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專訪|張晨光:吳蔚文最吸引我的,是浩然正氣

《歡樂頌2》老包總

《那年花開月正圓》吳老爺

《一剪梅》《情義無價》《京城四少》, 這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臺灣最紅的劇集裡, 都有張晨光的身影。 在台劇的黃金年代, 一眾青春英俊的小生裡, 張晨光憑出眾的演技和寬廣的戲路而佔據一席之地。 不管是憨厚的老實人, 還是浪蕩的公子哥, 還是機靈的“開心果”, 他都能詮釋得不錯。 當時, 他與寇世勳、周紹棟、姜厚任並列為臺灣中視四大小生。

1992年, 他憑藉《京城四少》的鐵蛋一角, 榮獲金鐘獎電視最佳男演員獎。

《京城四少》中的鐵蛋(右一)

2000年左右, 臺灣影視劇類型裡占大頭的, 多為偶像劇和鄉土劇。 年紀漸長, 偶像劇裡都是新鮮的稚嫩面孔了, 張晨光轉而參演了大量的鄉土劇。 2004年張晨光以《日正當中》再次拿下金鐘獎,

他成為以鄉土劇獲金鐘獎的第一人。

《春風不問路》

然而臺灣影視劇畢竟產量和市場都有限, 面對整個華語地區, 尤其是大陸影視行業的崛起, 是在逐年走下坡路。 張晨光開始像許多港臺演員一樣, 北上拍戲。 《奮鬥》裡的徐燦森, 便是張晨光北上拍戲後,

塑造的經典角色。 此後, 《辣媽正傳》《盛夏晚晴天》《千山暮雪》等熱播劇裡, 都能看到張晨光的表演。

《奮鬥》劇照

在大陸拍戲多年, 張晨光一直在努力適應大陸的拍攝方式, 並不斷調整自己的表演方式:“我這幾年, 把一些所謂的腔調的音做了一個小本,

只要發現有跟我平常說話不一樣的, 我都會把它糾正過來, 並用在戲裡面。 生活中, 我也力求與大家打成一片。 ”這份努力, 讓張晨光在大陸影視劇作品的創作中越發遊刃有餘, 口音也越發純正。

網友們的腦洞和熱情讓張晨光很吃驚,他開始很想和他們溝通,分享自己拍戲的想法和生活。“寫著寫著就好像寫上癮了,剛開始,我一天回復有三五百條。”後來這件事情傳開了,有更多網友就想來試一試。張晨光曾經回復網友評論回到淩晨三四點,和粉絲們打成一片,網路用語用得賊溜,還和粉絲們定下搞笑約定:“粉絲破百萬摸耳垂,粉絲破兩百萬拔胸毛”。

有記者曾問他,如果粉絲量真的漲到特別多,還會這樣認真地回復大家的評論嗎?張晨光毫不猶豫,表示會繼續回復。“正所謂人在越高的時候,你的腰杆要越低,保持一個謙卑的態度,面對粉絲,面對大眾。‘粉絲可以造就你,也可以毀了你’,這是我一直銘記的一句話。”

【對話】

澎湃新聞:是在怎樣的機緣下接到《那年花開月正圓》裡這個角色呢?

張晨光:實力再強,接好戲還需要有這個命。感謝吳蔚文吳老先生的在天之靈,感謝華視娛樂,感謝導演慧眼識人,給我了我這樣一個可遇不可求的機會,讓我接到這部戲。

澎湃新聞:在拍攝中和何潤東默契如何?會在演技上指導晚輩們嗎?

張晨光:其實在拍攝當中,和各位對戲都是輕鬆愉快、一拍即合的。這次和“東哥”其實是十七年後“再度重相逢”了,默契程度可想而知。敵人變親人,互相也都蠻珍惜的,彼此對待每場戲都是以最好的狀態,全身心投入地相互配合。

在候場的時候,我會默默地觀察這些年輕人們是如何演繹,怎樣詮釋一個角色的。所以更準確的說是互相學習,不是指導。一是為了避免自己的表演帶有太強的年代痕跡,二是吸收一些新鮮的元素,豐富一下自己的表演形式。當然啦,如果他們來找我探討的話,我也是非常願意去“曬一曬”我的經驗,與他們“互通有無”一下的。

《那年花開月正圓》飾演父子的張晨光、何潤東

兩人曾在17年前的電視劇《臥虎藏龍》中合作,何潤東飾演羅小虎,張晨光飾演鐵小貝勒。

澎湃新聞:我注意到,吳蔚文這個角色有很多習慣性的肢體小細節,之前包總那個角色,也有一些不一樣的肢體細節。設計這些細節,是您在表演中進入角色的一種方式嗎?

