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淺述陶瓷啤酒杯產業的興起與衰落

近年來, 隨著中國經濟國力的增強, 國內收藏人士大量出現在歐美藝術品拍賣市場及古城老鎮。 因為歐美文物市場較為成熟, 業內人士誠信度較高, 贗品與人為價格炒作現象較少, 文物商品價格合理, 所以喜歡歐美文化藝術的愛好者、收藏家不妨涉足小試。

1, 早期歷史:啤酒杯-啤酒文化與陶瓷傳統的完美結合(1525-1700年)

在歐洲, 炻器被普遍認為是德國的陶瓷傳統。 炻器(Stoneware)又稱高溫陶, 燒成溫度一般在1180-1280攝氏度之間。 炻器含鈣, 長石與少量鐵, 呈色可以有米色、灰白、淡褐色等多種。 炻器是一種介於土器與瓷器之間陶瓷器物。

早在1350年代, 萊茵(Rhineland)河畔的陶工首先發明了鹽釉(Salt Glaze)燒制工藝。 據傳, 鹽釉燒制的誕生可能來自於一種意外的發現。 當地的陶工在燒窯過程中將一些受到鹽分浸泡木材(如:醃制食品的木桶碎片)作為燃料, 扔進窯內, 從而發現了鹽釉燒制。 鹽釉是一種由柴窯延伸出來的燒制方法。 在陶瓷燒制過程的後期向窯爐投入食鹽, 鹽分在高溫作用下在陶瓷器物表面內形成一種光澤的玻璃層釉膜, 即鹽釉。 鹽釉炻器不吸水、不滲漏, 堅固耐用, 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容器。

16-17世紀, 德國盛行一種鬍鬚人酒瓶(Bartmann Jug, 德文Bartmannskurg), 英國人稱之為“貝拉明壺(Bellarmine Jug)”。 這種梨形陶瓷容器的標誌性的裝飾是那蓄著長鬍鬚老頭面孔的浮雕裝飾。 酒瓶的人物裝飾手法頗有古羅馬的風格。

這一鬍鬚老頭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是起源於北歐民間傳說的神秘野人;另一說法是根據1634年的一項記載, 當時因一些年青的新教徒陶工為反抗樞機主教羅伯特·貝拉明(Robert Bellarmine)的反酒精立場, 而故意將他的形象製成酒瓶的裝飾,

以表達對保守宗教勢力的嘲諷。

後期的貝拉明壺還添加了一些其它裝飾, 例如皇家貴族家族或城堡的徽章或圖案, 甚至一句名言。 例如:“吃喝, 不忘記上帝。 ” 19世紀後期, 一些德國人移民英國, 並在英國多處陶瓷產地複製此類貝拉明壺產品。 此後這種貝拉明壺在歐洲地區成為一種流行的陶瓷酒罐形式, 並在世界各地殖民地的墓地與打撈沉船中被發現。 長久以來, 採用模具印製浮雕裝飾的炻器逐漸形成一種德國陶瓷傳統。 可以說貝拉明壺是啤酒杯的前身。

西元1516年巴伐利亞公國的威廉四世大公頒佈了“啤酒法令”(Reinheitsgebot), 規定啤酒只能以大麥芽、啤酒花和水三種原料製作, 這條法令可以稱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食品品質監管條例。

所以近五百年來德國啤酒被公認為純正啤酒的代名詞。

在1800年代以前, 啤酒一直被人們視為液體麵包與最佳的治病良藥, 因而啤酒釀造行業發展迅速, 產生了社會對於啤酒飲具的大量需求。 借助神聖羅馬帝國盛世的權威, 許多實用主義科學家, 各行業專家的積極參與了啤酒杯的設計製作。 隨之一種精巧的, 帶拇指按鈕的金屬蓋子連結式陶瓷啤酒杯日趨流行。 文藝復興時代的藝術家們積極參與, 將希臘、羅馬的眾多題材與圖案運用到了啤酒杯的生產工藝上, 題材兼有歷史故事、神話寓言、宗教場景等等。

