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朱熹第26代嫡孫朱高正帶您領略國學的前世今生

當問及海爾為什麼會成功時

張瑞敏說, 看老子孫子孔子

當談及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時

馬雲說, 現代的科技, 只是知識。

而像我們的國學, 才是智慧。

在萬達年會上有一個傳統

王健林每年向員工推薦一本

有關國學的書

……

比較一下國內商業大佬們

我們不難看出他們有一個共同點

重視國學!

近代以來

中國因為西方文化的衝擊

而讓國學受制于西學的光輝

老子的人生態度

孔子的處世之禮

孫子的戰略思想

這些傳統文化的精華被人遺忘太久

而今天, 讓我們跟著朱高正老師一起

再品傳世經典,

重溫中華國學

朱高正何許人也?

朱熹第26代嫡孫、國學大師、中西方文化大師、中國社會科學院特聘教授, 精通宋明理學、易經、康得哲學, 善於將國學應用于為人處世、職場發展、企業管理。

朱高正出生於臺灣雲林縣, 是土生土長的臺灣本省人。 1977年, 畢業於臺灣大學法律系;1980年,

赴德國波昂大學深造, 1985年獲哲學博士學位;主攻對康得哲學的研究, 出版過多部有影響力的關於康得的學術著作。

在傳統文化裡浸潤多年的知識精英, 常出兩類人:要麼精研學理, 深格深致;要麼高調任事, 經世致用。

可朱老先生卻出入于學界與政界、身兼學者與社會活動家, 並且將兩個身份變換自如, 相輔相成, 他常說“儒者關心政治很正常”。

而很多人都說, “高正是一個奇人, 很多時候你不能用常理去估量他。 ”

關於儒家經典

20世紀70年代, 朱高正讀高中時期, 開始接觸孔子和孟子, 前三個學期學習《論語》, 後三個學期學習《孟子》。 然而, 儒家經典卻沒有給他帶來好感, 相反, 那個階段他在心裡一直腹誹孔子。 高一下學期,

一個小小的挫折讓他忽然想起孔子講過的某句話, 於是轉回頭重讀《論語》, “跟自己的生命體悟結合起來, 才發現《論語》原來是活的。 ”

重新認識孔子的那一天, 被朱高正視為自己的重生日。 自此, 每天下課, 都會有十幾個同學圍著他, 讓他講解《論語》。 高二的時候, 朱高正的興趣開始轉向《易經》, 如此漸迷漸深, 這部3000多年前的經典成了他的“最愛”。

關於易經

朱老先生是一個奇人, 《新課程評論》的雜誌編輯余孟孟這樣描述朱老:

“一個大雪紛飛的下午, 朱高正先生光臨研究院。 他穿一件白色襯衫, 風度翩翩;雖頭髮花白, 但滿面紅光, 踏著大步進來, 真的是“來者不善”。 我上前握手, 冰冷的雙手立刻被熱氣包裹, 果然是“出手不凡”。 要知道,

當時我穿著羽絨服還覺得手冷腳冷, 他只一件襯衫, 從風雪中穿過依然熱氣騰騰。 當時我吃驚到驚駭:不是要來一位臺灣的學者嗎?難道來了位武林高手?這麼冷的天, 他是如何做到“神功”護體的?後來才知道, 高正先生因為研究《易經》而迷上太極拳, 修習多年, 的確功力深厚, 所以他常年四季不管風霜雨雪都只是襯衫一件。 ”

朱老先生從高二就學習《易經》, 到現在已經五十多年了。 他在《易》學研究上有很高的造詣, 據說已經達到了化境。 與他聊天, 他很容易就會說到《易經》上。 六十四卦, 隨便抽出一句, 他都能接著往下背, 而且他會把《易》學用在分析國際大事上, 企業管理上, 以及人事、教育、修養等方面, 可謂“上學而下達”。

關於宋明理學

高正先生對宋明理學, 特別是朱子學、《近思錄》的研究非常精到, 出版過相關的著作, 也在全國很多地方開講過“朱子家訓”“近思錄通解”等主題, 深受聽眾歡迎。 因此, 很多人便把高正先生稱為國學大師, 以為他是專門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學者。

關於康得法權哲學

不僅精通于國學, 朱老先生是學貫中西的。 1980年赴德國波恩大學深造, 主攻康得哲學的研究。 1985年獲哲學博士學位, 論文題目是《論康得的人權與基本民權學說》, 被哲學權威刊物《康得研究》評為當代研究康得法權哲學的四本必備著作之一。

朱高正先生對哲學, 尤其是國學中的宋明理學有著高深的見解, 據說已經到達化境。

而先生晚年也一直在講學, 向世人傳播自己的思想, 為芸芸眾生啟蒙,以推動國學發展為己任。朱高正先生說,“新媒體有條件讓國學更好玩”

“國學”到底是什麼?

