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7年銀行股大牛市緣何而起

文 | 景辰

今年以來, 銀行股迎來了一波平穩大漲, 不論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還是招商銀行, 雖然盤子很大, 但均有近50%的漲幅:

工商銀行 漲幅:46%

招商銀行 漲幅58%

建設銀行 漲幅33%

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建設銀行那麼大的盤子還會連續平穩上漲, 我個人認為主要是因為三個方面:政策因素、銀行價值及服務升級。

金融改革的政策因素

炒股就是炒預期, 個人認為那些所謂的技術分析都是玄之又玄的東西, 唯一可靠的就是對於宏觀經濟政策的把握以及對於國家經濟政策的預判,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錶, 如果對於大的經濟趨勢沒有正確的把握、對國家政策方向沒有良好的意識, 那麼在群雄逐鹿的A股市場只能是做一個高買低賣的惡意做空者, 或者是頻繁交易貢獻手續費的雷鋒。

對於宏觀經濟的把控, 不得不看的一點就是國內生產總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它反映的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 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 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

對於一個特定的國家來講, 想要通過GDP來窺探他的經濟狀況, 那麼對歷年來的GDP增長率做一個對比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我們首先來看近年來我過GDP增長率的走勢圖:

由上圖我們可以看到, 從2010年以來, 我國的GDP降速換擋已經持續了近7年的時間,

這也是近幾年以來國家一直不斷強調的新常態, 就是給國民先打了一個強心針:我們的GDP增速會下降一點, 但是大家別擔心, 忍一下, 一定會度過難關的。

GDP增速為什麼會下降呢?我們首先需要瞭解GDP的組成成分有哪些:

由上圖可知, 國內GDP構成的十大行業分別是工業、批發和零售業、金融業、房地產業、農林牧漁業、建築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住宿和餐飲業。其中工業占比最大,為34.27%,而近年來,由於查處地條鋼、環保關停廠房等一系列動作;2015年股災及錯誤時間出現的熔斷政策、規範化P2P互聯網金融以及在一二線城市對房地產的限售等降溫措施,導致工業、金融業、房地產占比最大的三項增速拉低整體GDP增速。

作為龍頭支柱產業的房地產降速之後,雖然國家開放了二胎政策,但是一時半會還不能緩解由於人口紅利減少而造成的中產階級收入陷阱問題不可避免。2009剛超發了4萬億雖然投在了“鐵公基”(鐵路、公路、基礎設施)上,但是至今依然讓政府債務居高不下,目前在美國不斷的加息預期之下,可以說再超發貨幣無異於飲鴆止渴。

那麼能夠被國家用於改革的領域就只剩下兩個了:政治改革和金融改革。

政治改革變數太大,容易動搖國本,不動搖國家體制和根基的情況下,在維穩定、保增長的預期下,要想繼續在經濟領域實現穩定增長,只能是進行金融改革,那麼具體會如何進行改革呢?

一個是分業經營向混業經營改革。

現在的證券,保險,銀行等都是分業經營,分別由證監會、保監會、銀監會等機構分業監管,未來將會逐步走向混業經營,現在的牌照紛繁複雜,未來可能只是設定準入門檻和資質備案,使銀行業可以辦理證券經紀、投資、債券發行承銷、信託存管、企業融資、財務顧問、財產保險、期貨配資等一系列業務。

總之,隨著金融混業的推進,國家每放開一塊業務給銀行來做,那麼銀行的價值就提升一倍,當然,在走向混業經營的過程中,大機構吞併小機構也將會是常態。

簡而言之,整體來看,銀行業具備天然的優勢,比如銀行掌握了最大量的終端客戶,金融服務業整個的行銷網路都掌握在銀行手裡,這兩年新成立的保險公司基本都是賠錢的,為什麼?銀行不幫你承銷你就沒活路,就這麼簡單!

