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想要源源不斷生產陽氣,只需這幾點!

看這篇文章之前需要你先要瞭解什麼是陽氣?

人之生長壯老, 皆由陽氣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 皆由陽氣為之化。

“陽強則壽, 陽衰則夭”,所以, 陽氣決定生長。

陽氣來源

陽氣來源有二:一為先天性的, 來自于父親和母親, 二為後天性, 主要從食物中吸收的水穀精氣轉化而來。 而人的正常機體運轉、工作、運動、性生活、情緒波動、適應氣溫變化、修復創傷等各項活動都是需要消耗陽氣的。

陽氣是人體物質代謝和生理功能的原動力, 是人體生殖、生長、發育、衰老和死亡的決定因素。 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陽氣支援,所謂“得陽者生,

失陽者亡”。 “陽氣”越充足, 人體越強壯。 陽氣不足, 人就會生病。 陽氣完全耗盡, 人就會死亡。 它具有溫養全身組織、維護臟腑功能的作用。 陽氣虛就會出現生理活動減弱和衰退, 導致身體禦寒能力下降。 《內經·靈樞》上稱:“人到四十, 陽氣不足。 損與日至。 ”意思是隨著年齡的增長, 人的陽氣會逐漸虧耗。

這時相信你已經瞭解到了陽氣的重要性了、也許你自我檢測已經感覺自己好像陽氣不足了。 那麼該如何源源不斷的生產陽氣呢?接下來我將為你揭曉!

百會生“頭陽”

人的頭陽虧虛時, 表現有頭痛、眩暈、精神不振、多夢易醒等症狀。 按揉百會能產生陽氣、醒頭目。

百會穴位于頭頂正中, 為督脈要穴, 刺激此穴, 能打通陽經, 充盈腦中陽氣。

方 法:可端坐在椅子上, 用右手的指腹順時針方向揉百會穴。 每次10分鐘, 一日2次。 空閒時也可用一隻手輕拍百會穴100下, 對生陽也有好處。

中府生“肺陽”

肺陽不足常表現為呼吸不暢, 胸悶氣短, 咯痰清稀, 易感冒等症狀。 治療應振奮肺中陽氣, 可點按中府穴。

中府穴(兩手叉腰, 找到鎖骨外側端下緣的三角窩中心, 然後垂直向下一肋骨即是)為肺經首穴。 刺激此穴能有效補充肺中陽氣。

方 法:用一側食指點按另一側中府穴, 以有微熱感和酸痛感為佳。

每次點按5分鐘, 之後換另一隻手點按另一側的中府穴,

每天上下午各點按一次。

神門生“心陽”

心陽不足常表現為心悸怔仲, 咳喘心悶, 形寒肢冷, 失眠多夢, 伴有納呆少食, 中下肢水腫等症狀。 治療應振奮心陽, 可刺激神門穴。

神門穴位於腕橫紋尺側端, 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刺激此穴能交會心肌氣血,

振奮心臟的陽氣。

方 法:用一側的大拇指掐另一側的神門穴, 每次3~5分鐘, 之後用相同方法掐另一側神門穴, 每日1~2次。

足三裡生“脾陽”

脾陽不足常表現為面色萎黃、頭暈、唇淡、食少、不消化、腹瀉、四肢不溫、倦怠等症狀。 治療應溫補脾陽, 可灸足三裡穴。

足三裡穴在小腿外側, 外膝眼下3寸(四橫指),揉按足三裡穴可溫補脾陽,增強體力,延年益壽。

方 法:點燃艾條一端,懸掛在足三裡穴的上邊約3公分處,每次10分鐘,然後反側身,灸另一側的足三裡穴,每日1次。

中脘生“胃陽”

胃陽不足表現為胃脘冷痛,時發時止,喜溫喜按,伴有泛吐清水,或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口淡不渴等症狀。治療應溫胃補陽,可按中脘穴。

中脘穴位於肚臍與胸骨連線下端的中點,刺激此穴能補充胃中陽氣,促進胃動力,改善消化功能。

方 法:四指併攏,用指腹以順時針方向點揉該穴。每次5~6分鐘,每日2次,要在飯後1個小時後點揉。

湧泉生“腎陽”

腎陽虧虛表現為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尤以下肢為甚,伴有五更瀉、浮腫、尿急、夜尿頻多等症狀。治療應補腎溫陽,可點按湧泉穴。

湧泉穴位於腳底心,第二、三腳趾的趾縫紋頭端與腳底連線的前三分之一的凹陷處。刺激此穴,能激發腎經氣血,補充腎中陽氣。

方 法:先用一側大拇指點按另一側的湧泉穴。每次3分鐘,之後換另一隻腳操作。每晚洗腳時做一次。

至陽生“背陽”

人的背部陽氣不足時,常有背部涼風感,肌肉僵硬等症狀。刺激至陽穴可增強背部陽氣。

至陽穴位於背部中央,肩胛骨連線的中點,刺激至陽穴有振奮陽氣,疏通經絡的功效。

方法可用艾灸方法!

陽氣決定我們的壽命,這些只是通過穴位的方法進行的補陽方法,你還知道其它哪些妙招呢?我們一起分享吧!

外膝眼下3寸(四橫指),揉按足三裡穴可溫補脾陽,增強體力,延年益壽。

方 法:點燃艾條一端,懸掛在足三裡穴的上邊約3公分處,每次10分鐘,然後反側身,灸另一側的足三裡穴,每日1次。

中脘生“胃陽”

胃陽不足表現為胃脘冷痛,時發時止,喜溫喜按,伴有泛吐清水,或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口淡不渴等症狀。治療應溫胃補陽,可按中脘穴。

中脘穴位於肚臍與胸骨連線下端的中點,刺激此穴能補充胃中陽氣,促進胃動力,改善消化功能。

方 法:四指併攏,用指腹以順時針方向點揉該穴。每次5~6分鐘,每日2次,要在飯後1個小時後點揉。

湧泉生“腎陽”

腎陽虧虛表現為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尤以下肢為甚,伴有五更瀉、浮腫、尿急、夜尿頻多等症狀。治療應補腎溫陽,可點按湧泉穴。

湧泉穴位於腳底心,第二、三腳趾的趾縫紋頭端與腳底連線的前三分之一的凹陷處。刺激此穴,能激發腎經氣血,補充腎中陽氣。

方 法:先用一側大拇指點按另一側的湧泉穴。每次3分鐘,之後換另一隻腳操作。每晚洗腳時做一次。

至陽生“背陽”

人的背部陽氣不足時,常有背部涼風感,肌肉僵硬等症狀。刺激至陽穴可增強背部陽氣。

至陽穴位於背部中央,肩胛骨連線的中點,刺激至陽穴有振奮陽氣,疏通經絡的功效。

方法可用艾灸方法!

陽氣決定我們的壽命,這些只是通過穴位的方法進行的補陽方法,你還知道其它哪些妙招呢?我們一起分享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