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教全真道遵奉的北五祖都是誰?

道學, 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 從創立之初一直延續到現當代, 給中國人乃至周邊國家的文化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在這些傳承的過程當中, 有很多知識和內涵需要我們去瞭解、掌握。

——社群內容行銷諮詢【 白磚家】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教全真道遵奉的北五祖都是誰?

◎北五祖

北五祖為道教全真道遵奉的北宗五位祖師, 即東華紫府輔元立極大道君王玄甫;正陽開悟傳道垂教帝君鐘離權;純陽演正警化采佑帝君呂洞賓;海蟾明悟弘道純佑帝君劉海蟾;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王重陽。

少陽帝君是全真道北五祖之一, 為第一祖。 姓王諱誠, 字玄甫, 號少陽, 又號東華子。 系天仙東王公所降生, 故亦稱為東華帝君, 生於戰國時。 據《金蓮正宗記》雲:東華帝君生有奇表, 幼慕真風, 白雲上真見而愛之, 曰:“天上謫仙人也”。 乃引之入道, 授以青符玉篆, 金科靈文, 大丹秘訣, 周天火候, 青龍劍法。 東華得之, 拳拳服膺, 三年精心, 盡得其妙。 遂隱居于昆侖山煙霞洞, 結草庵以自居, 額曰“東華觀”。 度門人正陽子鐘離雲房, 嗣法弘教。 元世祖至元六年正月詔封其聖號為“東華紫府少陽帝君”。 後元武宗又加封為“東華紫府輔元立極大道帝君”。

正陽帝君是全真道北五祖之一, 複姓鐘離名權, 五代京兆咸陽(今陝西咸陽)人, 號和穀子, 一號正陽子, 又號雲房。 面容慈善, 身材魁梧, 美髯俊目, 身長八尺。 曆仕漢、魏、晉為將軍, 後因兵失利, 退隱終南山, 得東華帝君授道真訣,

複隱晉州羊角山, 于正陽洞修煉登仙。 強調內丹煉養, 創內丹藥物、採取、火侯之理論, 崛起內丹道之先聲, 故被全真教尊為北派第二祖。 元世祖詔封其為“正陽開悟傳道真君”, 元武宗加封為“正陽開悟傳道垂教帝君”。

純陽帝君是全真道北五祖之一, 也稱孚佑帝君。

姓呂諱岩, 號純陽子, 自稱回道人。 唐德宗貞元丙子年四月十四日巳時, 眾見一白鶴, 自天而降, 飛入其母房中, 隨即呂祖降生。 山西蒲阪縣(今山西濟縣)永樂鎮招賢裡人。 傳說唐代鹹通三年六十四歲進士及第。 後游長安, 遇鐘離權, 經過“十試”, 乃授以“大道天遁劍法, 龍虎金丹秘文”。 百余歲而童顏, 步履輕疾, 頃刻數百里, 世以為神仙。 其修行以慈悲度世為成道路徑, 改丹鉛與黃白之術為內功, 改劍術為斷除貪嗔、愛欲和煩惱的智慧, 對北宋道教教理的發展, 有一定影響。 北宋宣和元年詔封為“妙通真人”。 元世祖至元六年, 封為“純陽演正警化真君”。 至大三年加封為“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

海蟾祖師是全真道北五祖之一,五代時道士。名操,字昭遠,又字宗成,以號行。燕山(今北京市西南宛平)人。為遼進士,又說名哲,字元(鉉或玄)英。事燕主劉守光為丞相。好黃老之學。一日,有道人自稱正陽子來謁,海蟾待以賓禮。道人為演清靜無為之宗,金液還丹之要,並索雞卵十枚,金錢十文,一文置幾上,累十卵於金錢上,若浮圖狀。海蟾驚曰:“危哉!”道人曰:“居榮祿,履憂患,其危殆甚!”盡以其錢劈破擲之,辭去。海蟾大悟,遂棄官隱于華山、終南山。後得道仙去。元世祖封其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元武宗加封為“海蟾明悟弘道純佑帝君”。