張晨光:老話講“細節決定成敗”嘛,注重細節是我融入角色的方式之一。但觀眾朋友們發現的諸多細節,其實本不是特意去設計的,是來源於演出時根據劇本劇情身臨其境,現場捕捉的靈感,最後再臨場發揮出來的。

張晨光:平時工作之餘會玩得多一些。想讓自己儘量照顧到每一位熱心網友,但是評論越來越多著實很難雨露均沾了。不過還是會儘量多看,多回復網友們的評論,尤其是趣評。

澎湃新聞:演過很多“富爸爸”的角色了,覺得吳蔚文這個角色身上,最獨特或者最吸引您的東西是什麼?

張晨光:是他的氣節。即使富甲一方,依舊以誠經商;即使朝中有人,依舊以信揚名。無論經歷什麼,依然心存浩然正氣。這份深明大義的氣節吸引了我。

“三硬商人”吳蔚文

澎湃新聞:《那年花開月正圓》收官,吳蔚文下線後有繼續追劇嗎?除了自己的角色,這部戲裡您最喜歡的角色是誰?如果能再來一次,想演誰的角色?

張晨光:有看。喜歡兒媳婦,畢竟是自家的媳婦,不僅堅持到了最後,還重振了吳家。

我還不敢驕傲地指定想演什麼,而且就這次選角來看,導演做到了人戲合一,就是無論是骨子裡的氣質還是外型方面,人物和演員都是相互匹配的。假如有機會,我也許會嘗試周老四這個角色,他玩世不恭,但是心如明鏡,在世風日下的時代中依然樂活的小人物。

吳蔚文和周老四

澎湃新聞:這部作品,後期有很多觀眾覺得,太多男性深愛女主,不現實。您家“兒媳婦”這麼受歡迎,您怎麼看?

張晨光:戲劇會有它的戲劇性,正所謂“無巧不成書”嘛。周瑩身上的巧合,應該是現實生活中不同人家的無數個故事熔煉在一起,彙集而成,不能說無根無據。劇中兒媳婦這麼受歡迎,也可能跟時代背景有關,她是當時獨樹一幟的女強人,人以稀為貴,樹大招風啊,正當年的成功男士擁有了她,看起來更加如虎添翼。不過要是發生在現實我會跟我兒子講:咱們就“推賢讓能”吧!

澎湃新聞:之前看某個採訪中,您似乎提到很欣賞宋小寶?有看《鄉村愛情故事》嗎?這兩年演得都是比較嚴肅的爸爸,有沒有比較期待喜劇的劇本或者角色?

張晨光:是的,在直播中訪談中我確實多次為我的偶像“打call”,《鄉村愛情故事》這部作品一直有聽說過,但總是陰差陽錯沒看成……

其實我挺喜歡,也挺想演喜劇的,因為比較貼近本性,拍攝過程中可能時不時的會來個本色出演吧!我曾經在直播裡有提過,說想到了一個非洲孩子來中國尋親的故事。如果夢想成真的話想跟宋小寶一起演呢!

澎湃新聞:您早年的作品類型、風格跨度極大,對於劇本,你選擇的標準是什麼?

張晨光:這個標準其實是我對自己的要求:人物飽滿,劇情精彩,拍出來可以不負內心,最重要是能讓觀眾滿意。

澎湃新聞:這幾年在大陸拍了不少戲,這也正好是大陸影視迅猛發展的十年,對這個行業的現狀有什麼觀點或看法嗎?

張晨光:用一句話形容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各領風騷若干年。

澎湃新聞:大量臺灣影視圈工作者都在北上發展,而臺灣優秀的影視作品影響力卻不如當年了。對於這一現象您怎麼看?

張晨光:這應該是事物發展的必然,現在大家不會不承認,大陸的確是: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吧!各行各業的發展都需要空間和市場,同樣地,影視圈也不會例外。這一點,大陸完全符合了這個得天獨厚的條件。

大家來這邊為求更好確實是明智之舉,所以在對老家的影視作品感到惋惜的同時,也在想,是不是相比於新家的不斷推陳出新,種類繁複,投進程度……老家的影視作品還是不夠,如同當年一般地去吸引觀眾。現在資訊資料講求交互,觀眾品味也在提升,如果真有好的作品,我想他們是一定不會錯過的!

澎湃新聞:爸爸的角色演了這麼多,在生活中,您覺得您是怎樣的父親?