陶瓷產品的藝術風格往往取決於當地文化傳統與陶瓷原料。 在當時的德國, 東部地區主要生產棕色的炻器啤酒杯;而西部地區主要生產帶有鈷藍裝飾的灰色炻器啤酒杯。

1600年代, 棕色的鹽釉炻器流行, 1650年代錳氧化物的紫色發明, 以及一種低溫彩釉陶器(Faience)獲得了蓬勃發展。

2, 陶瓷啤酒杯的轉型期(1700-1850年)

16-19世紀期間, 來自中國的精美瓷器被視為歐洲王宮貴族的頂級奢侈品。 中國瓷器曾經引起歐洲皇宮貴族的震撼。 17世紀中後期, 因清朝康熙禁海而貿易中斷。 歐洲各方因此傾全力研究學習中國瓷器。 1709年歐洲瓷器發明, 1720年代才逐漸普及。 當時的歐洲, 瓷器依舊是貴族富豪們的專用品, 因而出自於德國本土的炻器類日常生活用品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空間, 啤酒杯的生產與使用在當地逐漸形成了一種社會風俗與生活方式。

1340年至1380年的一場被稱為“黑死病”的鼠疫使整個歐洲人口銳減約三分之一。1500年代初期德國頒佈了最早的法律:“食品飲料器皿必須有蓋子”。因此,啤酒杯通常鉸接著一個錫制的尖頂蓋子。這種鉸接著錫、銅或銀制的金屬蓋還附有拇指按把,以便使用者可以在持把啤酒杯的同時用拇指打開蓋子。啤酒杯的金屬蓋也是啤酒杯的重要裝飾部分。

到了1800年代初期,這一實行了約300年的“器皿必須有蓋”的法令被取消。但是社會大眾已經習慣了有蓋的啤酒杯,一件沒有蓋子的啤酒杯反而覺得是一件不完整的器物。

城邦是古代日爾曼民族的主要政體形式。因此德國到處都是城堡建築,德國很多地名也帶著尾碼“堡”(burg),那就是“城堡”的意思。典型的德國啤酒杯呈上端瘦小,下端厚重的圓柱體,讓使用者感受到一種城堡式的穩固與厚重,其外形如同一具城堡。有了尖頂蓋子以後,那啤酒杯就更像一座獨立的城堡了。那些高塔狀的圓柱形啤酒杯不免使人產生一些啤酒杯與城堡之間的聯想。

起源1810年,慕尼克啤酒節原名“十月節”(The Munich Oktoberfest)。因在這個節日期間主要的飲料是啤酒,所以被稱其為啤酒節。慕尼克啤酒節是德國最盛大的節日。節慶期間,來自世界各地的狂歡者可以消耗六百萬公升的啤酒。因此德國啤酒杯也經由啤酒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

3,陶瓷啤酒杯的黃金時期(1850-1910年)

19世紀初期,歐洲的考古探險盛行,大量古希臘、古羅馬、文藝復興時代的遺址與藝術品被發掘。1840年至1900年,大量歐洲公共藝術博物館因此創建,同時引發了社會大眾的藝術品收藏熱。古董啤酒杯也因此被普遍關注。

1900年巴黎世界博覽會標誌著歐洲陶瓷工藝達到了一個巔峰。19世紀歐洲中產階級興起,他們仰慕巴羅克式的奢侈生活方式與藝術風格,崇尚文化藝術品的收藏。當時中國瓷器仍然屬於歐洲皇家貴族的專有奢侈品。歐洲本土的陶瓷業者為滿足新興貴族與中產階級的需求研發了各種陶瓷藝術品的生產,從而引發了啤酒杯等藝術品的收藏熱潮。啤酒杯廠商為保證啤酒杯生產的市場價格,採用了啤酒杯限量版生產管理。

