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故宮藏玉三萬件:一半竟是他的收藏

玉, 在中國歷史上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

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玉之德更是深深影響了國人的思想。

玉文化包含著有:

“寧為玉碎”的愛國民族氣節;

“化為玉帛”的團結友愛風尚;

“潤澤以溫”的無私奉獻品德;

“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潔氣魄···

我國的玉文化歷史悠久, 孔夫子說:“夫昔者, 君子比德于玉。 ”古時有德者都隨身佩玉, 時時以玉的品德來約束自己:君子是玉, 玉即君子。 這種風俗延續至今。

在經歷新石器晚期、商周、戰國至漢以及明代四次高峰之後, 玉雕藝術在清朝的乾隆時期達到了巔峰。

《乾隆大閱圖》 郎世寧

詠玉詩八百首 堪稱“玉癡”

真正說到中國歷史上的愛玉之人, 恐怕每個人都要提到乾隆皇帝。 雖歷代帝王多以玉為美, 但真正做到嗜玉成癖、樂此不疲的當首推乾隆。

乾隆皇帝對玉極度喜愛, 據不完全統計, 乾隆皇帝的禦制詩中有詠玉詩近八百首!故宮博物院藏玉三萬多件, 其中一半為乾隆所藏。

愛玉如子 皇子以玉取名

一個人在給自己的孩子取名字時,

往往將自己的志向、愛好蘊藏其中, 乾隆自然不會放過這一機會來展示自己的愛好。 我們看看那些皇子們的名字:永璜、永璋、永珹、永琮、永璿、永瑢等等, 都和“玉”有關。

比如“璜”的含義是半壁形的玉, “琮”的意思是用於祭祀的玉質筒狀物, “璋”是古玉器的名字, 而後來的嘉慶帝的名字叫永琰(後改名為顒琰), “琰”是一種雕飾的玉名, 看來乾隆皇帝對玉文化是爛熟於胸。

玉璜

極大關注 親自審查指示

乾隆對於宮廷玉器製造給予極大的關注, 親自過問造辦處玉作的人員構成、工匠的選派及其技術情況。 重要的器物, 他還對畫稿、制木型、蠟樣,以及最後的裝飾、擺設等,一一審查,親自指示。

乾隆還親自過問玉器的生產過程,並制定對玉工的懲罰辦法,輕則扣除薪俸,重則降職、革職以及體罰或監禁。

美人不及美玉 藏玉近萬件

乾隆雖有佳麗三千,但他更愛美玉。早在乾隆整頓吏治時,就對玉石這種高雅的奢侈品情有獨鍾。每年各地官員上供朝廷,總少不了美玉,這最能討得乾隆歡心。

乾隆把玩玉石的嗜好一發不可收拾,總是想盡辦法謀得好玉。在每年三次常貢之外,他允許上貢的官員隨時進貢,最多的官員一年可以上貢三十多次,為了能得到更多更好的美玉,他竟然拿出高於市場價格的錢回贈上貢官員。

到了晚年時,他收藏的古玉接近一萬件。空閒的時候,乾隆每天都會把這些古玉拿出來擦拭,撫摩,把玩。癡迷美玉的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他迷戀美色的欲望,那些後宮的美女佳人真是備受冷落!

民間力量 最喜蘇州玉器

清代除了宮廷造辦處玉作、如意館以外,承擔起為宮廷製作玉器的任務,還有蘇州織造、江甯織造等地,形成了龐大的宮廷玉器製作網路。

明清以來,蘇州一直都是流行時尚的引導者。明末時,蘇州的琢玉工藝已被推為全國首位;到清代,蘇州更是全國首屈一指的琢玉中心。

乾隆很是瞭解蘇州玉匠和玉肆的情況,也對那裡玉匠的玉器製作水準非常有信心,認為蘇州專諸巷中的玉匠是一個具有相當創作實力的群體。因此,在乾隆帝發派蘇州織造製作的玉器活計中,有時是不帶樣稿的,這樣可以留給工匠較大的創作空間。

玉器專用寶盒 惜玉如金

乾隆最愛的珍貴玉器,往往收藏在叫“百什件”的盒子裡。百什件共分為9層,抽屜中有每件玉器專用的小格子。

《弘曆鑒古圖》是一個叫丁關鵬的宮廷畫師所做,真實地描寫了乾隆皇帝鑒賞古玉的情景。也足以見得乾隆皇帝對玉器的珍惜。

百什件

清乾隆 戧金描漆龍鳳紋多寶格箱(內附珍玩44件)

清乾隆 紫檀多寶格方匣(內附珍玩30件)

審美樸實無華 不隨潮流

在乾隆中晚期,風格奢華的玉器鏤空技藝發展成熟,但是乾隆對此不以為意,覺得不符合自己的審美風格。收到的進獻物品只要有鏤空玉器,都會被退回。

但是當時的確以此種技藝為潮流,還是有人進貢這種玉器。於是,在退位前夕,這種玉器遭到了禁止。做皇帝的就是這麼任性!

