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雖然一枚比特幣超過三萬,超過金價,但不如一石穀子貴重

作者|雜了咕咚

本文系時拾史事原創獨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搬運

近期, 國家七部委聯合發文, 叫停代幣融資。 直觀地說是叫停像比特幣之類的虛擬貨幣及相關金融業務。

虛擬貨幣的流通被定性為 “擾亂金融秩序”。

虛擬貨幣種類有不少, 咱們以流通最大的比特幣為例。

比特幣是一種數位(電子)貨幣, 被一位美籍日裔天才提出誕生。 2009年1第一批比特幣在虛擬空間裡問世。 這種虛擬貨幣可以在現實生活中購物甚至提現。 剛開始, 因為“蘭生幽谷無人識”, 比特幣價值1元人民幣左右, 擁有者還經常免費贈送他人。 當時, 有人花1000比特幣買過2塊兒披薩。

但到了2014年的時候, 由於美國ebay公司的認可, 比特幣得以交易, 1枚比特幣價值3000元左右, 而到了2017年9月(上個月), 1枚比特幣價值超過30000元。 這麼驚人的暴漲, 導致各國的金融管理部門嚴重不安。

電子錢是虛擬貨幣, 因此, 比特幣交易對國家管理金融事務出了難題。

比特幣具備可匿名、不受國界限制、不易追蹤等特性, 常被不法分子利用, 淪為洗錢、走私、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的工具。

從比特幣的性質和價格波動等, 就能看出虛擬貨幣對國家金融的重大影響, 難怪國家要明令禁止, 一旦無節制地發展下去, 萬一遇到虛擬體系的崩塌, 國家金融體系將面臨巨大損失, 給老百姓帶了嚴重的生存危機。

這類金融事件不僅發生在現代, 也發生在古代。 比如漢末董卓當政時期, 就發生了一次金融秩序大亂的情況, 並影響了百年。

董卓帶兵進入京城以後, 需要解決軍餉的問題, 但東漢末年遭遇連年戰爭和天災, 國家也沒錢。 董卓只能讓西涼兵大肆搶奪老百姓的財物,

以充軍備。 接著董卓因為躲避諸侯討伐, 帶著天子和大臣們, 從東漢京城洛陽, 遷都到西漢舊都長安。

遷都需要很多的物資, 朝廷日常運行也要有更大的消耗, 光靠當兵的搶老百姓是杯水車薪, 何況一直搶下去的結果要麼逼老百姓造反, 要麼讓老百姓餓死, 怎麼都對董卓不利, 而且老百姓能有幾個錢?此時東漢已亂, 朝廷根本收不上多少稅負。 所以董卓必須花錢到市場上交易或者直接雇傭人工生產。 但董卓手裡的錢太少了, 根本無法支撐這麼大的產業。 他只好另闢蹊徑, 創新思路, 節流不行就開源。

他第一項開源新舉措就是盜墓。 漢朝文化講究厚葬, 所以墓室裡有大量貴重錢物。 他安排呂布下地學探寶。

盜取兩漢的帝王陵墓後, 董卓還不收手繼續挖大臣的墓。

雖然董卓收貨頗豐, 但依然填補不了財政窟窿。 另外, 他又比照長安城牆的高厚, 在長安附近的郿塢修建了一個大型私人城堡, 而且裡面還要堆滿金山銀山糧食山, 糧食要保證三十年的供給。

為了得到更多的資金, 董卓又出了一個么蛾子:自己鑄錢。 這樣就可以完全解決沒錢的問題, 要多少有多少。 有了錢既可以發俸祿, 又可以到市場上採購物資。

但鑄錢是需要銅的, 董卓沒有這麼多的銅, 而採礦制銅的週期又長。 所以, 董卓讓人到處收集銅製品。 他命人把廟裡殿前的銅人銅馬銅駱駝都化成銅汁鑄錢。

當初秦始皇把民間的矛、劍和菜刀一類顛覆政權的設備都收繳到一起,

鍛鑄成了十二個銅人, 放在了咸陽宮。 史料沒有明確證據說明董卓用的銅人是不是秦銅人, 但他用的銅人確實很大, 與秦銅人的級別一致。

為了得到銅, 董卓甚至把宮中懸掛樂器的架子上的銅獸頭都拆下用上了, 一副大煉鋼鐵的氣勢。 但還是不夠董卓用的。

最後, 不知道是誰給他出的注意(按照職位和地位推理, 司徒王允的可能性不小), 董卓開始了他用錢鑄錢的生涯。 他把當時使用的五銖錢熔化了, 重新鑄新錢。 說到這個問題, 咱們還要從秦朝說起。

