用卡這個功能,都要投入大量的研發、大量的磨合,才能完成,可見我們產品可以做的事情還很多。

資金端來看,未來有意義的事情就兩個,一個是不斷完善帳戶體系,有了帳戶之後不斷增強用戶粘性;另一個是帳戶沉澱下來的資料,有資料之後就可以更精准的推薦,做更好的轉化和閉環。

愛分析:銀客要建立自己的帳戶體系,券商、保險的帳戶都要建?

林恩民:這些都可以建,也都可以合作,市場可以慢慢形成,但能做到多大我也不敢保證。

線上財富管理我目前直觀感受是,市場上缺乏一家公司,它能有穩定的現金流和盈利能力,且對用戶體驗有持續的追求。很多公司都覺得反正做不過餘額寶,做不過東方財富,於是在產品形態的優化和使用者體驗上,不會去慢慢積累和持之以恆地改進。

產品的優化和使用者體驗的改善,是長期的硬功。但我們發現,金融產品但凡是使用者真的用得爽,是會向身邊人推薦的,這可能是我們看到的線上財富管理唯一的出路。

愛分析:建立帳戶和沉澱資料,我們理解是做KYC,您認為KYC的核心是什麼?

林恩民:其實今天無法確認這些資料到底對使用者推薦能形成怎樣的效果,現在也沒有公司把這件事做得很好,包括美國的公司。

資料的價值在於評測使用者的偏好,這個偏好包括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也包括現在的狀態,例如有無房貸。傳統做法讓銷售經理去做這件事,他很難精准測算,有了資料之後,是能計算出流動性該如何配置的等等,這些方面是有意義的。

愛分析:識別用戶的偏好之後,如何做到定量化,目前使用較普遍的風險等級的指導意義有多大?

林恩民:大家都是基於這個去做,但意義並沒有那麼大。其實風險偏好這件事情很難定量,誰風險偏好大一點這件事很難判斷,比如我喜歡做股權投資,因為我看得明白,但很多人不願投股權,是因為他看不明白,所以風險偏好還跟知識水準有關。

但既然能解決使用者流動性需求和配置的問題,當計算能力足夠強的時候,是可以在對用戶偏好識別的基礎上,比如使用者根據激進和保守程度分成5個等級,利用資料去對整個市場的資產進行篩選,最後給使用者配置出5款精選產品,由客戶來選擇。

愛分析:這是說只需要給用戶提供有限的選擇嗎?

林恩民:對,讓理財更簡單。

愛分析:簡理財目前還是以融時代的非標資產為主,以後會慢慢降低這部分?

林恩民:以後會慢慢降低房抵貸資產量,增加小額消費貸資產量。簡理財接入的資產會多樣化,以安全性,合規性為考慮的一個前提。

愛分析:小額消費貸是自己開發?

林恩民:有些是自己做,有些是合作,但即使是合作,要麼我們會參股合作公司,要麼風控是我們做,介入的會比較深,自己做和合作的界限也比較模糊。我們的宗旨是,看不懂的資產我們不做。

愛分析:財富星球和簡理財都有資金端,長期的定位會有什麼差異和協同效應嗎?

林恩民:財富星球作為一個P2P公司,合規是目前唯一的目的。簡理財會逐漸往標準產品上走,在產品端他們會往不同的方向發展。

對於集團的資產端來講,現在也沒有那麼依賴於自己的資金端,現在新增的80-90%業務資金都來自金融機構,包括融時代和信用貸款,現在跟二三十家銀行都有合作了。

愛分析:之前財富星球的戶均AUM會比簡理財更高,過去一年這個有發生什麼變化?

林恩民:簡理財過去一年成長得不錯,用戶的淨值有上升,但還是沒有財富星球高,這是長期狀態。

用戶在開始變化,對我們也是新的挑戰,一方面是在現有基礎上繼續深挖客戶價值;另一方面是服務不同客群,因為幾十萬、百萬級的客戶在慢慢增多,我們也在考慮如何服務這些客戶,不排除線下管理的業態。

嘉信理財做了三四十年,不斷去延伸服務,我覺得未來可能是線上線下結合,我們的目標很明確,基於現有客戶去不斷提升服務。

愛分析:線下團隊的建立已經在規劃了嗎?

林恩民:在規劃,但放得相對緩一些,因為現在高淨值人數還不是特別多。

愛分析:線上財富管理平臺走向線下會是趨勢嗎?

林恩民:趨勢取決於平臺使用者的整體情況,終極還是以使用者為中心。早期很多人做線下,發現成本很高;先做線上積累一部分高淨值用戶,再去做線下,可能會不一樣,包括成本和商業邏輯可能都不一樣。

愛分析:財富星球的底層資產是什麼?

