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陝西特色小吃之——箸頭面

油潑箸頭面又稱香棍面, 是陝西著名的一道小吃。 此菜的麵條粗細均勻, 光滑筋道, 柔韌耐嚼, 口味香辣清爽。 該菜品是在煮熟的麵條加入調料後澆潑上沸熱的菜籽油而成, 別有特色, 制法獨特, 因為麵條似筷子頭粗細, 故得此名。

陝西人喜食面, 關中平原, 鄉村城市, 大館小肆, 都可以見到這種棍棍面, 長約一二尺, 粗如手指, 吃起來勁道, 吃面還要配上生蒜, 這才過癮, 豪爽。 說白了油潑箸頭面就是油潑棍棍面經過改良的。

箸頭面

在咸陽古城北門口十字向北有一條古老而破敗的大街, 兩側店鋪林立, 人群熙熙攘攘。 一家飯館門前常圍著一些似餓狼般的食客, 抬頭可見一塊長約三尺, 寬一尺落滿塵灰的黑漆匾, 上書“箸頭麵館”四個鎦金大字, “箸”即筷子也!便是和竹筷一樣粗細的面, 民間俗稱“棍棍面”。

箸頭面

這家的麵條似筷子頭粗細, 筷子又名箸, 故名箸頭面。 聽旁人說, 箸頭面的管事老漢很牛, 全咸陽都知道, 在這裡吃面, 沒有涼菜, 沒有酒水, 桌上蹲兩個啤酒瓶, 白的是醋、黑的是醬。 先交錢再等面, 還不能催, 喝麵湯自己去舀, 筷子自己去拿, 沒有茶水, 沒有蒜, 也沒有餐巾紙。 有些人慕名去品嘗, 竟然先問朋友:“我想去吃箸頭面聽說規矩很多?”,

想知道規矩不然害怕老闆不搭理自己, 現在還有這樣的顧客呀!可見味道和生意的好!

箸頭面

那麼這家麵館到底有何奇招, 竟會幾十年來長久不衰?

為探其奧妙, 很多年前來自西安唯典陝西小吃培訓中心的小編與幾個朋友同往。

交錢後坐下等面, 只見夥計面相冷漠, 衣著不整, 只管收拾殘湯剩碗, 面來自己端, 要麵湯時, 夥計言:“自己盛去”, 只好自己去伙房舀來, 桌上不擺蒜、擦嘴沒有紙。 桌上蹲兩個啤酒瓶, 白的是醋、黑的是醬, 地上髒乎乎, 牆上黑乎乎, 就這條件吃不吃拉倒, 就這麼牛!就其面而言, 3塊錢一碗(當年還是3塊錢一碗), 棍棍面加白菜幫子, 一勺鹽兩勺辣子面, 滋啦一聲, 騰起一股油煙, 潑一瓢油起碼漏了一半, 碗邊全是油手不能摸。

原來吸引人的不是面, 而是這位名曰肖寶琦的老漢, 老漢大約五、六十多歲, 白髮、中等個兒、大嗓門、身板魁實, 老是撇著個嘴、兩個眼珠子不是左掃就是右瞪, 時不時蘸口唾沫把手中的哪遝錢數來數去,

還不時的將夥計訓來訓去, 牛哄哄的!

老漢最大的特點就是記億力超群, 報面就像說繞口令。 如:“先撈兩個, 一個豆芽少一個多撈菜;再撈三個, 兩個多撈豆芽少撈菜、一個隨便撈;再撈五個, 一個多撈豆芽少撈菜、兩個不要豆芽多撈菜、再撈兩個隨便撈”。 有人說:老漢報面從來沒錯過, 一天要賣幾百碗。 也有人說:老漢資產上百萬, 嗇皮(小氣)的連個蒜都不買。 說一千道一萬、凡來的就好這一口, 有開小車來的;有騎摩托來的;有請朋友的;有帶女伴的, 不管身份、不論地位、一律排隊。 講的就是先來後到, 玩的就是一視同仁, 還就這麼牛皮!真可謂是:古城特色箸頭面, 自己端面沒有蒜, 兩勺辣子一瓢油, 白醋醬油把面拌。

有人說:老漢報面從來沒錯過, 一天要賣500碗。也有人說:老漢資產上百萬,嗇皮的連個蒜都不買。說一千道一萬、凡來的就好這一口,有開小車來的;有騎摩托來的;有請朋友的;有帶女伴的。有錢沒錢、2元一碗、愛吃不吃、不管身份、不論地位、一律排隊。講的就是先來後到,玩的就是一視同仁,還就這麽牛皮。咋!

其實面是普通的面,只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出了名都能掙到錢。

箸頭面

想瞭解和學習陝西美食的朋友可以關注"唯典餐飲美食文化"頭條號喲,來自西安唯典陝西小吃培訓的小編會不定期的發表一些陝西傳統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簡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繫西安唯典學小吃喲!

請關注唯典餐飲美食文化

點擊文章左上角紅色圓圖示“唯典餐飲美食文化”進入後就可以看到小編以往發的很多關於美食或者陝西小吃的製作方法和歷史典故。

一天要賣500碗。也有人說:老漢資產上百萬,嗇皮的連個蒜都不買。說一千道一萬、凡來的就好這一口,有開小車來的;有騎摩托來的;有請朋友的;有帶女伴的。有錢沒錢、2元一碗、愛吃不吃、不管身份、不論地位、一律排隊。講的就是先來後到,玩的就是一視同仁,還就這麽牛皮。咋!

其實面是普通的面,只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出了名都能掙到錢。

箸頭面

想瞭解和學習陝西美食的朋友可以關注"唯典餐飲美食文化"頭條號喲,來自西安唯典陝西小吃培訓的小編會不定期的發表一些陝西傳統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簡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繫西安唯典學小吃喲!

請關注唯典餐飲美食文化

點擊文章左上角紅色圓圖示“唯典餐飲美食文化”進入後就可以看到小編以往發的很多關於美食或者陝西小吃的製作方法和歷史典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