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眾股蹭人工智慧熱點紛紛大漲 軟控股份緣何上演一場獨角戲

人工智慧(AI)這一概念在A股市場熱潮不斷, 成為市場裡一頭“風口上的豬”。 上市公司紛紛佈局人工智慧, 從而出現不少人工智慧概念股,

似乎但凡與“智慧”沾邊的, 都紛紛上漲, 但軟控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軟控股份”, 002073.SZ)卻是一個例外。

根據Wind資料顯示, 軟控股份的股價從今年年初到10月9日, 逆勢下跌近16%。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此外, 軟控股份作為人工智慧概念公司之一, 有沒有在相關領域投入研發或推廣的費用預算?如果有, 預計占利潤的多大比例?是否對相應報告期的業績造成壓力?針對以上相關問題, 《投資者報》記者給軟控股份連續發送兩次採訪提綱, 並撥打證券部電話, 但截至發稿, 公司方面都未進行相應回復。

跟風為何反被噬

據瞭解, 在59只人工智慧概念股中, 有29只個股近30日內獲得機構給予“買入”或“增持”等看好評級, 其中, 東方網力、思創醫惠、海康威視、高新興、東方國信、科大訊飛、東軟集團等8只龍頭股均被5家及以上機構給予“看好”評級。

其中, 有著全球首個開放的智慧交互技術服務平臺的科大訊飛, 自今年5月11日低點27元至今共上漲110%。 四維圖新不到10個交易日的漲幅超過50%, 海康威視年內股價漲幅也高達93%。 此外, 有多隻名稱帶有科技、通訊、智慧等相似字樣的個股也跟風上漲。

有券商人士指出, A股歷史上就有看名稱買股票的炒作習慣, 有些股票很可能就是概念炒作, 或者是市場誤讀。 在人工智慧漲幅居前的個股中, 最像人工智慧概念的大燁智慧、美格智慧、智動力等, 其實主營業務與人工智慧概念相去甚遠, 但由於名字好也可能成為資金爆炒的方向。 該人士提醒投資者,

對於這種個股的跟風投資還需謹慎。

近期漲幅較大的兩隻人工智慧概念股, 中科創達和歐比特就做出風險提示。 中科創達強調目前公司在無人駕駛和人工智慧領域尚處於投入期, 未來能否在市場應用中獲得成功並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歐比特也發佈風險提示公告, 披露公司人臉識別嵌入式智慧SIP系列模組的研發進展, 無其他應披露而未披露的資訊。

就在AI眾股紛紛上漲的同時, 卻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價逆勢而行——軟控股份。 根據Wind資料顯示, 軟控股份的股價從今年年初到10月9日, 卻逆勢下跌近16%。

據悉, 在人工智慧概念股中, 以去年營收情況看, 排名前五的為海康威視、浪潮資訊、華勝天成、中科曙光和浙大網新;以去年淨利情況看,

排名前五的為海康威視、昆侖萬維、科大訊飛、機器人和紫光國芯。

而去年出現虧損的僅一家上市公司——軟控股份, 該公司去年的淨利潤虧損額達7.8億元, 同比下降486%。 而到了今年一季度, 軟控股份實現盈利, 淨利潤達1479萬元。

不久前, 軟控股份公佈2017年半年報成績單, 資料顯示, 今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為12.5億元, 同比增長36%;淨利潤為5186萬元, 同比增長238%。 對於業績大幅增長, 軟控股份表示, 主要是因為上半年公司橡膠裝備業務簽單提升;公司合成橡膠材料業務受外部市場回暖影響, 產品銷售增長及盈利能力增強;再加上公司剝離了部分化工板塊業務, 虧損收窄。

值得注意的是, 軟控股份的業績增長似乎與人工智慧業務沒多大關係。

那麼, 其人工智慧業務發展如何?

