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汽車金融萬億市場,參與者紮堆入局,銀行如何守住擂臺?

據統計, 2016年我國互聯網汽車金融的總市場規模約達1.1萬億元, 預計2018年將達到1.85萬億元, 其中互聯網汽車消費金融的市場規模或高達1.2 萬億元。 而銀行憑藉著資本的優勢, 佔據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 長期以來佔據著主導地位。

但上萬億元的市場吸引了眾多企業紛紛涉水相關業務, 近年來, 高速發展的互聯網金融也滲透到汽車金融領域, 加速了市場的爭奪。 BAT、P2P平臺、電商、二手車電商平臺等都已佈局汽車金融, 巨額融資消息頻頻傳出。 面對如此攻勢, 銀行如何守住汽車金融領域的擂臺?

萬億市場, 銀行守擂漸顯困難

汽車產業規模巨大, 從2009年開始, 中國汽車銷量就已超過美國, 成為全球汽車第一消費大國。 截至2016年底, 中國汽車保有量已達到1.94億輛, 較2010年增長113%。 據國家資訊中心預計, 至2020年這個數字將達到2.5億。

就行業而言, 2016年, 中國汽車行業擁有規模以上企業14110餘家, 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5%, 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4.5%, 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0185.8億元, 實現利潤總額6677.4億元, 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037億元。

圖片來源於網路

商業銀行一直佔據著汽車金融產業鏈中利潤最豐厚的一段。 早在2004年中國第一家汽車金融公司上海通用汽車金融公司成立前, 各大銀行就大力發展了汽車消費金融業務。

以平安銀行為例, 2016年零售端汽車貸款餘額達到952.64億元, 占個人貸款的17.61,%, 高於個人住房按揭貸款, 其中, 當年新發放汽車貸款820.88億元, 同比增長37.73%, 是汽車消費金融領域的大鱷。

但商業銀行基本不可能切入整車生產領域。 而且, 上萬億元的市場吸引了眾多企業紛紛涉水相關業務, 並引來各家平臺的競爭逐漸加碼。

近年來,

高速發展的互聯網金融也滲透到汽車金融領域, 互聯網公司紮堆進軍汽車金融, 加速了市場的爭奪。

從整個汽車金融領域來看, 目前, BAT、P2P平臺、電商、二手車電商平臺等都在佈局汽車金融。

阿裡通過旗下天貓平臺推出“車秒貸”, 與近百家汽車企業達成合作, 為他們提供貸款服務;

騰訊利用其自身在社交領域的優勢, 通過微信理財通推出針對特定整車品牌的購車理財產品, 同時還入股易鑫金融、人人車等完成在汽車金融領域的佈局;

百度雖然佈局較晚, 但也通過對接車貸和車險供應商開始了平臺化經營的試水。

在電商平臺方面, 汽車之家也明確表示“金融業務將成為汽車之家一個重要的營收組成部分”;二手車B2B電商平臺領頭羊優信拍建立了獨立的汽車金融業務板塊;

C2C平臺瓜子二手車也已經建立了自己的汽車金融部門, 以實現線上流量的變現;人人車公佈的“開放生態”計畫, 也將方向瞄準了為用戶提供貸款、保險、維修等服務。

圖片來源於網路

此外, 今年互聯網汽車金融領域的融資消息頻頻傳出。

第一車貸繼1月初完成B輪3.6億元人民幣融資之後, 2月7日又宣佈完成B+輪1.4億元人民幣融資, 一個月的時間完成兩輪累積5億元人民幣的融資。

易鑫金融於3月7日宣佈與中泰證券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易鑫金融也由此獲得200億戰略融資。

2017年上半年, 包括第1車貸、大搜車、車貸貸以及向日葵金融在內的多家互聯網汽車金融公司相繼完成了融資。 據統計, P2P車貸成交量已達1309.07億元, 是2016年全年P2P車貸成交量的82.03%。 其中, 汽車眾籌和互聯網汽車保險的成交量分別為46.3億元和108.54億元。

