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戲曲進校園是一次文化播種

文|高永維

說起戲曲藝術, 很多人首先會想到一個“老”字。 一則是因為戲曲是古老的藝術, 二則是戲曲觀眾以中老年人為主。 這是不爭的事實, 但這樣的事實很殘酷。 試想一下, 如果一門藝術失去了年輕人的關注, 沒有年輕人來接受、學習和傳承, 那麼這門藝術也就失去了明天和希望, 當老一輩藝人逐漸凋零逝去, 這門藝術也就只能存在於博物館中。

戲曲是國粹, 戲曲不能亡。 這就要求我們在傳承上下功夫, 就需要讓年輕人來關注。 事實上, 去年在河北省舉辦的全國梆子聲腔優秀劇碼展演已經開了個好頭。 在20多天的時間裡, 21個劇種的31台優秀劇碼和1台折子戲輪番亮相, 不只是讓觀眾見證了梆子聲腔的魅力, 更引起了全社會對戲曲藝術的關注, 更發現了一批優秀的青年戲曲人才, 更吸引了青年人走進劇場看戲, 這其中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好戲”當然不能只有開頭, 還需要有更精彩的後續。 河北省計畫從2017年起, 每年讓全省大中小學在校生免費欣賞到一場優秀的戲曲演出, 這就是無限精彩的續篇。 戲曲進校園, 戲曲從娃娃抓起, 不只是會進一步樹立“戲曲大省、梆子之鄉”的河北品牌文化形象, 這對於戲曲藝術的發展和傳承也是居功至偉。

戲曲進校園易, 走進人心卻難。 讓人欣喜的是, 在3月30日的啟動儀式上, 不只上演了河北梆子保留劇目《寶蓮燈》, 更增加了與觀看演出師生的互動環節。 演出前設置“戲前說戲”板塊, 主持人向現場觀眾提出問題, 引導觀眾帶著問題來觀看演出, 演出後觀眾搶答主持人提出的問題, 答對者與戲曲演員進行交流、學習唱詞和戲曲表演程式。 這樣的互動絕對是加分項, 這遠比單純觀看一場演出, 對戲曲的認識和瞭解更為深刻, 也有助於戲曲在學生的心中留下印記。

一年一場優秀戲曲演出進校園, 讓從未接觸過戲曲的學生認識戲曲, 說不定某個孩子因此就與戲曲結下了不解之緣。

當戲曲在這個孩子的心中生了根, 進而開出鮮花並結出碩果, 這就是戲曲傳承和發展的“星星之火”。 倘若這樣的孩子多了, 戲曲就有了延續生命的希望, 古老的藝術就可能重新蓬勃。 再退一步講, 即便這樣的活動不能發現“好苗子”, 也勢必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與藝術修養, 也能夠充分激發他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 這就能形成推動戲曲傳承發展的濃厚氛圍, 就會為傳統文化的延續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可能。

戲曲進校園或許見效不快, 但是必須久久為功, 因為這是一次有意義的播種, 只有播下孕育著明天的種子, 才能收穫滿滿的希望。 把戲曲的種子埋進學生的心中, 讓更多年輕人喜歡上戲曲, 戲曲的“香火”才不會斷, 古老的藝術才能綻放新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