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清 吳熙載 歐陽永叔 隸書

【手機臨摹樣式】

清 吳熙載 歐陽永叔 隸書卷25.4X118

吳熙載(1799-1870),吳煕載,原名廷颺,字煕載,後因避穆宗載淳諱更字讓之,號晚學居士,江蘇儀征人。他長期寓居揚州,以賣書畫刻印為生,晚年落魄窮困,棲身寺廟借僧房鬻書,潦倒而終。吳煕載是包世臣的入室弟子。其行草學包世臣,篆隸及篆刻則師法鄧石如。尤其是篆刻,不僅自成面目,而且進一步完善了鄧派印風,後來學鄧派印者,多從吳讓之入手。吳煕載以篆書和隸書最為知名。其篆書點畫舒展飄逸,結體瘦長疏朗,行筆穩健流暢。古樸雖不及鄧石如,而靈動典雅似則過之,頗具嫵媚優雅之趣,在晚清書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對後來的趙之謙、吳昌碩均有影響。

清 吳熙載 歐陽永叔 隸書卷25.4X118

吳熙載(1799-1870),吳煕載,原名廷颺,字煕載,後因避穆宗載淳諱更字讓之,號晚學居士,江蘇儀征人。他長期寓居揚州,以賣書畫刻印為生,晚年落魄窮困,棲身寺廟借僧房鬻書,潦倒而終。吳煕載是包世臣的入室弟子。其行草學包世臣,篆隸及篆刻則師法鄧石如。尤其是篆刻,不僅自成面目,而且進一步完善了鄧派印風,後來學鄧派印者,多從吳讓之入手。吳煕載以篆書和隸書最為知名。其篆書點畫舒展飄逸,結體瘦長疏朗,行筆穩健流暢。古樸雖不及鄧石如,而靈動典雅似則過之,頗具嫵媚優雅之趣,在晚清書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對後來的趙之謙、吳昌碩均有影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