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馬相伯紀念章背後的故事

走進丹陽市馬相伯史跡紀念館, 映入眼簾的藏品豐富多彩, 令人目不暇接。 館內豐富的圖文資料和珍貴的藏品仿佛將人們帶入了100多年前的中國社會,

裡面不僅有與相伯老人同時代的名流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書法真跡, 還有相伯老人學生于右任先生的墨寶, 還展出了馬相伯先生後人馬天若送來的幾件珍貴實物, 有1934年馮玉祥將軍送給馬相伯的繡像原件、兩件馬相伯手書原件等, 皆彌足珍貴。 在展櫃的一角還靜靜地擺著一枚小小的紀念章, 這就是著名的“百齡老人馬相伯先生遺像紀念章”。 不要小看這一枚紀念章, 它背後卻有著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呢。

這枚紀念章為機制鎳質, 直徑約為24毫米, 與我們熟悉的5分鎳幣大小相當。 紀念章正面外環一圈米字吉壽如意紋, 上方篆體環刻“百齡老人馬相伯先生遺像紀念章”字樣, 正中為馬相伯先生正面半身遺像,

矍鑠有神, 鬚髮絲毫畢現, 在數十倍放大鏡下觀看人物五官也絲毫不走樣, 足見其精緻程度。 下方左右各有一束穀穗簇擁著作者篆書落款:“黃偉存刻”;背面光素無紋飾, 僅有兩排豎列楷體文字:“民國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七日中央造幣廠桂林分廠代制”, 顯得十分莊重樸實。 在當時條件下, 能刻模並沖制出此等幣章品質, 實屬不易。

這枚紀念章的製作發行有著很深刻的歷史背景。 1939年11月4日, 馬相伯老人在越南諒山溘然長逝。 噩耗傳到國內, 舉國悲痛。 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中共領導人也聯名發出唁電:“驚悉相伯先生于本月四日遽歸道山, 老人星暗, 薄海同悲。 遺憾尚多, 倭寇未殄。 後死有責, 誓複同仇, 在天之靈,

庶幾稍慰……”為了弘揚相伯老人抗日救國的偉大愛國精神, 紀念他的豐功偉績, 桂林各界於12月17日在省政府禮堂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 會前經過各界商議, 決定製作一枚紀念章分贈出席紀念會的各位來賓, 任務就交給了當時的中央造幣廠桂林造幣分廠, 這就是精美的“百齡老人馬相伯先生遺像紀念章”製作發行的來由。 由於抗戰爆發, 當時的中央造幣廠重要人物和機器設備早已從上海搬遷到了桂林, 桂林造幣分廠集中了全國各地的樣幣雕刻高手。 接到任務後, 曾任中央造幣廠首席雕刻師的黃偉存親自主持設計並操刀雕刻, 由於時間緊迫, 黃偉存懷著對相伯老人無比崇敬的心情, 星夜不停, 幾天工夫就趕制出了樣幣,
並獲得大家的一致通過。 鑒於當時條件, 具體製作數量現已無從考據, 但可以推測數量是很有限的, 參加會議的重要來賓均獲贈此紀念章。 雖然大家都認為這枚紀念章十分寶貴, 視若珍寶珍藏起來, 但連年戰爭, 顛沛流離, 大部分章已經遺失, 現存世量已經相當稀少。 丹陽馬相伯史跡陳列館能徵集到一枚實屬不易。

在這裡筆者還要贅筆介紹一下紀念幣的製作者黃偉存先生, 由於史料有限, 只是瞭解到黃偉存先生是廣東順德人, 1892年生。 早年求學於廣東雕刻研究所, 進中央造幣廠前曾任廣西梧州造幣廠總工程師。 據記載, 黃偉存民國25年(1936年)已經在中央造幣廠工作, 並且擔任了首席雕刻師職務,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

他隨中央造幣廠撤至廣西桂林分廠任技師兼雕刻股股長。 1949年, 他隨著中央造幣廠搬遷至臺灣, 並終老於臺灣。 黃偉存也因為雕刻了這一枚名章, 受到了大家的尊敬, 直至今日人們還深深懷念這位大國工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