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據說在那個時候人民幣根本不值錢!

糧票為1955年~1993年間中國在計劃經濟體制下, 伴隨糧食定量供應在流通領域糧食及糧食製品買賣的資格許可證。 “票證經濟”曾影響了我國幾代老百姓的生活, 那是一段憑票吃糧喝湯的年代, 也是靠糧票、布票等票證過日子的計劃經濟時代。 可以說在那個時代糧票比人民幣更加堅挺。

糧票時代, 糧票就是生命票, 一度比現金珍貴得多, 離開了它就寸步難行。 上外地出差, 要用當地糧票換上全國通用糧票, 方可使用。 對於糧票, 老一輩人都有著特殊的情結和認識。 新中國成立後, 為妥善解決好糧食供求問題, 保證軍需民食、國家建設和社會穩定, 1953年國家對糧食實行統購統銷政策。

1955年8月, 國務院和糧食部相繼頒佈《市鎮糧食定量供應暫行辦法》和《全國通用糧票暫行管理辦法》, 並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部的名義印製了第一版“全國通用糧票”, 決定從當年11月1日起, 全國通用糧票和地方糧票在全國各地普遍使用。 從那以後, 糧票開始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在那個年代, 糧票就是老百姓的生命票, 是最可靠、最公平的, 也最利於計畫用糧和節約用糧。 現在大家都普遍認為有錢就行, 因為有錢就能夠買到很多東西。 不過在票證時代, 儘管大家也都很缺錢, 但是如果讓人在糧票和現金之間選擇的話, 不少人會更傾向於選擇糧票。 因為在那個年代, 糧票能夠買到的東西, 遠比錢能夠買到的東西要多。

一張小小的糧票, 不但記錄了新中國幾十年政治、經濟的發展軌跡, 也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 1993年, 伴隨國人長達38年之久的糧票退出了歷史舞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