林恩民:底層資產類型比較多,主要的一個是房抵貸,來自融時代,現在當然是小額為主;另一個是車抵貸,找在特定城市做得還比較大的、時間較長的合作方。

全能資料已盈利,2B排他性合作壁壘高

愛分析:全能資料幫流量平臺變現的模式是跟信而富類似嗎?

林恩民:不一樣的。我們對外不僅輸出自己的能力,還有金融機構的能力,這是區別一。

區別二,我們對流量平臺的轉化,不簡簡單單是一個信用貸,還在努力轉化更多東西,比如信用卡,跟金融產品有關的都會涉及到。

我們覺得銀行在小額業務上會受到挑戰,很多銀行也在微粒貸上放款,這可能是未來通用的模式。另一個是絕大部分1.5線或2線平臺不願意跟BAT合作,他們想自己做,但自己做性價比又不高,於是我們專門為他們提供服務。

愛分析:幫流量平臺變現需要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支付作為基礎設施會如何解決?

林恩民:支付會接外部的,或者現有的。

愛分析:除了支付,理財端會直接對接財富星球和簡理財嗎?

林恩民:我們會選擇很多金融機構,願意的話可以對接簡理財,也可以接銀行,讓客戶可選擇範圍更廣。

愛分析:資產端會更複雜?

林恩民:資產端由金融機構自主決定。我們是搭平臺、建系統,幫流量平臺快速對接多家金融機構,我們也會建議金融機構什麼樣的客群該如何做,但決策還是他們自己做。比如我們做的某電商公司的消費金融,在用戶下單的時候把銀行切進去,未來會讓多家銀行競爭,跟微粒貸類似。

愛分析:這個過程涉及到反欺詐、風控等,金融機構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

林恩民:我們的原則是讓管道方“躺著”,金融機構“躺著”,我們幹苦活,這是我們的價值。

愛分析:全能資料會承擔信貸風險?

林恩民:我們不承擔,金融機構有它自身的標準,他們按照自己的標準決定是否放貸。

愛分析:這一業務的核心壁壘在哪?

林恩民:我們幫助管道方做金融變現,我們可以掌握多個平臺的資料,加深對業務的理解,能幫助到這些平臺優化,最後可以跟場景方形成排他性的合作,2B的生意合作得深入,是很難被替換掉的。

愛分析:新浪的使用者轉化率情況如何?

愛分析:二線的互聯網平臺已經被占得差不多了?

林恩民:我們發現絕大部分平臺想自己做,經歷過一段時間做得不好之後,他會找人合作。把資料在各家系統上跑一遍,結果就是誰能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就跟誰合作。最後比拼的還是風控和轉化能力等等。

愛分析:全能資料有多少人,後續會考慮單獨融資嗎?

林恩民:目前有三四百人,單獨融資還沒想過。

房抵貸市場格局已定,融時代貢獻利潤高

愛分析:房抵貸市場過去一年有什麼新趨勢?

林恩民:房抵貸市場沒有新的玩家入場的機會了,利率已經打到8-12%。我們在系統上的投入還是比較大的,任何一個新玩家入場,需要投入在系統上一到兩個億,現在的利率水準是沒法支撐的。

另一個點是我們合作的銀行越來越多,因為我們規模大,資產管理能力和資料跑出來的結果,都得到了銀行的認可。新進入者在資金層面上也沒有優勢。

愛分析:現在市場格局如何?

林恩民:第一名是平安普惠,暫時還沒人能撼動,往下的是融時代、房互網和神燈幾家。

愛分析:利率在這個水準,還有線下龐大的團隊,是微利的結果?

林恩民:對,房抵這個市場是打流量的,打完流量可以做用戶的二次轉化,做信用貸、信用卡代辦、不良催收等等,不再是靠房抵掙錢。

愛分析:房抵貸的二次轉化效果如何?

林恩民:轉化效率還是比較高,絕大部分人都是有需求的,只要你的額度能讓他滿意。

愛分析:房抵貸可能往住房的其它領域延伸嗎?

林恩民:可以啊,我們正在考慮,比如租金、裝修等領域。可以在現有資源基礎上,增加很多其它的賦能服務和產品。

愛分析:融時代還會繼續擴張城市嗎?

林恩民:可能還會再鋪十個,應該差不多了。人員上也不會有太大變化。

愛分析:集團未來會有什麼規劃,比如2018年?

林恩民:市場已經進入冷靜期,我們的戰略有四個。第一是持久戰戰略,這是心理戰,團隊上下都要知道這是一個長期的事情。

第二是產品戰略,要做到以使用者為中心,圍繞產品去做品牌和行銷;

第三是價值戰略,就是帳戶和資料,建立帳戶體系然後沉澱資料,為使用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這是核心價值;

第四是人才戰略,這是目前的一個痛點,現在人才的水位也上漲了,之前有文章說Capital One的歸國人才要四百萬引進一個。外部優秀的人才要引進,內部也要儲備,為未來成長而儲備,所以我們現在也花大力氣做培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