張晨光:我曾一度認為我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直到看到我的孩子們都自立自強,特別懂事,並對父親的失職給予充分的理解,我的內心才在感動之餘終於踏實下來。一直以來,我的理念是:在家人面前,我不是演員。我是丈夫,是父親。我會讓他們充滿愛的正能量。所以工作之余但凡有機會,我一定會回去和家人團聚,孩子們的重大日子比如新生入學之類的,我也一定是當仁不讓的。

但是相比較大多數父親,我陪伴孩子的時間還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每次和孩子相處,在鼓勵誇獎的同時,我也會帶他們勞動、遠足……通過親子互動看看是否可以教他們一些對日後為人處事有幫助的東西。

澎湃新聞:目前最喜歡和最享受的生活狀態是什麼?覺得自己心理年齡多少歲?

張晨光:喜歡舒適愜意,穩穩的幸福。享受那種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冬天不冷,夏天不熱的怡然自得。有時候自己都覺得太浪漫,但也算是有夢想嘛,所以我的心理年齡應該是,18歲。

網友們的腦洞和熱情讓張晨光很吃驚,他開始很想和他們溝通,分享自己拍戲的想法和生活。“寫著寫著就好像寫上癮了,剛開始,我一天回復有三五百條。”後來這件事情傳開了,有更多網友就想來試一試。張晨光曾經回復網友評論回到淩晨三四點,和粉絲們打成一片,網路用語用得賊溜,還和粉絲們定下搞笑約定:“粉絲破百萬摸耳垂,粉絲破兩百萬拔胸毛”。

有記者曾問他,如果粉絲量真的漲到特別多,還會這樣認真地回復大家的評論嗎?張晨光毫不猶豫,表示會繼續回復。“正所謂人在越高的時候,你的腰杆要越低,保持一個謙卑的態度,面對粉絲,面對大眾。‘粉絲可以造就你,也可以毀了你’,這是我一直銘記的一句話。”

【對話】

澎湃新聞:是在怎樣的機緣下接到《那年花開月正圓》裡這個角色呢?

張晨光:實力再強,接好戲還需要有這個命。感謝吳蔚文吳老先生的在天之靈,感謝華視娛樂,感謝導演慧眼識人,給我了我這樣一個可遇不可求的機會,讓我接到這部戲。

澎湃新聞:在拍攝中和何潤東默契如何?會在演技上指導晚輩們嗎?

張晨光:其實在拍攝當中,和各位對戲都是輕鬆愉快、一拍即合的。這次和“東哥”其實是十七年後“再度重相逢”了,默契程度可想而知。敵人變親人,互相也都蠻珍惜的,彼此對待每場戲都是以最好的狀態,全身心投入地相互配合。

在候場的時候,我會默默地觀察這些年輕人們是如何演繹,怎樣詮釋一個角色的。所以更準確的說是互相學習,不是指導。一是為了避免自己的表演帶有太強的年代痕跡,二是吸收一些新鮮的元素,豐富一下自己的表演形式。當然啦,如果他們來找我探討的話,我也是非常願意去“曬一曬”我的經驗,與他們“互通有無”一下的。

《那年花開月正圓》飾演父子的張晨光、何潤東

兩人曾在17年前的電視劇《臥虎藏龍》中合作,何潤東飾演羅小虎,張晨光飾演鐵小貝勒。

澎湃新聞:我注意到,吳蔚文這個角色有很多習慣性的肢體小細節,之前包總那個角色,也有一些不一樣的肢體細節。設計這些細節,是您在表演中進入角色的一種方式嗎?

張晨光:老話講“細節決定成敗”嘛,注重細節是我融入角色的方式之一。但觀眾朋友們發現的諸多細節,其實本不是特意去設計的,是來源於演出時根據劇本劇情身臨其境,現場捕捉的靈感,最後再臨場發揮出來的。

張晨光:平時工作之餘會玩得多一些。想讓自己儘量照顧到每一位熱心網友,但是評論越來越多著實很難雨露均沾了。不過還是會儘量多看,多回復網友們的評論,尤其是趣評。

澎湃新聞:演過很多“富爸爸”的角色了,覺得吳蔚文這個角色身上,最獨特或者最吸引您的東西是什麼?

張晨光:是他的氣節。即使富甲一方,依舊以誠經商;即使朝中有人,依舊以信揚名。無論經歷什麼,依然心存浩然正氣。這份深明大義的氣節吸引了我。

“三硬商人”吳蔚文

澎湃新聞:《那年花開月正圓》收官,吳蔚文下線後有繼續追劇嗎?除了自己的角色,這部戲裡您最喜歡的角色是誰?如果能再來一次,想演誰的角色?

