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明時節話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四大節日之一, 歷代文人騷客都寫下了許多的有關清明節的佳作, 流傳千古。

清明節不僅是一個民俗節日, 也是我國古代二十四節氣之一的時節。 但是清明節的來歷卻是有著一段血淚心酸的故事。 和端午節的來歷一樣, 清明節的來歷也與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位歷史人物有關。

煙雨清明

話說, 春秋時期, 晉獻公娶了驪戎部落的首長之女作為妃子, 獻公回國後就十分寵愛驪姬, 不久驪姬就為晉獻公生下了子嗣, 深受晉獻公寵愛的驪姬也開始預謀著要立自己的兒子奚齊為太子, 於是驪姬就開始陷害太子申生, 申生左右無奈, 無法洗刷自己身上的冤屈, 最終走上了自殺的道路。 在太子死後, 驪姬依舊不滿足, 於是開始誣陷晉獻公的另外兩個兒子重耳和夷吾, 被逼無奈的二人只得遠走他鄉離開了晉國。

重耳流亡圖

重耳為了生存, 躲避驪姬的追殺, 游走于多國之間。 在流浪途中的重耳收穫了一大批的忠誠謀士, 有狐偃、趙衰、顛頡、魏犨、胥臣、介子推等人。 西元前636年春天, 在秦國的護送下重耳最終返回了晉國, 成為了晉國的君主。

介子推

在流浪時期的重耳經常的食不果腹、風餐露宿。 有一次, 很久沒有都沒有吃東西的重耳餓昏在路上, 他的追隨者介子推就將自己腿上的一塊肉割了下來, 煮成肉湯喂給了重耳, 醒來的重耳大為感動, 從此對待介子推如手足一般。 西元前636年, 重耳成為了晉國的國君,

他對自己當初的追隨者都給予了大量的賞賜, 或高官厚祿、或金銀財寶, 但是他卻遺忘了介子推, 對介子推沒有任何的賞賜。 很多人都為介子推所不平, 勸他去討封賞, 可是介子推認為忠君這是臣子的本分, 豈能當做榮耀討賞賜, 而且他還十分的鄙視去討賞賜的行為, 於是偷偷的帶著自己的母親離開了家, 進入大山之中打算隱居起來。

晉文公

在臣子的提醒下重耳記起來了介子推, 去尋找介子推的時候才發現他早已離去, 於是重耳下令四處尋找介子推, 得知介子推懈怠母親進去大山隱居之後, 就立刻帶人前去尋找, 可是茫茫大山尋找一個人又何其艱難, 在小人的建議下, 重耳決定下令三面防火燒山, 企圖逼出介子推, 可是大火燒了三天三夜, 最終也沒見到介子推的身影, 在火滅之後眾人在一顆老柳樹下發現了介子推和他母親的遺體, 而介子推的身後還死死的藏著一塊布, 上寫著“割肉奉君盡丹心, 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 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複清明。”

介子推與其母

重耳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祭祀介子推和他母親。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規定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他還取走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歎道:“悲哉足下。”“足下”一詞就是來源於此。

介子推背負母親

次年,晉文公帶領群臣上山祭奠介子推,驚奇的發現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見到後掐了一節柳枝,編成一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將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這天定為清明節。

於是,清明節與寒食節也就流傳了下來,成為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倘若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複清明。”

介子推與其母

重耳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祭祀介子推和他母親。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規定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他還取走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歎道:“悲哉足下。”“足下”一詞就是來源於此。

介子推背負母親

次年,晉文公帶領群臣上山祭奠介子推,驚奇的發現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見到後掐了一節柳枝,編成一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將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這天定為清明節。

於是,清明節與寒食節也就流傳了下來,成為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