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泰興地方特色美食——圖文介紹

江蘇省泰興市, 地處長江三角洲, 江蘇省蘇中平原南部。 于南唐升元元年置縣(西元 937 年)。 全市行政區域面積1175.59平方公里, 人口121.22萬人, 轄1街道16鎮, 素有“銀杏之鄉”、“教育之鄉”和“建築之鄉”的美譽。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 我們來看看, 泰興究竟有哪些美食。

白果、銀杏果

白果是銀杏的俗稱, 泰興是銀杏之鄉, 以盛產果大、仁滿、漿足、殼薄、粒重、色白、味甘糯、耐貯藏的“大佛指銀杏”而著稱於世。 泰興白果營養豐富, 藥食俱佳, 經常食用可預防老年癡呆、哮喘痰咳、遺精、帶下、尿頻等疾病, 尤其對心腦血管疾病有特殊療效。 1999年, 被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指定為全國唯一無公害白果, 享有永久冠名權。 2004年9月, 通過國家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雙認證;被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原產地域保護”產品。

蕎麥扁團

這是泰興城鄉老少喜愛的食品。 蕎麥屬於一年生草本植物, 其播種歷史遠至唐朝。 它營養豐富, 對防治糖尿病、高血脂、胃病有較好的保健作用。 其莖葉可入藥, 外殼做成的枕芯能明目清熱, 內含的硒元素, 被聯合國衛生組織認定有防癌抗癌作用。

蕎麥果實為三角形, 有棱, 碾碎篩去殼後便成粉狀。 它在泰興的生長期為兩個多月,

是作為輪作換茬的莊稼而播種的, 一般都在割稻前後種下, 種麥時收割, 大都栽在溝頭、路旁等小塊和瘠薄土地上。

蕎麥粉除能做成麵條、疙瘩湯外, 主要是作為扁團的原料用來待客, 製作時先用涼水將粉攪和成麵團狀, 雙手拍成茶杯蓋大小的形狀即成。

其中的餡料大都為青菜、白菜、菠菜、芹菜或秧草等, 考究的人家, 還在裡面加進一點蝦米, 味道更為鮮美。 另有一種瓤子扁團, 是先用豬油擦酥, 然後加入蔥、薑、醬油等佐料, 還有一種是純素的, 單用豆沙一種。

蕎麥扁團的吃法一般有水煮和籠蒸兩種。 水煮較為簡單, 扁團投入水鍋後, 將水燒開, 看扁團浮到上面, 再養一會即可。 籠蒸必須等蒸氣在籠四周團團溢出才算成功。

香荷芋

香荷芋屬多子芋類。 分蘖性強, 子芋多, 易與母芋分離。 為晚熟品種。 株高1.2米左右。 葉片深綠色, 右柄綠色, 微帶紫色。 每株結子芋8-9個, 芋紅色, 芋芽也略帶紅色, 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收穫。 子芋畝產可達1200公斤。 母芋及子芋肉粉質, 有香味。

常見的可以用水煮熟, 蘸湯吃, 常見的菜還有芋頭燒肉。

據多年實踐,種植“泰興香荷芋”比稻麥兩熟畝增純效益500多元,同時因它具營養豐富、肉質柔軟滑粘、口感好等特點而暢銷國內外。 l營養價值與用途 “泰興香荷芋”含有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經有關部門測定分析,每5009“香荷芋”一般含碳水化合物589、蛋白質9.49、脂肪0.49、胡蘿蔔素0.099、抗壞血酸17mg,以及鈣、鐵、磷等鹽類。 常吃此芋頭能強身健體,增強食欲。 芋味甘、辛、平。 因風脾腎陰虛所致食少瘦弱、久痢便血、口渴便秘者均宜食。 芋頭中含有的聚糖體能增強人體免疫機能,可降低膽固醇,防止血管硬化;對鼻咽癌、子宮頸癌、甲狀腺癌等均有一定的療效。 塊莖和葉人藥,有消淋巴腺腫等功效。

粯子粥

粯子粥主要原料是用小麥或玉米磨成粉,再配上一點蘇打,和水煮沸而成,是當地居民的早餐最常見的主食之一。酷暑之時喝上一碗冰涼的秈兒粥卻是最好的感覺。若在粯子粥裡加入五穀雜糧、冰糖紅棗,或是煮上幾個紅薯,或放入幾個手捏的米粉疙瘩,即可耐饑,又更有一番滋味。

