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你的朋友一起“走”,古人的朋友一起“飛”

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被伯牙和子期之間的知音情誼感動得一塌糊塗, 仔細想想, 讓人感動的不止是穿越千年留下的故事。

還有古人的詞彙當中, 將“朋友”區分之細微給人的震撼。

除了剛才說到的“知音”, 古人還按交往方式、交往物件和關係遠近將朋友分為很多很多種, 比如:一面之交、車笠之交、患難之交、酒肉之交、竹馬之交、生死之交、泛泛之交、八拜之交、君子之交、莫逆之交、忘年之交等等。 而這每一種交情的背後, 都有一個動人的事件或者傳說。

今天, 我們不聊這些, 想跟大家說的是這個最基本的稱呼“朋友”, 到底是怎麼來的。

朋友這個詞, 在我們的漢語中早就有了。 《易》經上就有“君子以朋友講習”的說法。 《論語》裡也有“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樣的名言。 但是, 古人說的“朋友”和我們現在說的朋友意思其實不大一樣。

現代漢語 “朋友”這兩個字說的是一個概念, 字典上的解釋是:彼此友好的人。 進一步可以理解為:特定條件下由雙方都認可的認知模式聯繫在一起的, 不分年齡、性別、地域、種族、社會角色和宗教信仰的, 相互尊重、相互分享美好事物、可以在對方需要的時候自覺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的人及其持久的關係,

其最高境界是知己。 而知己還可以分成:恩德相結者;腹心相照者;聲氣相求者。 總之一句話, 朋友就是“志同道合、意氣相投、彼此幫助”的人。

那麼, “朋友”這個詞到底是因為什麼淵源, 才會被用來指代有這種情感的人與人的呢?首先,

有人說, 朋, 雙月。 月是陰, 陰與陰的關係就是物以類聚, 同一類的人才會產生彼此惺惺相惜的感情。 看起來似乎很有道理, 但其實這個詞語的演變遠不是如此簡單。

在《易》經和《論語》的那個時代, 名詞是很少用兩個字來表達, 比如:妻就是指現在說的“妻子”, 而“妻子”反而指的是“妻子和兒子”。 “朋友”也是一樣, 當時並不是一個名字, 而是一個短語。

按照古人的解釋, “同門曰朋, 同志曰友”。 “同門”, 是在同一個老師門下學習的人, 所以, “朋”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同學;所謂“同志”, 是指志趣相投, 能合得來的人, 所以這個“友”, 就是我們現在的“朋友”的概念。 也就是說, 《易》經上和《論語》裡說的“朋友”, 相當於我們現在說的“同學和朋友”這兩個意思。

“友”既然在古代指的就是朋友了, 那我們來看看為什麼這個“朋”字, 說的是一個老師教的學生, 也就是同門的師兄弟呢?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給出的解釋是, “朋”字是“古文鳳, 象形”。 就是說, “朋”字是鳳凰的“鳳”字的異體字。 事實上, 在古象形文字即甲骨文裡, 朋字確實像是一隻張開翅膀的大鳥。仔細想想,兩個“月”是兩扇翅膀,也能想得通。

再加上,“鳳”的原始語音peng(不過古音中p讀濁音),因為,古代語音中是沒有f音的。所以表示同一事物的“鳳”原來也應該都讀peng、beng之類的音。在漢語言發展的過程當中,一個字有兩種讀音的並不少見。所以,很有可能是“朋”字就假借了“鳳”的字形,分化出了自己的讀音,成了現在我們所熟悉的“朋友”的“朋”。

當然,這種假借也不僅是因為讀音相近,在字意上也有解釋。《說文解字》說:“鳳,神鳥也。……從鳥,凡聲。(朋),古文鳳,象形。鳳飛,群鳥從以萬數,故以為朋黨字。”

意思是:傳說中的鳳似乎很大,它掀掀翅膀,就刮起大風,乃至樹搖林晃,所有的鳥都呆不住,得騰空而起,感覺像是成群結伴。所以《山海經》裡有這樣的句子:“有鳥焉,群居而朋飛”,朋飛,就是成群地飛。後來,這個“朋”就演變成了朋黨的意思。

