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上影股份2700萬拋售兩家虧損影城!2018迎來行業並購潮

近日, 上海電影公告, 擬將旗下兩家影城掛牌出讓, 所得資金用於補充公司的流動資金。 公告顯示, 這兩家影城在2016年和2017年1-7月均虧損。

這一消息讓人稍感意外。 在業內人士以至資方, 甚至證監會看來, 影院資產在影視行業內相比其他資產, 尤其是內容生產方面的資產, 具有估值模式穩健成熟、盈利模式清晰、現金流穩定可預期等種種優勢。

因此, 儘管從2016開始, 影視行業發展放緩, 拐點初顯, 相關的行業投資也隨之轉冷。 但是, 各方對影院院線資產依然保持著充足的熱情。 還在本月初, 就有華人文化出價20多億並購UME旗下的37家影院。

不過兩三個星期之後, 老牌院線影院公司上影股份竟出售兩家影城補充流動資金。 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 行業拐點效應正持續蔓延, 影院資產的效益也不再穩固。 這是否意味著, 影視行業在寒冬之中, 喪失了最後一片安全島。

目前, 中國的銀幕數41179塊已經全面超過了美國的40759塊。 撇去人均概念, 如果按照中位數來計算2016年中國的單銀幕票房的話, 那麼中國的單銀幕票房為125萬元, 與2015年的單銀幕票房159萬元相比, 下跌超過 20%。 反觀美國, 2016年美國電影市場的單銀幕產出為28.2萬美元, 而2015年的這個數字則是27.8萬美元, 還略有上升。

將這兩組資料進行對比的話, 一個非常容易得出的結論就是:美國電影市場上, 銀幕的供應量與需求大致匹配, 而中國銀幕數量的增長顯然已經遠遠超過了實際需求。

我們有理由預測:2018年大量影院關門, 院線間展開大規模的整合並購也將一觸即發。 (這個時間可能是兩年, 畢竟需要一個反應期)

中國電影市場在過去的十年間, 票房增速與增量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院線銀幕數量的增長來帶動整體票房的上升,

然而靠硬體驅動票房並不是電影市場健康長久發展的常態。 從2016年起, 在硬體設施、管道的飽和, 缺少好的電影內容的情況下, 市場就很難再增長。 中國電影市場已經從硬體管道拉動票房的時代升級位元內容帶動票房升級的時代, 作品品質如果不夠硬, 沒有頭部內容的助推, 票房增長就無法實現。

上影股份為緩解現金流壓力出售虧損影院

待出售的這兩家影院分別是瀋陽新瑪特影院、長沙影院。 貓眼資料顯示, 2014-2016年, 新瑪特影院票房分別為382萬、572萬、478萬。 新瑪特影院在2016年的行業拐點中所受影響明顯, 票房收入下滑-16.4%。 長沙影院在2015年11月開業, 公告顯示其2016年票房為558萬元。

即使是在二線城市瀋陽、長沙當地, 兩家影院的表現都並不出色。 2016年, 它們的票房收入在當地分別只能排在40名和33名。

在國內票房增速整體放緩的大趨勢下, 相對處於劣勢的影院將會首先受到衝擊。 並且, 其下滑幅度還會比整體趨勢表現得更為明顯。 新瑪特影院2016年票房同比下滑16.4%。 同期國內大盤雖然無法保持以往30%的增長均速, 但是依然增長3.7%。

在這樣的前提下, 兩家影院近期的經營狀況皆為虧損:

新瑪特影院:

並且, 兩家影院一同入選上影“影院新建及升級改造”計畫。 其中, 長沙影院已投入資金1200余萬。 或許, 在上影最初的計畫中, 並不願放棄這兩家影院, 仍舊看好它們的盈利前景。 只是現在, 上影已經無力這兩項資產持有至最後了。

2016年, 上影扣非淨利潤同比下滑18%。 經營現金流雖然尚有1.18億的淨流入, 但是因為過高的投資、籌資現金流淨流出, 最終總體現金流為淨流出5600萬。 此時, 為保持健康的財務狀況, 上影出清部分短期內不被看好、消耗現金流的資產, 實在是當務之急。

不過,因這樣的原因被處理的資產,其流動性堪憂。

業內資深人士曾向一起拍電影分析到:“影院的產業估值是由供需關係決定的。千萬票房以下的影院,可以說是沒有什麼交易的價值,無論估值多少,都乏人問津。如果虧損,恐怕更不會有人接盤。現在市場最搶手的影院,票房在3000萬以上,如果位於一二線城市,價值會更高一些。”