粯子粥煮法 1.就是上面所說的,用涼水調拌成糊狀的粯子倒入粥中,煮沸。 2.是比較需要技術含量的。老一輩的人,會一手攪拌粥,一手抖動幹粯子,將粯子均勻的灑入粥中。大家都知道煮湯類粥類的東西,需一次性加水,添二次水會不及原來的好喝。所以這種做法,粥更好喝。

注意:做粥的時候,無論哪一種做法都不能蓋鍋蓋。因為這個粥很容易沸騰,一會功夫,所有的湯都會溢出鍋外,你就只能吃飯了。 這也這是粯子粥的奇特之處。粥一定要做的稀,俗稱湯粥。但是又一定要煮沸,讓它騰起來,這樣粥才會好喝。就是要煮久一點。因此,也就有了小時候小孩“看粥鍋”的習慣。

漲燒餅

每到八月半,故鄉家家戶戶漲燒餅。相傳,很早以前,故鄉人很崇拜月光菩薩,因菩薩吃素食,故用麵粉、芝麻、豆油漲成一個圓圓的像月亮一樣的燒餅,在月亮出來之前,院內放一小方桌,擺上漲燒餅、柿子、水碗,敬上香,讓月光菩薩保佑人間百姓幸福平安。月亮出來後,全家老少伏地磕拜。此時,月亮的投影映照在水碗裡,旁邊就是漲燒餅,寓意月光菩薩正在品嘗這一人間美味。

漲燒餅是一種典型的細工慢活,掌握火候非常關鍵,火過猛易焦,缺火又夾生。將麵粉和酵母粉調勻,加入幾粒糖精,用水調成軟麵團,放在大盆裡醒半天。鐵鍋燒熱,鍋四周擦上豆油,將醒好的酵面倒入鍋中,表面灑上炒香的芝麻,鍋膛內用細火慢慢煎,火溫不能太高,最好用稻殼作燃料,不見明火,只見滿鍋膛火星。看到鍋內豆油耗去了,再沿鍋四周淋上少量豆油,確保燒餅不漲糊或粘鍋。小點的燒餅要耗費六七個小時,大點的要耗費十幾個小時。一般小點的漲燒餅有五六斤重,大的可達半尺來高,有十斤八斤重。漲出的燒餅兩面總是黃燦燦的,別說吃,看一眼都是享受。

剛漲出來的燒餅入口鬆軟殼酥,有股濃濃的豆油香味,切下來可見裡面如蜂窩狀或絮狀。放到通風處可自然保存半個月不變質,早上盛一碗糝子粥,切一塊漲燒餅,夾著老鹹菜,那真是神仙般的日子。不過,那個年代好東西總要省著吃,要不今天吃完,明天只能翹著嘴巴喝薄粥了。大人總是捨不得吃,往往剛剛漲出來時切一小塊嘗嘗鮮,就得留給慣寶吃了。

老家人對做賊的深惡痛絕,唯有中秋節這天小孩可以做回賊,偷什麼?自然是偷人家祭月光菩薩的漲燒餅,被偷走了還不好罵人,這是故鄉自古傳下來的規矩。中秋的晚上,大人自然安排小孩搬張凳子坐到漲燒餅旁,看守著祭品,一旦被人將漲燒餅偷走了,就意味這個中秋節吃不成這種美味了,故小孩看守時也賣力,不敢離去半步。

名震天下的黃橋燒餅

名揚天下的黃橋決戰同時也成就了很普通的黃橋燒餅,剛出爐的時候確實不錯,可是涼了以後再怎麼加工也沒了那種香味。黃橋燒餅製作工藝比較獨特,從揣酵(和麵)開始就很講究,天冷燙酵,天熱“雪花籽”,不冷不熱 “老鼠噴沙”。兌堿也要因時而定,飄堿面起泡,反之則粘牙。餡和酥分別用豬油和花生油拌麵粉擦酥,做燒餅時,酥搭於麵團上,用手搓長再卷起,然後用響子輕捶一下,翻轉至底上再捶一下,調轉方向再捶,然後將底翻朝下,刷上糖稀,撒上去皮芝麻,貼入桶爐烤。製作出的黃橋燒餅色澤金黃,外觀美觀,香酥可口,不油不膩,適合各地消費者的口味。在品種繁多的糕點食品中,黃橋燒餅的名聲是很響的,堪與北京的茯苓餅、天津的大麻花、上海的蟹殼黃、揚州的富春包子、泰州的桃仁麻糕等名點媲美。

宣堡小餛飩

宣堡小餛飩的製作程式可分為:制皮、制餡、包餡、下湯鍋、出鍋。由於製作過程精細、考究,並以其湯鮮、味美、餡嫩、柔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食客,經久不衰。每只都能鼓成氣泡呈降落傘狀,有種力量感,形態很好。專門看了一下那個皮兒,超級薄如紙如紗。湯是褐色的。宣堡餛飩果然名副其實皮薄得裡面的鮮肉清晰可見,鼓成氣泡是因為包餛飩的手法是特別的。

