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工行重慶市分行業務處理中心張輝映 從“門外漢”到“業務通” 24年初心不改

華龍網10月13日15時訊 “不講華麗的辭藻, 只講對工作的熱愛”, 這是張輝映在工作中的真實態度。 從自我鑽研到傳、幫、帶, 從立足本職到二十幾年的堅守, 不忘初心, 一步一個腳印。 正是這份默默的執著, 讓他從“門外漢”進階為工行重慶分行的外匯業務“專家”, 創造性地在自己的事業版圖上塗上了一抹燦爛的色彩。

張輝映個人照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不懂就學 “門外漢”的“進階”之路

1971年出生的張輝映, 1993年畢業後進入工行, 做過出納、會計, 2005年正式進入重慶工行業務處理中心, 從事外匯清算工作。

剛接觸這項工作, 張輝映說自己完全是個“門外漢”:“外匯業務雖與之前的工作內容有所關聯, 區別還是很大, 外匯清算工作涉及境內、境外、境外代理多套系統, 相對更為複雜。 對我來說, 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

既然是“門外漢”, 就要想辦法入門, 張輝映的“笨”辦法是不懂就學、及時總結。

他從與外匯有關的資料和制度學起:複雜了, 就先死記硬背, 然後再尋求理解;以往的成功案例是需要掌握的重點, 他仔細梳理, 一遍遍向前輩虛心請教;每一項工作仔細核對, 及時總結, 一個資料常常要確認幾遍, 直至精確無誤……一段時間的努力和堅持之後, 張輝映慢慢摸索出了外匯清算工作的技巧和心得, 工作處理起來也越發得心應手。

做好外匯業務, 一定的英語水準是基本要求, 為了趕快“入門”, 他又將“擱置”多年的英語重新拾起。 “兒子在家學英語的時候我就跟他一起學。 ”張輝映說起自己學習英語的過程顯得很開心, “工作以後用到英語的情況不多, 時隔多年再接觸, 剛剛背的單詞, 可能一轉眼就忘了, 當時兒子還笑我,

終於有比我強的地方了。 ”那段時間, 張輝映除了日常工作, 其餘的時間就一心撲在了英語學習上。 功夫不負有心人, 張輝映說現在他的英語水準應對外匯工作已經綽綽有餘了。

在外匯業務上, 外匯直通率是一個重要的可比指標, 外匯直通率越高, 資金到賬時間越短, 對客戶服務就更優。 張輝映剛接手這項工作時, 重慶工行在這方面優勢並不突出, 外匯直通率僅為百分之六十, 與總行的標準相差甚遠。 張輝映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經過努力鑽研外匯業務知識, 他用找問題、寫總結、做案例的方式一步步提高自己及重慶工行處理業務的水準, 同時積極與總行和網點進行溝通。 經過這樣由上至下、由內對外的多方聯動,

次年, 重慶工行的外匯直通率就提高到了百分之百, 多年來, 這一成績長期保持著。

基本工作做好還不夠, 張輝映在工作中還善於思考, 與時俱進。 近年來重慶來料加工業迅猛發展, 一批電子加工企業落戶, 由此帶來的外匯清算業務以其巨大的發展潛力成為各家商業銀行爭奪市場的焦點, 銀行服務就成為客戶選擇的重要環節。 為此張輝映和他的同事們提前佈局, 總結客戶集中付匯規律, 開闢綠色通道, 為重點客戶提供資金劃轉與清算無障礙服務, 確保客戶資金匯出準確, 資金劃轉高效;同時建立客戶服務直聯通道, 對外提供清算業務諮詢與查詢, 進一步提升了重點客戶對重慶工行外匯清算服務的滿意度與黏合度。

就這樣, 張輝映從一開始的“門外漢”, 成為了同事們口中的“業務通”, 而他也多次參與總行系統測試體驗、優化討論、需求編寫等工作, 同時積極結合外匯業務客戶需求及本行業務實際, 回饋專案意見與建議, 有效配合各外匯業務專案在全行的推廣, 連續多年獲得總行、分行先進個人及業務處理中心崗位明星。

言傳身教 “Teacher張”的傳幫帶

“外匯清算這項工作性質特殊, 工作時必須嚴謹、細緻, 業務能力過硬, 稍一粗心, 就可能出現大問題”張輝映說。 作為老員工, 他不僅有理論基礎還有實戰經驗, 自然而然就成了“新員工”的“老師傅”。 因為工作中常接觸英語, 同事們直接把“張老師”給省了, 轉而給他取了個洋氣的稱呼——“Teacher張”。

張輝映正在指導同事業務技巧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有年輕的同事說,“他是一個非常有耐心、又細心的人,我們剛來行裡的時候,很多都不懂,全靠‘Teacher張’把我們帶出來,還一直做我們堅強的後盾。”也有跟張輝映年齡相仿的同事覺得,“Teacher張”既是良師也是益友,在工作中能遇到,實在難得。

現在,“Teacher張”除了指導業務處理中心的員工,也會到網點指導前臺人員,甚至在辦公室,他每天也會接到很多網點工作人員的電話諮詢業務。他說諮詢電話多的時候一天能接幾十個,不管多忙,對來電諮詢耐心回復都是必須的。

