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人去世了為何要“披麻戴孝”?

在我國民間, 父母死後孝子要披麻戴孝, 其他長輩去世了晚輩一般也要戴孝。 這一習俗是怎麼流傳下來的呢?

相傳, 孔子是個大孝子。

一天早上, 他正在陳國給弟子們授課, 突然接到鄉鄰的報告, 說老母親得病去世了。 這消息猶如晴天霹靂, 孔子聽了當場昏了過去。 醒來後, 孔子連忙抓了塊白麻布當頭巾, 穿了件白袍當外套, 並隨手拿了一條捆書簡的麻繩束在腰裡當腰帶, 向弟子們簡單囑咐了幾句, 就火速趕馬車回家。

到家後, 孔子撲到母親床邊號啕大哭, 一連幾天都是如此, 不脫衣、不睡覺, 就守在母親床前。 到送葬的時候, 孔子的嗓子己經嘶啞了, 腰也直不起來。

鄉鄰們只好給他找了根柳棍當拐杖, 並由一個人攙扶著他去給母親送葬。

孔子學問很深, 有弟子三千余人, 向來受人尊重, 因此來幫忙送葬的人很多。

看到孔子為母親送葬的裝束和樣子, 他們覺得很好奇, 就問一位見多識廣的老人。 老人本來也不知怎麼回事, 不過思考了一下還是說道:“白為素, 素為淨, 淨為純,

純為真。

孔子披麻戴孝是為了表達對母親的純真孝心, 他手裡的柳木棍叫哭喪棍, 是表示父母死後, 自己失去依靠, 只能拄棍子了。 你們看孔子的鞋後跟都沒提上, 那是說父母的喪事最 為要緊, 鞋後跟也顧不上了。 ”人們覺得老人說得很有道理, 於是, 孔子披麻戴孝、拄柳木棍、趿拉鞋子為母親送葬的情形就為大家所仿效,

並流傳至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