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重磅」10月底前,全省所有三級醫院都要參與這件事!

我省召開全省綜合醫改暨醫聯體建設推進會

鄧海光出席並作講話

全面推廣“羅湖經驗”

確保醫改取得扎實成效

10月12日, 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設衛生強省)領導小組在深圳市召開全省綜合醫改暨醫聯體建設推進會。 深入貫徹國家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全省綜合醫改的決策部署, 推廣深圳羅湖醫聯體建設經驗, 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 進一步推動深化醫改重點任務落實。 副省長鄧海光出席會議並作講話, 省政府副秘書長顧幸偉主持會議, 省衛生計生委主任段宇飛作醫改工作報告。

省衛生計生委領導黃飛、劉冠賢、徐慶鋒參加會議。 會議期間, 鄧海光考察了深圳市羅湖醫院翠嶺社康中心。 會上, 深圳、廣州、東莞, 深圳市羅湖醫院集團、中山市小欖鎮、南方醫科大學、省中醫院、中山大學眼科中心、省第二人民醫院等地方和單位代表先後作了典型發言。

鄧海光指出, 今年來我省綜合醫改開局良好、推進有力, 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表現在綜合醫改“立柱架梁”基本完成、服務能力進一步優化、強基固本取得新成效、重點改革領域實現新突破。

鄧海光強調,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和全省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 緊緊圍繞制約全省醫療衛生事業的關鍵環節和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突出問題, 加大組織領導力度, 壓實各級責任, 確保綜合醫改工作取得扎實成效, 努力開創全省綜合醫改新局面。

一要抓基層打基礎, 提升縣域健康服務能力建設。

引導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 鼓勵縣域結合實際在醫改各領域探索新經驗, 確保我省創新性政策在基層落地生根。

二要強力攻堅, 突破一批重點難點問題。

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 強化醫保對醫療服務的監管。 建立“基數+增長”的醫保支付合理增長機制, 全面推廣按病種分值付費。 大力推進“抓大放小, 簡政放權”, 增強醫療衛生機構自主權。

加快資訊化建設, 實現全省健康醫療資料資源跨部門、跨區域共用, 醫療、醫藥、醫保和健康各相關領域資料融合應用, 推進健康醫療大資料應用發展。 加大社會辦醫支持力度, 進一步激發醫療健康領域社會投資活力。

三要建章立制, 不斷完善相關政策體系。

加快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建立體現公益性的財政投入機制。 建立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 推進醫保省級統籌和城鄉一體化, 逐步整合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兩項制度。 深化藥品供應保障制度改革, 建全綜合監管制度, 推動監管重心從對醫療機構的監管轉向全行業監管, 加快健全醫藥衛生地方性法規和標準。

四要全面推廣深圳醫聯體建設經驗,

所有三級醫院參與醫聯體建設, 實現醫聯體建設全覆蓋。

五要突出特色, 推動健康服務業再上新臺階。

加大對中醫藥扶持力度, 促進健康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 加快建設養老照料、康復護理、疾病救治、臨終關懷服務等相互銜接的多元化健康養老服務網路, 為老年人提供優質、多樣化的醫養結合服務。

截至9月30日,深圳、珠海、汕頭、佛山、梅州、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雲浮等11個地市出臺了醫聯體實施方案,全省163家三級公立醫院全部參與醫聯體建設工作。

段宇飛指出,近期要重點抓好加強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加快推進醫聯體建設、推進醫保管理體制和支付方式改革、加快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深化藥品供應保障制度改革、加快推進醫改領域的“放管服”改革等六項工作。狠抓基層服務能力建設18個重點項目落實,尤其是45+3家中心衛生院升級建設,提前實施人才儲備。各地要結合實際,大力推廣“羅湖經驗”,建立醫聯體領導體制、區域整合型服務體系、醫保動力機制,健全財政、價格、人事薪酬政策。在條件尚不具備的地方組建醫療共同體,探索縣鎮村一體化管理。

今年10月底前所有三級醫院要參與醫聯體建設,年底前每個地市要建成一個富有成效的醫聯體試點。進一步整合制度、職能、機構,促進“三醫”聯動。到今年底,各市開展按病種分值付費病種數不少於1000個。珠三角地區2018年要率先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今年醫療費用增長幅度要控制在10%以下。鼓勵大型醫療機構在省平臺對議價品種以醫聯體形式與企業談判採購,推進醫療機構組團集中配送。年底前全省所有公立醫院要落實藥品購銷“兩票制”。

新聞加點料

大家紛紛點贊的“羅湖模式”

到底是什麼模式?

