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超控股折價賣殼還簽對賭協議,背後有何玄機?

文丨金融之家 藥糖

10月13日訊, 中超控股突然賣殼, 不僅折價出售, 還意外簽訂一份業績承諾, 這種對賭式賣殼在國內資本市場尚屬首例,

再次引爆業內話題。

10月10日晚間, 中超控股(002471SZ)公告稱, 其控股股東中超集合團擬將所持中超控股29%股權轉讓給深圳鑫騰華, 轉讓價款為19.08億元。 本次權益變動後, 深圳鑫騰華實控人黃錦光將成為中超控股新的實控人。

中超控股因重大事項於9月20日開始停牌, 停牌前股價為5.63元/股, 但本次中超集合團通過協定轉讓方式以5.19元/股的價格轉讓全部股權, 轉讓單價折價約8%, 屬於折價賣殼。

更搶眼的是, 中超控股在折價賣殼的同時, 還簽訂了一份長達五年的業績承諾, 這種對賭式賣殼在A股市場尚屬首例。 中超控股的創舉再次引爆業內話題度, 絲毫不亞于其當年豪擲億元收購紫砂壺的壯舉。

中超控股的業績承諾頗具看點, 屬於“補償+獎勵”的雙向對賭。

中超集合團承諾, 上市公司2018-2022年度經審計的淨利潤應分別不低於9000萬元、9675萬元、10401萬元、11181萬元、12020萬元(按年增長率7.5%計算)。 如任一年度未達標, 中超集合團應向上市公司補足差額。 如超過當期承諾淨利潤數, 則超額部分的50%獎勵給中超集合團。

事實上, 中超控股2015-2016年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1133.18萬元、11194.66萬元, 均高於2018-2020年的承諾淨利潤。 由此可見, 對賭協議的設置門檻偏低, 中超控股想要實現承諾目標並不困難。

那麼, 中超控股和深圳鑫騰華為何要簽訂這樣一份對賭協議呢?從殼交易的監管大環境來看, 當下監管機構加大對杠杆收購的監管力度, 資本市場上炙手可熱的殼交易遭遇寒流, 部分買家趨於冷靜對殼股持觀望態度,

殼資源價格迅速回落。 因重組政策變化, 上市公司易主之後鮮有成功重組的案例, 不少買殼方浮虧嚴重, 中超控股的對賭式賣殼正是應對環境變化的無奈之舉。

那麼, 中超控股和深圳鑫騰華簽訂這份對賭協議有何意義呢?或許, 從業績承諾的三個關鍵點可以窺探一二:

1、承諾期為5年, 而重組後深圳鑫騰華的股份鎖定期也是5年;

2、承諾的淨利潤較低, 2018-2020年的承諾淨利潤均低於2015-2016年中超控股的實際淨利潤, 達到承諾的難度較低;

3、超額完成部分的50%作為業績獎勵, 50%是一個較高的比例了。

從中超控股的業績看, 本次賣殼較為意外。 但從“紫砂產業鏈”的發展實況來看, 賣殼不難解釋。 2016年年報顯示, 中超控股旗下紫砂業務平臺中超利永虧損793萬元,

擬投資的宜興紫砂文化產權交易中心尚未完成工商登記註冊手續, 擬投資10億元建設的宜興市中超利永紫砂藝術創意產業園尚處於工程基建期。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不過如此。

中超控股表面的讓步, 實則是雙方之間互利共贏的維穩之計。 而且, 本次交易無論是轉讓價格還是業績承諾, 都是經過精心的設置的, 最終目的是實現轉讓方與受讓方之間的利益平衡。

免責聲明:[金融之家-JRZJ.COM刊發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投資者據此操作, 風險自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