融資租賃公司、互聯網金融公司憑藉靈活的產品設計、更加快速的審批速度和相對低的門檻吸引了大量客戶。

此外, 許多傳統銀行、汽車租賃公司風控體系難以支援的客戶和更在乎消費體驗的年輕客戶也極有可能選擇融資租賃、互聯網汽車金融。

因此,銀行雖然依然佔據著大部分市場,但是面對強烈的攻勢,想守住擂臺已經漸顯困難,靠譜金服CEO匡志成預計:“實際上,銀行佔有的市場份額很可能已遠不足目前公開資料顯示的90%以上。”

多方參與者紮堆入局

銀行和汽車金融公司是汽車金融行業的主要參與者,兩者憑藉資金成本優勢佔據著超過90%的市場份額。其餘的份額被融資租賃公司、消費金融公司佔據,近年來,互聯網金融公司也加入到汽車金融市場中來,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

不同的機構找准自身的優勢切入點,殺入了市場中。從產品結構來看,優勢差異主要體現在首付比例、貸款期限、貸款利率、貸款的門檻、放款速度等方面。

商業銀行由於可以吸收公眾存款,資金成本低,其金融產品的利息一般都比較低。但對車貸的風險評估能力較弱以及風險偏好低使得其對車貸客戶設置了較高的門檻。

汽車金融公司主要脫胎于車企或經銷商,大大加強了其貸款評估和車輛處置的能力,同時購車、車貸的一條龍服務讓其擁有入口優勢。但汽車金融公司的劣勢在於募集資金能力較銀行弱,主要客戶為自身經營的汽車品牌的客戶。

融資租賃公司由商務部監管,牌照更容易取得,這也使得有意加入汽車金融又無銀行、汽車金融、金融租賃牌照的企業多採用融資租賃牌照進入。與經營性租賃不同,融資租賃在租賃期結束後汽車所有權有可能從租賃公司轉移到客戶,實際上是為消費者購車提供融資服務。

圖片來源於網路

產品靈活,首付比例低是融資租賃公司的優勢,隨著國內融資租賃滲透率提升,年輕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轉變,融資租賃比例有望提升。但融資租賃牌照下資金募集管道窄,也無法查詢央行征信。

相較於銀行、汽車金融公司,互聯網汽車金融公司的貸款利率更高,但是互聯網汽車金融公司具有產品多元化、審批流程快的優勢,而且部分以汽車相關交易平臺為基礎的汽車金融公司還佔有流量入口優勢。

隨著市場的參與者越來越多,而且產業鏈上利潤分配開始逐步從生產環節轉移向汽車金融,雖然銀行、汽車租賃公司依靠資金成本、購車場景閉環等優勢佔據著主導,但這些後來者在放款門檻、產品靈活性、審批速度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

以汽車電商平臺為支撐的互聯網汽車金融公司未來發展空間巨大,未來若汽車電商、二手車電商等模式能成功轉移部分線下購車流量,與之結合的汽車金融產品將有機會切走部分蛋糕。

銀行:積極佈局線上購車場景

上文分析到,銀行、電商、互聯網汽車金融公司都具有著不同的優勢,同時又有先天的不足。因此,任何一方要想在行業內取得主導優勢,必須打破各方之間的邊界,相互之間取長補短。

對於銀行而言,要想長期保持領先優勢,就必須積極擁抱變化,加強互聯網產品的開發和金融科技的運用,積極佈局汽車電商等線上購車場景為基礎的汽車金融。

圖片來源於網路

首先,汽車消費的群體日益年輕化,移動互聯網佔據的比例越來越重,要利用互聯網技術開拓市場,積極迎合年輕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佈局線上購車場景。

最理想的模式是,使用者線上購車時直接做審批,後續用戶在平臺上還月供,和用白條買個手機一樣。

其次,發展應用大資料技術,解決為審核速度慢、審核資料繁瑣、首付較高等痛點。

據估計,到2020年有6.2億的人有貸款的記錄,如果按照當時的人口結構去測算,把0到18歲和60歲以上的人群給剔除掉,大概有8.6億人是潛在購車的人群,也就是說到2020年的時候將有72%的人都會有資信資料。

隨著征信體系的完善,大資料的技術逐漸成熟,自動化審批也將迅速普及。

此外,傳統固化的格局逐漸鬆動,消費場景也不斷的呈現多樣化,外加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國內的汽車產業格局也將面臨新的格局,只有保持開放的姿態,把握融合發展的趨勢,方能抓住未來的風口。

