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南平市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強筋健骨”

日前, 武夷山捷安醫療器械製造有限公司生產的2000件新型“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產品, 遠赴“萬里茶道”終點--俄羅斯, 實現了南平市三類醫療器械出口“零”的突破。

叩開國際市場之門的生物醫藥企業捷安醫療, 是黨的十八大以來, 南平市工業向“綠”發展的新增長點之一, 也是南平市致力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縮影。

面對嚴峻複雜的經濟環境, 南平市主動適應新常態, 堅持綠色發展戰略, 工業實力穩步增強。 今年以來, 南平市工業經濟呈現穩中有升、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今年1-8月,

全市累計完成工業產值1351.6億元, 同比增長7.4%;累計實現增加值343.1億元, 同比增長7.5%。 其中, 8月單月增幅8.8%, 位列全省之首;累計工業用電量45.4億千瓦時, 同比增長9.8%, 增幅保持全省第一。

重點產業, 向“綠”轉、向“高”看

走進武夷高新技術園區的海源新材料公司, 只見一台台“機器手”靈活地自主操作, 一件件汽車配件有序成型。

“這是我們按照德國工業4.0標準自主研發、具有世界領先水準的全自動生產線, 生產汽車車身碳纖維輕量化配件, 一個汽車部件生產過程僅需5分鐘。 ”企業負責人介紹, 目前, 公司已與吉利、柳汽、宇通、蔚來汽車、中國寶馬、上海大眾等知名汽車企業達成合作意向, 待專案全部達產後, 年可產碳纖維車身5萬台/套, 實現產值10億元。

海源新材料公司, 是近年來南平市立足產業基礎、資源稟賦、區位特點和生態優勢, 大力發展高端智慧製造, 推動綠色生態工業發展的“經典力作”。 五年來, 南平市綠色產業發展不斷提速,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重點產業更加突出。

--在產業鏈延伸、拓展上, 南平市按照迴圈經濟和清潔生產要求進行佈局, 促進退城入園, 鼓勵飛地工業發展, 對全市工業園區產業按照“1+N”、“N+1”模式進行系統梳理, 重新整合, 實施差異化、特色化、迴圈經濟化發展戰略, 輕重工業比例由2012年的47.2∶52.8提高到2016年的55.7∶44.3。

--在淘汰落後產能, 實現產業轉型增效上, 淘汰水泥生產企業11家, 淘汰落後產能151.5萬噸;水泥粉磨企業3家, 淘汰落後產能104萬噸;鐵合金企業4家, 淘汰落後產能4.08萬噸;造紙企業6家,

淘汰落後產能10.8萬噸;印染企業4家, 淘汰落後產能7598萬米;發電企業1家, 淘汰落後產能0.9萬KW;蓄電池企業4家, 淘汰落後產能210.88萬KVA。 單位GDP能耗從2010年的1.038噸標準煤/萬元下降到2015年的0.783噸標準煤/萬元, 下降率24.57%, 完成創建國家節能減排示範城市目標。 2016年度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目標責任評價考核位元列全省第一, 為“超額完成”檔次。

--在主導產業發展方向上, 南平市進一步梳理確定現代綠色農業、旅遊、數位資訊、生物製品、先進製造、健康養生和文化創意等七大產業, 並高標準編制產業發展規劃, 全力扶持發展壯大。 制定七大綠色產業發展行動計畫, 將考評辦法列入“四比六促”考評範圍。

龍頭企業, 縱向延伸橫向壯大

南孚電池堅持鹼性電池生產為主,

豐富拓展衍生產品、非電池產品, 大力實施產品多元化, 積極進軍資本市場, 爭取以五年時間再造一個新南孚;

南鋁公司瞄準輕量化全鋁車身, 積極開拓輕量化產品新市場;

在傳統鏡框、相框、裝飾線條穩居行業龍頭的基礎上, 邵武王斌集團投資2億元延伸產業鏈、升級產品, 新上整體家裝構件及整體櫥櫃項目, 打造全屋家裝定制模式, 由傳統裝修向整體裝飾發展, 實現企業多元化發展;

福建遠翔新材料公司通過對現有2條白炭黑生產線設備及廠房進行升級改造, 加快產品與技術升級, 專案建成後公司產能、產值和稅收將實現翻番;

邵武永飛化工有限公司聯合全球產品鏈最完善、產能規模最大的氟精細化學品企業浙江永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永太高新材料專案,

進一步延伸邵武氟精細化工產業鏈條, 促進豐富的氫氟酸資源就地轉化;

……

近年來, 不僅是“五南”企業及邵武的龍頭企業動作頻頻, 全市一批優勢骨幹企業, 在加快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 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上的實踐亦是可圈可點。

武夷味精在成立全資子公司--好與佳公司, 利用味精生產中產生的澱粉渣、水解渣、農牧業的下腳料等廢料作為原料, 生產有機肥, 實現了生態保護與企業效益雙贏。

順昌歐浦登公司從來料加工延伸到高端電子產品, 全貼合一體屏技術佔領了業界制高點, 產品附加值提高上百倍, 其中全球首條採用固態膠全貼合、高透防炫玻璃等4項發明專利技術的固態全貼合智慧平板生產線的投產, 更是填補了國內外空白。