秦朝統一貨幣以後, 各朝一直用的是銅錢, 但因為各種原因都沒有被天下廣泛應用, 比較常見的是半兩錢。 直到漢武帝元鼎二年(西元前115年), 劉徹鑄造了品質最好的三官五銖錢。 之所以稱作“三官”,是三個負責鑄錢機構。分別是:鐘官、辨銅和技巧。

鐘官,是負責鑄造工藝的。這個官原來負責為皇家造鐘的,所以對金屬的製作工藝流程很清楚。辯銅負責原材料的品質識別,他們將銅的質地加以區別分類。技巧,是專門負責生產模子的,就是錢範。

漢武帝設立的鑄錢機構,是中國造錢業里程碑式的事件,他們用好銅生產出的五銖錢精美質優,“五銖”字跡清晰。(《漢書卷六•武帝紀第六》:“罷半兩錢,行五銖錢。”)

“銖”是重量單位,五銖錢,就是重五銖的錢。由於古代的度量衡常常有變化,所以現在無法推算出精確的重量,但可以肯定的是漢朝的一兩等於二十四銖(《漢書·律曆志上》: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折合下來,一銖大約在0.65克到0.85克之間,一枚五銖錢的重量在3到4克之間。

泰國幣的泰銖,是二十世紀使用的,他們“銖”的概念跟漢朝相同,原意也是重量,大約等於15克。

因為五銖錢的品質恒定,本身的價值與商品價值可以匹配,所以被長期使用,到董卓當政的時候,已經用了三百多年了。

董卓看到用料精品質好的五銖錢,覺得有機可乘,他把五銖錢回收重做,生產出品質很差的“小錢”做流通貨幣。他的五銖錢,非常薄小,只有1克左右。“小錢”省掉了最外圈兒的加厚防偽錢郭(太廢料),表面粗糙且文字模糊不清,被稱做“無字五銖錢”。

這樣做就可以讓原來的一枚錢生產出兩枚,甚至三枚錢。真正做到了錢生錢。

感覺這就是造假幣。不過私人造出的錢是假幣,要槍斃,公家多造錢,就不算假幣,算金融調控。一個是占朝廷便宜,一個是占子民的便宜。

貨幣發行量猛增,讓漢朝一下就辛巴威了,幾何速度的通貨膨脹席捲走了老百姓的財富。漢朝的金融秩序被徹底打亂。

老百姓被人釜底抽薪水了。

由於董卓的一分錢掰成兩半用的政策,最終導致了市場上買一石穀物要數萬枚銅錢。《後漢書》記載:“谷石數萬(枚) ”。這是什麼概念呢?

先說下“一石”,相當於一百二十漢朝斤。大約是五口之家一個月的口糧。西漢宣帝時期,豐收年景的穀價是每石五錢。(《漢書》“漢宣帝元康四年,比年豐,谷石五錢。”)東漢常年的谷石價是二百錢,明帝時期天災人禍穀價漲價很多,是一千五錢。這裡說的“數萬”,可以按照最少兩萬錢估算。這物價漲幅有多少倍,我已經算不過來了。

董卓的國民沒有辦法,都自發儘量不用董卓發行的小錢來交易,而是直接以貨易貨,回到了原始交易方式。

超高物價的情況,到董卓被王允、呂布殺死以後也沒有緩解,還愈演愈烈,李傕郭汜主政長安的時候最為嚴重。他們倆雖然高居廟堂之上,但就是登堂土匪,根本沒心思沒能力處理朝政,為民造福。物價多少都無所謂。

漢獻帝興平元年(194年)六月,由於受到戰事加蝗災的影響,穀物最高時達到了一斛五十萬錢的恐怖價格。(《資治通鑒》六月,蝗蟲起,百姓大饑,是時穀一斛五十萬。)

很多人容易把“斛”和“石”混為一談,認為漢朝的斛就是石,實際上還是有些區別的。古人常說度量衡,這“度”是說明物體尺寸的單位;“量”是說明物體容積的單位;“衡”是說明物體輕重的單位。斛是量的單位,表示容積的;石是衡的單位,表示重量的。這兩者是不一樣的。

當然,中學的物理課老師曾經教導我們說:“1立方米的水就是1噸。”看似容積可以跟重量互換單位,但這是因為水的密度是1的緣故。糧食就不一樣了。根據宋史研究大家聶崇歧的考證,東漢時期三斛的穀物大約等於一石穀物的重量。

所以把“一斛五十萬錢”換算下,一石需要一百五十萬錢,比當初“谷石數萬(枚) ”又漲了數十倍,這可比比特幣漲得快多了。這麼多錢,一般老百姓幾輩子也掙不到。所以李傕郭汜執政期間各地餓殍遍野,紛紛出現了人吃人的慘劇。