米甜酒

米甜酒,又名糯米漿酒,歷史悠久 1852年縣誌上即有記載:“甜酒,其味淡,配燒酒乃適口。”1931年興化縣續志載:“實業糟坊,縣境內有七十餘家均集東北鄉鎮,釀酒多以米、麥……原料,總名曰土酒,其以糯米釀造者曰漿酒。”興化米甜酒是選用優質糯米為主要原料,輔以陳釀米燒酒發酵而成。其產品特點是:色澤透明,漿液醇濃,鮮甜可口,性平和,能儲藏,且營養豐富,含有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經歷次揚州市甜酒評比會考評,均名列前茅。

油攤燒餅

粯子粥不耐饑。因此要喝粥吃油攤燒餅。此餅的做法很簡單,但要做得好則不太容易:攤制時先將麵粉和成糊狀,然後用中火將鍋燒熱,接著倒入適量麵糊,用鍋鏟將其攤成薄如紙的薄餅。待底部將脆未脆之時,澆灑上一調羹豆油,再撒上適量鹽和蔥花並將其攤勻,片刻後用鍋鏟取出置於盤中。此時餅的中間酥脆,四周糯軟,用嘴一咬可謂是軟脆適度,滿嘴噴香。再佐以糯滑甜爽的粯子粥,真有點“朝食之,夕死可矣”的感覺。攤餅前要先向鍋中放油,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麵糊會溜到鍋底,攤不開。少了,餅子朝下的一面焦了,朝上的還沒熟,再說出鍋時還極易支離破碎。

攤制此餅最好是用燒柴草的大灶(鍋熱得均勻)。整個過程要動作麻利,火候要得當。火大了容易焦,火小了餅又不脆。這是有點講究的。

粯子粥

粯子粥主要原料是用小麥或玉米磨成粉,再配上一點蘇打,和水煮沸而成,是當地居民的早餐最常見的主食之一。酷暑之時喝上一碗冰涼的秈兒粥卻是最好的感覺。若在粯子粥裡加入五穀雜糧、冰糖紅棗,或是煮上幾個紅薯,或放入幾個手捏的米粉疙瘩,即可耐饑,又更有一番滋味。

粯子粥煮法 1.就是上面所說的,用涼水調拌成糊狀的粯子倒入粥中,煮沸。 2.是比較需要技術含量的。老一輩的人,會一手攪拌粥,一手抖動幹粯子,將粯子均勻的灑入粥中。大家都知道煮湯類粥類的東西,需一次性加水,添二次水會不及原來的好喝。所以這種做法,粥更好喝。

注意:做粥的時候,無論哪一種做法都不能蓋鍋蓋。因為這個粥很容易沸騰,一會功夫,所有的湯都會溢出鍋外,你就只能吃飯了。 這也這是粯子粥的奇特之處。粥一定要做的稀,俗稱湯粥。但是又一定要煮沸,讓它騰起來,這樣粥才會好喝。就是要煮久一點。因此,也就有了小時候小孩“看粥鍋”的習慣。

漲燒餅

每到八月半,故鄉家家戶戶漲燒餅。相傳,很早以前,故鄉人很崇拜月光菩薩,因菩薩吃素食,故用麵粉、芝麻、豆油漲成一個圓圓的像月亮一樣的燒餅,在月亮出來之前,院內放一小方桌,擺上漲燒餅、柿子、水碗,敬上香,讓月光菩薩保佑人間百姓幸福平安。月亮出來後,全家老少伏地磕拜。此時,月亮的投影映照在水碗裡,旁邊就是漲燒餅,寓意月光菩薩正在品嘗這一人間美味。

漲燒餅是一種典型的細工慢活,掌握火候非常關鍵,火過猛易焦,缺火又夾生。將麵粉和酵母粉調勻,加入幾粒糖精,用水調成軟麵團,放在大盆裡醒半天。鐵鍋燒熱,鍋四周擦上豆油,將醒好的酵面倒入鍋中,表面灑上炒香的芝麻,鍋膛內用細火慢慢煎,火溫不能太高,最好用稻殼作燃料,不見明火,只見滿鍋膛火星。看到鍋內豆油耗去了,再沿鍋四周淋上少量豆油,確保燒餅不漲糊或粘鍋。小點的燒餅要耗費六七個小時,大點的要耗費十幾個小時。一般小點的漲燒餅有五六斤重,大的可達半尺來高,有十斤八斤重。漲出的燒餅兩面總是黃燦燦的,別說吃,看一眼都是享受。