德國啤酒杯主題兼有盾牌紋章、寓言聖經、歷史故事、重大事件、都市風貌、著名景觀、戰爭紀念、英雄人物、普通百姓生活場景等,採用了浮雕裝飾,並借鑒了古希臘傳統、東方藝術等各類文化源泉。此後啤酒杯也常被用於旅遊紀念品行業。從德國到歐洲的各大名勝,到眾多著名景點,三藩市的景觀、紐約的自由女神像,各種主題的啤酒杯應有盡有。普通啤酒杯的容量在半升至一升之間。後來逐漸發展出一些微型的啤酒杯與高度一米以上的超大型的啤酒杯。結合模具製作浮雕圖案的炻器是啤酒杯中最主要的材料。後期的啤酒杯也有瓷器或玻璃等其它材質製成。同時,啤酒杯的款式造型也逐漸豐富多樣。

早期的陶瓷啤酒杯都是手工印坯成型。後來因批量生產的需要,大部分作坊的啤酒杯製作改為注漿工藝成型。石膏模注漿(Slip Casting,又稱灌漿)。將陶瓷泥料調成有一定流動性的液體。將泥料注入石膏模。待石膏吸收了一部分水分,泥漿逐漸固化成型以後,倒出多餘的泥漿,再將石膏模具中的陶瓷坯體取出。因此,注漿成型的陶瓷器物裡邊呈液體流動的起伏狀。

1910年以後,因社會政治與經濟的動亂,戰爭物質生產的人力與物力需求,造成啤酒杯生產行業的嚴重衰退與凋零。

4,陶瓷啤酒杯產業的衰落時期(1920年以後)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經濟的恢復與啤酒文化的傳播,從歐洲到澳洲、南美洲,北美洲的整個西方世界,啤酒杯的使用、收藏都十分流行。1960-1970年代,陶瓷啤酒杯生產行業曾經發展達到了新的高潮。古典主義恢復,大量的早期啤酒杯優秀作品被複製,同時還有大量的浮雕風格啤酒杯產品湧現,人物、動物類等裝飾主體出現。此後,隨著國際經濟大環境的變化,美國成為最大的啤酒杯銷售市場。成立于1970年代初期的巴西陶瓷公司(Brazil Ceramarte)因此迅速崛起,並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供應商,佔據了全球主要的啤酒杯市場。

近數十年來,隨著時代的變遷,世界各地的手工業蕭條,西方啤酒杯的生產也逐漸進入衰退期。美國大眾文化的主導與咖啡飲用的普及,帶來咖啡杯的大量需要。簡樸無蓋的直筒型的馬克杯逐漸替代了帶蓋子的高聳的啤酒杯。同時,平面圖案的馬克杯在大眾文化與消費文化的推動下獲得盛行,許多早年德國生產的啤酒杯就成了世界各地收藏家的藝術品陳列櫃中的稀有珍品。

1340年至1380年的一場被稱為“黑死病”的鼠疫使整個歐洲人口銳減約三分之一。1500年代初期德國頒佈了最早的法律:“食品飲料器皿必須有蓋子”。因此,啤酒杯通常鉸接著一個錫制的尖頂蓋子。這種鉸接著錫、銅或銀制的金屬蓋還附有拇指按把,以便使用者可以在持把啤酒杯的同時用拇指打開蓋子。啤酒杯的金屬蓋也是啤酒杯的重要裝飾部分。

到了1800年代初期,這一實行了約300年的“器皿必須有蓋”的法令被取消。但是社會大眾已經習慣了有蓋的啤酒杯,一件沒有蓋子的啤酒杯反而覺得是一件不完整的器物。

城邦是古代日爾曼民族的主要政體形式。因此德國到處都是城堡建築,德國很多地名也帶著尾碼“堡”(burg),那就是“城堡”的意思。典型的德國啤酒杯呈上端瘦小,下端厚重的圓柱體,讓使用者感受到一種城堡式的穩固與厚重,其外形如同一具城堡。有了尖頂蓋子以後,那啤酒杯就更像一座獨立的城堡了。那些高塔狀的圓柱形啤酒杯不免使人產生一些啤酒杯與城堡之間的聯想。

起源1810年,慕尼克啤酒節原名“十月節”(The Munich Oktoberfest)。因在這個節日期間主要的飲料是啤酒,所以被稱其為啤酒節。慕尼克啤酒節是德國最盛大的節日。節慶期間,來自世界各地的狂歡者可以消耗六百萬公升的啤酒。因此德國啤酒杯也經由啤酒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