朱:國學與西學相對,就是以儒為主、以道為輔、以釋為客的中國傳統文化,這是有層次的。其中,儒學以四書五經為代表,《易經》更是全經之首。

.什麼是太極?

朱:簡單來說,太極是永遠不曾靜止過的圓圈。以太極拳為例,其實它就兩個動作——護襠,護頭。襠為陰,頭為陽,均是人體要害。當手劃到頭部,便開始向下畫圈,反之亦然。此所謂陰極生陽,陽極生陰,太極生兩儀。此中,我們也能領悟一個道理:欲往上必先往下,欲往左必先往右,欲伸必先屈。

如何看待“國學熱”?

朱:國學熱在改革開放之後就已經興起了,與當時的西學熱相對,時間證明後者在中國行不通,國學倒是一直“熱”到現在,正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並生機勃勃,至今不曾衰減。

只不過,現在有些人想在這熱潮中趁機撈一把油水,所以出現了些旁門左道。以我親眼所見的某些少兒國學班為例,一個不到20歲的老師領著小孩子們跟著音訊背經書——這叫學習國學嗎?你背下來了,不代表你會背了;會背了不代表你學會了;學會了不代表你懂的了;懂得了不代表你就能踐行了。國學的學習,不能止於形式。

目前,國家正積極引導國學的發展,相信不出三年,這些歪門邪道將走進絕路。

學習國學有什麼用?

朱:首先給大家一個忠告,不要帶著功利的心態學國學。拿歷史舉例,如果你帶著功利的心態去看歷史,只顧著“以史為鑒”,你很可能會記住滿腹的陰謀算計。要學歷史,得先讀五經,有了一定的思想修養與自控能力,才能真正感悟歷史的魅力。

其實,國學對我們為人處世、職場發展、企業管理都有很大作用。北宋二程的母親侯夫人曾這樣教訓兒子:“患其不能屈,不患其不能伸。”我只擔心你受不了委屈,不擔心你不會申辯,相比較今天的父母把孩子捧在手心,侯夫人的教育不是值得學習的嗎?

學習國學該如何下手?

朱:推薦錢穆先生開的書單:《論語》 《孟子》 《大學》 《中庸》 《老子》 《莊子》 《六祖壇經》 《近思錄》 《傳習錄》。

其中,朱子的《近思錄》在我看來是最接近傳統文化的“捷徑”,初讀晦澀難懂,多讀幾遍必然有豁然開朗之感。

為芸芸眾生啟蒙,以推動國學發展為己任。朱高正先生說,“新媒體有條件讓國學更好玩”

“國學”到底是什麼?

朱:國學與西學相對,就是以儒為主、以道為輔、以釋為客的中國傳統文化,這是有層次的。其中,儒學以四書五經為代表,《易經》更是全經之首。

.什麼是太極?

朱:簡單來說,太極是永遠不曾靜止過的圓圈。以太極拳為例,其實它就兩個動作——護襠,護頭。襠為陰,頭為陽,均是人體要害。當手劃到頭部,便開始向下畫圈,反之亦然。此所謂陰極生陽,陽極生陰,太極生兩儀。此中,我們也能領悟一個道理:欲往上必先往下,欲往左必先往右,欲伸必先屈。

如何看待“國學熱”?

朱:國學熱在改革開放之後就已經興起了,與當時的西學熱相對,時間證明後者在中國行不通,國學倒是一直“熱”到現在,正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並生機勃勃,至今不曾衰減。

只不過,現在有些人想在這熱潮中趁機撈一把油水,所以出現了些旁門左道。以我親眼所見的某些少兒國學班為例,一個不到20歲的老師領著小孩子們跟著音訊背經書——這叫學習國學嗎?你背下來了,不代表你會背了;會背了不代表你學會了;學會了不代表你懂的了;懂得了不代表你就能踐行了。國學的學習,不能止於形式。

目前,國家正積極引導國學的發展,相信不出三年,這些歪門邪道將走進絕路。

學習國學有什麼用?

朱:首先給大家一個忠告,不要帶著功利的心態學國學。拿歷史舉例,如果你帶著功利的心態去看歷史,只顧著“以史為鑒”,你很可能會記住滿腹的陰謀算計。要學歷史,得先讀五經,有了一定的思想修養與自控能力,才能真正感悟歷史的魅力。

其實,國學對我們為人處世、職場發展、企業管理都有很大作用。北宋二程的母親侯夫人曾這樣教訓兒子:“患其不能屈,不患其不能伸。”我只擔心你受不了委屈,不擔心你不會申辯,相比較今天的父母把孩子捧在手心,侯夫人的教育不是值得學習的嗎?

學習國學該如何下手?

朱:推薦錢穆先生開的書單:《論語》 《孟子》 《大學》 《中庸》 《老子》 《莊子》 《六祖壇經》 《近思錄》 《傳習錄》。

其中,朱子的《近思錄》在我看來是最接近傳統文化的“捷徑”,初讀晦澀難懂,多讀幾遍必然有豁然開朗之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