剛漲出來的燒餅入口鬆軟殼酥,有股濃濃的豆油香味,切下來可見裡面如蜂窩狀或絮狀。放到通風處可自然保存半個月不變質,早上盛一碗糝子粥,切一塊漲燒餅,夾著老鹹菜,那真是神仙般的日子。不過,那個年代好東西總要省著吃,要不今天吃完,明天只能翹著嘴巴喝薄粥了。大人總是捨不得吃,往往剛剛漲出來時切一小塊嘗嘗鮮,就得留給慣寶吃了。

老家人對做賊的深惡痛絕,唯有中秋節這天小孩可以做回賊,偷什麼?自然是偷人家祭月光菩薩的漲燒餅,被偷走了還不好罵人,這是故鄉自古傳下來的規矩。中秋的晚上,大人自然安排小孩搬張凳子坐到漲燒餅旁,看守著祭品,一旦被人將漲燒餅偷走了,就意味這個中秋節吃不成這種美味了,故小孩看守時也賣力,不敢離去半步。

名震天下的黃橋燒餅

名揚天下的黃橋決戰同時也成就了很普通的黃橋燒餅,剛出爐的時候確實不錯,可是涼了以後再怎麼加工也沒了那種香味。黃橋燒餅製作工藝比較獨特,從揣酵(和麵)開始就很講究,天冷燙酵,天熱“雪花籽”,不冷不熱 “老鼠噴沙”。兌堿也要因時而定,飄堿面起泡,反之則粘牙。餡和酥分別用豬油和花生油拌麵粉擦酥,做燒餅時,酥搭於麵團上,用手搓長再卷起,然後用響子輕捶一下,翻轉至底上再捶一下,調轉方向再捶,然後將底翻朝下,刷上糖稀,撒上去皮芝麻,貼入桶爐烤。製作出的黃橋燒餅色澤金黃,外觀美觀,香酥可口,不油不膩,適合各地消費者的口味。在品種繁多的糕點食品中,黃橋燒餅的名聲是很響的,堪與北京的茯苓餅、天津的大麻花、上海的蟹殼黃、揚州的富春包子、泰州的桃仁麻糕等名點媲美。

宣堡小餛飩

宣堡小餛飩的製作程式可分為:制皮、制餡、包餡、下湯鍋、出鍋。由於製作過程精細、考究,並以其湯鮮、味美、餡嫩、柔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食客,經久不衰。每只都能鼓成氣泡呈降落傘狀,有種力量感,形態很好。專門看了一下那個皮兒,超級薄如紙如紗。湯是褐色的。宣堡餛飩果然名副其實皮薄得裡面的鮮肉清晰可見,鼓成氣泡是因為包餛飩的手法是特別的。

米甜酒

米甜酒,又名糯米漿酒,歷史悠久 1852年縣誌上即有記載:“甜酒,其味淡,配燒酒乃適口。”1931年興化縣續志載:“實業糟坊,縣境內有七十餘家均集東北鄉鎮,釀酒多以米、麥……原料,總名曰土酒,其以糯米釀造者曰漿酒。”興化米甜酒是選用優質糯米為主要原料,輔以陳釀米燒酒發酵而成。其產品特點是:色澤透明,漿液醇濃,鮮甜可口,性平和,能儲藏,且營養豐富,含有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經歷次揚州市甜酒評比會考評,均名列前茅。

油攤燒餅

粯子粥不耐饑。因此要喝粥吃油攤燒餅。此餅的做法很簡單,但要做得好則不太容易:攤制時先將麵粉和成糊狀,然後用中火將鍋燒熱,接著倒入適量麵糊,用鍋鏟將其攤成薄如紙的薄餅。待底部將脆未脆之時,澆灑上一調羹豆油,再撒上適量鹽和蔥花並將其攤勻,片刻後用鍋鏟取出置於盤中。此時餅的中間酥脆,四周糯軟,用嘴一咬可謂是軟脆適度,滿嘴噴香。再佐以糯滑甜爽的粯子粥,真有點“朝食之,夕死可矣”的感覺。攤餅前要先向鍋中放油,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麵糊會溜到鍋底,攤不開。少了,餅子朝下的一面焦了,朝上的還沒熟,再說出鍋時還極易支離破碎。

攤制此餅最好是用燒柴草的大灶(鍋熱得均勻)。整個過程要動作麻利,火候要得當。火大了容易焦,火小了餅又不脆。這是有點講究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