重陽祖師是全真道北五祖之一。金代道士,全真道的創立者。原名中孚,字允卿,後應武舉,易名德威,字世雄,入道後改名喆,字知明,號重陽子。咸陽(今屬陝西)大魏村人。政和壬辰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生,出身豪門,偽齊阜昌(西元1130~1137年)時曾應禮部試未第,金熙宗天眷時應武舉,中甲科。年四十七,頓猛省,解綬歸。棄妻兒,拂衣塵外。游終南山,遇正陽、純陽二師,因再拜求道,密授金丹口訣。次年複遇二師於醴泉觀,更授金丹真旨。大定八年和九年間創立“三教七寶會”、“三教金蓮會”、“三教三光會”、“三教玉華會”、“三教平等會”,主張儒、道、釋三教的合流,提倡“全神煉氣”,“出家修真”,不煉外丹,並制定道士出家的制度。元世祖至元六年追封為“全真開化真君”。元武宗至大三年加封為“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著有《重陽全真集》、《重陽教化集》、《立教十五論》等。度化弟子有馬丹陽、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女)等,後世稱“北七真”,又分別創立遇仙、南無、隨山、龍門、崳山、華山、清靜七派,極大地弘揚了全真教,在道教史上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南五祖

南五祖為道教全真道尊奉的南宗五位祖師,即紫陽真人張伯端,翠玄真人石杏林(泰)紫賢真人薜道光(式),翠虛真人陳泥丸(楠),紫清真人白玉蟾。

海蟾祖師是全真道北五祖之一,五代時道士。名操,字昭遠,又字宗成,以號行。燕山(今北京市西南宛平)人。為遼進士,又說名哲,字元(鉉或玄)英。事燕主劉守光為丞相。好黃老之學。一日,有道人自稱正陽子來謁,海蟾待以賓禮。道人為演清靜無為之宗,金液還丹之要,並索雞卵十枚,金錢十文,一文置幾上,累十卵於金錢上,若浮圖狀。海蟾驚曰:“危哉!”道人曰:“居榮祿,履憂患,其危殆甚!”盡以其錢劈破擲之,辭去。海蟾大悟,遂棄官隱于華山、終南山。後得道仙去。元世祖封其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元武宗加封為“海蟾明悟弘道純佑帝君”。

重陽祖師是全真道北五祖之一。金代道士,全真道的創立者。原名中孚,字允卿,後應武舉,易名德威,字世雄,入道後改名喆,字知明,號重陽子。咸陽(今屬陝西)大魏村人。政和壬辰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生,出身豪門,偽齊阜昌(西元1130~1137年)時曾應禮部試未第,金熙宗天眷時應武舉,中甲科。年四十七,頓猛省,解綬歸。棄妻兒,拂衣塵外。游終南山,遇正陽、純陽二師,因再拜求道,密授金丹口訣。次年複遇二師於醴泉觀,更授金丹真旨。大定八年和九年間創立“三教七寶會”、“三教金蓮會”、“三教三光會”、“三教玉華會”、“三教平等會”,主張儒、道、釋三教的合流,提倡“全神煉氣”,“出家修真”,不煉外丹,並制定道士出家的制度。元世祖至元六年追封為“全真開化真君”。元武宗至大三年加封為“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著有《重陽全真集》、《重陽教化集》、《立教十五論》等。度化弟子有馬丹陽、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女)等,後世稱“北七真”,又分別創立遇仙、南無、隨山、龍門、崳山、華山、清靜七派,極大地弘揚了全真教,在道教史上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南五祖

南五祖為道教全真道尊奉的南宗五位祖師,即紫陽真人張伯端,翠玄真人石杏林(泰)紫賢真人薜道光(式),翠虛真人陳泥丸(楠),紫清真人白玉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