多年來,張輝映憑著勤於思考,善於總結,把工作中的重點、難點歸納總結出來,培訓了不少學生,將自己在工作上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人。這種無私奉獻的傳幫帶精神,也相互感染,從整體上提高了重慶工行的外匯清算水準。隨著重慶工行外匯業務的迅猛發展,外匯付匯業務單日處理能力由剛開始的幾筆到現在的800筆,這些成績裡,“Teacher張”功不可沒。

忠於本職 24年紮根工行

隨著外匯業務的發展,行業裡專業人才需求也越來越大,而像張輝映這樣的“專家”自然更受歡迎,曾有人好奇,應該有很多單位向他拋出橄欖枝吧,張輝映笑笑說,“有是有,但在工行這麼多年,我對這裡有感情,我離不開這裡。”無論是過去從事出納、會計,還是現在的外匯清算,每到月末、季末都是最忙的時候,每到這個時候,為了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張輝映都會主動地放棄休假。20多年下來,這已成為他的習慣。

在如今青年人才不斷湧現的時代,張輝映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尊重工作的態度,以及在處理棘手工作上的應變能力始終是業務處理中心年輕人學習的榜樣。去年12月,重慶工行一重點客戶臨時向境外超大金額付匯,該款項必須當日到賬否則面臨大額罰款,但當時離清算載止時間僅一個小時,接到客戶通知,張輝映迅速自動組織起外匯應緊處置系統,發查詢、聯繫總行清算,通過特殊管道聯繫境外清算行,成功地在清算截止時間前將款項匯到對方帳戶,為客戶避免了資金損失。一位與他共事十多年的老同事說:“張輝映做外匯業務這十多年來最能沉得下心,兢兢業業、一絲不苟,他真得認真辦好了每一筆業務,他對這項工作的熱愛,是滲透到骨子裡的。”

張輝映正在認真工作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現實中,並不是所有的“狀元”,都能被“一舉成名天下知”,也不是所有的“專才”傾注全身能量只為“一鳴驚人”,匠心,往往蘊藏在最樸實的日常中。入行24年,張輝映紮根工行,憑藉一腔熱血不斷突破自我,秉承一份執著對“專業”精益求精,並在傳幫帶的傳承裡,淡泊名利,灑遍“希望”之花,他也是千千萬萬個工行人的真實寫照,讓工匠精神無處不在,並共同承擔起“工于至誠 行以致遠”的使命。

張輝映正在指導同事業務技巧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有年輕的同事說,“他是一個非常有耐心、又細心的人,我們剛來行裡的時候,很多都不懂,全靠‘Teacher張’把我們帶出來,還一直做我們堅強的後盾。”也有跟張輝映年齡相仿的同事覺得,“Teacher張”既是良師也是益友,在工作中能遇到,實在難得。

現在,“Teacher張”除了指導業務處理中心的員工,也會到網點指導前臺人員,甚至在辦公室,他每天也會接到很多網點工作人員的電話諮詢業務。他說諮詢電話多的時候一天能接幾十個,不管多忙,對來電諮詢耐心回復都是必須的。

多年來,張輝映憑著勤於思考,善於總結,把工作中的重點、難點歸納總結出來,培訓了不少學生,將自己在工作上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人。這種無私奉獻的傳幫帶精神,也相互感染,從整體上提高了重慶工行的外匯清算水準。隨著重慶工行外匯業務的迅猛發展,外匯付匯業務單日處理能力由剛開始的幾筆到現在的800筆,這些成績裡,“Teacher張”功不可沒。

忠於本職 24年紮根工行

隨著外匯業務的發展,行業裡專業人才需求也越來越大,而像張輝映這樣的“專家”自然更受歡迎,曾有人好奇,應該有很多單位向他拋出橄欖枝吧,張輝映笑笑說,“有是有,但在工行這麼多年,我對這裡有感情,我離不開這裡。”無論是過去從事出納、會計,還是現在的外匯清算,每到月末、季末都是最忙的時候,每到這個時候,為了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張輝映都會主動地放棄休假。20多年下來,這已成為他的習慣。

在如今青年人才不斷湧現的時代,張輝映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尊重工作的態度,以及在處理棘手工作上的應變能力始終是業務處理中心年輕人學習的榜樣。去年12月,重慶工行一重點客戶臨時向境外超大金額付匯,該款項必須當日到賬否則面臨大額罰款,但當時離清算載止時間僅一個小時,接到客戶通知,張輝映迅速自動組織起外匯應緊處置系統,發查詢、聯繫總行清算,通過特殊管道聯繫境外清算行,成功地在清算截止時間前將款項匯到對方帳戶,為客戶避免了資金損失。一位與他共事十多年的老同事說:“張輝映做外匯業務這十多年來最能沉得下心,兢兢業業、一絲不苟,他真得認真辦好了每一筆業務,他對這項工作的熱愛,是滲透到骨子裡的。”

張輝映正在認真工作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現實中,並不是所有的“狀元”,都能被“一舉成名天下知”,也不是所有的“專才”傾注全身能量只為“一鳴驚人”,匠心,往往蘊藏在最樸實的日常中。入行24年,張輝映紮根工行,憑藉一腔熱血不斷突破自我,秉承一份執著對“專業”精益求精,並在傳幫帶的傳承裡,淡泊名利,灑遍“希望”之花,他也是千千萬萬個工行人的真實寫照,讓工匠精神無處不在,並共同承擔起“工于至誠 行以致遠”的使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