市場拐點之下,行業對影院資產的估值回歸理性。以往蜂擁爭搶、追求規模的粗放擴張模式,將會被更加強調收益率、性價比,尤其是要求影院具備良性內生式增長動力的擴張模式所取代。

影院估值追漲暫告結束,影院投資入過哪些坑

曾有知名網票平臺內部人士講述,電影票上標注的服務費,雖然以網票平臺的名義收取,但實際上,影院總會以各種辦法截流,分到網票平臺手上的有限。

影院作為影視產業的收銀台和管道提供商,擁有許多行業外所不知的便利及優勢。

2015年6月,萬達院線以11億收購世茂院線旗下14座影院,100餘塊銀幕。因為萬達在院線影院行業的影響力以及高額對價,此次並購引起了普遍關注。

眾多業內人士認為,這次並購讓人們把視線聚焦在影院這一通常被認為吃力不討好的資產上,是對影院資產價值的再發現和行業價值的再定位。並且,萬達通過本次並購推高了對影院的估值,很有可能是為了提高行業准入壁壘。另外,高企的估值,會讓相當一部分躍躍欲試的競爭者望而卻步。

然而,與阿裡相比,萬達所做的就不算什麼了。2016年8月,阿裡影業又以總價1億元收購杭州星際80%的股權。這一對價震驚了當時的影視業,業內人士紛紛指出,這一估值脫離實際。

在這之後,雖然再沒有類似阿裡這一豪舉的事情發生,但是人們的胃口卻被吊高,對影院的估值也趁勢一路飛漲。

這是近年來影院行業第一坑,院線影院是土豪的遊戲,投資前請先掂量掂量自己的錢包。

此後發生的事,也一再為影院資產價值被低估這一論調提供證詞。華誼因在影院終端的不足,而導致《搖滾藏獒》、《我不是潘金蓮》等影片排片受限。此時,院線影院資產對在行業中贏取話語權的重要性一再被強調,甚至有業內人士提出“管道為王”的行業新權力榜。

這是第二坑,影院資產是大型影視企業佈局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如果旗下缺少影院資產,再大再成功影企都有受制於人的一天。

今年上半年唯二的影視企業IPO,皆是院線影院資產,也讓人們再次發現它的價值。這兩家企業分別是橫店、金逸。我們推測,在忽悠式重組和放飛估值等影視行業資本運作讓證監會身心疲憊之後,影院資產或許能讓它松一口氣。影院資產的盈利模式較清晰、現金流穩定,是影視行業中最接近實業的領域之一。這時候,人們逐漸意識到,影院資產或許是能夠在行業拐點中保值增值的優質資產,能夠護送其安然度過市場寒潮。

這是第三坑,資本寒冬下,影院資產享有豁免權,依然能夠博得前者的好感,而且其經營的穩定性,也將為企業儲備過冬糧。

因而,即使資本對影視行業熱情趨冷的當下,面向影院資產的資本運作卻能夠保持相當的熱度。近期就有,華人文化20億對UME的收購,萬達將博納旗下影院併入的事件。

此時,這兩家影院的虧損也讓人們及時看到了行業現狀,行業拐點的影響是如此普遍而深刻。在國內票房放緩、資本市場趨冷、影視公司掀起裁員潮等等事件之後,影院資產顯出頹勢。

人們曾寄予厚望的二線城市電影市場,不會是處處生機勃勃。各方對影院資產的估值將會分化,處於劣勢的資產將會出清。前期蒙眼擴張期的產物,將漸漸退出市場。

同時,更符合未來發展趨勢的影院將會勝出。某大型商業地產商的招商負責人曾向一起拍電影這樣介紹:“我們公司未來的一大方向是籌畫設立大型商業體,院線這方面和商業體的業務是有很大協同的,因此佈局院線還是很有必要。”在他們的規劃中,影院是商業體的標配之一,是招徠顧客的重要娛樂場景。這將會推動影院應和商業體的特質,推出精品或特色影院服務,以便融入商業體之中,成為其必需的一部分,是品牌必要的組成部分。