2015年8月,深圳以羅湖區為試點,啟動以行政區(功能區)為單元的醫療機構集團化改革,推動醫療衛生服務向“以基層為重點”、“以健康為中心”轉變,讓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負擔、看好病。

羅湖的改革舉措主要有3點:

1

成立羅湖醫院集團

羅湖區整合區屬5家醫院和23家社康中心,成立唯一法人的羅湖醫院集團,實現“人員編制一體化、運行管理一體化、醫療服務一體化”的“管理共同體”。

重新調整和明確集團內各醫療衛生機構的功能定位,醫院逐漸向提供危急重症、疑難複雜疾病的診療服務和科研教學轉變;社康中心逐漸向提供常見多發病診療、預防保健和公共衛生服務轉變。

合併集團內資源 “同類項”,設立醫學檢驗、放射影像、消毒供應、社康管理、健康管理和物流配送6個資源分享中心,實現檢驗結果互認、醫療資源互通;設立人力資源、財務、質控、資訊、科教管理和綜合管理6個資源管理中心,統一管理行政後勤事項,降低運營成本。

2

做強做實社康中心

成立羅湖醫院集團的目的不是為了做強做大醫院,而是為了舉集團之力做強基層。因此,羅湖醫院集團不斷將工作重心和優質資源下沉,並建立財政補助、收費價格激勵引導機制,做強做實社康中心。

1

壯大人才隊伍

公開招聘優秀全科醫生,組織專科醫生進行全科醫生轉崗培訓,鼓勵集團專科醫生到社康中心開設工作室,聘請外籍優秀全科醫生對集團內全科醫生進行培訓。

2

配齊藥品

社康藥品目錄與集團內各醫院藥品目錄一致,達到1350種。針對缺藥品種,集團24小時內配送到家。

3

優化設備配置

改善社康中心醫療裝備水準,在部分區域社康中心配置了CT、胃鏡、眼底照相等設備,並打造“社康檢查、醫院診斷”模式。

3

探索醫保基金

“總額管理,結餘留用”

羅湖醫院集團對醫保基金管理方式進行突破性改革,實行醫保基金“總額管理,結餘留用”,發揮醫保支付經濟杠杆的倒逼作用,促使集團主動下沉資源做強社康中心,做好預防保健和健康管理,讓簽約參保人少得病、少得大病。簽約參保人越健康,集團越受益,推動醫保從“保疾病”向“保健康”轉變,促進醫院集團從“治病掙錢”向“防病省錢”轉變。

改革兩年多來,“羅湖模式”試點正在逐漸破解社康“缺醫少藥”、“檢查不方便”、“只簽約不服務”、“重醫輕防”、“醫養分離”五大難題,初步實現了社康中心能力、預防保健能力、患者滿意度、醫務人員收入“四提升”和醫院運營成本、居民就醫成本“兩下降”。“強基層、促健康”的醫改目標成效初顯。

大家都在看

為老百姓好的

都必須點

支持!