另一個是金融價格的市場化改革。

比如利率的市場化,現在為了攬儲,小銀行利息比大銀行高,但是以後金融價格市場化改革之後,大家在同一起跑線上,很有可能出現錢存在大銀行利息高,而小銀行資金運作能力小,則利息低,另外,還可能出現大額保單的資產證券化,並賦予交易價格。

第三個就是熱錢流入。

金融業改革之後,外資、民間資本被放開限制,可以進入除了央行之外的金融業,這中情況目前在民營銀行的審批、保險公司的設立上已經有所體現,這就好比剛剛改革開放時候農民蒸個饅頭出售都是違法的但後來就市場自由化了,以後金融改革如果能把部分市場經濟引入,把金融業徹底搞活,那麼金融業才能百業俱興。

銀行重估的價值因素

銀行的價值需要再次被重新認識。

除了工農交建四大行外,民生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華夏銀行、郵儲銀行等全國性銀行的價值目前在大眾心目中普遍存在著誤解。

大眾普遍認為這些銀行在股市裡都是大盤股、藍籌股,價格就應該低,股價就不該暴漲,但是銀行的價值,或者說銀行股的價值,需要用不同的角度去重新認識。

首先,銀行極具終端價值。我們應該清醒的看到,所有的高端客戶,從存款資料到交易行為全部都掌握在銀行手裡,大資料是當之無愧的新興技術,應用到現在銀行業身上才是天衣無縫。

其次,銀行極具網路管道價值。四大行和招商、民生、興業、郵儲、華夏等全國性銀行的網店遍佈全國,這就是農村包圍城市,得眾人著得天下,全國性質的銀行從村裡、鎮上、縣城、地級市、省城到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實現了完整覆蓋。任何一家公司或者機構想重建這些網點,至少需要10年時間以及數以萬億計的成本,另外, 四大行和招商在倫敦、紐約、香港、澳洲等全世界大部分地區都設有分支機搆,而國家正在搞一帶一路,號召大企業去國外比如非洲等地搞基本建設,礦山、修路、造橋,銀行不還是要首選中資銀行?

第三點,銀行極具後端服務價值。目前大家最大的錯覺就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將會取代銀行。怎麼可能呢!燈泡在屋裡再亮也替代不了太陽。銀行作為存款保管人,這種存管義務和合同是天然存在的。同樣,放貸款也是銀行的天然價值所在。微信和支付寶可以被立刻被銀行取代,這並沒有技術門檻,現在很多銀行的APP上也可以掃碼,銀聯支付就是個例子,只是現在微信和支付寶在原有大量用戶基礎上提供了更好的服務罷了。但是他們的主要支柱業務是因為銀行並沒有把小額支付當作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所以才給了這些應用機會,但是從根本上來說,支付寶和微信的錢存在哪裡?不還是在為銀行打工嗎?至少你要交管理費吧。

最後,銀行極具資產重估價值。銀行的網點,特別是四大行和郵儲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的網點中,有很多房產的產權是自己的。這些物業有一半以上都是在城市的核心區。比如工行、建行、農行、中行在北上廣深最繁華的CBD都有好幾棟樓,這些物業的記帳方式偏保守,大部分是按照成本法入帳的,有的還計提了折舊,這房地產價格攀升的今天,這種入帳方式顯然是非常不合理的,如果把這些房產按照現在的房價來計算價值的話,這些資產數目將會是驚人的,而且地段好也容易套現,賣了或者拆遷之後再到便宜點的工業園區搞一塊地方辦公就可以。

消費升級的服務因素

隨著中產階級的崛起及消費升級和服務升級,更多的高端私人客戶和企業客戶將會成為銀行利潤的重要支柱來源。

我們高淨值客戶每年按照30%的速度在增加,根據招商銀行的研究報告,除去房產和股權,中國境內目前現金和金融資產超過千萬的人士,存量大約是在150萬到200萬左右,而且每年還會有20%到30%的遞增。

顯然,目前我們的私人銀行服務相對滯後的多,我們知道“美國運通百夫長黑金卡”,就是經常說的黑卡,它是外國高端個人服務的一個代表,可以在私人飛機租賃等各項全球旅行事務中提供方便,甚至會在法律允許範圍內滿足你的很多私人要求。

高速增長的高淨值客戶對比嚴重滯後甚至停留在國企時代的銀行服務現狀,有需求就會有服務,這個缺口遲早會被填滿,缺口填滿的過程,就是銀行利潤暴增的過程,富人的錢利潤率高嘛。