除了有可能“朋”的意思演變於“鳳”之外,還有一種說法,我們從字典上的解釋也能看出端倪。字典上說:古代以貝殼為貨幣,五貝為一串,兩串為一朋。“朋”竟然是古代的一種貨幣單位。

我們學歷史都知道,上古時代,曾經有過用貝殼做貨幣的歷史,所以有“寶貝”一說。對於“朋”作為貨幣單位的推算,其實,到現在也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有說五貝為一朋,也有說兩貝為一朋,字典上說的是十貝為一朋。但至少有一點是確認的,“朋”字確實被這麼用過。

《詩經·小雅·菁菁者莪》裡有:

既見君子,錫我百朋。

“錫我百朋”,字面的理解就是“賞給我一百朋錢”。而這個“朋”字的兩個半邊,很可能是“貝”的象形符號,一個個的貝殼,或者一串串的的貝殼後來就被簡化為“月”了。

那麼,這個作為貨幣單位的“朋”,和朋友的朋,有什麼聯繫嗎?要說有的話也有。因為,這種並列的貝殼就像朋友的“朋”字所包含的意義:“平等”、“類同”、“相當”。而這些不就是兩個或幾個人之間,朋友關係建立的基本要素嗎?

朋友們,你們怎麼看?

如喜歡此文,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大蜜小糖(mizhitangguo)

朋字確實像是一隻張開翅膀的大鳥。仔細想想,兩個“月”是兩扇翅膀,也能想得通。

再加上,“鳳”的原始語音peng(不過古音中p讀濁音),因為,古代語音中是沒有f音的。所以表示同一事物的“鳳”原來也應該都讀peng、beng之類的音。在漢語言發展的過程當中,一個字有兩種讀音的並不少見。所以,很有可能是“朋”字就假借了“鳳”的字形,分化出了自己的讀音,成了現在我們所熟悉的“朋友”的“朋”。

當然,這種假借也不僅是因為讀音相近,在字意上也有解釋。《說文解字》說:“鳳,神鳥也。……從鳥,凡聲。(朋),古文鳳,象形。鳳飛,群鳥從以萬數,故以為朋黨字。”

意思是:傳說中的鳳似乎很大,它掀掀翅膀,就刮起大風,乃至樹搖林晃,所有的鳥都呆不住,得騰空而起,感覺像是成群結伴。所以《山海經》裡有這樣的句子:“有鳥焉,群居而朋飛”,朋飛,就是成群地飛。後來,這個“朋”就演變成了朋黨的意思。

除了有可能“朋”的意思演變於“鳳”之外,還有一種說法,我們從字典上的解釋也能看出端倪。字典上說:古代以貝殼為貨幣,五貝為一串,兩串為一朋。“朋”竟然是古代的一種貨幣單位。

我們學歷史都知道,上古時代,曾經有過用貝殼做貨幣的歷史,所以有“寶貝”一說。對於“朋”作為貨幣單位的推算,其實,到現在也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有說五貝為一朋,也有說兩貝為一朋,字典上說的是十貝為一朋。但至少有一點是確認的,“朋”字確實被這麼用過。

《詩經·小雅·菁菁者莪》裡有:

既見君子,錫我百朋。

“錫我百朋”,字面的理解就是“賞給我一百朋錢”。而這個“朋”字的兩個半邊,很可能是“貝”的象形符號,一個個的貝殼,或者一串串的的貝殼後來就被簡化為“月”了。

那麼,這個作為貨幣單位的“朋”,和朋友的朋,有什麼聯繫嗎?要說有的話也有。因為,這種並列的貝殼就像朋友的“朋”字所包含的意義:“平等”、“類同”、“相當”。而這些不就是兩個或幾個人之間,朋友關係建立的基本要素嗎?

朋友們,你們怎麼看?

如喜歡此文,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大蜜小糖(mizhitangguo)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