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壽險業績大比拼:平安人壽營收淨利雙漲成標兵

近日, 四大上市險企已陸續披露2016年度業績成績單, 上市險企旗下的壽險業務經營狀況也隨之揭開面紗。

整體來看, 平安人壽、中國人壽、太保人壽以及新華保險保費收入全線呈上漲局面, 其中平安人壽同比上漲32.01%, 進一步縮小與中國人壽的差距, 直逼壽險一哥席位。

而在四大險企規模保費整體上漲的同時, 部分壽險公司的淨利潤卻出現回落。 中國人壽、中國太保以及新華保險淨利潤全部出現同比大幅下行, 平安人壽則能一枝獨秀, 維持穩定增長。

“壽險一哥”或將換位?年報資料比比看

在保險行業中,

寡頭格局成為行業的一大特徵。 中國人壽、太保人壽、平安人壽以及新華人壽長期佔據寡頭地位, 據保監會披露的資料顯示, 2016年前述4家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在77家壽險公司原保費總收入中占比高達44.06%。

從佔據寡頭地位的4家壽險公司座次來看, 2016年中, 中國人壽保費收入4262.30億元居首位, 平安壽險緊隨其後實現保費收入2751.82億元, 同比增長32.01%;太保人壽以及新華人壽則分別為1373.62億元和1125.6億元, 同比上漲26.5%以及0.6%, 以多達千億規模的差距居於平安人壽之後。

但這種格局正在發生變化, 排名第二的平安人壽保費收入快速增長, 增速冠絕同行, 令中國人壽“壽險一哥”的地位危機感十足。

一方面, 2016年平安壽險32.01%的保費收入同比增速遠超中國人壽18.3%的增速。

另一方面, 據上市險企披露的今年前2月保費收入資料也延續了這種趨勢。 中國人壽今年前兩個月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上漲19.66%;同期平安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速高達39.97%, 相比而言, 平安人壽優勢明顯。

四大險企三家利潤同比下挫, 平安人壽最會賺錢

儘管上市險企旗下壽險業務的保費規模全線同比上行, 但其淨利潤卻出現分化。 據年報披露資料, 與其他三家上市險企對比, 平安人壽成為淨利潤金額最多, 同時也成為唯一一家實現淨利潤同比增長的保險公司。

資料顯示, 2016年平安壽險歸屬公司股東淨利潤為244億, 同比增長6.3%。 而同期, 中國人壽歸屬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91億元, 對比2015年347億元的數字同比下挫45%。 新華保險實現歸屬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9億元,

同比減少42.5%。 太保人壽去年85億元的歸屬公司股東淨利潤則同比縮水19.3%。

壽險業務淨利潤的變化也直接反應在4家上市險企的每股收益中, 資料顯示, 中國平安每股收益由2015年的2.98元漲至2016年的3.5元, 上漲0.52元;中國國壽則由2015年的1.22元降至2016年的0.66元, 下跌0.56元;中國太保以及新華保險分別同比減少0.63元以及1.18元。

對於上述保費收入同比上行淨利潤卻同比下挫的局面, 有券商研報指出, 去年債券、存款、非標收益率均顯著下降, 權益投資收益率目前來看並不樂觀, 另類投資配置難度加大, 利差收窄屬大概率事件, 準備金折現率的下調對於各公司利潤均產生顯著負面影響。

此外,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 險企淨利潤下降主要是因為權益類投資受到宏觀經濟形勢和資本市場波動的影響。

同時這也與2015年的大牛市有關, 其導致2015年整體收益增幅太大, 相較而言, 2016年收益增幅有所下降。

至於其他公司捂緊“錢袋子”, 而平安人壽卻仍能釋放利潤原因, 或可歸功於平安人壽的新業務結構。 據瞭解, 2016年平安人壽堅持以保障型業務為主, 公司長期保障型業務的新業務價值在壽險業務中占比74.5%, 而長期保障型產品對利率波動的敏感性較低。 由此, 在國壽、新華、太保三家淨利潤下滑情況下, 平安人壽卻依然可以釋放利潤空間。

