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揭秘 | 花旗:FinTech是怎麼手撕銀行業的

花旗銀行最近發佈了一份聳人聽聞的報告——“FinTech是怎麼把銀行業逼向引爆點的”。

標題中那個bigger滿滿的FinTech, 直譯的話是“金融科技”。 FinTech公司的使命是:用科技讓金融運作更高效。 自從有FinTech的存在, 傳統銀行業似乎就過得越來越不好了, 請看花旗詳解:

1. 未來十年, 銀行業持續大幅裁員

花旗預計, 2015--2025年間, 銀行雇員將減少30%, 且下跌速度會由近些年的每年2%上升到3%。

花旗報告稱, FinTech正在影響未來銀行業的經營模式——未來銀行機構可能會更多專注在諮詢和顧問業務, 而非交易業務。

這是因為銀行實體網點的投資回報率在逐漸降低, 銀行分支及其人力成本占銀行零售業務成本的65%, 而這些成本中很大的是可以通過自動化省下來的。

2. 最會賺錢的業務, 可能要提前退居二線

零售銀行業務是目前銀行最賺錢的業務之一。

花旗估計, 全球範圍內, 零售銀行業務利潤占總利潤的35%,

而這個比例在美國、歐洲則還要高, 占比達40%。 但這一塊目前最賺錢的業務, 卻在逐漸被這兩年興起的FinTech公司侵蝕。

3. 最受影響的業務有這幾項

花旗將最容易受FinTech公司影響的業務做了一張矩陣表。 越往上, 表示這些業務越容易受到FinTech威脅;越往右, 則表示這些威脅越逼近。

從圖中看, 又容易受威脅且威脅又灰常緊迫的銀行業務有:個人貸款(Personal Loans), 中小企業貸款(SMB loans), 移動支付(Digital pmts.)和財富管理(Wealth Mgmt.)。

4. 支付寶蠶食中國傳統銀行信用卡交易

對於這些變化感受最深的, 莫過於我們身邊那些受到支付寶等協力廠商支付業務侵蝕的銀行業務了。

花旗報告稱, 中國的協力廠商支付就像是另一個銀行系統一樣。 協力廠商支付相比銀行有勝之而無不及之處是:協力廠商支付公司將支付當做是接觸用戶的一個入口, 這有助於它們日後向其提供更多金融服務, 比如“存款”和財富管理服務(餘額寶), 借貸服務(螞蟻小額貸款)以及網路銀行服務(網商銀行)。 單單支付這一活動就能積累大量有價值的使用者交易資料。

圖中可以看到, 支付寶的支付量已超過了工商銀行和招商銀行信用卡交易量的總和。

因為支付寶等協力廠商支付工具的強勢出境, 銀行交易費收入大大減少, 不過, 對消費者有利之處在於, 低價便捷的協力廠商支付會倒逼銀行, 使後者取消交易費。

所以, 就有了“2016年2月, 工商銀行等5加銀行宣佈取消轉帳手續費”的新聞。

此刻不小心想起馬雲說的一句話, “如果銀行不改變 我們就改變銀行”……艾瑪, 這個願望好像又被他不小心實現了呢。

5. 借貸市場也已經快保不住

銀行另一塊被搶奪的業務, 可能是借貸市場。

2015年,FinTech領域的投資已增長到190億美元,相較2014年的120億增長了近六成。

這些錢都投去哪兒了?花旗資料顯示,近一半的投資資金都選擇了借貸市場,是FinTech排名第一的吸金王。

市場證明,這些投資決策可能也是對的。近幾年,P2P借貸平臺蓬勃發展。2014年12月,美國最大的P2P公司Lending Club在紐交所高調上市,而借著上市大撈一筆的,還是那些在各個階段進入的風投們。

可能是借貸市場。

2015年,FinTech領域的投資已增長到190億美元,相較2014年的120億增長了近六成。

這些錢都投去哪兒了?花旗資料顯示,近一半的投資資金都選擇了借貸市場,是FinTech排名第一的吸金王。

市場證明,這些投資決策可能也是對的。近幾年,P2P借貸平臺蓬勃發展。2014年12月,美國最大的P2P公司Lending Club在紐交所高調上市,而借著上市大撈一筆的,還是那些在各個階段進入的風投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