我國的中小企業數量多,營業額在500萬到5000萬的中小企業占到全部企業數量的90%還多,不可能所有的公司都IPO的,那麼這些中小企業的現金服務工作誰來做?當然是掌握了他們企業資金往來流水、銷售明細的銀行來做最踏實、最靠譜。企業服務可不是簡單的代發工資、簡單的網銀打款,而且更包括企業融資、發債、私募債、財務諮詢、財務顧問、法律顧問、出境顧問、綜合理財、信用交易、擔保、資產評估、資訊諮詢、供應鏈融資等等,這裡的每一項業務都有巨大潛力。

綜上所述,集政策因素、銀行價值及服務升級等利好於一體,今年整體股市不景氣的情況下銀行股大牛市的異軍突起就不足為奇了吧。

看到這裡,肯定有讀者要開始發問了:你說了這麼多不還是馬後炮嗎?事後諸葛亮,事前豬一樣!

等你多時了,直接上圖不叨叨:

看到這裡是不是該有讀者認為該有個推銷投資理財方案、推銷收費群的廣告之類的出來了?

然而,並沒有。

國內GDP構成的十大行業分別是工業、批發和零售業、金融業、房地產業、農林牧漁業、建築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住宿和餐飲業。其中工業占比最大,為34.27%,而近年來,由於查處地條鋼、環保關停廠房等一系列動作;2015年股災及錯誤時間出現的熔斷政策、規範化P2P互聯網金融以及在一二線城市對房地產的限售等降溫措施,導致工業、金融業、房地產占比最大的三項增速拉低整體GDP增速。

作為龍頭支柱產業的房地產降速之後,雖然國家開放了二胎政策,但是一時半會還不能緩解由於人口紅利減少而造成的中產階級收入陷阱問題不可避免。2009剛超發了4萬億雖然投在了“鐵公基”(鐵路、公路、基礎設施)上,但是至今依然讓政府債務居高不下,目前在美國不斷的加息預期之下,可以說再超發貨幣無異於飲鴆止渴。

那麼能夠被國家用於改革的領域就只剩下兩個了:政治改革和金融改革。

政治改革變數太大,容易動搖國本,不動搖國家體制和根基的情況下,在維穩定、保增長的預期下,要想繼續在經濟領域實現穩定增長,只能是進行金融改革,那麼具體會如何進行改革呢?

一個是分業經營向混業經營改革。

現在的證券,保險,銀行等都是分業經營,分別由證監會、保監會、銀監會等機構分業監管,未來將會逐步走向混業經營,現在的牌照紛繁複雜,未來可能只是設定準入門檻和資質備案,使銀行業可以辦理證券經紀、投資、債券發行承銷、信託存管、企業融資、財務顧問、財產保險、期貨配資等一系列業務。

總之,隨著金融混業的推進,國家每放開一塊業務給銀行來做,那麼銀行的價值就提升一倍,當然,在走向混業經營的過程中,大機構吞併小機構也將會是常態。

簡而言之,整體來看,銀行業具備天然的優勢,比如銀行掌握了最大量的終端客戶,金融服務業整個的行銷網路都掌握在銀行手裡,這兩年新成立的保險公司基本都是賠錢的,為什麼?銀行不幫你承銷你就沒活路,就這麼簡單!

另一個是金融價格的市場化改革。

比如利率的市場化,現在為了攬儲,小銀行利息比大銀行高,但是以後金融價格市場化改革之後,大家在同一起跑線上,很有可能出現錢存在大銀行利息高,而小銀行資金運作能力小,則利息低,另外,還可能出現大額保單的資產證券化,並賦予交易價格。

第三個就是熱錢流入。

金融業改革之後,外資、民間資本被放開限制,可以進入除了央行之外的金融業,這中情況目前在民營銀行的審批、保險公司的設立上已經有所體現,這就好比剛剛改革開放時候農民蒸個饅頭出售都是違法的但後來就市場自由化了,以後金融改革如果能把部分市場經濟引入,把金融業徹底搞活,那麼金融業才能百業俱興。

銀行重估的價值因素

銀行的價值需要再次被重新認識。

除了工農交建四大行外,民生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華夏銀行、郵儲銀行等全國性銀行的價值目前在大眾心目中普遍存在著誤解。

大眾普遍認為這些銀行在股市裡都是大盤股、藍籌股,價格就應該低,股價就不該暴漲,但是銀行的價值,或者說銀行股的價值,需要用不同的角度去重新認識。

首先,銀行極具終端價值。我們應該清醒的看到,所有的高端客戶,從存款資料到交易行為全部都掌握在銀行手裡,大資料是當之無愧的新興技術,應用到現在銀行業身上才是天衣無縫。