毛利逐年減少

2014年半年報中, 軟控股份的機器人業務收入破億元。 彼時, 國際模協秘書長、東莞機器人技術協會副會長羅百輝表示, 軟控股份最大的看點是機器人項目, 該業務高毛利、高增長。 並且該業務除了在海爾、富士康生產線應用外, 還向輪胎製造、自動化物流大力推進, 自動化立體倉庫樣板工程的實施將解決當前土地資源稀缺, 因此不少人看好軟控股份。

同時, 當年的半年報顯示, 軟控股份通過青島科捷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持有青島科捷機器人有限公司64.94%的股權, 上半年軟控股份在機器人與資訊物流方面實現營業收入首次突破億元, 達到1.05億元。 未來在整體戰略規劃方面,軟控股份還將繼續加大對機器人業務的投入。

公司2015年的半年報顯示,軟控股份在機器人業務的投入成本從2014年的6534萬元下降至2200萬元。

近三年的半年報資料顯示,軟控股份在機器人業務上的毛利逐年減少,2015年-2017年的毛利分別為2818萬元、1948萬元和1441萬元。

2017年上半年,機器人與資訊物流的營業收入為8468萬元,占營業收入比重為5.8%,同比下降39%;去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為1.4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為15%。值得注意的是,該業務的運營成本為7027萬元,同比下降41%。

招商證券研究報告指出,科捷物流及科捷機器人部分收入並未確認,並且去年軟控母公司交付部分立體庫專案,造成智慧製造業務收入同比下降。

收穫尚需時日

近日,絕大多數人工智慧概念股的三季度業績預喜,但從業務細分來看,人工智慧業務給上市公司帶來的創收占比依然較小。有券商分析師表示,人工智慧作為未來發展的大趨勢,在近兩年來仍是處於一個研發和佈局階段,業績反哺在短時間內不能體現。

資料顯示,9月25日,人工智慧指數雖下探1.38%至5544.93點,較月初的連續走高後有所回落。但近60個交易日其累計上漲幅度已達11%,人工智慧指數繼續上行,有關概念股連續飄紅。這是否意味著人工智慧風口已至?

目前已經披露三季度業績預告的13家人工智慧概念股中,11家業績同比上行,占比達85%。其中,淨利潤增長速度最高的企業就是軟控股份。其披露,今年1-9月的淨利潤料將約7500萬元-1億元,去年同期則虧損3522.66萬元。但其業績之所以能夠同比扭虧,主要原因依然是公司合成橡膠業務外部市場回暖,以及公司剝離化工板塊業務所致。而機器人業務要想成為公司業績的利潤增長點,顯然尚需時日。

未來在整體戰略規劃方面,軟控股份還將繼續加大對機器人業務的投入。

公司2015年的半年報顯示,軟控股份在機器人業務的投入成本從2014年的6534萬元下降至2200萬元。

近三年的半年報資料顯示,軟控股份在機器人業務上的毛利逐年減少,2015年-2017年的毛利分別為2818萬元、1948萬元和1441萬元。

2017年上半年,機器人與資訊物流的營業收入為8468萬元,占營業收入比重為5.8%,同比下降39%;去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為1.4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為15%。值得注意的是,該業務的運營成本為7027萬元,同比下降41%。

招商證券研究報告指出,科捷物流及科捷機器人部分收入並未確認,並且去年軟控母公司交付部分立體庫專案,造成智慧製造業務收入同比下降。

收穫尚需時日

近日,絕大多數人工智慧概念股的三季度業績預喜,但從業務細分來看,人工智慧業務給上市公司帶來的創收占比依然較小。有券商分析師表示,人工智慧作為未來發展的大趨勢,在近兩年來仍是處於一個研發和佈局階段,業績反哺在短時間內不能體現。

資料顯示,9月25日,人工智慧指數雖下探1.38%至5544.93點,較月初的連續走高後有所回落。但近60個交易日其累計上漲幅度已達11%,人工智慧指數繼續上行,有關概念股連續飄紅。這是否意味著人工智慧風口已至?

目前已經披露三季度業績預告的13家人工智慧概念股中,11家業績同比上行,占比達85%。其中,淨利潤增長速度最高的企業就是軟控股份。其披露,今年1-9月的淨利潤料將約7500萬元-1億元,去年同期則虧損3522.66萬元。但其業績之所以能夠同比扭虧,主要原因依然是公司合成橡膠業務外部市場回暖,以及公司剝離化工板塊業務所致。而機器人業務要想成為公司業績的利潤增長點,顯然尚需時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