張晨光:有看。喜歡兒媳婦,畢竟是自家的媳婦,不僅堅持到了最後,還重振了吳家。

我還不敢驕傲地指定想演什麼,而且就這次選角來看,導演做到了人戲合一,就是無論是骨子裡的氣質還是外型方面,人物和演員都是相互匹配的。假如有機會,我也許會嘗試周老四這個角色,他玩世不恭,但是心如明鏡,在世風日下的時代中依然樂活的小人物。

吳蔚文和周老四

澎湃新聞:這部作品,後期有很多觀眾覺得,太多男性深愛女主,不現實。您家“兒媳婦”這麼受歡迎,您怎麼看?

張晨光:戲劇會有它的戲劇性,正所謂“無巧不成書”嘛。周瑩身上的巧合,應該是現實生活中不同人家的無數個故事熔煉在一起,彙集而成,不能說無根無據。劇中兒媳婦這麼受歡迎,也可能跟時代背景有關,她是當時獨樹一幟的女強人,人以稀為貴,樹大招風啊,正當年的成功男士擁有了她,看起來更加如虎添翼。不過要是發生在現實我會跟我兒子講:咱們就“推賢讓能”吧!

澎湃新聞:之前看某個採訪中,您似乎提到很欣賞宋小寶?有看《鄉村愛情故事》嗎?這兩年演得都是比較嚴肅的爸爸,有沒有比較期待喜劇的劇本或者角色?

張晨光:是的,在直播中訪談中我確實多次為我的偶像“打call”,《鄉村愛情故事》這部作品一直有聽說過,但總是陰差陽錯沒看成……

其實我挺喜歡,也挺想演喜劇的,因為比較貼近本性,拍攝過程中可能時不時的會來個本色出演吧!我曾經在直播裡有提過,說想到了一個非洲孩子來中國尋親的故事。如果夢想成真的話想跟宋小寶一起演呢!

澎湃新聞:您早年的作品類型、風格跨度極大,對於劇本,你選擇的標準是什麼?

張晨光:這個標準其實是我對自己的要求:人物飽滿,劇情精彩,拍出來可以不負內心,最重要是能讓觀眾滿意。

澎湃新聞:這幾年在大陸拍了不少戲,這也正好是大陸影視迅猛發展的十年,對這個行業的現狀有什麼觀點或看法嗎?

張晨光:用一句話形容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各領風騷若干年。

澎湃新聞:大量臺灣影視圈工作者都在北上發展,而臺灣優秀的影視作品影響力卻不如當年了。對於這一現象您怎麼看?

張晨光:這應該是事物發展的必然,現在大家不會不承認,大陸的確是: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吧!各行各業的發展都需要空間和市場,同樣地,影視圈也不會例外。這一點,大陸完全符合了這個得天獨厚的條件。

大家來這邊為求更好確實是明智之舉,所以在對老家的影視作品感到惋惜的同時,也在想,是不是相比於新家的不斷推陳出新,種類繁複,投進程度……老家的影視作品還是不夠,如同當年一般地去吸引觀眾。現在資訊資料講求交互,觀眾品味也在提升,如果真有好的作品,我想他們是一定不會錯過的!

澎湃新聞:爸爸的角色演了這麼多,在生活中,您覺得您是怎樣的父親?

張晨光:我曾一度認為我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直到看到我的孩子們都自立自強,特別懂事,並對父親的失職給予充分的理解,我的內心才在感動之餘終於踏實下來。一直以來,我的理念是:在家人面前,我不是演員。我是丈夫,是父親。我會讓他們充滿愛的正能量。所以工作之余但凡有機會,我一定會回去和家人團聚,孩子們的重大日子比如新生入學之類的,我也一定是當仁不讓的。

但是相比較大多數父親,我陪伴孩子的時間還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每次和孩子相處,在鼓勵誇獎的同時,我也會帶他們勞動、遠足……通過親子互動看看是否可以教他們一些對日後為人處事有幫助的東西。

澎湃新聞:目前最喜歡和最享受的生活狀態是什麼?覺得自己心理年齡多少歲?

張晨光:喜歡舒適愜意,穩穩的幸福。享受那種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冬天不冷,夏天不熱的怡然自得。有時候自己都覺得太浪漫,但也算是有夢想嘛,所以我的心理年齡應該是,18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