其次,銀行極具網路管道價值。四大行和招商、民生、興業、郵儲、華夏等全國性銀行的網店遍佈全國,這就是農村包圍城市,得眾人著得天下,全國性質的銀行從村裡、鎮上、縣城、地級市、省城到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實現了完整覆蓋。任何一家公司或者機構想重建這些網點,至少需要10年時間以及數以萬億計的成本,另外, 四大行和招商在倫敦、紐約、香港、澳洲等全世界大部分地區都設有分支機搆,而國家正在搞一帶一路,號召大企業去國外比如非洲等地搞基本建設,礦山、修路、造橋,銀行不還是要首選中資銀行?

第三點,銀行極具後端服務價值。目前大家最大的錯覺就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將會取代銀行。怎麼可能呢!燈泡在屋裡再亮也替代不了太陽。銀行作為存款保管人,這種存管義務和合同是天然存在的。同樣,放貸款也是銀行的天然價值所在。微信和支付寶可以被立刻被銀行取代,這並沒有技術門檻,現在很多銀行的APP上也可以掃碼,銀聯支付就是個例子,只是現在微信和支付寶在原有大量用戶基礎上提供了更好的服務罷了。但是他們的主要支柱業務是因為銀行並沒有把小額支付當作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所以才給了這些應用機會,但是從根本上來說,支付寶和微信的錢存在哪裡?不還是在為銀行打工嗎?至少你要交管理費吧。

最後,銀行極具資產重估價值。銀行的網點,特別是四大行和郵儲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的網點中,有很多房產的產權是自己的。這些物業有一半以上都是在城市的核心區。比如工行、建行、農行、中行在北上廣深最繁華的CBD都有好幾棟樓,這些物業的記帳方式偏保守,大部分是按照成本法入帳的,有的還計提了折舊,這房地產價格攀升的今天,這種入帳方式顯然是非常不合理的,如果把這些房產按照現在的房價來計算價值的話,這些資產數目將會是驚人的,而且地段好也容易套現,賣了或者拆遷之後再到便宜點的工業園區搞一塊地方辦公就可以。

消費升級的服務因素

隨著中產階級的崛起及消費升級和服務升級,更多的高端私人客戶和企業客戶將會成為銀行利潤的重要支柱來源。

我們高淨值客戶每年按照30%的速度在增加,根據招商銀行的研究報告,除去房產和股權,中國境內目前現金和金融資產超過千萬的人士,存量大約是在150萬到200萬左右,而且每年還會有20%到30%的遞增。

顯然,目前我們的私人銀行服務相對滯後的多,我們知道“美國運通百夫長黑金卡”,就是經常說的黑卡,它是外國高端個人服務的一個代表,可以在私人飛機租賃等各項全球旅行事務中提供方便,甚至會在法律允許範圍內滿足你的很多私人要求。

高速增長的高淨值客戶對比嚴重滯後甚至停留在國企時代的銀行服務現狀,有需求就會有服務,這個缺口遲早會被填滿,缺口填滿的過程,就是銀行利潤暴增的過程,富人的錢利潤率高嘛。

我國的中小企業數量多,營業額在500萬到5000萬的中小企業占到全部企業數量的90%還多,不可能所有的公司都IPO的,那麼這些中小企業的現金服務工作誰來做?當然是掌握了他們企業資金往來流水、銷售明細的銀行來做最踏實、最靠譜。企業服務可不是簡單的代發工資、簡單的網銀打款,而且更包括企業融資、發債、私募債、財務諮詢、財務顧問、法律顧問、出境顧問、綜合理財、信用交易、擔保、資產評估、資訊諮詢、供應鏈融資等等,這裡的每一項業務都有巨大潛力。

綜上所述,集政策因素、銀行價值及服務升級等利好於一體,今年整體股市不景氣的情況下銀行股大牛市的異軍突起就不足為奇了吧。

看到這裡,肯定有讀者要開始發問了:你說了這麼多不還是馬後炮嗎?事後諸葛亮,事前豬一樣!

等你多時了,直接上圖不叨叨:

看到這裡是不是該有讀者認為該有個推銷投資理財方案、推銷收費群的廣告之類的出來了?

然而,並沒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