實在是當務之急。

不過,因這樣的原因被處理的資產,其流動性堪憂。

業內資深人士曾向一起拍電影分析到:“影院的產業估值是由供需關係決定的。千萬票房以下的影院,可以說是沒有什麼交易的價值,無論估值多少,都乏人問津。如果虧損,恐怕更不會有人接盤。現在市場最搶手的影院,票房在3000萬以上,如果位於一二線城市,價值會更高一些。”

市場拐點之下,行業對影院資產的估值回歸理性。以往蜂擁爭搶、追求規模的粗放擴張模式,將會被更加強調收益率、性價比,尤其是要求影院具備良性內生式增長動力的擴張模式所取代。

影院估值追漲暫告結束,影院投資入過哪些坑

曾有知名網票平臺內部人士講述,電影票上標注的服務費,雖然以網票平臺的名義收取,但實際上,影院總會以各種辦法截流,分到網票平臺手上的有限。

影院作為影視產業的收銀台和管道提供商,擁有許多行業外所不知的便利及優勢。

2015年6月,萬達院線以11億收購世茂院線旗下14座影院,100餘塊銀幕。因為萬達在院線影院行業的影響力以及高額對價,此次並購引起了普遍關注。

眾多業內人士認為,這次並購讓人們把視線聚焦在影院這一通常被認為吃力不討好的資產上,是對影院資產價值的再發現和行業價值的再定位。並且,萬達通過本次並購推高了對影院的估值,很有可能是為了提高行業准入壁壘。另外,高企的估值,會讓相當一部分躍躍欲試的競爭者望而卻步。

然而,與阿裡相比,萬達所做的就不算什麼了。2016年8月,阿裡影業又以總價1億元收購杭州星際80%的股權。這一對價震驚了當時的影視業,業內人士紛紛指出,這一估值脫離實際。

在這之後,雖然再沒有類似阿裡這一豪舉的事情發生,但是人們的胃口卻被吊高,對影院的估值也趁勢一路飛漲。

這是近年來影院行業第一坑,院線影院是土豪的遊戲,投資前請先掂量掂量自己的錢包。

此後發生的事,也一再為影院資產價值被低估這一論調提供證詞。華誼因在影院終端的不足,而導致《搖滾藏獒》、《我不是潘金蓮》等影片排片受限。此時,院線影院資產對在行業中贏取話語權的重要性一再被強調,甚至有業內人士提出“管道為王”的行業新權力榜。

這是第二坑,影院資產是大型影視企業佈局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如果旗下缺少影院資產,再大再成功影企都有受制於人的一天。

今年上半年唯二的影視企業IPO,皆是院線影院資產,也讓人們再次發現它的價值。這兩家企業分別是橫店、金逸。我們推測,在忽悠式重組和放飛估值等影視行業資本運作讓證監會身心疲憊之後,影院資產或許能讓它松一口氣。影院資產的盈利模式較清晰、現金流穩定,是影視行業中最接近實業的領域之一。這時候,人們逐漸意識到,影院資產或許是能夠在行業拐點中保值增值的優質資產,能夠護送其安然度過市場寒潮。

這是第三坑,資本寒冬下,影院資產享有豁免權,依然能夠博得前者的好感,而且其經營的穩定性,也將為企業儲備過冬糧。

因而,即使資本對影視行業熱情趨冷的當下,面向影院資產的資本運作卻能夠保持相當的熱度。近期就有,華人文化20億對UME的收購,萬達將博納旗下影院併入的事件。

此時,這兩家影院的虧損也讓人們及時看到了行業現狀,行業拐點的影響是如此普遍而深刻。在國內票房放緩、資本市場趨冷、影視公司掀起裁員潮等等事件之後,影院資產顯出頹勢。

人們曾寄予厚望的二線城市電影市場,不會是處處生機勃勃。各方對影院資產的估值將會分化,處於劣勢的資產將會出清。前期蒙眼擴張期的產物,將漸漸退出市場。

同時,更符合未來發展趨勢的影院將會勝出。某大型商業地產商的招商負責人曾向一起拍電影這樣介紹:“我們公司未來的一大方向是籌畫設立大型商業體,院線這方面和商業體的業務是有很大協同的,因此佈局院線還是很有必要。”在他們的規劃中,影院是商業體的標配之一,是招徠顧客的重要娛樂場景。這將會推動影院應和商業體的特質,推出精品或特色影院服務,以便融入商業體之中,成為其必需的一部分,是品牌必要的組成部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