由於物價昂貴,有錢也買不到物資,各地軍閥不再以錢幣形式收取稅賦,只好收繳穀帛實物。朝廷發放官員俸祿也從半錢半物轉向全部支付穀帛實物,不再發錢了。

小錢的危害天下盡知,但朝廷積弱多年已無力改變現狀。曹操曾經試圖重新流通五銖錢,但由於銅料稀缺,也只能作罷。曹丕稱帝之後承認了穀物和絹布的貨幣地位,他頒佈法令讓百姓以穀子、絹帛作為貨幣,以穩定物價。

穀子是按重量充當貨幣的,絹帛是按數量充當貨幣的。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穀帛作貨幣的缺點也就顯現出來了。人性都是追逐利益的,人們會用潮濕的穀子(看來“注水壓秤”這種事古已有之)和超薄絹帛付帳牟利。當時是沒絲襪,如果有這麼輕的物品,人們一定會用絲襪結帳,誰家絲襪多,誰是大財主。鑒於此,曹叡于太和元年(西元227年)廢止了使用谷帛作為貨幣的法令。

俗話說:有愛吃甜的,就有愛吃酸的。有反對的,就有支持的。一些地方,為了地區的資金運作,也只好飲鴆止渴,劉備就跟著效仿。他剛剛得到益州的時候,國家儲備金極其缺乏,他聽從左將軍府西曹劉巴的意見,在建安十九年(西元214年)鑄造了”直百五銖錢”,就是面值100(倍)的五銖錢,但錢的重量跟五銖錢的差不多。政策執行不久,一下就讓劉備進入福布斯排行榜首頁了。不過,蜀漢國庫充裕後,很快又做了調整以平抑物價,將實惠還給了老百姓。

跟隨董卓腳步的不單單是皇親劉備。孫權年輕魄力更大,他在嘉禾五年(西元236年)發行了面值500、1000、5000的銅錢(“大泉五百”、“大泉當千”直至“大泉五千”)。據說孫權是碧眼紫髯綠眼睛紅鬍子,明顯不是亞洲人種,難道他是辛巴威總統穆加貝的祖先?

寫到這裡,怎麼有種“董卓雖死,精神猶存”的感覺。

雖然董卓的小錢只流通了十八年,但給人們留下的金融混亂,直到隋朝統一天下後才結束。隋朝發行了“開皇五銖”,讓優質的五銖錢再次成為商貿主要流通的貨幣。

之所以稱作“三官”,是三個負責鑄錢機構。分別是:鐘官、辨銅和技巧。

鐘官,是負責鑄造工藝的。這個官原來負責為皇家造鐘的,所以對金屬的製作工藝流程很清楚。辯銅負責原材料的品質識別,他們將銅的質地加以區別分類。技巧,是專門負責生產模子的,就是錢範。

漢武帝設立的鑄錢機構,是中國造錢業里程碑式的事件,他們用好銅生產出的五銖錢精美質優,“五銖”字跡清晰。(《漢書卷六•武帝紀第六》:“罷半兩錢,行五銖錢。”)

“銖”是重量單位,五銖錢,就是重五銖的錢。由於古代的度量衡常常有變化,所以現在無法推算出精確的重量,但可以肯定的是漢朝的一兩等於二十四銖(《漢書·律曆志上》: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折合下來,一銖大約在0.65克到0.85克之間,一枚五銖錢的重量在3到4克之間。

泰國幣的泰銖,是二十世紀使用的,他們“銖”的概念跟漢朝相同,原意也是重量,大約等於15克。

因為五銖錢的品質恒定,本身的價值與商品價值可以匹配,所以被長期使用,到董卓當政的時候,已經用了三百多年了。

董卓看到用料精品質好的五銖錢,覺得有機可乘,他把五銖錢回收重做,生產出品質很差的“小錢”做流通貨幣。他的五銖錢,非常薄小,只有1克左右。“小錢”省掉了最外圈兒的加厚防偽錢郭(太廢料),表面粗糙且文字模糊不清,被稱做“無字五銖錢”。

這樣做就可以讓原來的一枚錢生產出兩枚,甚至三枚錢。真正做到了錢生錢。

感覺這就是造假幣。不過私人造出的錢是假幣,要槍斃,公家多造錢,就不算假幣,算金融調控。一個是占朝廷便宜,一個是占子民的便宜。

貨幣發行量猛增,讓漢朝一下就辛巴威了,幾何速度的通貨膨脹席捲走了老百姓的財富。漢朝的金融秩序被徹底打亂。

老百姓被人釜底抽薪水了。

由於董卓的一分錢掰成兩半用的政策,最終導致了市場上買一石穀物要數萬枚銅錢。《後漢書》記載:“谷石數萬(枚) ”。這是什麼概念呢?

