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青春不負債 遠離校園貸

“零首付”、“免息”、“分分鐘到帳”等網貸宣傳語在大學校園裡隨處可見, 隨著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到來, 校園貸逐漸進入高校並迅速發展, 校園網貸雖然為大學生提供了資金便利, 但其野蠻的生長也讓個別同學身陷囹圄, 危機重重。 今天, 小編就給大家講講校園貸的那些事。

什麼是校園貸

校園貸, 又稱校園網貸, 是指一些網路貸款平臺或金融公司面向在校大學生開展的貸款業務, 網站或金融公司作為仲介平臺, 為資金提供方和大學生需求方提供資訊匹配, 並對他們的身份及交易資訊的真實性進行審查。

校園貸如何成為了詐騙工具

互聯網金融興起後, 名目繁多的網路貸款和消費金融平臺, 滲透到沒有獨立經濟來源的大學生群體當中。

校園貸的低門檻、審核快、操作便捷, 逐漸演變為了詐騙者手中的工具。 一些在校大學生利用同學、朋友的信任, 把校園貸平臺當成了自己的提款機, 利用網貸平臺詐騙的案件也開始出現, 法律意識淡薄、社會經驗不足的大學生們就這樣成為了校園貸詐騙的受害者。

今年3月, 一位元河南大學生通過網路借貸欠下60多萬元巨額賭債, 最終因無力償還而跳樓自殺;6月, 一位女大學生因網貸逾期未還, 遭遇“裸持”(手持身份證的裸照)要脅……近年來大學生因網上借貸無力償還而跳樓或拍裸照的事件頻頻進入公眾視野。

校園貸亂象叢生的原因

一是虛榮心膨脹, 學生群體少有經濟來源, 風險承受能力弱, 消費不夠理性。 他們不計後果的消費欲望, 企圖通過捷徑迅速走上“人生巔峰”, 而對於即將付出怎樣的道德和法律代價不管不顧。

二是審核不嚴,無需任何擔保,無需任何資質。只需動動手指,填填表格,就能貸款幾千甚至幾萬元,校園貸輕鬆的審核機制為不法分子成功詐騙提供了通行證。

三是學校對於校園貸缺乏正確及時的引導和提醒,導致校園貸亂象叢生。通過在學校散發小廣告,或者張貼在學校的教學樓裡,各種貸款小廣告隨處可見,放任了校園貸滋生。

遭遇校園貸詐騙該怎麼辦

目前,利用校園貸進行詐騙的方式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本人不知情,個人身份資訊被盜用;二是本人知情,以個人名義“幫忙”貸款。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1、本人不知情、身份資訊被冒用

如果是在本人不知情、身份資訊被冒用的情況下遭遇校園貸詐騙,要積極配合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取證、詢問。同時,可以以被冒用身份資訊為由向借貸公司提起民事訴訟,要求確認借貸合同無效。

2.本人知情、以個人名義“幫忙”貸款

如果當事人知情,並且以個人名義“幫忙”貸款的,須先償還貸款,後向詐騙者追償。同時,需要收集微信、通話記錄、轉帳憑證、物流單等證據以便向詐騙者提起訴訟。

教育部和中國銀監會聯合整治校園貸

教育部和中國銀監會聯合發佈了《關於加強校園不良網路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要求建立校園不良網路借貸日常監測機制,提倡高校開設金融學、網路安全學等相關公共基礎課或選修課,説明學生增強金融、網路安全防範意識。

《通知》釋放出“整治”不良校園貸的信號。兩部委明確提出,首先要建立校園不良借貸的日常監測機制。高校宣傳、財務、網路、保衛等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金融監管部門、各銀監局等部門要密切關注網路借貸業務在校園內拓展情況,高校輔導員、班主任、學生骨幹隊伍要密切關注學生異常消費行為,及時發現學生在消費中存在的問題。

在校大學生應該如何面對校園貸

一是要“擦亮眼睛”,增強防範意識。要謹慎使用並妥善保存個人身份資訊和其他重要資訊,不隨意填寫和洩露。要提高自身甄別能力和抵制能力,徹底遠離校園貸的陷阱。

二是要“理性消費”,培養勤儉意識。對於沒有經濟來源的大學生,要摒棄超前消費和過度消費行為,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合理安排生活支出。

三是要求助法律,有效保護自己。當遇到危險或者被催債人威脅恐嚇時,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報警,積極尋求法律的保護。

檢察官提示:同學們應當充分認識校園貸的風險,對門檻低、收益高等虛假宣傳保持高度警惕,切莫通過不良網貸平臺辦理校園貸而使自己陷入"高利貸”、“連環貸”的陷阱,理性對待校園貸,遠離校園貸,別讓校園貸“貸”走你的青春。

二是審核不嚴,無需任何擔保,無需任何資質。只需動動手指,填填表格,就能貸款幾千甚至幾萬元,校園貸輕鬆的審核機制為不法分子成功詐騙提供了通行證。

三是學校對於校園貸缺乏正確及時的引導和提醒,導致校園貸亂象叢生。通過在學校散發小廣告,或者張貼在學校的教學樓裡,各種貸款小廣告隨處可見,放任了校園貸滋生。

遭遇校園貸詐騙該怎麼辦

目前,利用校園貸進行詐騙的方式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本人不知情,個人身份資訊被盜用;二是本人知情,以個人名義“幫忙”貸款。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1、本人不知情、身份資訊被冒用

如果是在本人不知情、身份資訊被冒用的情況下遭遇校園貸詐騙,要積極配合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取證、詢問。同時,可以以被冒用身份資訊為由向借貸公司提起民事訴訟,要求確認借貸合同無效。

2.本人知情、以個人名義“幫忙”貸款

如果當事人知情,並且以個人名義“幫忙”貸款的,須先償還貸款,後向詐騙者追償。同時,需要收集微信、通話記錄、轉帳憑證、物流單等證據以便向詐騙者提起訴訟。

教育部和中國銀監會聯合整治校園貸

教育部和中國銀監會聯合發佈了《關於加強校園不良網路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要求建立校園不良網路借貸日常監測機制,提倡高校開設金融學、網路安全學等相關公共基礎課或選修課,説明學生增強金融、網路安全防範意識。

《通知》釋放出“整治”不良校園貸的信號。兩部委明確提出,首先要建立校園不良借貸的日常監測機制。高校宣傳、財務、網路、保衛等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金融監管部門、各銀監局等部門要密切關注網路借貸業務在校園內拓展情況,高校輔導員、班主任、學生骨幹隊伍要密切關注學生異常消費行為,及時發現學生在消費中存在的問題。

在校大學生應該如何面對校園貸

一是要“擦亮眼睛”,增強防範意識。要謹慎使用並妥善保存個人身份資訊和其他重要資訊,不隨意填寫和洩露。要提高自身甄別能力和抵制能力,徹底遠離校園貸的陷阱。

二是要“理性消費”,培養勤儉意識。對於沒有經濟來源的大學生,要摒棄超前消費和過度消費行為,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合理安排生活支出。

三是要求助法律,有效保護自己。當遇到危險或者被催債人威脅恐嚇時,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報警,積極尋求法律的保護。

檢察官提示:同學們應當充分認識校園貸的風險,對門檻低、收益高等虛假宣傳保持高度警惕,切莫通過不良網貸平臺辦理校園貸而使自己陷入"高利貸”、“連環貸”的陷阱,理性對待校園貸,遠離校園貸,別讓校園貸“貸”走你的青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