因此,銀行雖然依然佔據著大部分市場,但是面對強烈的攻勢,想守住擂臺已經漸顯困難,靠譜金服CEO匡志成預計:“實際上,銀行佔有的市場份額很可能已遠不足目前公開資料顯示的90%以上。”

多方參與者紮堆入局

銀行和汽車金融公司是汽車金融行業的主要參與者,兩者憑藉資金成本優勢佔據著超過90%的市場份額。其餘的份額被融資租賃公司、消費金融公司佔據,近年來,互聯網金融公司也加入到汽車金融市場中來,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

不同的機構找准自身的優勢切入點,殺入了市場中。從產品結構來看,優勢差異主要體現在首付比例、貸款期限、貸款利率、貸款的門檻、放款速度等方面。

商業銀行由於可以吸收公眾存款,資金成本低,其金融產品的利息一般都比較低。但對車貸的風險評估能力較弱以及風險偏好低使得其對車貸客戶設置了較高的門檻。

汽車金融公司主要脫胎于車企或經銷商,大大加強了其貸款評估和車輛處置的能力,同時購車、車貸的一條龍服務讓其擁有入口優勢。但汽車金融公司的劣勢在於募集資金能力較銀行弱,主要客戶為自身經營的汽車品牌的客戶。

融資租賃公司由商務部監管,牌照更容易取得,這也使得有意加入汽車金融又無銀行、汽車金融、金融租賃牌照的企業多採用融資租賃牌照進入。與經營性租賃不同,融資租賃在租賃期結束後汽車所有權有可能從租賃公司轉移到客戶,實際上是為消費者購車提供融資服務。

圖片來源於網路

產品靈活,首付比例低是融資租賃公司的優勢,隨著國內融資租賃滲透率提升,年輕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轉變,融資租賃比例有望提升。但融資租賃牌照下資金募集管道窄,也無法查詢央行征信。

相較於銀行、汽車金融公司,互聯網汽車金融公司的貸款利率更高,但是互聯網汽車金融公司具有產品多元化、審批流程快的優勢,而且部分以汽車相關交易平臺為基礎的汽車金融公司還佔有流量入口優勢。

隨著市場的參與者越來越多,而且產業鏈上利潤分配開始逐步從生產環節轉移向汽車金融,雖然銀行、汽車租賃公司依靠資金成本、購車場景閉環等優勢佔據著主導,但這些後來者在放款門檻、產品靈活性、審批速度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

以汽車電商平臺為支撐的互聯網汽車金融公司未來發展空間巨大,未來若汽車電商、二手車電商等模式能成功轉移部分線下購車流量,與之結合的汽車金融產品將有機會切走部分蛋糕。

銀行:積極佈局線上購車場景

上文分析到,銀行、電商、互聯網汽車金融公司都具有著不同的優勢,同時又有先天的不足。因此,任何一方要想在行業內取得主導優勢,必須打破各方之間的邊界,相互之間取長補短。

對於銀行而言,要想長期保持領先優勢,就必須積極擁抱變化,加強互聯網產品的開發和金融科技的運用,積極佈局汽車電商等線上購車場景為基礎的汽車金融。

圖片來源於網路

首先,汽車消費的群體日益年輕化,移動互聯網佔據的比例越來越重,要利用互聯網技術開拓市場,積極迎合年輕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佈局線上購車場景。

最理想的模式是,使用者線上購車時直接做審批,後續用戶在平臺上還月供,和用白條買個手機一樣。

其次,發展應用大資料技術,解決為審核速度慢、審核資料繁瑣、首付較高等痛點。

據估計,到2020年有6.2億的人有貸款的記錄,如果按照當時的人口結構去測算,把0到18歲和60歲以上的人群給剔除掉,大概有8.6億人是潛在購車的人群,也就是說到2020年的時候將有72%的人都會有資信資料。

隨著征信體系的完善,大資料的技術逐漸成熟,自動化審批也將迅速普及。

此外,傳統固化的格局逐漸鬆動,消費場景也不斷的呈現多樣化,外加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國內的汽車產業格局也將面臨新的格局,只有保持開放的姿態,把握融合發展的趨勢,方能抓住未來的風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