“近年來,南平市通過扶持企業技術改造和增資擴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培育了一批在全省、全國同行業佔有重要地位的龍頭骨幹企業,它們成了南平市工業經濟的重要支柱。”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截至2016年底,聖農集團年產值超過100億元,太陽電纜產能超百億元,全市年產值10億元以上企業達17家,年產值5億元以上的“小巨人”企業達50家。

今年1-8月,全市52項年計畫新增產值3000萬元以上的新增長點專案累計新增產值38.3億元,已完成年度計畫新增產值的83.7%,對規模工業產值增長貢獻率達27.2%,其中,太陽電纜、聖農、南紡等11家企業新增產值均超1億元。

創新驅動,品牌做優“智造”升級

今年初,經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國稅局、省地稅局四部門聯合審核,福建海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杜氏木業有限公司、綠康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南平市15家“科技小巨人”企業獲得省專項資金獎勵510.5萬元。

其中,綠康生化公司的生物發酵行業自動化控制系統專案、杜氏木業公司的實木家居用品智慧化工廠專案,還通過了省智慧製造試點示範專案評選驗收,實現南平市省級智慧製造專案零突破。

“生物製藥行業准入門檻高、技術含量高,我們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能力,才能為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不竭動力。”綠康生化公司副總經理、技術中心主任李俊輝介紹說。

綠康生化公司先後高薪聘請來自韓國、新加坡、巴西等地的5名國外專家,並與湖北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合作,組建50餘人的科研團隊,每年投入千萬餘元進行技術攻關,依託科技創新,不斷搶佔市場制高點,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近年來,南平市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積極支持企業建設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等技術創新平臺,擁有博士後工作站3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省級技術中心18個,省級工業設計中心2個,市級技術中心38個。依託這些技術中心、設計中心,南平製造正向著南平“智造”轉變。

技術升級,品質提升,既為南平市工業產品賺來了金杯銀盃,更賺來了市場口碑。目前,全市擁有中國馳名商標24件,福建省著名商標289件、福建省名牌產品131個。其中,“南孚牌”鹼性電池、“太陽牌”電纜、“三紅牌”電線電纜、“星光牌”新聞紙、“閩牌”革基布、“閩鋁牌”鋁型材、“NPM”汽車配件等一批名牌產品在國內、省內市場具有相當高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

五年來,南平市堅持綠色發展戰略,立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優勢,以促進製造業創新發展和提質增效為核心,以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推動製造業網路化、智慧化、綠色化和服務化,打造閩北製造業競爭新優勢,使綠色製造成為推動南平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

更是填補了國內外空白。

“近年來,南平市通過扶持企業技術改造和增資擴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培育了一批在全省、全國同行業佔有重要地位的龍頭骨幹企業,它們成了南平市工業經濟的重要支柱。”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截至2016年底,聖農集團年產值超過100億元,太陽電纜產能超百億元,全市年產值10億元以上企業達17家,年產值5億元以上的“小巨人”企業達50家。

今年1-8月,全市52項年計畫新增產值3000萬元以上的新增長點專案累計新增產值38.3億元,已完成年度計畫新增產值的83.7%,對規模工業產值增長貢獻率達27.2%,其中,太陽電纜、聖農、南紡等11家企業新增產值均超1億元。

創新驅動,品牌做優“智造”升級

今年初,經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國稅局、省地稅局四部門聯合審核,福建海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杜氏木業有限公司、綠康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南平市15家“科技小巨人”企業獲得省專項資金獎勵510.5萬元。

其中,綠康生化公司的生物發酵行業自動化控制系統專案、杜氏木業公司的實木家居用品智慧化工廠專案,還通過了省智慧製造試點示範專案評選驗收,實現南平市省級智慧製造專案零突破。

“生物製藥行業准入門檻高、技術含量高,我們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能力,才能為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不竭動力。”綠康生化公司副總經理、技術中心主任李俊輝介紹說。

綠康生化公司先後高薪聘請來自韓國、新加坡、巴西等地的5名國外專家,並與湖北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合作,組建50餘人的科研團隊,每年投入千萬餘元進行技術攻關,依託科技創新,不斷搶佔市場制高點,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近年來,南平市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積極支持企業建設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等技術創新平臺,擁有博士後工作站3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省級技術中心18個,省級工業設計中心2個,市級技術中心38個。依託這些技術中心、設計中心,南平製造正向著南平“智造”轉變。

技術升級,品質提升,既為南平市工業產品賺來了金杯銀盃,更賺來了市場口碑。目前,全市擁有中國馳名商標24件,福建省著名商標289件、福建省名牌產品131個。其中,“南孚牌”鹼性電池、“太陽牌”電纜、“三紅牌”電線電纜、“星光牌”新聞紙、“閩牌”革基布、“閩鋁牌”鋁型材、“NPM”汽車配件等一批名牌產品在國內、省內市場具有相當高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

五年來,南平市堅持綠色發展戰略,立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優勢,以促進製造業創新發展和提質增效為核心,以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推動製造業網路化、智慧化、綠色化和服務化,打造閩北製造業競爭新優勢,使綠色製造成為推動南平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