↙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更多健康資訊

截至9月30日,深圳、珠海、汕頭、佛山、梅州、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雲浮等11個地市出臺了醫聯體實施方案,全省163家三級公立醫院全部參與醫聯體建設工作。

段宇飛指出,近期要重點抓好加強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加快推進醫聯體建設、推進醫保管理體制和支付方式改革、加快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深化藥品供應保障制度改革、加快推進醫改領域的“放管服”改革等六項工作。狠抓基層服務能力建設18個重點項目落實,尤其是45+3家中心衛生院升級建設,提前實施人才儲備。各地要結合實際,大力推廣“羅湖經驗”,建立醫聯體領導體制、區域整合型服務體系、醫保動力機制,健全財政、價格、人事薪酬政策。在條件尚不具備的地方組建醫療共同體,探索縣鎮村一體化管理。

今年10月底前所有三級醫院要參與醫聯體建設,年底前每個地市要建成一個富有成效的醫聯體試點。進一步整合制度、職能、機構,促進“三醫”聯動。到今年底,各市開展按病種分值付費病種數不少於1000個。珠三角地區2018年要率先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今年醫療費用增長幅度要控制在10%以下。鼓勵大型醫療機構在省平臺對議價品種以醫聯體形式與企業談判採購,推進醫療機構組團集中配送。年底前全省所有公立醫院要落實藥品購銷“兩票制”。

新聞加點料

大家紛紛點贊的“羅湖模式”

到底是什麼模式?

2015年8月,深圳以羅湖區為試點,啟動以行政區(功能區)為單元的醫療機構集團化改革,推動醫療衛生服務向“以基層為重點”、“以健康為中心”轉變,讓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負擔、看好病。

羅湖的改革舉措主要有3點:

1

成立羅湖醫院集團

羅湖區整合區屬5家醫院和23家社康中心,成立唯一法人的羅湖醫院集團,實現“人員編制一體化、運行管理一體化、醫療服務一體化”的“管理共同體”。

重新調整和明確集團內各醫療衛生機構的功能定位,醫院逐漸向提供危急重症、疑難複雜疾病的診療服務和科研教學轉變;社康中心逐漸向提供常見多發病診療、預防保健和公共衛生服務轉變。

合併集團內資源 “同類項”,設立醫學檢驗、放射影像、消毒供應、社康管理、健康管理和物流配送6個資源分享中心,實現檢驗結果互認、醫療資源互通;設立人力資源、財務、質控、資訊、科教管理和綜合管理6個資源管理中心,統一管理行政後勤事項,降低運營成本。

2

做強做實社康中心

成立羅湖醫院集團的目的不是為了做強做大醫院,而是為了舉集團之力做強基層。因此,羅湖醫院集團不斷將工作重心和優質資源下沉,並建立財政補助、收費價格激勵引導機制,做強做實社康中心。

1

壯大人才隊伍

公開招聘優秀全科醫生,組織專科醫生進行全科醫生轉崗培訓,鼓勵集團專科醫生到社康中心開設工作室,聘請外籍優秀全科醫生對集團內全科醫生進行培訓。

2

配齊藥品

社康藥品目錄與集團內各醫院藥品目錄一致,達到1350種。針對缺藥品種,集團24小時內配送到家。

3

優化設備配置

改善社康中心醫療裝備水準,在部分區域社康中心配置了CT、胃鏡、眼底照相等設備,並打造“社康檢查、醫院診斷”模式。

3

探索醫保基金

“總額管理,結餘留用”

羅湖醫院集團對醫保基金管理方式進行突破性改革,實行醫保基金“總額管理,結餘留用”,發揮醫保支付經濟杠杆的倒逼作用,促使集團主動下沉資源做強社康中心,做好預防保健和健康管理,讓簽約參保人少得病、少得大病。簽約參保人越健康,集團越受益,推動醫保從“保疾病”向“保健康”轉變,促進醫院集團從“治病掙錢”向“防病省錢”轉變。

改革兩年多來,“羅湖模式”試點正在逐漸破解社康“缺醫少藥”、“檢查不方便”、“只簽約不服務”、“重醫輕防”、“醫養分離”五大難題,初步實現了社康中心能力、預防保健能力、患者滿意度、醫務人員收入“四提升”和醫院運營成本、居民就醫成本“兩下降”。“強基層、促健康”的醫改目標成效初顯。

大家都在看

為老百姓好的

都必須點

支持!

↙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更多健康資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