乾隆去世 玉器走入低谷

乾隆去世後,清朝的國力迅速衰落,因此對玉器的需求大大減少,玉器的製造開始走入低谷。嘉慶四年(1799年),皇上甚至下旨和田、葉爾羌停止進貢玉料。道光元年(1821)以後直到清覆亡,新疆玉料進貢再也沒有恢復。

部分故宮玉器欣賞

玉羊頭水盛

碧玉杓

青玉小罐

新疆回部 花式雙柄香薰

玉盒

帶鑲嵌圓腹大罐

青玉嵌金絲單把大罐

青玉兩耳嵌寶石碗

巧奪天工的清代玉器,令人如癡如醉,這就是“乾隆工”的魅力所在。它將傳統的中國玉從“事神”和“證經補史”的肅穆禮儀中解脫出來,轉化成精雕細琢的藝術品,能為皇室和貴族共同把玩!

他還對畫稿、制木型、蠟樣,以及最後的裝飾、擺設等,一一審查,親自指示。

乾隆還親自過問玉器的生產過程,並制定對玉工的懲罰辦法,輕則扣除薪俸,重則降職、革職以及體罰或監禁。

美人不及美玉 藏玉近萬件

乾隆雖有佳麗三千,但他更愛美玉。早在乾隆整頓吏治時,就對玉石這種高雅的奢侈品情有獨鍾。每年各地官員上供朝廷,總少不了美玉,這最能討得乾隆歡心。

乾隆把玩玉石的嗜好一發不可收拾,總是想盡辦法謀得好玉。在每年三次常貢之外,他允許上貢的官員隨時進貢,最多的官員一年可以上貢三十多次,為了能得到更多更好的美玉,他竟然拿出高於市場價格的錢回贈上貢官員。

到了晚年時,他收藏的古玉接近一萬件。空閒的時候,乾隆每天都會把這些古玉拿出來擦拭,撫摩,把玩。癡迷美玉的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他迷戀美色的欲望,那些後宮的美女佳人真是備受冷落!

民間力量 最喜蘇州玉器

清代除了宮廷造辦處玉作、如意館以外,承擔起為宮廷製作玉器的任務,還有蘇州織造、江甯織造等地,形成了龐大的宮廷玉器製作網路。

明清以來,蘇州一直都是流行時尚的引導者。明末時,蘇州的琢玉工藝已被推為全國首位;到清代,蘇州更是全國首屈一指的琢玉中心。

乾隆很是瞭解蘇州玉匠和玉肆的情況,也對那裡玉匠的玉器製作水準非常有信心,認為蘇州專諸巷中的玉匠是一個具有相當創作實力的群體。因此,在乾隆帝發派蘇州織造製作的玉器活計中,有時是不帶樣稿的,這樣可以留給工匠較大的創作空間。

玉器專用寶盒 惜玉如金

乾隆最愛的珍貴玉器,往往收藏在叫“百什件”的盒子裡。百什件共分為9層,抽屜中有每件玉器專用的小格子。

《弘曆鑒古圖》是一個叫丁關鵬的宮廷畫師所做,真實地描寫了乾隆皇帝鑒賞古玉的情景。也足以見得乾隆皇帝對玉器的珍惜。

百什件

清乾隆 戧金描漆龍鳳紋多寶格箱(內附珍玩44件)

清乾隆 紫檀多寶格方匣(內附珍玩30件)

審美樸實無華 不隨潮流

在乾隆中晚期,風格奢華的玉器鏤空技藝發展成熟,但是乾隆對此不以為意,覺得不符合自己的審美風格。收到的進獻物品只要有鏤空玉器,都會被退回。

但是當時的確以此種技藝為潮流,還是有人進貢這種玉器。於是,在退位前夕,這種玉器遭到了禁止。做皇帝的就是這麼任性!

乾隆去世 玉器走入低谷

乾隆去世後,清朝的國力迅速衰落,因此對玉器的需求大大減少,玉器的製造開始走入低谷。嘉慶四年(1799年),皇上甚至下旨和田、葉爾羌停止進貢玉料。道光元年(1821)以後直到清覆亡,新疆玉料進貢再也沒有恢復。

部分故宮玉器欣賞

玉羊頭水盛

碧玉杓

青玉小罐

新疆回部 花式雙柄香薰

玉盒

帶鑲嵌圓腹大罐

青玉嵌金絲單把大罐

青玉兩耳嵌寶石碗

巧奪天工的清代玉器,令人如癡如醉,這就是“乾隆工”的魅力所在。它將傳統的中國玉從“事神”和“證經補史”的肅穆禮儀中解脫出來,轉化成精雕細琢的藝術品,能為皇室和貴族共同把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