3,陶瓷啤酒杯的黃金時期(1850-1910年)

19世紀初期,歐洲的考古探險盛行,大量古希臘、古羅馬、文藝復興時代的遺址與藝術品被發掘。1840年至1900年,大量歐洲公共藝術博物館因此創建,同時引發了社會大眾的藝術品收藏熱。古董啤酒杯也因此被普遍關注。

1900年巴黎世界博覽會標誌著歐洲陶瓷工藝達到了一個巔峰。19世紀歐洲中產階級興起,他們仰慕巴羅克式的奢侈生活方式與藝術風格,崇尚文化藝術品的收藏。當時中國瓷器仍然屬於歐洲皇家貴族的專有奢侈品。歐洲本土的陶瓷業者為滿足新興貴族與中產階級的需求研發了各種陶瓷藝術品的生產,從而引發了啤酒杯等藝術品的收藏熱潮。啤酒杯廠商為保證啤酒杯生產的市場價格,採用了啤酒杯限量版生產管理。

德國啤酒杯主題兼有盾牌紋章、寓言聖經、歷史故事、重大事件、都市風貌、著名景觀、戰爭紀念、英雄人物、普通百姓生活場景等,採用了浮雕裝飾,並借鑒了古希臘傳統、東方藝術等各類文化源泉。此後啤酒杯也常被用於旅遊紀念品行業。從德國到歐洲的各大名勝,到眾多著名景點,三藩市的景觀、紐約的自由女神像,各種主題的啤酒杯應有盡有。普通啤酒杯的容量在半升至一升之間。後來逐漸發展出一些微型的啤酒杯與高度一米以上的超大型的啤酒杯。結合模具製作浮雕圖案的炻器是啤酒杯中最主要的材料。後期的啤酒杯也有瓷器或玻璃等其它材質製成。同時,啤酒杯的款式造型也逐漸豐富多樣。

早期的陶瓷啤酒杯都是手工印坯成型。後來因批量生產的需要,大部分作坊的啤酒杯製作改為注漿工藝成型。石膏模注漿(Slip Casting,又稱灌漿)。將陶瓷泥料調成有一定流動性的液體。將泥料注入石膏模。待石膏吸收了一部分水分,泥漿逐漸固化成型以後,倒出多餘的泥漿,再將石膏模具中的陶瓷坯體取出。因此,注漿成型的陶瓷器物裡邊呈液體流動的起伏狀。

1910年以後,因社會政治與經濟的動亂,戰爭物質生產的人力與物力需求,造成啤酒杯生產行業的嚴重衰退與凋零。

4,陶瓷啤酒杯產業的衰落時期(1920年以後)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經濟的恢復與啤酒文化的傳播,從歐洲到澳洲、南美洲,北美洲的整個西方世界,啤酒杯的使用、收藏都十分流行。1960-1970年代,陶瓷啤酒杯生產行業曾經發展達到了新的高潮。古典主義恢復,大量的早期啤酒杯優秀作品被複製,同時還有大量的浮雕風格啤酒杯產品湧現,人物、動物類等裝飾主體出現。此後,隨著國際經濟大環境的變化,美國成為最大的啤酒杯銷售市場。成立于1970年代初期的巴西陶瓷公司(Brazil Ceramarte)因此迅速崛起,並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供應商,佔據了全球主要的啤酒杯市場。

近數十年來,隨著時代的變遷,世界各地的手工業蕭條,西方啤酒杯的生產也逐漸進入衰退期。美國大眾文化的主導與咖啡飲用的普及,帶來咖啡杯的大量需要。簡樸無蓋的直筒型的馬克杯逐漸替代了帶蓋子的高聳的啤酒杯。同時,平面圖案的馬克杯在大眾文化與消費文化的推動下獲得盛行,許多早年德國生產的啤酒杯就成了世界各地收藏家的藝術品陳列櫃中的稀有珍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