先說下“一石”,相當於一百二十漢朝斤。大約是五口之家一個月的口糧。西漢宣帝時期,豐收年景的穀價是每石五錢。(《漢書》“漢宣帝元康四年,比年豐,谷石五錢。”)東漢常年的谷石價是二百錢,明帝時期天災人禍穀價漲價很多,是一千五錢。這裡說的“數萬”,可以按照最少兩萬錢估算。這物價漲幅有多少倍,我已經算不過來了。

董卓的國民沒有辦法,都自發儘量不用董卓發行的小錢來交易,而是直接以貨易貨,回到了原始交易方式。

超高物價的情況,到董卓被王允、呂布殺死以後也沒有緩解,還愈演愈烈,李傕郭汜主政長安的時候最為嚴重。他們倆雖然高居廟堂之上,但就是登堂土匪,根本沒心思沒能力處理朝政,為民造福。物價多少都無所謂。

漢獻帝興平元年(194年)六月,由於受到戰事加蝗災的影響,穀物最高時達到了一斛五十萬錢的恐怖價格。(《資治通鑒》六月,蝗蟲起,百姓大饑,是時穀一斛五十萬。)

很多人容易把“斛”和“石”混為一談,認為漢朝的斛就是石,實際上還是有些區別的。古人常說度量衡,這“度”是說明物體尺寸的單位;“量”是說明物體容積的單位;“衡”是說明物體輕重的單位。斛是量的單位,表示容積的;石是衡的單位,表示重量的。這兩者是不一樣的。

當然,中學的物理課老師曾經教導我們說:“1立方米的水就是1噸。”看似容積可以跟重量互換單位,但這是因為水的密度是1的緣故。糧食就不一樣了。根據宋史研究大家聶崇歧的考證,東漢時期三斛的穀物大約等於一石穀物的重量。

所以把“一斛五十萬錢”換算下,一石需要一百五十萬錢,比當初“谷石數萬(枚) ”又漲了數十倍,這可比比特幣漲得快多了。這麼多錢,一般老百姓幾輩子也掙不到。所以李傕郭汜執政期間各地餓殍遍野,紛紛出現了人吃人的慘劇。

由於物價昂貴,有錢也買不到物資,各地軍閥不再以錢幣形式收取稅賦,只好收繳穀帛實物。朝廷發放官員俸祿也從半錢半物轉向全部支付穀帛實物,不再發錢了。

小錢的危害天下盡知,但朝廷積弱多年已無力改變現狀。曹操曾經試圖重新流通五銖錢,但由於銅料稀缺,也只能作罷。曹丕稱帝之後承認了穀物和絹布的貨幣地位,他頒佈法令讓百姓以穀子、絹帛作為貨幣,以穩定物價。

穀子是按重量充當貨幣的,絹帛是按數量充當貨幣的。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穀帛作貨幣的缺點也就顯現出來了。人性都是追逐利益的,人們會用潮濕的穀子(看來“注水壓秤”這種事古已有之)和超薄絹帛付帳牟利。當時是沒絲襪,如果有這麼輕的物品,人們一定會用絲襪結帳,誰家絲襪多,誰是大財主。鑒於此,曹叡于太和元年(西元227年)廢止了使用谷帛作為貨幣的法令。

俗話說:有愛吃甜的,就有愛吃酸的。有反對的,就有支持的。一些地方,為了地區的資金運作,也只好飲鴆止渴,劉備就跟著效仿。他剛剛得到益州的時候,國家儲備金極其缺乏,他聽從左將軍府西曹劉巴的意見,在建安十九年(西元214年)鑄造了”直百五銖錢”,就是面值100(倍)的五銖錢,但錢的重量跟五銖錢的差不多。政策執行不久,一下就讓劉備進入福布斯排行榜首頁了。不過,蜀漢國庫充裕後,很快又做了調整以平抑物價,將實惠還給了老百姓。

跟隨董卓腳步的不單單是皇親劉備。孫權年輕魄力更大,他在嘉禾五年(西元236年)發行了面值500、1000、5000的銅錢(“大泉五百”、“大泉當千”直至“大泉五千”)。據說孫權是碧眼紫髯綠眼睛紅鬍子,明顯不是亞洲人種,難道他是辛巴威總統穆加貝的祖先?

寫到這裡,怎麼有種“董卓雖死,精神猶存”的感覺。

雖然董卓的小錢只流通了十八年,但給人們留下的金融混亂,直到隋朝統一天下後才結束。隋朝發行了“開皇五銖”,讓優質的五銖錢再次成為商貿主要流通的貨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