新業務價值指標齊提升, 壽險業追求價值不停歇

事實上, 提高長期保障型業務是壽險公司的共同話題。

除了已在業務調整方面有所收穫的“領頭羊”平安人壽,

中國人壽也在進行結構性調整;同時, 新華保險也高調舉起改革大旗, 揚言2017年底將徹底放棄躉交業務;太保人壽的結構調整也在進行, 一邊大幅度降低銀保業務占比, 一邊提高個險業務所占比重。

上市險企旗下壽險業務在調整業務構成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已有所體現。 資料顯示, 2016年, 平安壽險業務一年新業務價值為508.05億元, 同比增長32.2%。 同期新華保險一年新業務價值為104.49億元, 同比增長36.4%;中國人壽一年新業務價值達493.11億元, 同比增長56.4%, 太保人壽一年新業務價值190.41億元, 同比增長56.5%。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直接從年報顯示資料來看, 中國人壽、中國太保一年新業務價值增速都高於平安人壽, 但縱向對比歷史資料發現,從償一代到償二代,要進一步探討該項資料是否進行標準轉換。統一口徑後則可發現,平安人壽一年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速64.7%,遠高於同業,位居第一。

此外,在新業務價值提升中,個險成為主力軍。年報顯示,分管道來看,2016年平安人壽個險一年新業務價值464.13億,中國人壽個險一年新業務價值為463.26億,太保壽險個險一年新業務價值為 179.3 億元,新華保險個險管道一年新業務價值為102.71億。查看歷史資料發現,平安人壽在個險NBEV這一核心指標上已連續兩年超過壽險大哥中國人壽。

更值得關注的是,從新業務構成來看,2016年,平安人壽堅持以保障型業務為主,長期保障型業務的新業務價值在壽險業務中占比74.5%,比去年同期提升4.7個百分點。而其背後更深層的含義在於,長期保障型產品對利差依賴程度較小,目前,平安人壽已從以利差為主的盈利模式轉向提升死差和費差在利源中的占比。

面臨利率下行、中小險企搶單,個險管道人力費用上漲,以及多元化經營的結構調整等諸多挑戰,無論從保費收入增速、盈利能力亦或是高品質的價值增長,壽險業中,平安人壽已儼然成為同業模範。如果說平安人壽為壽險業務轉型提供了一個良好範本,那麼其他三家險企轉型成果也仍然帶給市場想像空間,未來整個壽險業成長空間讓人期待。

但縱向對比歷史資料發現,從償一代到償二代,要進一步探討該項資料是否進行標準轉換。統一口徑後則可發現,平安人壽一年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速64.7%,遠高於同業,位居第一。

此外,在新業務價值提升中,個險成為主力軍。年報顯示,分管道來看,2016年平安人壽個險一年新業務價值464.13億,中國人壽個險一年新業務價值為463.26億,太保壽險個險一年新業務價值為 179.3 億元,新華保險個險管道一年新業務價值為102.71億。查看歷史資料發現,平安人壽在個險NBEV這一核心指標上已連續兩年超過壽險大哥中國人壽。

更值得關注的是,從新業務構成來看,2016年,平安人壽堅持以保障型業務為主,長期保障型業務的新業務價值在壽險業務中占比74.5%,比去年同期提升4.7個百分點。而其背後更深層的含義在於,長期保障型產品對利差依賴程度較小,目前,平安人壽已從以利差為主的盈利模式轉向提升死差和費差在利源中的占比。

面臨利率下行、中小險企搶單,個險管道人力費用上漲,以及多元化經營的結構調整等諸多挑戰,無論從保費收入增速、盈利能力亦或是高品質的價值增長,壽險業中,平安人壽已儼然成為同業模範。如果說平安人壽為壽險業務轉型提供了一個良好範本,那麼其他三家險企轉型成果也仍然帶給市場想像空間,未來整個壽險業成長空間讓人期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